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七种化学杀虫剂与球孢白僵菌TST05菌株的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测定了7种常用化学杀虫剂高效氯氰菊酯、高氯甲维盐、辛硫磷、高效氯氟氰菊酯、阿维菌素、阿维杀虫单、虫酰肼对球孢白僵菌TST05菌株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生长及产孢的影响,以研究化学药剂与球孢白僵菌TST05菌株的相容性,为化学杀虫剂和白僵菌制剂混合应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田间常用浓度下,7种杀虫剂对该菌株的菌丝生长抑制率为27.93%~38.74%.虫酰肼组的孢子萌发率为33.19%,几乎不形成菌落,产孢量仅为0.05×106个/mL;而其余6种杀虫剂组的孢子萌发率为50.34%~70.62%,能形成较致密的菌落,产孢量为(2.51~3.58)×106个/mL.杀虫剂对该菌株的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降低而减小,田间浓度再稀释5倍后,各处理组孢子萌发率升高到72.08%~84.92%;产孢量为(3.01~9.61)×106个/mL.在田间浓度下,虫酰肼与该菌株不相容;其余6种杀虫剂的相客性较好.并且相客性随着杀虫剂浓度的降低而提高.  相似文献   

2.
测定了玫烟色棒束孢原始亲本菌株PFCF-O、退化亲本菌株PFCF-D和单孢分离子菌株PF-CF-D58、PFCF-D20、PFCF-D50的菌落生长速率、产孢量、孢子萌发率和胞外蛋白酶水平等生物学指标以及各菌株对小菜蛾2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结果表明,菌株PFCF-O的生长速率呈先快后慢的趋势,产孢量为2.7×107个/mL,孢子萌发率为62.59%,胞外蛋白酶水平为1.16,对小菜蛾2龄幼虫校正死亡率达97.74%。而菌株PFCF-D、PFCF-D20、PFCF-D50和PFCF-D58间平均生长速率和孢子萌发率无显著差异,产孢量变化范围为1.05×107~2.34×107个/mL,胞外蛋白酶水平变化范围为1.02~1.07,各生物学指标及其对小菜蛾2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19.86%~51.44%)都显著低于菌株PFCF-O。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玫烟色棒束孢对小菜蛾的致病力与菌株生长初期的生长速率、产孢量、孢子萌发率和胞外蛋白酶水平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菌株生长后期的生长速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布氏白僵菌生长和生殖的主要影响因子:培养温度、PPDA培养基中蛋白胨的含量、pH值以及空气相对湿度(RH)进行L9(34)正交试验,以菌落直径日均增长量、开始产孢所需时间、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率为指标,研究该菌株的最佳组合培养条件,并记录不同处理对菌落的形态、颜色、质地的影响。结果表明:RH=55%时,培养基中蛋白胨8g/L、pH为4,15℃恒温培养,菌株的产孢量最大,产孢最早,菌落生长速度较快,所培养真菌的孢子萌发率较高。不同处理不同培养阶段菌落的培养性状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香蕉弯孢霉叶斑病菌生物学特性及对杀菌剂的敏感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香蕉弯孢霉叶斑病菌[Curvularia lunata(Wakker)Boed]适合生长的培养基有PSA、PDA和OMA;菌落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最适宜的温度为25~30℃,pH要求不严格为5~9;在碳源和氮源中,蔗糖、葡萄糖、尿素、磷酸氢二氨和硝酸钠有利于病菌生长和产孢;分生孢子萌发对湿度有严格的要求,RH≥80%以上分生孢子萌发,随湿度增加萌发率增高;光照对菌丝体无显著影响,光暗交替有利于孢子的形成;孢子致死温度为55℃(10min)。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6%戊唑醇微乳剂、25%丙环唑乳油、25%咪鲜胺水乳剂、25%戊唑醇乳油和25%苯醚甲环唑乳油对香蕉弯孢霉叶斑病菌菌丝生长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其中25%咪鲜胺水乳剂和25%苯醚甲环唑乳油的抑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温度和营养对北京地区蜡蚧轮枝菌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7~32℃温度中,北京地区蜡蚧轮枝菌菌落能生长并产生分生孢子。菌落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5~30℃,最适温度为23~28℃。产生分生孢子的适宜温度为20~28℃,最适温度为23~25℃,产孢量为6.32~6.94×10~9孢子/皿。分生孢子在4~35℃下均能萌发,适宜温度为15~32℃,一昼夜萌发率为81.36~96.60%。在23~28℃萌发芽管最长,20小时后达36.98~45.35微米。在10~15℃时,产孢量为7.42~8.25×10~3/皿,一昼夜孢子萌发率为42.99~89.20%,芽管长为9.10~16.94微米。该菌适应我国华北地区冬季温室温度偏低,昼夜温差较大的特点,为进一步研究应用该菌,更有效地控制温室白粉虱提供了依据。在6种琼脂培养基上试验,菌丝生长和产孢量均以麦芽汁培养基上为最好。  相似文献   

