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吉安县苍田精品小流域在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中,实行山、水、田、林、路、能、居统筹规划,与当地农村主导产业相结合,集中投入,连片开发,极大地促进了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2009年以来,吉安县围绕"生态吉安、创优产业、绿色崛起"这一核心任务,狠抓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全面完成了国家水土保持重点治理目标任务,形成了以水保先行作为支撑产业的发展格局,涌现出多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和旅游景区。治理中,吉安县通过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精心组织、因地制宜,改良方法、优化技术,立足实际、勇于创新,不断开拓思路,走出了一条工程建设规范化管理、生态与经济相互协调、治理与开发相结合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2.
贵州省安顺市在新时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紧紧抓住"五个创新",在规划引领下,通过优化发展模式、打造宣传平台、优化治理思路、健全保障机制等,走出了一条具有安顺特色的"以水土流失治理带动产业开发,以产业发展支撑水土流失治理"的经济与生态良性发展之路。在工作实践中,治理与开发有机结合,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水土流失治理,紧紧围绕水利供给侧结构改革和"三权"促"三变"改革思路,盘活农村资源资产,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使全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得到了质的提升、水土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有了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3.
山西"四荒"治理开发历经户包治理、拍卖治理、大户治理等发展阶段,目前总体发展态势良好,呈现出不同的发展面貌,但也存在部分治理户陷入困境,难以滚动发展的情况。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四荒"治理开发将步入一个新的阶段,在政策机制放宽的同时,对"四荒"的生态治理和开发标准则要收紧,作出更加严格的规定和限制,让"四荒"治理开发得到更加健康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截至2006年底,全市通过承包、拍卖、租赁、股份合作等形式治理开发"四荒"面积达386.6 km2,占"四荒"总面积的12.4%。治理区水土流失得到初步遏制,生态环境呈现好转趋势,植被覆盖度明显增加,农牧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四荒"土地利用率大大提高。"四荒"治理开发的主要措施是封山育林、开发生态旅游区、建设高效益的生态农庄等,通过"四荒"地的合理有效开发,调动了全社会投资生态建设的积极性。介绍了包头市"四荒"治理开发的具体经验。  相似文献   

5.
黄土高原治理与开发中需深入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六五"开始,国家设立了黄土高原综合治理项目,使举世瞩目的中国黄土高原如何治理这一重大难题取得重大突破.但黄土高原地形复杂,生态退化,各区环境条件差异很大,治理问题非短期能够解决.西部大开发为治理黄土高原迎来了一个新的机遇,继续深入研究诸如治理途径选择、水土流失、干旱缺水、粮食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困扰黄土高原地区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对推动黄土高原治理与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安远县水土保持工作始终坚持"产业富民、生态立县"的发展理念,按照治理与开发相结合,治理与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村脱贫致富相结合,治理与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相结合的思路,以小流域为单元,实行山、水、田、林、路、能、居统一规划,综合治理,为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同步发展,人与自然和谐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7.
彭阳县南山小流域的"上保、中培、下开发"治理模式,把生态治理与产业开发、农民致富、人居环境改善及新农村建设等结合起来,在治理规划初期就将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和当地经济发展统筹考虑,着力于水保措施自身经济效益的提高并加强经济产业建设,为新形势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的途径,其"政府决策、财政牵头、水保搭台、部门整合、全民参与"的流域建设运行管理机制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合阳县于2010年被列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陕甘宁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县,项目的实施期为2010—2012年。3年间,合阳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管理实施细则》的要求,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生态合阳、美丽乡村"的总体目标,不断探索创新治理思路,走出了一条符合合阳实际、科学合理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新路,取得了显著成效。介绍了合阳县实施农发水保项目的成效与做法。  相似文献   

9.
"一户一山窝"就是把一户安扎在一个"山窝"里,"山窝"面积从10多亩到几百亩,按照"建好一栋房,种好一片果,放好一塘鱼,养好一栏鸡和猪"的开发治理模式进行经营。据统计,散落在全县"山窝"的4 000多户农户已尝到了开发治理和立体种养带来的甘甜,80%的"山窝"开发农户的纯收入已超过当地群众的收入,4个由万亩以上集中连片的"山窝"农庄整合成的新社区,成了该县新农村建设一道靓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10.
在太行山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项目县建设过程中,行唐县积极扶持民营水保大户,培育大户治理典型,以点带面促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形成了"依托大户、成方连片、规模开发、打造亮点"的具有行唐特色的水保治理新模式。介绍了行唐县在做好民营水保大户治理规划、依托民营企业加快开发、创新民营水保大户治理模式方面的做法与经验。  相似文献   

