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土地整治是当前治理耕地景观细碎化问题的主要措施,其治理效果尚需实证评价。以赣西北为研究区,选取斑块数量(NP)、地块平均面积(MPS)等8个景观指标构建了耕地景观细碎化指数模型,基于田块尺度对29个项目区整治前、后的耕地空间破碎化指数进行测算,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和空间分析。结果表明:土地整治工程对耕地景观细碎化治理有显著的效果,但在平原区和丘陵区的治理效果存在明显差异,平原区整体优于丘陵区,且部分丘陵区耕地景观破碎化指数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2.
南方丘陵山地农业具有耕地细碎化的典型特征,土地细碎化条件下的紧凑型种植模式是普遍现象,细碎化耕地条件的机械化依靠小型作业机械。为描述作业机械在细碎化耕地条件下的行为特征,田间调查发现,快速进退、频繁转向、循边收获、移动困难等是细碎化耕地条件机械化田间作业的显著特点。小型收割机在南方的普遍应用状况表明丘陵山地作业机械的性能评价需要以土地适应性为主导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3.
揭示东北黑土区典型县域耕地细碎化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可以为黑土区高标准农田建设、三轮土地承包及黑土地保护等提供依据。本文以拜泉县作为研究区,运用熵值法测算各指标权重并求得耕地细碎化综合评价值,并通过皮尔森相关系数分析法计算各影响因素的作用强度。结果表明:1)耕地景观细碎化深受地形影响,丘陵与平原交界地区耕地细碎化水平最高,丘陵地区其次,平原地区最低。耕地权属细碎化受到土地分包方式、户均耕地面积等影响;2)耕地细碎化模式中,“景观低度细碎化-权属低度细碎化”和“景观低度细碎化-权属中度细碎”占主导地位,占比分别为33.33%、17.20%;3)耕地细碎化影响因素主要为权属、设施和自然切割力。权属切割力呈现高度负相关,设施和自然切割力呈现中度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75、0.617、0.661,权属切割力的影响最大。拜泉县耕地细碎化空间分异特征明显,可从景观与权属双重视角下探索东北黑土区耕地细碎化治理对策,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制定耕地第三轮承包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农用地整治对耕地细碎化影响的多维评价:方法与实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针对中国农用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离的产权特征,综合耕作地块状况、土地权属构成和规模经营程度三方面要素,构建涵盖地块、农户和村组的多维耕地细碎化评价体系,对典型土地整治项目进行案例分析。结果表明:1)通过土地整治提高了耕作地块规模,改善田间基础设施,案例区田块细碎化评价值由0.45下降到0.40,细碎化程度由一般降低为轻度;2)通过土地整治增加了耕作便利程度,促进农地规模经营,案例区经营细碎化评价值由0.91下降到0.71,细碎化程度由严重降低为轻度;3)由于案例区在整治中未进行大范围土地权属调整,故权属细碎化状况未发生显著改变,权属细碎化评价值由0.23下降到0.22,细碎化程度由较轻降低为轻度;4)为进一步提升土地整治效益,应积极推动建立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扩大农地规模经营比例,彰显"土地整治+"综合效果,共同促进农业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基于耕地的自然和生产要素特征、土地整治特点和项目区条件,从自然条件、权属条件、生产条件3方面选择地块面积等9个因子构建了耕地细碎度评价指标体系,综合采用层次分析法、线性加权模型和GIS技术,评价了整治前后耕地细碎程度,探究了土地整治对耕地细碎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整治前耕地细碎度综合得分为6.15分,细碎度高和较高的耕地面积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8%和21.25%;整治后,耕地细碎度综合得分为5.02分,比整治前降低了18.37%,细碎度高和较高分别为5.47%、20.4%,耕地细碎状况得到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6.
