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采红 《四川蚕业》2020,48(1):54-55,57
蚕桑是乐至县的优势传统产业,在农业农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乐至县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受高温多湿等不良气候的影响,蚕病危害常有发生,蚕茧单产质量一直徘徊不前,成为制约蚕桑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蚕桑产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蚕桑养殖由零星向规模发展,户均养蚕规模增大.  相似文献   

2.
乐至县开展村级防疫员技能培训构建乡村动物防疫网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日.乐至县畜牧食品局组织了乐至县村级动物防疫员(村兽医)职业技能培训.这是资阳市首次在乐至县举办的大规模、规范化的村级动物防疫员培训。参加培训的人员是全县609个村的620名村级防疫员,通过考核,将取得《培训合格证书》。乐至将以获证人员为基础组建乡村级动物防疫和应急扑疫预备队伍,为建立和完善“县一乡一村”三级防疫网络体系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近日,乐至县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活动启动仪式.在乐至县天池镇举行。该活动是由县畜牧食品局组织实施的。来自天池镇以及周边乡镇的数千名群众参加了启动仪式。  相似文献   

4.
在这场抗击“猪链球菌2型病”战斗中,无论决策、部署,还是组织、出击,都让我们真实地感受到了一个坚定不移的信念、一种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和一股无坚不摧的合力——这,正是乐至县畜牧食品局的团队精神,也是乐至畜牧业兴旺发展的动力所在。  相似文献   

5.
为适应现代蚕业高质量发展需求,乐至县提出了创建“中国桑都”的奋斗目标。详细阐述了乐至县“中国桑都”建设的历史与影响、经验与成果、困难与挑战等内容,提出了建基地、延链条、促融合、抓特色、强保障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四川省乐至县是陈毅元帅故里,也是四川省重要蚕桑生产基地,产业资源基础雄厚,蚕桑文化积淀深远。1959年,陈毅元帅回家乡视察,题诗“公社遍故乡,到处是桑园,蚕娘两万人,一年八季蚕”,盛赞乐至蚕桑的兴盛。1964年《人民日报》发表了《“荒乐至”十年变成“桑乐至”》的报道,自此“桑乐至”“桑城”闻名于世。2019年乐至县委、  相似文献   

7.
乐至县在四川北部,是丘陵地区。地少人多,每人平均耕地不足一亩半。解放后,农民生活虽有很大改善,但仍不富裕。为了变更这种情况,县委决定把发展蚕桑生产列为重要项目之一。蚕桑生产,对乐至县来说是很生疏的,1954年县农业科曾试办国营桑苗圃两处,但因缺乏技术和管理经验,结果出苗率低,成本大,推广困难,这种“群众栽桑,靠国家育苗”不是个办法,地委指示,应该把育苗工作交给群众。县委大力贯彻了这一指示,计划当年育苗700亩,实际完成798亩。当年冬就实栽桑苗400多万株。1956年计划育苗1,200亩,实播l,100多亩,由  相似文献   

8.
嫁接新探     
倪奎  唐宁  袁玲  田小平 《四川蚕业》2001,29(1):35-36
<正> 过去采用桑树秋冬栽植,新栽桑规模不大,栽后一年冬季芽接,再一年后投产,从育苗至投产至少需要三年,自2000年起乐至县蚕桑走产业规模化道路,计划三年栽桑四万亩。且以一步成园为主。由于新栽桑多。嫁接任务大,仅靠冬春削皮芽接已不能满足需要,且栽桑一年后嫁接,耗费时间,造成资源空置浪费。乐至县干旱年份较多,苗木生长迟缓,新近大力引进广东杂交桑  相似文献   