11.
<正>兴国县水保局按照小流域治理实施规划方案和"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治山治水路径,坚持"生态保护优先,适度适地开发"的理念,在国家水保重点建设工程鼎城项目区,以"油茶、茶树"为经济果木林开发主导产业,以国家补助投入为牵引,激活民间资本,整合部门资源,发挥社会力量,初步走出了一条"国家、集体、个人"多元投资的水土保持治理开发新路,运用"合作社  相似文献   

12.
<正>自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合水县水保局干部职工深入基层一线调查研究,积极寻找水土保持促进"三农"工作的切入点,开创了水土保持工作"以治理带动开发,以开发促进治理"服务"三农"的新局面。合水县采用实地考察、走访群众、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倾听群众的  相似文献   

13.
"四荒"资源治理开发,对于控制区域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生产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企事业单位、城镇职工等相关利益群体收入,推进当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具有深远意义。但在大规模治理开发"四荒"资源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广大干部群众对开发利用"四荒"资源的意义、方针政策等的认识不够,出现"重开发,轻治理;重经济效益,轻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现象等,建议"四荒"资源开发治理要走"两个结合"的路子,实行市场经济管理体制,倡导效率优先机制,扎实推进千家万户综合治理,寻求资金扶持等。  相似文献   

14.
巴州区庭园水保的实践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巴州区在治理水土流失过程中,紧紧围绕"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家园,致富一方百姓"的总要求,始终坚持山、水、田、林、路、气、园综合治理,强力实施"五改三建",走出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庭园水保新路子。  相似文献   

15.
天水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十二五"以来,甘肃省天水市先后启动实施了中央预算内小流域综合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整治、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等水土保持重点项目,总投资26 613.81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 428.01 km2,兴修水平梯田101 233.33 hm2。在全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以治理促开发,以开发保治理,形成了以小流域为单元,以梯田建设为重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初,以苗混瞒承包治理新尧沟小流域为标志,民营水土保持正式走上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征程。历经30多年改革发展,民营水土保持已成为山西水土流失治理的一支重要力量。截至2015年底,山西省已发展民营水土保持治理开发户30万户,累计投入治理资金约35亿元,治理开发"四荒"8 100 km2,为加快全省水土流失治理、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做出了重要贡献。针对民营水土保持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建议进一步加大政府支持力度,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进一步创优投资环境,切实保护民营水保的合法利益。  相似文献   

17.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在运城市各项目县的实施过程中,水保专业技术人员探索出了提高水保治理效果的"水袋滴灌"、"地膜覆盖"、"引水灌溉"等实用新技术、新方法,增大了水保治理的科技含量,有效地提高了综合治理效益。  相似文献   

18.
经过几十年的综合治理与开发,甘肃省天水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为农民致富、农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还存在着治理难度大,人为水土流失严重,区域之间、措施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后续产业开发跟不上,以及当前治理模式与乡村振兴战略及生态环境建设新要求不相适应等问题。牢牢把握当前水土保持发展的新机遇,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大局,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以生态建设为基础、以人民为中心、以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在监管上强手段、治理上补短板,是助推乡村振兴,实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效益最大化和美好愿景的根本。  相似文献   

19.
大坪子小流域综合治理为“长治”工程添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会泽县五星乡大坪子小流域是"长治"七期工程云南省干河项目区(会泽县)实施的10条小流域之一,于2005年12月开工建设,2006年12月全面完成治理任务。经过1年的治理,年均土壤侵蚀模数由3206t/km2降为1539t/km2,年土壤侵蚀总量由4.54万t降为2.18万t,不仅治理了水土流失,而且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奠定了该流域生态立体开发基础。介绍了该流域"一事一议"筹措资金,建立工程回访制,并实行"五转变、五结合"、"五统一、四集中"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  相似文献   

20.
南山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南山小流域是彭阳县由生态型向生态经济型治理转型的示范流域,在治理机制上采用"政府主导、水保搭台、部门整合、全民参与"的协作机制,在治理模式上采用"上保、中培、下开发"的生态经济开发治理模式,实现了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为宁南地区小流域治理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其主要做法是:将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将生态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将水保搭台与统筹推进相结合;将政府推动与市场参与相结合;将机制创新与制度建设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