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试验研究了30%(2-乙酰氧基)苯甲酸(旱立停、ASA)可溶性粉剂在马铃薯上的应用方法及最佳施用浓度。结果表明:使用旱立停(ASA)抗旱剂进行拌种及拌种和苗期用40 g叶面喷雾处理,可使马铃薯抗旱力增强,出苗日期提前,出苗速度加快,植株鲜重明显增加,单株结薯数增加,有显著增产效果。其中以对马铃薯进行旱立停(ASA)抗旱剂800倍液拌种和苗期用40 g叶面喷雾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抗旱剂的不同施用方法在不同肥力条件下对旱坡地冬小麦的增产效应。结果表明,抗旱剂有明显的节水增产效应,生产上以抗旱剂拌种的效果较好;抗旱剂结合施肥,增产效果更为明显,生产上以中等肥力结合抗旱剂拌种的效果较好,也比较现实。  相似文献   

3.
不同肥力条件下抗旱剂对旱坡地小麦的增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抗旱剂的不同施用方法在不同肥力条件下对旱坡地冬小麦的增产效应。结果表明,抗旱剂有明显的节水增产效应,生产上以抗旱剂拌种的效果较好,抗旱剂结合施肥,增产效果更为明显,生产上以中等肥力结合抗旱剂拌种的效果较好,也比较现实。  相似文献   

4.
用辽宁中科农业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太阳鸟牌抗旱拌种剂拌种(药、水、种子重量比1∶50∶75)可增产4.7%,增加纯经济效益24.1~30.4元/667m2;用其抗旱喷洒剂75g/667m2兑水20kg在水稻插秧后分蘖期喷雾可增产9.7%,增效45.3~73.9元/667m2。说明该抗旱剂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对水稻种子进行处理是防治水稻病虫害的重要措施。对不同浓度"高巧"拌种对水稻生理特性和产量变化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用"高巧"5 mL/kg、10 mL/kg拌种,秧苗素质与对照相比差异不大,但经济性状和抗病虫害能力均有明显提高,特别是5 mL/kg处理比对照增产16.04%,且对水稻生长安全,建议在生产上推广使用,能达到防病、保障水稻安全生产、增加稻农经济收入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用辽宁中科农业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太阳鸟牌抗旱拌种剂拌种(药、水、种子重量比1:50:75)可增产4.7%。增加纯经济效益24.1-30.4元/667m2;用其抗旱喷洒剂75g/667m2兑水20kg在水稻插秧后分集期喷雾可增产9.7%,增效45.3-73.9/667m2。说明该抗旱剂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卫农生物拌种剂是一种微生物拌种剂。试验结果表明:卫农生物拌种剂对大豆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具有一定的增产增收效果,平均每亩增产大豆13.4公斤,增产9.14%,纯增收64.5元。  相似文献   

8.
水稻应用“富靠奇”微生物菌剂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取大区对比试验方法,通过在不同时期施用不同数量"富靠奇"微生物菌剂,分析其对水稻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剂对水稻有促进生长、增强抗病性和提高产量的作用,尤以插秧后施用增产明显。插秧后施用"富靠奇"68 ml/667 m2加常规追施化肥量50%的处理产量最高,较常规对照区增产16.9%,较插秧后单独使用该菌剂136 ml/667 m2的处理增产3.6%;从经济效益分析,于水稻插秧后施用"富靠奇"的2个处理,较常规对照区分别增效22.6%和22.8%,两者基本持平。  相似文献   

9.
2002-2003年研究了夏秋干旱季节红壤丘岗区红薯节水高产高效技术措施。试验表明:夏薯土施保水剂增产幅度随保水剂用量增加而增加;抗旱剂增产效果低于保水剂,但增投产值率较高。秋薯采用保水剂溶液沾茎,成苗率、产量、增投产值率均有提高;抗旱剂增产不如保水剂,但效益高于保水剂。保水剂与抗旱剂合用对夏、秋薯的产量影响与高浓度保水剂基本相当。但效益低于抗旱剂。  相似文献   