基于耕地的自然和生产要素特征、土地整治特点和项目区条件,从自然条件、权属条件、生产条件3方面选择地块面积等9个因子构建了耕地细碎度评价指标体系,综合采用层次分析法、线性加权模型和GIS技术,评价了整治前后耕地细碎程度,探究了土地整治对耕地细碎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整治前耕地细碎度综合得分为6.15分,细碎度高和较高的耕地面积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8%和21.25%;整治后,耕地细碎度综合得分为5.02分,比整治前降低了18.37%,细碎度高和较高分别为5.47%、20.4%,耕地细碎状况得到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7.
南方丘陵山区是中国重要的水稻主产区,但由于耕地细碎,不利于机械化作业,严重影响了收割机作业效率,阻碍了水稻机械化的全面发展。山区机收效率低的问题已引起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但对收割机作业效率与耕地细碎程度之间的关系定量研究很少。本文通过田间试验实地测定了不同面积水田中,4LZ-2.0联合收割机纯作业、转弯掉头环节效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山区细碎耕地主要对收割机转弯掉头环节影响较大,当田块面积267 m2时,收割机单位面积内纯收割时间与转弯时间均为12 min/667 m2;当田块面积≥267 m2时,纯收割时间为9 min/667 m2,转弯掉头时间为7 min/667 m2,即耕地细碎化对联合收割机的转弯效率影响较大。因此,必须优化改进收割机的转弯性能,提高其转弯操作方便性,才能更好适应山区的细碎耕地,从而促进南方丘陵山区水稻机械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绥化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伟红  鞠媛媛  杨凤海 《安徽农业科学》2011,(11):6777-6778,6781
通过建立土地集约化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利用理想值比例推算法对各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特尔菲法确定指标权重,应用集约度综合分值法进行评价,得出黑龙江绥化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度总体水平较高,但与理想值仍存在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9.
该文利用四川省1996-2014年相关统计数据,以PSR框架模型构建全省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综合评价法计算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对区域进行土地生态安全直接评价.结果表明:18a内全省土地整体处于发展状态,土地生态安全持续好转.  相似文献   

10.
转变土地利用方式,促进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通过综合成都市的社会和经济状况选取了9个评价指标,形成了一个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来对成都市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评价。在运用熵值法求得各项指标的权重值后,结合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对成都市近十年来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集约评价。结果显示,成都市的土地利用集约度在不断增加,但总体集约度还不够高,还有很大的潜力空间。  相似文献   

11.
选择粤北山区的韶关市作为研究区域,利用遥感和GIS技术,构建了一套适合研究区域的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一个土地可持续利用定量评价模型.然后对评价指标数据进行了标准化和空间化处理,对研究区域进行了基于橱格空间数据的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最后总结研究区的土地可持续利用状况,提出了适合研究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根据长沙市土地利用状况,建立了适于该市的土地利用系统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和土地利用协调度评价模型,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根据模型计算出长沙市2003~2009年土地利用系统的综合因子得分,并对评价结果的协调程度进行简单分析.结果表明:长沙市土地利用协调度由2003年的-1.29增加到2009年的0.83,呈逐年增长的趋势,说明长沙市土地利用系统正朝着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周密  葛霖 《安徽农业科学》2015,(16):300-302
为打破新时期喀斯特山区城镇建设发展所面临的用地瓶颈,实现农村闲置土地开发整理效益最大化,分析了喀斯特山区农村闲 置土地资源开发整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利用AHP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喀斯特山区土地开发整理可行性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了地力因素、地形因素、农业基础设施类3个二级指标层和土壤类型、土层厚度、地形坡度、垦殖率、交通条件等8个指标因子建立了3层评价指标体系;并计算了各指标因子相对准则层及目标层的指标权重.构建的3层评价指标体系可用于喀斯特山区今后开展农村土地开发整理可行性评选,计算出各计划项目可行性的综合得分,按照高分优先的原则进行开发整理,最大限度地保证喀斯特山区经济社会平稳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甘肃永靖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构建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理想值指标推算法对各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通过因素成对比较法确定指标权重,最后采用集约度分值法对甘肃永靖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甘肃永靖工业园区土地利用集约度综合分值为76.48%,园区土地集约利用处于中度集约到高效集约利用的过渡期.内部各要素不协调是制约该区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梁春凤  唐通文  段建南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2):5205-5208,5219