6.
桃小食心虫高致病力白僵菌菌株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来源于不同地点或寄主的14株球孢白僵菌进行僵虫率、在虫体上菌丝生长时间、产孢时间及单虫产孢量测定,综合评价各菌株对桃小食心虫幼虫的致病力,选择较好的菌株进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基于僵虫率、菌丝生长时间、产孢时间及单虫产孢量4个指标,筛选出 3 株具有较强致病力的优良菌株Bb7、Bb9和Bb14;在孢子浓度为1.0×107 孢子/mL时,对桃小食心虫幼虫的致死率分别为73.33%、77.78%和80.00%, LT50分别为8.45、7.49、8.42 d;LC50分别为1.76×105、3.03×106、2.10×105孢子/mL。  相似文献   

7.
低温对球孢白僵菌生物学特性及其对韭蛆毒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室内测试了低温对球孢白僵菌高毒力菌株YB8的生物学特性(菌落生长速率与产孢量)及其对韭蛆毒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25℃温度范围内菌落生长速率和产孢量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在25℃时菌落生长速率为3.15mm/d,产孢量为5.94×106个/mm2。20、23℃下菌落生长速率(1.94、2.91mm/d)与25℃下相比显著降低(P0.05),产孢量(4.80×106、5.57×106个/mm2)略有降低,差异不显著(P0.05),8~17℃下与25℃相比菌落生长速率及产孢量均显著降低(P0.05)。低温下球孢白僵菌对韭蛆的校正死亡率随温度降低而减小,25℃时韭蛆校正死亡率最高,为45.33%,与其他各温度差异显著(P0.05)。因此低温对白僵菌生长和韭蛆致病力有显著影响,根据韭蛆的田间发生规律,建议春秋季节韭蛆盛发期使用球孢白僵菌防治韭蛆时应在土壤温度接近或达到25℃时使用。  相似文献   

8.
香蕉弯孢霉叶斑病菌[Curvularia lunata (Wakker) Boed]适合生长的培养基有PSA、PDA和OMA;菌落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最适宜的温度为25~30 ℃,pH要求不严格为5~9;在碳源和氮源中,蔗糖、葡萄糖、尿素、磷酸氢二氨和硝酸钠有利于病菌生长和产孢;分生孢子萌发对湿度有严格的要求,RH≥80%以上分生孢子萌发,随湿度增加萌发率增高;光照对菌丝体无显著影响,光暗交替有利于孢子的形成; 孢子致死温度为55 ℃(10 min)。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6%戊唑醇微乳剂、25%丙环唑乳油、25%咪鲜胺水乳剂、25%戊唑醇乳油和25%苯醚甲环唑乳油对香蕉弯孢霉叶斑病菌菌丝生长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其中25%咪鲜胺水乳剂和25%苯醚甲环唑乳油的抑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火龙果溃疡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火龙果溃疡病病原菌,应用柯赫氏法则测定了从病样中分离的纯培养物的致病性,根据形态学特性和ITS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采用菌落生长法和玻片法研究了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火龙果溃疡病的病原菌为新暗色柱节孢Neoscytalidium dimidiatum (Penz.) Crous & Slippers.碳氮源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差异明显,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佳碳源为蔗糖,菌丝生长最佳氮源为酵母膏,产孢最佳氮源为甘氨酸.温度、pH对病原菌菌丝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的影响差异显著,菌丝生长、产孢、孢子萌发的最佳温度均为30℃;菌丝生长最佳pH为8,产孢和孢子萌发最佳pH为7.光照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和产孢有抑制作用,对孢子萌发没有明显影响.相对湿度高有利于孢子萌发,高于98%时,萌发率达100%.  相似文献   