10.
为验证不同拌种剂对直播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以指导直播稻安全生产,促进其增收,以宁粳31为参试品种,特设置了本试验。结果表明,参试拌种剂均有提高直播稻抗逆性、增加分蘖、降低空秕率、提高产量的效果。与对照相比,吡虫啉·咪鲜胺FS拌种能使直播水稻保苗率、分蘖数、有效穗数、叶面积、干物质量分别提高6.10%、21.01%、11.11%、24.75%和20.73%,使空秕率降低45.74%,同时使水稻产量提高3.92%,差异达显著水平。1.3%吡虫啉·咪鲜胺FS有较好的促进水稻生长、提高抗逆性、减轻病虫害、增加产量的作用,且其用药成本比其他4种参试药剂低,对水稻生长安全,是今后推广使用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豫南“籼改粳”理论与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豫南稻区"籼改粳"的基本情况和在理论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高温、稻瘟病和纹枯病、三代三化螟危害是豫南粳稻产量低、品质差的三大障碍因子,而播期早是产生障碍的根源,推迟粳稻播期是"籼改粳"的关键技术;豫南"籼稻-小麦"轮作存在制度缺陷,推迟粳稻播期可以得到修复,因秧龄过长而减产、机插秧以及抛秧难以利用等问题得到解决;增产提质、机械化、轻简化、规模化生产是"籼改粳"的必然选择;"东粳西移"是解决豫南粳稻品种利用的有效途径;机插秧、抛秧有利于实现粳稻推迟播种,而"泥质法"育秧解决了高温条件下育秧的问题,提高了机插秧、抛秧的秧苗素质;粳稻晚播稻瘟病、纹枯病和三化螟已不再是豫南"籼改粳"的毁灭性病虫害,恶苗病、干尖线虫病、稻蓟马、稻曲病上升为主要病虫害;水稻两段栽培技术是根据水稻高产稳产生长发育规律,分别从群体、形态和机能构建三个方面进行栽培设计,按照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阶段进行定向培育的一种栽培方法,不仅高产稳产,而且减肥减药。  相似文献   

12.
田间小区试验表明,“兴澄”惠满丰有机肥在促进水稻生长,提前生育期,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效益等方面,具有较显著的效果。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该有机肥配合施用适量氮、磷、钾化肥,比常规施肥处理有显著的增产作用(P<0.05),在中后期喷施“兴澄”惠满丰液肥,也有一定的增产作用。此外,施用“兴澄”惠满丰有机肥,对稻米品质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龙锦一号田间自然变异产生的转绿型白苗“龙白—1”、“龙白—2”的外部形态特征、产量构成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白苗突变体“龙白—1”形态上与龙锦一号一致,产量持平;而“龙白—2”株高降低,分蘖减少,生物产量明显减少。生育期推迟,减产65.7%。  相似文献   

14.
喷施“双酸肥”对水稻作用效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田间和盆栽试验中分别于水稻孕穗期、抽穗期和秧苗三叶期用富含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双酸肥(DAF)喷施水稻,结果表明:DAF对水稻叶片叶绿素的形成和光合作用、呼吸酶活性和ATP形成、氮素的吸收与同化、DNA和RNA的合成、根系吸收能力、孕穗期茎鞘贮存性碳水化合物的积累及抽穗后向穗部的转移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最终导致水稻产量的增加和谷粒蛋白质含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为验证B8型水稻高产机生产的‘四化'水对水稻秧苗素质及对产量的影响效果,我们进行了用‘四化'水育秧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育秧期用‘四化'水浇苗可有效地提高秧苗素质,插秧后返青快、分蘖早、有效分蘖多,可提高水稻产量10.4%.  相似文献   

16.
湖北省襄阳市农科院自1993年以来开展推广杂交稻"三两"高产栽培技术试验和大面积推广,取得了显著效果。本文总结介绍了杂交水稻"三两"栽培技术的产量构成、增产的原因以及主要栽培技术的关键和存在的问题等。  相似文献   

17.
选用优势强、品质优的杂交组合,早季中熟搭配晚季迟熟组合,培育壮秧,控制分蘖肥用量,增大后期施肥量,超前搁田控制苗峰,在一定穗粒基础上,实现总粒数、实粒数和经济系数的大幅度提高,从而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8.
一稻两鸭共作绿色种养是一种高效的绿色种养技术,用统筹协调的方式把稻田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在保证绿色稻米生产的同时,增加了水禽产品的收获量,提高了经济效益。为确保该项技术的应用效果,应遵循产地环境条件要求,掌握稻鸭品种选择、稻田及配套设施准备、水稻绿色栽培和鸭的绿色饲养技术等要点。  相似文献   

19.
The newly developed hybrid rice combination "Xieyou 9308" (Xieqingzao A/T9308) has been regarded as a super-high-yielding rice variety, of which the yield potential reached as high as 12 t/ha. However, its high shattering characteristic (as high as 60%) has limited its wider application. In the current experiment, a non-shattering mutant line, M9308, was developed from T9308 by gamma irradiation. Comparisons were made but no marked differences were found between T9308 and M9308 as well as between their F1 hybrids crossed to Xieqingzao A for major agronomic and grain quality characters as well as resistance to diseases. Genetic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non-shattering character of M9308 was governed by a single recessive gene.  相似文献   

20.
优质软米杂交香稻新组合文富7号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富7号是云南省文山州农科所采取"香香配,优优配"的方法,以优质香稻不育系宜香1A与香稻软米恢复系文恢206配组育成的优质软米杂交香稻组合。该组合稻米品质达国标1级优质稻谷标准,香味浓郁,米饭晶莹、柔润爽口、冷不回生,且丰产稳产,适应性广,生育期适中,在2006—2007年云南省籼型杂交稻区域试验中,平均单产8.7 t/hm2,比对照增产0.9%,2008年4月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