从分析土地利用社会功能的构成为出发点,提出了土地利用社会功能评价指标的选择原则,设计了土地利用社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应用熵权法对土地利用社会功能评价指标进行了权重赋值,并采用多指标综合评分法对区域土地利用社会功能进行了综合评价模型计算,这将时区域土地利用系统的社会功能进行系统分类及其评价体系的科学构建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对湖南新邵县18块面积为133~667 m2的水稻田块,测定了手扶4行插秧机纯作业、转弯掉头、补秧等不同环节所需时间,分析手扶插秧机的作业效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山区细碎耕地对手扶插秧机转弯掉头环节影响较大,当田块面积小于266.8 m2时,插秧机单位面积内转弯掉头时间为270 min/hm2;当田块面积≥266.8 m2时,转弯掉头时间为150 min/hm2以上;当田块面积分别为266.8、≥266.8~533.6、≥533.6~666.7 m2时,手扶插秧机的平均作业效率分别为568、660、650 m2/h。综合分析结果,当田块面积≥266.8 m2时,手扶插秧机作业效率基本稳定。鉴于手扶插秧机在山区作业的时间利用效率较低,须优化改进插秧机的转弯性能,提高其转弯操作方便性,以利更好适应山区的细碎耕地,应推动山区过于细碎耕地的集约化管理,促进南方丘陵山区水稻机械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马俊伟 《湖北农业科学》2020,59(3):48-52,81
为评价研究粤北山区土地生态安全现状,选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从资源环境压力、土地利用状态和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选取了14个指标,以县域行政区划为评价单元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粤北山区土地生态安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粤北山区土地生态安全综合得分为0.477 9,整体处于第Ⅲ级临界安全水平,土地生态安全等级在空间分布上呈西高东低的区域差异;人口密度和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粤北山区土地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与土地生态安全等级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以河南省粮食核心区主体范围内的平原乡镇为研究区域,以行政村为调查和评价单元,探索耕地细碎化定量状况。利用遥感影像、土地利用数据库与实地校核获取研究区域耕地图斑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选取户均地块数、块均耕地面积、地块密度、景观形状指数、分离度、分维数、土地利用程度、潜在农业人口转移指数8个评价指标构建乡镇尺度的耕地细碎化定量评价体系,进行耕地细碎化量化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的耕地细碎化指数CLFI(Cultivated land fragmentation index)为0.769 9,为Ⅲ级,中度细碎化;各行政村耕地细碎化指数CLFI范围在0.689 1~0.980 1,主要分布在0.7~0.8,细碎化等级多属于Ⅲ级,中度细碎化;随着距离乡镇政府所在地白寺村的增加,耕地细碎化指数CLFI逐渐增高,耕地细碎化级别与程度降低;其原因主要是耕地的稀缺性和人口的不断增长,沟渠、道路对耕地的分割,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及区域经济的发展等。商水县白寺镇耕地细碎化指数CLFI为0.769 9,产权制度下的户均地块数和块均耕地面积对白寺镇耕地细碎化程度的影响较大,户均地块数、地块密度和景观形状指数在总体上限制了CLFI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把循环经济理念引入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评价领域,并结合江苏省的实际情况,构建基于循环经济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评价体系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基于循环经济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地域差异变化较大,综合指数南部地区大,北部地区偏小,且大部分地区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体系控制层指数分析发现:土地投入区域差异较大,土地再循环指数偏低,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部分地区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不协调,经济社会效益的取得仍然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病例诊断结果表明:各个地区障碍因素的影响程度差别比较大,按障碍因素的障碍度排序可以分为7个类别.各地区可以根据评价以及诊断结果因地制宜,切实做到土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根据土地整理项目的特点,从微地形地貌、土壤、水分、景观因素等方面建立土地整理的土地质量指标体系,并以河南省长葛市土地整理项目区为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的权重,构建综合评价模型评价了土地整理对土地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