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养蚕生产中蚕病发生及危害的特点,分析了老蚕区养蚕中蚕病发生的原因,提出了加强蚕病防治、提高农村养蚕经济效益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象州县农村养蚕过程中蚕病发生及危害的特点,分析了象州县农村养蚕中蚕病发生的原因,提出了加强蚕病防治、提高象州县种桑养蚕经济效益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为了进一步分析射阳蚕桑生产中蚕病发病原因和各季发生情况,跟踪调查并分析了2020年射阳县连续3期蚕病发生情况,为科学防治蚕病,提高蚕茧产量和质量、稳定蚕桑产业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不少蚕区蚕病发生呈上升态势,严重影响了蚕茧产量、质量和蚕农收入.为此,东台市推行“蚕药统一配供”服务模式,有效地提高了蚕药质量,规范了蚕药的销售和使用,有利于蚕病防控,稳定了蚕茧的产量和质量,提高了蚕农栽桑养蚕的收入.  相似文献   

5.
广东高温蚕造一般从芒种开始到寒露前结束,即6月开始到10月上旬结束的第四、五、六造,是蚕病盛发季节。认识高温期养蚕的蚕病发生特点及其原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减少蚕病危害,对于提高高温蚕造的蚕茧产量有重要意义。一、广东高温蚕造的蚕病发生状况。 (一)高温蚕造蚕病的危害程度表1是省蚕病普查协作组1986—1987年连  相似文献   

6.
浅谈丝茧育蚕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祝全 《中国蚕业》2010,31(3):75-76
介绍了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防治蚕病措施,即通过加强桑园培管、生产优质桑叶,改进消毒方法、提高消毒效果,抓住重要环节、精心饲养小蚕,突出关键技术、着力养好大蚕等具体措施,控制蚕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省养蚕在壮蚕期发生传染性蚕病严重,为害面大,造成蚕茧单产和质量下降,经济效益低,影响了蚕农的养蚕积极性,因此,控制蚕病为害,便成为当前刻不容缓的问题。壮蚕隔沙饲育,有利于防除蚕病感染,促进壮蚕健壮发育,促进单产、质量、效益“三提高”。  相似文献   

8.
防治蚕病,首先必须了解蚕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应用这些规律,能动地控制蚕病。到目前为止,据国内外有关文献报导,一般都认为传染性蚕病的发生,不外乎是受病原体、蚕儿体质、环境三大因素所支配。因此,防治蚕病必须从这三方面着手。一是消灭病原体,切断传染途径;二是科学养蚕增强蚕儿体质,提高抗病能力;三是创造适合  相似文献   

9.
细菌性肠道病在秋期原蚕饲养中经常发生,它造成蚕儿死亡,产茧量低下,并导致死笼率提高,出现克蚁单产低、公斤茧制种低的现象,对蚕种生产威胁较大.我们近几年来对绍兴蚕种场秋期饲育原蚕过程中发生的细菌性肠道病所造成的损失感触较深,加深了对细菌性肠道病发生原因的认识,取得了预防细菌性肠道病发生的有益经验,提高了我场在秋期蚕种繁育过程中防治本病的水平,秋期蚕种生产取得了较为稳定的成绩.一、细菌性肠道病发生的原因细菌性肠道病的发生是由于受不良环境的影响,造成蚕儿体质虚弱,代谢机能下降,生理机能失调,胃液杀菌力减弱,细菌在肠道内大量滋长繁殖,使蚕出现病变.秋期饲育  相似文献   

10.
蚕病发生造成蚕农减产、减收、茧质下降。蚕病的发生和蔓延与蚕体质、病原体及蚕的饲养环境三者有密切关系。蚕病以防为主,药物防治为辅,消毒彻底,良桑饱食,养好小蚕,防止混育,调节饲育温度,控制病蚕发生。  相似文献   

11.
蚕病的发生和流行严重影响蚕桑生产安全,通过对射阳县2019年春蚕、中秋蚕、晚秋蚕蚕病发生情况的调查,了解当地蚕病发生原因,掌握发生规律,引导蚕农进一步做好蚕病防治工作,促进蚕桑生产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杨品华 《蚕桑通报》1993,24(4):41-43
在养蚕过程中,影响优质、高产、高效的因素很多,如要求蚕儿吃得饱、吃得好、住得好,以及避免发生农药中毒或蚕病等等.其中蚕病发生是我市近年来影响蚕茧产、质量的主要因素.只有在无病的基础上,才能谈到提高茧质和增加效益.有的农民反映:这几年蚕儿越来越难养了,真是"想养蚕,怕养蚕,特别怕养夏秋蚕","蚕病多,单产低,收入少".长此下去,势必影响蚕农积极性,阻碍蚕桑生产发展.笔者根据我市农村蚕病发生情况,提出  相似文献   

