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瑜 《现代农业科技》2009,(23):283-284,286
利用1971~2000年枣庄站大雾观测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枣庄地区的大雾气候特征,并研究气温对大雾日数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雾主要发生在秋冬季节,夏季出现的大雾日数最少;大雾的形成主要在夜间至次日9时,9~12时逐渐消散;30年来,枣庄的大雾日数呈现减少的趋势;年平均气温与雾日数的逐年变化呈反位相,年平均气温越高,大雾出现的次数就越少。分析1991~2000年116次大雾过程,得出大雾形成前地面形势基本分为3种天气形势典型场及单站要素预报指标,并于2006年进行了预报检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路爽  孙凤华  孟鹏  李大为  侯亚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339-12341
分析了2009年11月30日~12月2日沈阳地区持续性大雾天气的发生机理,揭示出沈阳地区平流雾的典型特征。结果表明,此次大雾天气发生于冬季高空槽前的暖湿气流中,雾区范围广、强度强、持续时间长,大雾随着高空槽所携带的冷空气过境逐渐消散;逆温层的高度变化可以作为大雾发生、发展、消散的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3.
张家界2009年12月多次大雾过程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骏  梁明增  刘忠礼  赵英莹  辛学飞  张瑞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207-11209,11271
利用台站自动站观测资料、常规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9年12月张家界市5次大雾天气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风速一般在0.1~3.0m/s、相对湿度≥90%和温度露点差ΔT≤1.5℃(桑植站ΔT≤1.1℃,永定站ΔT≤1.2℃,慈利站ΔT≤1.5℃)3个条件是张家界地区产生大雾的必要条件。雾浓度与上述条件无正相关关系。前期湿度条件的积累也是影响大雾生成的主要原因。与稳定度有关的物理量场及与水汽条件有关的相对湿度场对预报大雾天气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雾浓度与逆温强度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高青单站2007—2016年大雾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高青单站大雾季节变化和日变化明显。大雾发生期间随着大雾强度的增加,相对湿度增大,温度3 h变化量减小,温度露点差减小,气压3 h变化量减小,风速减小。通过回归方程找出不同强度等级大雾的预报因子,雾的预报因子为相对湿度、温度露点差;浓雾的预报因子为相对湿度、温度、温度露点差;强浓雾的预报因子为温度3 h变化量、气压3 h变化量。根据各预报因子建立不同强度等级大雾的预报模型。  相似文献   

5.
根据1961—2010年抚顺地区共50年的初霜冻当日及前1 d的气象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抚顺地区初霜冻发生规律进行了时空变化特征的分析和预报方法的研究,得出初霜出现日期与当日最低气温及最低0 cm地温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影响初霜最重要的因子是温度;章党地区的初霜预报指标为首次出现最低气温≤1℃的日期,以该指标进行预报,准确率可达80%。  相似文献   

6.
罗春田  郭玲  米孝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4281-4283,4365
利用1995~2004年辽西地区4个代表站的大雾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区区域性大雾天气的气候统计特征,统计出易产生大雾天气的地面和高空形势场及其出现频率,从大雾产生的条件和形成机制两方面入手,提出判别大雾出现的预报指标,并结合近10年的历史资料对预报指标进行了验证。选取单站2004年7~12月的历史资料进行抽样预报效果检验,总的空报率为22.2%,漏报率为5.1%,检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本文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的典型大雾天气个例,对自动站Z文件提取能见度、相对湿度、比湿、风场、湍流通量等物理量气象要素,并结合每一个国家级自动站出现大雾的时间段,分析各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总结归纳本溪地区大雾天气气象要素的量化指标。分析结果在本溪市气象台进行了业务应用,应用效果良好,主要表现为主观能动性、时效性和实用性等特点。经过大量数据的处理级筛选,得到的大雾量化指标,客观具体、一目了然,使得预报员在平时的预报中可以轻易掌握,并不断了解大雾发生的规律,提高预报员的预报经验。该成果可应用于本溪市大雾预报预警工作,提高新型自动站观测数据在大雾天气中的应用成效,通过统计10 min气象要素数据更加详细认识大雾天气发生特点,为预报员预警大雾天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永修县大雾发生规律以及造成的影响,确定预报指标、预报方法,并且在发生大雾时,如何进行服务,降低事故发生率,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9.
使用东营市MP-3000A微波辐射计资料,分析了2011年8月到2014年7月期间东营市发生的降水及大雾天气。结果表明,暴雨与大雨降水前1 h水汽含量V值和液态水含量L值变化具有双峰结构,并且跃增值与量级成正比,而中雨及小雨不具备双峰结构;在大雾发生前,逆温层厚度在400 m左右,并且逆温层的温差刚开始都较小,水汽密度在200~500 m厚度和大雾发生前1 h有不同程度的跃增现象,跃增层高度在逆温层顶附近,并高于初始逆温层,大雾发生过程中,逆温层不断增长。  相似文献   