10.
本文测定了温湿度、紫外线及常见杀虫剂等环境因子对球孢白僵菌B6菌株侵染桔小实蝇致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9℃~31℃的温度范围内,B6菌株对桔小实蝇成虫、蛹与老熟幼虫均有致病力。在19℃~25℃条件下,桔小实蝇上述三种虫态的死亡率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在28℃和31℃温度条件下,桔小实蝇的死亡率则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在1.8×108孢子/ml浓度条件下,成虫在25℃温度条件下的致死中时LT50为6.6d,在31℃的LT50为30.2d。在不同温度条件下,B6菌株对桔小实蝇成虫的致死中时差异较大。湿度越大,球孢白僵菌致病力越强,桔小实蝇的死亡速率越快。球孢白僵菌孢子萌发率随着紫外线照射时间增加而逐步降低。测定了7种常见的杀虫剂对球孢白僵菌菌落的生长影响,其中25%高效氯氟氰菊酯、2.0%阿维菌素、40%辛硫磷和10%除尽对菌落生长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茶扦插苗根腐性苗枯病菌腐皮镰孢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茶扦插苗根腐性苗枯病菌腐皮镰孢生长温度范围10~35℃,最适生长温度25℃;在27~31.5℃下培养时,RH 96%产孢量最大;孢子发芽率则以在30℃和RH 100%、25~27℃和p H 5.6~8.1时较高。黑暗、日光灯及黑暗与散光交替处理对菌丝生长和产孢无明显差异,但紫外灯处理可使菌丝生长显著减慢。孢子致死温度58℃ 10 min。室温下病菌在病残体中可存活18个月以上。该菌能利用多种单糖、双糖及醇类作碳源和利用L-胱氨酸、草酸铵、尿素、DL-α-氨基丙酸作氮源。L-赖氨酸不适于病菌生长和产孢。  相似文献   

12.
阳春砂仁(Amomum villosum lour.)叶枯病菌基本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砂仁叶枯病菌生长发育温度是10~38℃,孢子发芽温度为5~38℃,而以20~35℃萌发较好。致死温度54℃ 10分钟。孢子萌发要求RH96%以上的高湿度,饱和湿度最佳。病菌在pH3.1~11.05之间都能生长,在pH5.22~10.13时产孢量较多,孢子萌发率则在pH5.0~8.0时为高。砂仁果浸出液能刺激孢子发芽。病菌存活期在16个月以上。该菌对多种单糖、双糖、多糖都能利用,而氮源则以硝态氮和氨基酸态氮利用较好,氨态氮抑制病菌生长。该菌对碳、氮源的利用还受光照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梨胶锈菌的重寄生菌研究——Ⅱ重寄生菌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云 《植物病理学报》1994,24(4):329-335
 梨胶锈菌(Cymnosporangium asiaticum Miyabe ex Yamada)的重寄生菌(Tuberculina vinosa Sacc.)在PDA、综合马铃薯和梨叶汁培养基上能生长、产孢,以PDA最好,Czapek和硝酸铵蔗糖上生长差且不产孢。菌丝生长和产孢的适温20~30℃,适宜pH6~9,荧光可促进产孢而黑光有抑制作用。对碳源的利用,菌丝生长和干重以甘露醇、葡萄糖等6种碳源为好,甘露醇最佳,淀粉最差;葡萄糖、蔗糖、果糖和甘露醇中均能产孢,以葡萄糖最好。对氮源的利用,菌丝生长及干重以硝酸钾、甘氨酸和蛋白胨为好;产孢以天冬酰胺、蛋白胨和硝酸钾为好,甘氨酸和谷氨酸不产孢。孢子萌发适温15~30℃,相对湿度65~100%均能萌发,在水滴中萌发率最高,低于50%不萌发;最适pH4~6,低于pH3和高于pH8不萌发;光照有利于孢子萌发。  相似文献   

14.
湿度调控对番茄灰霉病菌侵染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番茄灰霉病菌(Botrytes cinerea)的分生孢子萌发需要高湿的环境,一般要求相对湿度在80%以上或水滴中萌发最好。在适温下,随着湿度的增加,病菌致病性增强,孢子在相对湿度85%以上、菌丝在相对湿度80%以上的高湿环境能够发生侵染,并形成危害性的软腐斑。在一天中高湿的时间直接影响番茄灰霉病的发生,高湿(相对湿度超过85%)时间8h以上病菌才能够连续侵染。  相似文献   

15.
 实验表明引起松赤枯病的桔斑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funerea (Desm.) Stey)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9℃-25℃,最适温度斑22℃。在PDA、CDA加酵母粉及麦芽膏琼胶培养基上生长发育良好。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2℃,相对湿度低于85%时不萌发。孢子萌发率在自来水中为17%,在寄主表面为8%,在麦芽膏营养液内为73%。95%相对湿度条件下在寄主枝条上产孢数量最多。病菌在光照下方能产生子实体,3600Å波长的光线对产孢具有促进作用。病菌对水培及盆栽的寄主枝叶具侵染作用。多菌灵、代森锌锰、抑菌灵、Prochloraz和lprodione五种药剂均对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其抑菌中量及完全抑菌最低剂量分别为:多菌灵0.0352,0.1075ppm;Prochloraz 0.0071,0.1102ppm;lprodione 3.2917,110.1827ppm;代森锌锰37.5238,98.4069ppm;抑菌灵抑菌中量为11.6580ppm。药剂对孢子萌发的抑菌中量和完全抑菌最低剂量为抑菌灵0.7877,4.4791ppm;Prochloraz2.4434,10.0511ppm;代森锌锰20.1575,120.5289ppm。  相似文献   

