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胡王仲 《南方农业》2011,(Z1):40-42
在重庆地区,玉米是除水稻以外的第二大粮食作物,2010年播种面积46.19万公顷,总产量251.56万吨,平均667m2产量363.1kg。文章依据重庆地区2005—2008年布置的玉米172个"3414"试验的结果,总结分析了玉米的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效应和单独的施氮效应、施磷效应、施钾效应,介绍了重庆地区玉米配方施肥技术,提出玉米施肥的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2.
针对玉米生长期需肥技术发展的趋势,从玉米的需肥特点出发,通过采用大量参考文献的分析法、对比法,介绍了玉米的施肥特点,研究了玉米的施肥原则,阐述了玉米的施肥方法,希望为玉米种植人员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被广泛应用于轻工业、化工、医药等多种行业,在农业生产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大力发展玉米种植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玉米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种植占比较大、种植区域较广的农作物,在研究玉米高产种植方法的过程中发现,玉米高产与否与玉米栽培施肥的合理性有很大关系,在玉米高产种植上,施肥技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探讨玉米高产种植的施肥技术,充分挖掘玉米生产潜力,进一步精准施肥,提高质量、产量。  相似文献   

4.
科学合理的施肥技术是确保玉米高产稳产的重要条件,科学施肥对于增强耕地质量、保护农业生态、提升农民群众经济收入等方面也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玉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指以土壤、玉米植株养分测试以及肥料田间试验作为基础,在施用充足有机肥的前提下,根据土壤实际的供肥特征与玉米生长的需肥规律,科学计算氮磷钾及其他微量元素的施用量进行施肥的一种农业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东北农户春玉米施肥现状,实现东北地区春玉米稳产增产和养分高效利用,2019年对东北典型春玉米种植区247个农户的春玉米养分管理调研,基于区域不同产量水平推荐施肥量评价农户施肥量,分析农户施肥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科学施肥技术的掌握情况.结果表明,调研地区春玉米氮肥(N)、磷肥(P2O5)和钾肥(K2O)的平均施用量分别...  相似文献   

6.
该文介绍了吉林省半干旱地区机械化玉米生产新体系施肥制度的特点和施肥方法。通过试验证明结合农家肥和根茬还田进行化肥一次性深施是培肥土壤的科学措施。报告了一次性施肥对种子出苗和幼苗生育的影响以及春季或秋季施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旱地玉米水分高效利用平衡施肥技术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6年田间试验研究,探讨平衡施肥技术对旱地玉米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晋东豫西半湿润偏旱区,采用适宜的肥料品种、适宜的肥料用量、适宜的施肥时期以及适宜的施肥培肥方式方法,即采用平衡施肥技术有利于旱地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同时,可培肥土壤、保蓄土壤水分,促进旱地玉米对水分的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8.
基于机器视觉的玉米施肥智能机器系统设计概述   总被引:17,自引:8,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采用机器视觉识别大田玉米的生长状况进而实现大田玉米定时、定点、变量精确施肥和实现农业机组的视觉自主导航和无人驾驶的机理。重点介绍了开发研制的玉米施肥智能机器系统的总体设计和所采取的相关技术的概况。  相似文献   

9.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我国目前推行的一种先进的合理施肥技术,综合运用生物科技的力量和循环经济模式。对提升玉米的产量和合理施肥有着重要的意义,为其他农作物,如小麦、高粱、大豆和水稻等高效率生产提供成功的宝贵经验和模式。玉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形成,对农业自身具有重大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0.
玉米是一种高产作物.植株高大,根系发达,吸肥力强.需要养分多。玉米每公顷产9000-10500kg,需施入氮素144-201kg.磷素63-87kg,钾素142.5-199.5kg。相当于每公顷需施人尿素300。450kg,过磷酸钙450-600kg,氯化钾300。375kg。如何科学高效施肥,使玉米获得高产呢?作者经过多年的实践,现将泰来县玉米高效施肥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詹其厚  陈杰 《土壤通报》2007,38(3):491-494
通过一系列的田间试验,研究了淮北变性土区夏玉米对氮、磷、钾的响应特点。结果表明:(1)玉米对氮肥反应十分敏感,施氮有极为显著的增产效果,一般可增产1倍以上。氮肥最佳用量在300 kg hm-2左右,分配比例以基肥和追肥各占50%的增产效果较好。氮肥追施时以“开穴深施”为宜,可提高其利用率;(2)玉米对钾肥反应较敏感,施钾一般增产15%左右,效果显著。钾肥适宜用量为90~180 kg hm-2,而且以基肥施入为宜;(3)玉米对磷肥反应不敏感,施磷增产效果不显著,但玉米仍表现为氮磷钾配合时产量最高。因此,提出“增氮、节磷、补钾”的玉米施肥原则。  相似文献   

12.