10.
万静  周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695-17697
选取骆岗机场附近2010~2011年地面逐时观测气象资料,建立年际、季度、月份和短期温升通道与温降通道模糊隶属函数;根据典型大雾发生前3h气象数据,分析湿度与能见度变化趋势;结合气温通道信息与未来湿度与能见度变化趋势预报未来3h大雾是否发生.最后利用2006 ~ 2009年地面资料检验结果显示未来3h大雾预报准确率为92.77%,TS评分为0.828.因此,基于模糊隶属函数大雾短时预报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利用吉安市11个地面气象观测站2006~2010年气象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吉安市的大雾时空分布特征;基于2006~2010年吉安市84个区域性大雾(≥3站)过程实况资料,对大气环流背景进行天气学分型,并对其成因进行分析,揭示了地形与大雾的关系。通过普查相关气象因子,筛选出与大雾相关性较好的预报因子,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吉安市大雾能见度预报方程。通过对2013年10月~2014年10月22次区域性大雾(≥3站)过程进行预报效果检验,报对19次,空报0次,漏报3次,预报准确率86.4%,检验效果较理想,体现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宁夏雾的时空分布特征及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翠芳  陈楠  张广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7074-17078,17081
利用1961~2009年宁夏24个气象站大雾天气观测资料,在对雾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同期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对宁夏雾的环流背景和主要影响系统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归纳出宁夏雾的预报指标,建立了宁夏雾的预报模型及预报业务系统。结果表明:1961—2009年,宁夏雾的发生频数呈逐渐增加趋势,南部固原市和中部干旱带发生频数逐渐减少,北部引黄灌区明显增加;固原市发生频数明显多于中北部地区;一年中,秋冬季是雾的多发季节,春末夏初是雾的少发季节。雾出现时,500~700hPa基本为较稳定的西西北气流,850hPa为偏南气流,地面为均压区;500~700hPa相对湿度较小,850hPa到地面湿度较大,850hPa相对湿度在70%~80%.地面湿度接近饱和,850hPaT—Td≤3℃;地面水平运动微弱,高空风垂直切变较小。大雾出现时,500~850hPa垂直速度场均为下沉气流,且多数大雾前日出现降水,近地面层有逆温存在。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空气中水汽层结变化、大雾天气发生发展的环境场条件及BJ-RUC模式在大雾期间的预报性能,对北京2012年3月16~l7日大雾天气个例中能见度变化和地基微波辐射计液态水含量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雾生消前后液态水含量的廓线变化明显,因此通过不同时刻液态水含量的廓线对比分析,对大雾天气的预报还是具有指示意义的;地面高压底部偏东风为大雾维持提供良好的水汽,大雾期间风力的加大有利于水汽的输送,而持续的偏东风则有利于水汽的维持;辐射降温触发了华北雾区的形成;逆温层的存在是此次大雾发生的条件之一;近地面层系统性的偏东风、相对湿度和温度均在BJ-RUC模式中有很好的反映,模式探空的预报随着起报时间的临近,越接近实况,特别是逆温层和近地面偏东风的预报与实况基本一致,由此导出产品的能见度预报也能给预报员很好的指示参考性.  相似文献   

14.
准确预报大雾对机场减少航班大面积延误和旅客滞留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一种适用于机场的大雾短时预报方法。通过选取骆岗机场历史地面逐时观测气象资料,依据气温趋势不同类型,运用模糊隶属度与发生条件概率模型,分别建立短时大雾的预报方法。利用VC++程序开发了骆岗机场大雾短时预报软件,可扩展硬件构建实时预警系统。使用2011年地面资料检验结果显示:对未来3小时大雾预报准确率为91.3%,TS评分为0.84。因此,本文提出的大雾短时预报方法在骆岗机场附近3小时大雾预报中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运用河西走廊东部武威市1961-2008年大雾气象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河西走廊东部大雾天气发生的地理分布、气候特征。结果表明,大雾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山区多于川区,南部多于北部;大雾呈逐年减少趋势,一年中大雾发生的频率最高在7-10月,一日内大雾发生的集中时段是20:00到次日08:00。同时运用ECMWF数值预报格点场资料,采用Press准则进行因子初选,逐步回归预报方法进行因子精选,使用最优子集回归建立大雾预报方程,最终确定了春、夏、秋季大雾预报的全局最优的显著性方程,3个季节预报方程的拟合率分别为85.5%、82.1%、81.2%。  相似文献   