16.
为开发蔬菜害虫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的高致病力真菌生物农药,以3龄小菜蛾幼虫为供试虫源,测定了25株虫生真菌菌株对小菜蛾的致病力,从中筛选出1株对小菜蛾幼虫有较高致病力的菌株CQM125。生测结果显示,在20℃、1.0×108孢子mL 1菌株CQM125菌液处理小菜蛾幼虫的LT50为3.97 d;25℃、5.0×107孢子mL 1菌液的LT50为2.44 d;在25℃下,第7 d的LC50为2.31×104孢子mL 1;接种处理后,20℃、8 d的小菜蛾死亡率为84.22%,对小菜蛾表现出良好的控制效果。依据菌株的形态特征、培养性状和rDNA ITS序列分析将菌株CQM125鉴定为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对该菌株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产孢培养基为PPDA,其中葡萄糖2%,蛋白胨0.5%;最适产孢温度30℃,最适产孢pH值为6.0;最适光照条件为前6 d黑暗,后8 d光照。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测定了当前市场上常用的11种化学杀菌剂对球孢白僵菌HFW-05萌发、生长速率、产孢量、胞外蛋白酶产生水平及杀虫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浓度下,除68.75%氟菌霜霉威对菌株HFW-05菌丝生长没有抑制作用、50%啶酰菌胺对菌株HFW-05产孢量没有抑制作用外,其余杀菌剂对HFW-05孢子萌发、菌丝生长、产孢量和胞外蛋白酶产生水平均有显著抑制作用。60%唑醚代森联对菌株HFW-05的抑制作用最强,常规浓度、5倍稀释和10倍稀释浓度下均显著抑制菌株HFW-05孢子萌发、菌丝生长、产孢量及胞外蛋白酶的产生。多数杀菌剂随处理浓度的降低和时间推移对菌株HFW-05的抑制作用逐渐减弱。白僵菌-杀菌剂同时使用时,42.4%唑醚氟酰胺、10%苯醚甲环唑和50%咯菌腈没有降低HFW-05的杀虫活性,小菜蛾2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和僵虫率与单独使用菌株HFW-05差异均不显著;25%双炔酰菌胺、50%啶酰菌胺、50%烯酰吗啉、68.75%氟菌霜霉威、50%醚菌酯、60%唑醚代森联和32.5%苯甲嘧菌酯则显著降低了菌株HFW-05对小菜蛾2龄幼虫的杀虫活性,其中60%唑醚代森联对菌株HFW-05的致病力影响最大,对小菜蛾2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降低了49.9%;25%吡唑醚菌酯对小菜蛾2龄幼虫有一定致死作用,校正死亡率为46.2%,与菌株HFW-05同时使用时小菜蛾2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提高了20%。  相似文献   

18.
高温高湿对黄瓜黑星病菌孢子萌发及侵染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取温湿度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高温处理对黄瓜黑星病菌(Cladosporium cucumerinum Ell.and Arth.)侵染的影响,比较研究了35~50℃ 4个温度梯度、50%~90% 5个湿度梯度组合处理对病菌的致死作用。同一相对湿度下,随着温度的上升病菌的致死率增加,病菌致病力降低;在同一温度下随着湿度的不断升高,受处理的孢子萌发率和致病能力都逐渐下降。在RH 80%以上、温度40℃以上时,对孢子的致死率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高,此高温高湿处理病菌超过2 h,病菌孢子不萌发,也基本没有接种发病率。通过高温控制苗期黄瓜黑星病的研究,初步确定高温高湿防治苗期黄瓜黑星病的最佳温度区间为40℃ 2 h或45℃ 1h (RH 80%)。  相似文献   

19.
交枝顶孢霉杀柑橘全爪螨活性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交枝顶孢霉Acremonium implicatum CQBBW8的杀螨活性及其生物学特性,采用触杀毒力法检测CQBBW8菌株对柑橘全爪螨的致死率,通过单因素试验测试不同培养基、碳源、氮源、温度、pH及紫外线对CQBBW8菌株生长、产孢及其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CQBBW8菌株对柑橘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McGregor)的校正致死率为54.42%,LC_(50)为1.2×10~6个/mL,LT_(50)值为5.175 9d。最佳生长和产孢培养基分别为PDA和SEA;菌丝生长最适碳源和氮源为甘露醇和蛋白胨,产孢最适碳源和氮源为可溶性淀粉和氯化铵;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产孢和分生孢子萌发温度为30℃;最适生长和产孢pH为6.0,最适萌发pH为7.0;紫外线对菌丝生长影响不明显,对产孢影响较大,紫外线照射时间越长,孢子萌发率越高。综上,CQBBW8菌株对柑橘全爪螨有较强的毒力,对营养需求不高,环境适应性较强,具有开发为杀螨真菌制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