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提供的籼、粳稻样品做主成分分析得出:粳稻品种稻米品质的主成分为垩白因子、粒形因子及营养因子.第1个主成分大的品种其垩白多、大,透明度低,粒形短圆;第2个主成分大的品种其子粒长且较细,直链淀粉含量较高.对粳稻品种做多元回归分析指出,糊化温度和直链淀粉对稻米的食味品质影响较大,各项品质指标之间存在很强的交互作用.本试验主要搜集黑龙江省主栽早粳稻品种,测定其主要品质性状,采用因子分析法分析其各项品质性状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2.
对宁夏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12份水稻品种的10个主要品质性状进行了遗传力分析、遗传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广义遗传力较高的性状有直链淀粉含量、粒形、粒长、垩白米含量、糙米率和精米率.直链淀粉含量与垩白大小及垩白米率有较密切的正相关,与胶稠度和碾米品质性状有较密切的负相关;整精米率与蛋白质含量、垩白大小、粒形和粒长有较密切的负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主成分因子为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第二主成分因子为垩白大小及垩白米率,第三主成分因子为胶稠度.笔者认为整精米率、直链淀粉含量、垩白大小、垩白米率和胶稠度可作为鉴定稻米品质的主要性状.  相似文献   

3.
为初步探明云南省审定水稻品种的演变更替规律,对近 16 年审定的水稻品种数据进行分析,以期为未来的育种方向提供参考。从 2008-2023 年云南审定的 466 个水稻品种信息中整理出 16 个性状数据,对其进行趋势分析、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审定品种来源广泛,育种单位多元化,基本实现了自主培育。品质及相关性状分析中,籼稻整精米率和胶稠度优质率整体上高于粳稻,粳稻直链淀粉含量优质率高于籼稻,垩白度的优质率均最低;垩白粒率与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透明度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垩白度与透明度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筛选出垩白度、整精米率、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 4 个指标可作为评价审定品种品质性状的主要指标。云南省审定水稻品种在近 16 年整体趋向产量与品质协同发展,整体品质上升但忽略了垩白度、垩白粒率优质率的提升,这 2 个指标是影响当前云南省稻米品质的主要因素。在水稻优良品种改良和选择上,可综合考虑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适当筛选垩白粒率及垩白度低的材料,在标准制定上应完善软米类优质稻评价标准,打造具有云南特色的稻米品牌。  相似文献   

4.
对宁夏育成的粳稻品种(系)的主要指标进行分析,并运用相关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各品种品质性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育成的品种碾磨品质和蒸煮品质基本达到国家优质稻一级标准,而众多品种(系)外观品质只能勉强达到三级标准,即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太高.通过主成分分析,前5个主成分值累计贡献率达75.917%,得到了5个主要因子,即外观因子、碾磨因子、适口性因子、蒸煮因子和粒型因子.因为宁夏粳稻稻米品质性状相关性和5个主因子的贡献率不同,所以首先应注重垩白粒率和蒸煮品质的选择,以提高宁夏水稻品质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新选育的13份籼型和9份粳型优质米品种(系)稻米品质性状的差异及其相互关系,对其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蛋白质含量、RVA谱特征值及食味值进行测定,并对各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和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粳稻的直链淀粉含量和食味值的平均值低于籼稻,而其胶稠度和蛋白质含量的平均值则高于籼稻;各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的绝对值变幅为2.61%(籼稻的峰值时间)~175.16%(籼稻的崩解值)。相关性分析显示,籼、粳稻材料的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分别与RVA谱特征值中的多个指标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在粳稻材料中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与峰值时间的相关性最高,而在籼稻材料中直链淀粉含量与冷胶粘度和消减值的相关性最高,胶稠度与消减值的相关性最高;且籼、粳稻的RVA谱特征值间也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而蛋白质含量和食味值则与RVA谱特征值间不存在相关性。籼稻主成分的前4个因子的累积贡献率达到85.506 5%,其中第一、二主成分主要反映淀粉的粘性和糊化,第三主成分与食味值有关,第四主成分与淀粉变性有关;在粳稻中前3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85.330 6%,第一主成分与直链淀粉含量有关,第二主成...  相似文献   

6.
对宁夏审定的40份水稻品种品质性状进行分析,对参试材料进行优质分级,为宁夏水稻优质育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品质性状总体较好,达到Ⅲ级以上100%标准的有4项,即透明度、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和碱消值,但不同品质性状间的变异系数有很大差异.在本研究中,垩白度和垩白粒率变异系数最大,碱消值、糙米率、精米率、直链淀粉含量变异系数较小.供试品种的优质选标率在糙米率和精米率上没有达到Ⅰ级的品种,但其余的7项品质指标均达到Ⅰ级米标准,并且从碱消值和垩白粒率来看,优质百分率能达到87.5%和62.5%.对供试的40份品种品质性状主成分分析得出,垩白因子、蒸煮因子、碱消值因子、加工因子的累计贡献率达82.54%,将4个主成分与品种理化指标分值进行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方程:Y=27.012 7+0.075 9 X1-0.488 7 X2 +0.481 0 X3-2.2130X4.宁夏水稻品种可通过提高稻米糙米率、整精米率、碱消值、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透明度,实现品种品质的整体改善;而要提高优质品种等级则要侧重于垩白性状的改良,并实现品质性状间的均衡提升.  相似文献   

7.
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稻米品质的变异及主导气象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15个水稻品种在13个试验地点的播种试验,分析稻米品质诸性状在不同生态地点下的变异特征,并利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影响稻米品质的主导气象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稻米品质的性状可根据变异系数的大小划分为6个类型,其中垩白度、垩白粒率对生态条件的变化最敏感,整精米率、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和糊化温度居中;影响稻米品质的主导气象因子为日均温度和日均温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15个水稻品种在13个试验地点的播种试验,分析稻米品质诸性状在不同生态地点下的变异特征,并利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影响稻米品质的主导气象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稻米品质的性状可根据变异系数的大小划分为6个类型,其中垩白度、垩白粒率对生态条件的变化最敏感,整精米率、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和糊化温度居中;影响稻米品质的主导气象因子为日均温度和日均温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15个水稻品种在13个试验地点的播种试验,分析稻米品质诸性状在不同生态地点下的变异特征,并利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影响稻米品质的主导气象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稻米品质的性状可根据变异系数的大小划分为6个类型,其中垩白度、垩白粒率对生态条件的变化最敏感,整精米率、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和糊化温度居中;影响稻米品质的主导气象因子为日均温度和日均温差。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新审定水稻品种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2000—2004年黑龙江省审定的35个水稻品种品质性状分析,结果表明,所有供试材料品质总分没有达到部颁优质米一级标准,有74.29%达到部颁优质米二级标准。供试材料品质性状间垩白米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达到部颁优质米的一级标准;品质性状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品质性状的主成分分析,糙米率因子、垩白度因子、直链淀粉含量因子、蛋白质含量因子、整精米率因子的特征根累计贡献率达82.5%。建立品质总分回归方程:Y=75.086+0.246 x1-0.932 x2 -0.577 x3 -0.124 x4 +3.072 x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