13.
蚕常见病的症状识别技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孙帆 《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31(2):96-97,101
介绍了蚕体腔型脓病、蚕中肠型脓病、蚕病毒性软化病、蚕细菌性败血病、蚕细菌性胃肠病、蚕细菌性中毒病、蚕原虫病、蚕壁虱病、蚕多化性蝇蛆病、蚕黄僵病、蚕曲霉病、蚕绿僵病、蚕白僵病的症状及识别技术,为普及家蚕病害的基础知识,提高蚕病诊断的准确率和蚕病防治技术水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从建立蚕病防控信息化管理体系入手,完善蚕病实验室及全县蚕桑重点蚕区6个蚕病发生预测预报点的功能,通过预测预报点对蚕病的实时监控,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指导整个蚕区的蚕病防控工作。同时在各蚕桑重点乡(镇)建立蚕沙、病死蚕处理示范池,通过技术示范与培训,对蚕病防控技术进行推广;从杀灭病原、切断传染途径等多方面入手,把蚕病控制在最低限度,提高蚕桑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实现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蚕体腔型脓病、蚕中肠型脓病、蚕病毒性软化病、蚕细菌性败血病、蚕细菌性胃肠病、蚕细菌性中毒病、蚕原虫病、蚕壁虱病、蚕多化性蝇蛆病、蚕黄僵病、蚕曲霉病、蚕绿僵病、蚕白僵病的症状及识别技术,为普及家蚕病害的基础知识,提高蚕病诊断的准确率和蚕病防治技术水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前农村养蚕中 ,蚕病的发生是造成减产的主要原因 ,而蚕病发生中 ,危害较严重的是传染性蚕病 ,如病毒病、僵病等 ,引起这些传染性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养蚕环境中存在着病原微生物 ,其中带病批次的蚕沙、簇草、簇具是重要的传染源。因此 ,采取得力措施 ,控制蚕病的发生和蔓延 ,是稳定发展蚕桑生产 ,提高蚕茧产质量 ,维护蚕农利益的重要环节。现就谈谈造成家蚕发病的原因和控制蚕病发生和蔓延的防治对策。1 造成蚕病发生的原因家蚕发生蚕病的原因很多 ,但生产上一般主要有如下方面 :1 1 思想麻痹 ,消毒不彻底养过蚕的人 ,都有这样的体会 ,当在某一新区 ,首次养蚕时 ,开始几期蚕 ,蚕病很少 ,或者有时甚至不消毒 ,也很少发病 ,随着养蚕次数增多 ,蚕病也逐渐多了起来。这主要是从没有养过蚕的地方 ,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逐年积累增多之故。还有老养蚕区 ,为什么年年消毒、期期消 ,而蚕病还是不断发生 ,而且总发生原来几种病 ?这主要是消毒不彻底原因 ,即消毒药剂质量问题 ,消毒方法等问题。 1998年春秋二期原蚕生产中 ,我场饲养量最大的坝头村 ,其中一组有二户分别饲养 2 0g蚁量 ,由于往年蚕茧产质量都好 ,思想上...  相似文献   

17.
<正> 为了超前掌握各季蚕期、不同龄别蚕病发生危害规律,及早实施预防措施,有效控制蚕病的蔓延,降低蚕病损失,提高养蚕效益,经西南农业大学胡永瑶教授的指导,我局1990年初次开展了蚕病的预测预报工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测报初试情况作如下小结。一、组建班子,明确职责开展蚕病测报工作,是贯彻“预防为主,综  相似文献   

18.
白僵病属真菌病的一种,是目前蚕茧生产中极为常见、危害较为严重的一类蚕病,一般在晚秋蚕期最易发生.然而2006年春、夏蚕期,嵊州市郑亚兴户在蚕儿饲养期间有大面积白僵病发生,严重影响了该蚕户2006年春、夏蚕蚕茧产质量.为找出发病原因,确保下期蚕作安全,杜绝该蚕病的蔓延,笔者特地对该蚕户2005年冬天以来的蚕作生产进行了生产调查,现对其春蚕白僵病发生原因及对策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在养蚕过程中 ,往往由于传染性蚕病的暴发 ,造成蚕茧欠收和茧质下降。防治传染性蚕病发生的主要措施有 :1 即时淘汰病蚕许多传染性蚕病 ,如中肠型脓病、病毒性软化病、微粒子病、细菌性胃肠病等。蚕感染上述病初期往往表现出生长迟缓、蚕体瘦小、发育不齐等症状。此时已有大量毒力很强的病原体 ,通过病蚕的粪便 ,消化液等排出体外 ,污染桑叶和蚕座 ,是造成再次感染 ,使蚕病传染暴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实践证明 ,大小蚕同室饲育 ,往往会造成后批蚕暴发蚕病。若尽早发现病蚕 ,分室饲养小蚕 ,人员、蚕室、蚕具专一使用 ,不仅可以提高饲养水平 ,…  相似文献   

20.
夏秋季蚕病的发生情况与防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冯秀琼 《广西蚕业》2004,41(2):21-23
通过对藤县新、老蚕区12个村114个养蚕户的夏秋季蚕病发生种类和损失情况的调查,发现细菌性蚕病和血液型脓病发生较普遍,对蚕茧产量影响较大的是血液型脓病和中毒病。针对我县农村蚕病发生的特点提出了防治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