16.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日光温室气温预报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建立日光温室中短期气温预报模型,以2个冬季生产季的日光温室实时气温观测资料为基础,利用BP神经网络建模和曲线拟合的方法,对日光温室1~7d气温预报模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以室外气温为输入要素的温室气温预报模型,最高气温预报值与观测值的符合度指数(D)为0.68~0.93,均方根误差(RMSE)为3.1~6.3℃;2)最低气温预报值与观测值的符合度指数(D)为0.81~0.95,均方根误差(RMSE)1.5~2.2℃;3)日光温室内最低气温预报绝对误差小于2℃的预报准确率Rate(≤2℃)为78%~95%;4)逐时气温预报模型预报值与实测值的符合度指数(D)为0.95~0.99,均方根误差(RMSE)为1.0~2.8℃,逐时气温预报模型预测准确率较高。结合目前气象台站"周预报"结果,模型可较准确地预报温室内1~7d最低气温,并模拟日光温室内气温的逐时变化,可为冬季日光温室低温灾害预警及室内气温调控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利用1971~2006年辽宁省本溪市大雾实况资料及1990~1995年地面和高空常规观测资料,分析了本溪市大雾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场的关系,发现本溪地区大雾的基本变化规律。通过对109个大雾个例的分析,将形成大雾的地面气压场划分为(地面气旋型、高压前部型和倒槽型)3种类型,按照这3种类型归纳出了大雾气象要素预报指标,建立了大雾综合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得知,低槽东移型寒潮要有一定强度的冷中心维持和适当的环流配合,当48h内低层福州或上游的降温达到10℃以上,850hPa过程最低气温≤3℃和850hPa以下各层都有强锋区和偏北急流时,可预报2个或以上的测站达到寒潮,当降温幅度远大于12℃,850hPa过程最低气温远低于≤-3℃时,则可预报更大范围的寒潮。较为准确的数值预报产品可作为要素指标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9.
福州市大雾发生的环流形势及其气象要素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1981年~2005年NCEP再分析资料、常规地面和高空观测资料,统计和分析了福州大雾发生时的天气形势特征。结果表明:福州市的大雾主要发生于12月~次年6月,并集中发生在2~5月的春季;年平均大雾日数无明显的变化周期;850hPa的切变位于南昌和福州之间,气压场呈均压场分布是福州大雾发生的有利形势;大雾发生时,地面处于暖区当中,近地面层大气达到饱和。统计和天气形势分析结果,为大雾天气做了基础研究工作,为实现大雾的客观预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通过调查河北省黄骅市1990—2019年露天栽培冬枣树冬季休眠期冻害发生情况,对比同时期极端最低气温(Tmin)≤-13.0℃的强降温天气过程发生情况,选择出过程极端最低气温、过程持续时间、Tmin≤-13.0℃持续日数、Tmin≤-15.0℃持续日数、Tmin≤-17.0℃持续日数共5个可能对冬枣树休眠期冻害产生较大影响的气象因子,采取逐步回归法挑选出影响较为显著的4个因子建立函数方程,并对每个因子结合历年冬枣树休眠期冻害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得出冬枣树休眠期冻害发生农业气象指标。结果表明,极端天气过程对冬枣树冻害的影响因素除了Tmin外,还分别与Tmin≤-13.0℃、Tmin≤-15.0℃、Tmin≤-17.0℃的持续日数显著相关;当过程极端最低气温Tmin≤-13.0℃且持续时间达2 d,其中Tmin≤-15.0℃的持续时间达1 d时就会发生轻度的冻害;当Tmin≤-13.0℃持续时间达3 d以上,其中Tmin≤-15.0℃的持续时间在1~2 d就会发生中度冻害;当过程Tmin≤-15.0℃持续2 d以上或Tmin≤-17.0℃持续1 d以上就会发生重度冻害。对建立的冻害指标进行回溯检验,并结合文献资料对天津市、山东省等冬枣产区的冻害情况进行检验,综合拟合率达78.5%,说明建立的指标具有实际的生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