不同肥料配方一次性施肥对玉米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应用不同肥料配方对玉米进行一次性深施肥试验,结果表明:等养分条件下一次性深施肥有助于玉米对养分的吸收;施用包膜尿素、增施钾肥和一次性深施肥能提高氮肥利用率;一次性深施肥与常规施肥相比,等养分条件下可以明显提高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包膜尿素虽然能提高氮肥利用率,但由于成本过高,增产效果不大,影响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探讨控释氮肥全量基施对旱地玉米干物质积累与转运、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为建立高效旱地玉米一次性氮肥全量施用和轻简化栽培技术提供支撑。2016—2019年在甘肃省东部黄土旱塬区连续4年设置大田定位试验,研究不同用量控释氮肥全量基施对旱地玉米产量、水肥利用效率及干物质积累与转运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氮肥相比,相同用量的控释氮肥全量基施有利于提高玉米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增加干物质积累量,提高灌浆期茎鞘和叶片干物质输出率和贡献率。无论何种降雨年型,施用控释氮肥均能优化玉米产量构成,平均穗粒数和百粒重分别增加4.0%和4.9%,进而显著提高玉米产量,4年平均增加9.7%。在产量显著增加而耗水量未明显增加的条件下,控释氮肥明显提高了旱地玉米水分利用效率,4年平均增加4.0%;同时显著提高了氮肥偏生产力和农学利用率,4年平均分别增加9.5%和24.7%。因此,与普通氮肥相比,控释氮肥能更好地改善玉米地上部生长发育,增加灌浆期干物质向穗部转移,有利于旱地玉米高产和水肥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为了探讨苕子-玉米轮作模式下不同水肥管理对苕子养分累积量及玉米季土壤含水量、水分特征曲线、水稳性团聚体组成、有机质、玉米籽粒产量的影响。  方法  于2017年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嵩明县试验基地布置苕子-玉米轮作大田试验。将玉米季部分肥料前移至绿肥季、在绿肥季设置灌溉处理作为调控措施,设10个处理。于苕子盛花期采样测定苕子养分累积量,于玉米生长时期实时监测土壤温度和含水量,于玉米收获期采样测定各处理的玉米产量、土壤有机质、水分特征曲线和团聚体组分等指标。  结果  绿肥季施氮磷肥和灌溉处理玉米籽粒产量最高。整个玉米季,冬闲处理土壤含水量总体最低,绿肥季施氮磷肥处理土壤含水量总体较高。冬闲处理土壤饱和含水量最低,各种绿肥季施肥处理土壤饱和含水量和田间持水量较对照处理均有提高。绿肥季灌溉和施肥措施不同程度的增加了土壤 > 2 mm团聚体含量,减少了0.25 ~ 2 mm和 < 0.053 mm团聚体含量。绿肥季不施肥,进行灌溉处理的 > 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WSAC0.25)、几何平均直径(GMD)和团聚体系数(KCTP)较对照处理分别降低了9.10%、17.52%和33.25%,其中WSAC0.25降幅显著。  结论  玉米季肥料前移至绿肥季不仅不影响玉米籽粒产量,绿肥季进行施肥灌溉还可有效增加后茬玉米籽粒产量。种植绿肥可以提升土壤持水能力,绿肥季施肥或灌溉处理可在土壤低吸力范围内进一步优化土壤持水性能。绿肥季施肥处理可通过较大幅度增加土壤中 > 2 mm团聚体含量来提高水稳性团聚体的稳定性,而绿肥季不施肥,进行灌溉处理则是通过更大幅度减少0.25 ~ 2 mm团聚体含量来降低水稳性团聚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不同有机替代减肥方式对玉米生长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不同有机替代减肥方式对玉米生长及土壤肥力的影响,为玉米生产中减肥增效提供经济可行的施肥方案和理论依据。通过大田试验,设置不施肥空白(CK)、常规施肥(CF)、腐植酸有机肥+氮肥减量10%+磷钾肥(HF)、肥料增效剂+氮肥减量10%+磷钾肥(BN)、商品有机肥+氮肥减量10%+磷钾肥(OF)5个处理。结果表明:较CF处理,HF、BN和OF处理促进了玉米的生长,增加不同生育期的玉米株高和茎粗;有效改善玉米穗部性状和产量构成,玉米产量分别增加了11.12%,6.47%,14.43%,净收益分别增加了217.24,564.99,-506.46元/hm~2;提高玉米生育期内的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养分偏生产力和养分农学利用效率,其中氮肥分别显著提高了8.15%,9.34%,14.08%(P0.05),钾肥分别显著提高15.92%,21.13%,29.36%(P0.05)。因此,HF和BN处理可以促进玉米生长,增产增效,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土壤肥力,为有玉米生产中减肥增效提供了经济可行的施肥方案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探索常规化肥用量下,配施不同用量木醋液对玉米SPAD值、养分吸收积累量、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方法  以‘迪化159’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试验进行了化肥配施木醋液对玉米SPAD值、养分吸收积累量、产量及品质影响的研究。  结果  与未配施木醋液的对照处理相比,化肥配施不同用量木醋液均能提高玉米的SPAD值,促进玉米植株对大量养分的吸收,提高产量和品质。化肥配施0.3 mL kg?1土木醋液时,玉米植株对氮素、磷素、钾素和总养分的吸收积累量最多,均显著大于对照处理,蛋白质含量亦显著大于对照处理(P < 0.05)。化肥配施0.4 mL kg?1木醋液时,虽玉米植株生物量以及籽粒产量显著大于配施0.4 mL kg?1木醋液(P < 0.05),但与化肥配施0.3 mL kg?1木醋液相比降低了粗蛋白含量(P < 0.05)。  