9.
陈任  唐玲 《四川蚕业》2023,(1):12-14
僵蚕产业是乐至县重点打造的新兴产业,经过五年的发展,产业基础配套、技术储备、产品质量等方面具备了一定的竞争优势,但也存在生产能力不足、企业带动较差、深度开发薄弱等问题,提出了扩大僵蚕种植规模、建强僵蚕加工基地、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建设技术创新高地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乐至县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陈毅元帅的故乡,幅员面积1425km~2,辖25个乡镇,总人口87万,是四川省第二批扩权强县试点县,蚕桑生产历史悠久,素有桑乐至、桑城之称。乐至蚕桑产业在县域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历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是乐至县现代农业重点县建设的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11.
桑螟幼虫的分布及危害特征唐宁,罗鸣,宋道君(四川省乐至县蚕桑局)桑螟(DiaphaniapyloalisWalker)是危害桑树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的发生量逐年增大。在乐至县枝被害率30%~50%。其中以春夏季最严重。生产上常以幼虫卷叠叶片为特征观...  相似文献   

12.
<正>四川省乐至县自1952年栽桑养蚕以来,经历了50多年的发展,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出了较大的贡献。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和农民进城务工经商的增多,农村养蚕人员老龄化和养蚕劳动力严重不足制约着蚕桑生产的发展。现有桑树不能充分利用,桑叶浪费大,为此进行桑叶的综合利用,增加桑园单位面积产值势在必行。1乐至县桑树情况经过50多年的发展,乐至县现有成片桑源6666.7万hm~2 6000万株,土边桑、四边桑、屋前屋后桑7500万株。其中投产桑9 000万株,常年养蚕16万张,产茧  相似文献   

13.
供销合作社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主要纽带.情系农业的供销社如何在为农服务中振兴企业?乐至县供销系统的同志们作出了令人信服的回答.他们想农民之所想,急农业之所急,千方百计地为发展农业生产,为富民富县服务;自身也在服务中增强了活力,使企业振兴.我们很高兴地发表了他们的一组文稿,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红霞  永合  凤芹  清海 《中国猪业》2008,3(7):10-11
王同元带出专业村 “养猪状元”王同元担任四川乐至县天池镇大林寺村党支书后,发动村民养猪。如今,光养猪一项该村群众年增收就达到300余万元。  相似文献   

15.
杨刚 《四川蚕业》2012,40(2):10-10,38
<正>乐至县现有1.35亿株桑树中,有18%衰老桑树需要嫁接更新复壮,有23%的幼小桑树需要嫁接成为良桑;在已投产的壮桑中,也有不少是上世纪70、80年代的老品种,需要及时淘汰更新,以有效提高桑叶产量和质量。资阳市林业局、乐至县蚕桑局与蚕桑科研院校合作,引进优良桑品种嘉陵  相似文献   

16.
<正> 乐至县素来是蚕桑之乡。然而桑树由1980年的5300万株减少到1986年的4070万株,蚕茧由2155吨减少到1475吨,分别下降23.2%和31.4%。桑蚕生产出现了不景气现象,严重制约着茧、丝、绸优势的发挥和出口创汇的增加。振兴蚕业已成为我县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我县蚕桑生产萎缩,原因何在,人言言殊,所见各异。  相似文献   

17.
为积极推进乡镇畜牧兽医体制改革,加强动物疫病防治,完善乡镇畜牧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乐至县畜牧食品局组织县局科技人  相似文献   

18.
动物疫病防控事关畜牧业健康发展,事关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事关公共卫生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检疫工作是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好检疫工作才能保障畜产品的质量安全,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四川乐至县是生猪养殖大县,常年生猪饲养量近200万头,年外销生猪达60万头.  相似文献   

19.
吴秀芬 《四川蚕业》2020,48(1):31-33
阐述"桑城"乐至县蚕桑产业现状、问题及对策,旨在为蚕桑产业更好更快发展和助农增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田玉国 《猪业科学》2001,19(5):79-80
大港区地处渤海之滨,是天津南沿的一颗明珠.2000年被评为全国卫生、文明城市,人口40万,土地20 000 hm2,国民生产总值85亿元,人均收入4578元.长期困扰本区农业发的问题是农业基础条件差,土地盐碱、无地上淡水资源,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大港的农业发展能否走出自己的新路子?笔者认为如果把农业产业跟当地的自然优势相结合,大港的农业走出低谷,是有希望的.现对大港的农业发展谈几点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