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孙宏文  蒋德 《畜禽业》2006,(9):20-21
猪瘟是一种高度接触传染的烈性病,由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严重威胁养猪业的发展。近几十年来,世界各国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消灭猪瘟。我国曾宣布已消灭“两瘟一病”从中央到地方都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来控制和消灭猪瘟.但由于种种原因,近几年来,猪瘟又有抬头现象.有的地方甚至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2.
杨家华 《畜禽业》1999,(2):36-36
临床上用禽用中成药特效霍乱灵与抗菌西药土霉素、磺胺嘧啶配合,防治自然发病的群鸭巴氏杆菌病,效果满意。其中预防性治疗假定健康鸭1300只,保护率达100%;治疗病鸭290只,治愈284只,治愈率达97.9%。  相似文献   

3.
2005年12月下旬,荆州某肉猪场存栏土种肉猪800多头,因转群、运输、天气骤变等原因诱发出现以高热,颈部皮肤点状出血,四肢、臀部发红,唇部皮肤先发红,后发绀,死前皮肤苍白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发病率17.89%,死亡率19.12%,经诊断为应缴诱发的慢性猪瘟、附红细胞体病和弓形体病的混合感染。经过综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畜禽业》2010,(5):28-28
在夏季7、8、9月份正是猪弓形体病发生季节,尤其农村。该病发生比较广泛.因此在夏季母猪群或其他猪群发生高热症状猪只比较多的时.应及时在每吨饲料添加黄茂多糖粉500克.  相似文献   

5.
虹鳟鱼链球菌病的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6年以来,作对东北地区虹鳟鱼常见病进行了调查,发现链球菌 一种多发病。发病日死亡率高达0.2%-0.5%。病鱼大部分外观无明显异常,部检可见肠发炎和肛门淤血、肝脏呈暗红色或呈退了色的脂肪肝,肾肿大。从病鱼肾脏、肝脏等器官取病原菌,试验结果表明:此菌呈现非溶血性,能在40%汁培养基上发育,能水解七叶灵和马尿酸,并进行了血清分群鉴定,最后确定虹鳟鱼链球菌病是由兰氏血清学D群的粪链球菌引起的。本也揭示了链球菌病饵与饵料质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涂益民 《畜禽业》1999,(8):41-41
雏鹅李氏杆菌病流行时出现了一系列症状群,可做为诊断要点。其表现为:拉稀,部分鹅口流粘液.喙端紫红,爪蹼边焦黑色;剖检心尖晦暗呈灰黑色,肠卡地,回肠近回盲口有灰黑色斑样变;少数病雏斜颈或阵发性颈扭曲等神经症状。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四川省南充市种猪群布鲁氏菌病感染流行现状,对采自仔猪繁育场、屠宰场、自繁自养散养户的475份猪血清,运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与试管凝集试验,进行了布鲁氏菌病血清学监测。结果475份血清样本中有4份阳性、阳性率0.84%。对阳性点位开展相关调查,以了解种猪群布鲁氏菌病防控风险短板,为该病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猪链球菌病是有几个血清群链球菌感染所引起的多种疾病的总称,自1945年Bryante报道在母猪或仔猪发生的一种由链球菌引起的败血性传染性流行病后,相继在美、法、日、俄、印度、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也有猪链球菌病的报道[1]。该病严重影响各国养猪业的发展,尤其是高密度的养猪场危害  相似文献   

9.
王琪 《畜禽业》2023,(2):88-90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养鸡生产过程中常见的病毒病,主要发生于雏鸡群和产蛋鸡群,根据具体临床表现将该病分为呼吸生殖型和肾型2种,病鸡以呼吸道症状、产蛋性能下降和肾脏肿大为主要发病特征,临床危害较大。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病原、临床表现等加以阐述,提出通过抗继发感染和中药调理来治疗该病,以期为广大养鸡专业户提供防控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从锦州地区4个猪场的病料中,分离出4株猪链球菌。对其进行了培养特性、生化试验和血清分群鉴定。结果有2株为C群链球菌,1株为D群链球菌,1株为R群的猪链球菌2型。本试验结果表明,锦州地区猪链球菌病的病原已不是单一血清群,用单一的C群链球菌疫苗已不足以控制猪链球菌病的流行,这为猪链球菌病的防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鲑鳟鱼类的旋转病又称昏眩病、疯狂病,在欧美称之谓Whirlingdisease。这种鱼病自1903年被发现以来至今尚无良策对付,给世界各国的鲑鳟鱼类养殖业带来严重威胁。据美国最近一份资料透露,鲑鳟鱼类的旋转病在美国已蔓延到18个州,并有继续扩大之势;...  相似文献   