结论  本试验条件下,木醋液用量为0.4 mL kg?1土时,玉米的生物量和产量均最大,且木醋液的用量与玉米籽粒中淀粉含量呈显著(P < 0.01)正相关;通过隶属函数对玉米的产量和品质进行综合分析,木醋液用量为0.4 mL kg?1土时玉米生长效应最佳。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不同培肥处理对平朔露天煤矿复垦土壤作物养分含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进行了玉米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培肥处理对玉米植株的N,P,K含量均有提高作用,玉米N,P,K在根、茎、叶器官分配顺序为叶 > 茎 > 根;有机肥、菌肥和配施低浓度化肥处理对玉米N素含量增加最明显,有机肥、菌肥和化肥配施各处理对玉米P和K含量增加最明显,其次对玉米N,P,K含量增加较明显的为有机肥配施菌肥处理,而单施有机肥处理对玉米N,P,K含量增加效果最差;有机肥、菌肥和化肥配施处理对玉米N,P,K肥利用率高于有机肥配施菌肥处理更高于单施有机肥处理,此研究为恢复矿区复垦土壤肥力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多种天然、半天然和合成高分子有机物以及无机矿物质作为复合载体材料,研究开发出一种胶粘控释肥料。为了研究复合载体材料对土壤环境的效应,采用土壤盆栽和实验室培养的方法研究载体材料对玉米生长、生理生化活性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载体材料处理的玉米生长和生理生化活性与对照处理相比略有促进作用,但差异不显著;对土壤转化酶、脲酶具有明显的激发效应,正常用量下对过氧化氢酶、磷酸酶没有明显的不利影响,但过高用量会出现抑制作用。胶粘控释肥料与常规肥料相比,可促进玉米生长、提高产量和养分利用率,生物量干重提高8.9%,氮钾养分利用率分别提高11.1%和5.1%,均达显著水平。载体材料的施用对环境不会产生不利影响,而且胶粘控释肥料表现出明显的提高养分利用率和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不同施肥对鲜食玉米生长及肥料农学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分析比较了不同施肥处理对鲜食玉米生长指标、产量、品质、光合特性、土壤酶活性以及肥料农学利用率等指标的影响。试验共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CK(不施用任何肥料),T1(常规化肥用量+普通有机肥),T2(常规化肥用量+生物有机肥),T3(化肥减施30%+生物有机肥),T4(化肥减施30%+生物有机肥+氨基酸叶面肥)。结果表明:(1)与CK相比,各施肥处理玉米产量、品质、光合特性及土壤酶活性均呈增加趋势;(2)常规化肥用量条件下,生物有机肥处理(T2)与普通有机肥处理(T1)相比,玉米株高、茎粗、SPAD值分别增加了11.91%、5.07%、5.25%;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及Vc含量分别增加了5.39%、6.48%和16.62%;玉米叶片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分别增加了3.44%、4.22%和16.19%;(3)化肥减量条件下,T4处理较T3处理,玉米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土壤蔗糖酶活性分别增加16.26%、14.05%和23.82%,叶片胞间CO_2浓度显著降低41.05%;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农学利用率分别提高71.10%、146.25%和146.25%。综上所述,在化肥减施条件下,配施生物有机肥和氨基酸叶面肥可以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促进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增加、提高肥料农学利用率,值得在田间进行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控释尿素在春玉米上的应用效果及土壤氮素平衡状况,在黑龙江省双城、宾县、哈尔滨、肇源地区通过2011—2012年两年四点次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普通尿素与控释尿素(控释期90 d的树脂包膜尿素)混合施用对春玉米产量、氮肥效率(NUE)及土壤氮素盈亏的影响。结果表明,春玉米产量、植株吸氮量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与普通尿素一次性基施相比,控释尿素能够提高玉米产量、植株吸氮量、氮肥表观利用率、氮农学效率(ANUE)及氮肥贡献率(FCR)。在相同氮素施用水平下(100%、75%、50%氮肥用量),100%基施控释尿素比100%基施普通尿素各处理玉米产量分别平均增加391、427、291 kg·hm-2;氮肥表观利用率提高5.9%、4.9%和5.1%;氮肥农学效率提高2.0、2.6 kg·kg~(-1)和2.6 kg·kg~(-1);氮肥贡献率增加2.7%、3.1%和2.4%。处理4(普通尿素40%基肥,60%追施)和处理5(40%普通尿素与60%控释尿素混合一次性基施)玉米产量、植株吸氮量、氮肥表观利用率、氮农学效率差异不显著。氮素表观亏缺量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而降低。与100%普通尿素作基肥一次性施入相比,100%控释尿素一次性基施降低氮素表观损失量15.0 kg·hm-2;40%普通尿素与60%控释尿素混合一次性基施降低氮素表观损失率23.9 kg·hm-2。可见,普通尿素与控释尿素分别以40%和60%的比例混合施用在黑龙江省玉米生产上是可以推广和借鉴的氮素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