12.
猪附红细胞体病简称红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2002年7~11月,山东省临沂市南部几县猪群相继发生一种以精神不振、发热、贫血、黄疸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并造成大批猪只死亡。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附红细胞体病。现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自2002年7月起,郯城县某猪场先发生该病,随后往北蔓延,涉及苍山、临沐、费县等60多个乡镇。一般在饲养密度高、封闭饲养的猪场内多发,主要侵害20~50kg重的育肥猪和后备猪,发病率达40%~50%,发病猪群死亡率达10%…  相似文献   

13.
草鱼厌食症是指草鱼在养殖适温范围内无任何生理疾病时,突然不吃草或显著减少吃草量的反常现象。笔者在鱼病门诊也经常遇到渔民求诊治疗草鱼厌食的方法。渔民描述:鱼没有出现死亡,只看到鱼在水中一群一群正常游动,鱼不浮头,也没有其他任何病症、病兆,早几天吃草好好的,突然吃草量大减以致不食。现将出现此症的原因及治疗方法介绍如下。出现此症的塘口,一般pH值偏低,pH值多在5.5~6.5之间,水体呈酸性。在酸性水中,鱼鳃分泌粘液增多,粘液沉淀覆盖在鳃上皮细胞之上,影响鱼的呼吸,酸性水还能使鱼类血液pH值下降,降低其载…  相似文献   

14.
《畜禽业》2010,(5):9-9
1高热病 目前所指的高热病是2006年以来全国范围较大规模发生的以高热、混感为特征的流行病,高发季节多在每年的4—9月铲其显著特征是:以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等免疫抑制病普遍呈隐形感染为前提,以强应激为诱因,以前期猪价偏低,猪群营养和管理水平较差为先决条件发生的猪群流行病。2008年猪价好,营养和管理水平提高时未发生大的流行。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中国对虾糠虾幼体的一种病原菌———非01群霍乱弧菌作了研究报道。这种病的症状是病虾运动能力差、趋光性弱、镜检发现肠道肿胀。从垂死病虾中分离到5株细菌,经感染健康糠虾幼体得到与病虾相同症状。5株细菌的47项形态及生理生化特性与霍乱弧菌相同,但不被01群霍乱弧菌多价血清凝集。血清学分型结果均为不同的VBO血清型VBO5,14,26,47,56。用DNA霍乱CT基因探针菌落原位杂交及小鼠肠结扎法测肠毒素,表明菌株有强毒力。分离菌株对小鼠的LD50为158×108个/只。  相似文献   

16.
淡水也可以养草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昔家 《水产科技》1995,(5):13-14,12
最近因为东南亚各国如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中国、印度遭受严重的虾病袭击,导致养殖虾产量严重下降,而泰国的草虾产量1994年仍有22万吨,光就淡水养草虾区就有不少于2.5万吨的产量,以致于虽然沿海虾区减产而总生产量并没有下降的现象,主要就是得自于淡水养草虾区养出的虾来补足沿海养虾区的减产量。  相似文献   

17.
现代猪场大都建立于密集饲养和专门化生产条件下,环境对病原和生猪个体的影响日趋明显,随着养猪生产的集约化、规模化,以及生猪品种的良种化,生猪的疫病也越来越复杂。近几年就出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猪圆环病毒2型、气喘病等疫病,这些病的发生导致猪免疫抑制性疫病,引起猪群呼吸病综合症、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病、链球菌病、巴氏杆菌病、大肠杆菌病的并发或继发,  相似文献   

18.
对虾养殖生产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虾病。自1992年在亚洲东北部出现“白斑综合症病毒”以来,此类虾病已席卷全亚洲(包括印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中国、日本、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并越过太平洋传播到中美洲各国(如巴拿马、尼加拉瓜、危地马拉、洪都拉斯)。据报道,由于虾病蔓延,最近南美洲的养虾业,尤其是厄瓜多尔的养虾业遭受经济上的严重打击。……  相似文献   

19.
本报道了黑龙江中游抚远江段鲢鱼渔业生物学状况。鲢鱼捕捞群体的体长与体重的关系为W=0.1952L^2.4050;年龄结构以5龄为主;绝对生殖力为66420-169830粒,平均为101320粒;相对生殖力为718-1525粒,平均为1175粒;成熟系数♀群为1.23-1.60%,平均为1.38%,♂群为1.26-1.56%,平均为1.27%;肥满度系数♀群为8.45-20.00%,平均为13.94%,♂群为0.64-3.06%,平均为1.58%。该江段鲢鱼种群优势明显,但产量已明显呈下降趋势,应采取积极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0.
肠炎、烂鳃、赤皮病是草鱼病中最常见、最流行、死亡率高的“三大病”.严重影响草鱼成活率.特别是刘家湖农场草鱼发病率高.死亡量大,因而抑制了草鱼养殖的发展.1988年,益阳地区农业局水产工作站工程师张启智同志来农场搞技术承包.指导养鱼户汤奎生使用敌百虫。乐果、漂白粉和食盐配制的“四合剂”防治草鱼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