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陈文华 《农业考古》2008,(1):120-127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先秦时期称为“诗”或“诗三百”。孔子曾对它进行过整理。西汉武帝时候“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诗”被尊为经典,定名为《诗经》。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音韵形式、修辞手段、意象和象征手法等微观和宏观层面对歌剧《歌剧魅影》之剧诗进行文体学解析,认为该剧在文体学层面的良好建设是其成为经典歌剧作品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岳阳楼记》对韩国岳阳楼题诗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体现的以天下为己任的儒家社会责任感。通过对韩国岳阳楼题诗中意象的统计学分析,我们还看到了《岳阳楼记》在文本营建层面对题诗的影响及其流变。  相似文献   

4.
刘勰诗学理论建构与《诗经》阐释有着密切关系,刘勰评价《诗经》的基本立场是“唯务折衷”,即平衡折衷宗经大旗下文学理论所面临的种种矛盾,同时以《诗经》文学实践为基础为其诗学理论建构的提供重要的依据,它具体表现在:以《诗经》创作实践为依据,揭示诗(文学)与社会现实、与时代的关系;以《诗经》阐释为依据,提出“情志”说,将文学的情感性与思想性统一起来;立足于《诗经》阐发诗赋颂赞等文体形式的演变和审美意识的发生;以“比兴”论《诗》突出“比兴”的文学与美学意味,这些都推进了中国古代诗学理论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叶适的学术思想不同于正统的道学派,他的学术思想融合了事功和义理,他对《诗经》的研究和解读多有独特见解,立论新颖,论据充分,论证严密。他力辩孔子删诗说;关于《诗经》小序,也不盲目遵从和反对;主张以《诗经》立教。叶适的《诗经》学研究是宋学精神张扬的典型表现。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讲道:“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在《诗经》的时代,农业已成为国人主要的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也是主要的社会生活.全社会几乎都与农业发生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许多政治活动和宗教活动也围绕着农业展开。《诗经》中的农事诗,忠实而形象的记录了这一点。研究这些作品.对丁我们全面认识西周社会生活,了解自西周以来两千余年的农耕社会制度,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刘刚 《农业考古》2008,(1):105-109
《诗经》农事诗是指那些描述农业生产活动以及与农事直接相关的政治、宗教活动的诗歌,它们是周代农业社会大文化背景下的直接产物。以农为本的社会生活决定了农事诗是《诗经》中最有历史文化价值的部分之一,这些作品也更直接地反映了周人的经济状况和周人的物质生活,揭示了中华民族精神气质和审美趋向产生的物质之源,在文学和社会历史的研究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作为乐章,《诗经》是雅乐的基本载体,这可从今存先秦和汉代的一些重要典籍文献中窥知。诸书记载足以证实,周代的器乐演奏,几乎都是《诗经》的篇目,即使一些所谓的佚诗",也多为《诗经》之别名或其佚散者。尤其当时各种典礼仪式上盛行的正歌、无算乐、房中之乐和乡乐,简直全是演奏的《诗经》。  相似文献   

9.
江户时代由町人(生活于城堡附近的商人和手工业者)兴起的主流文化思潮对日本《诗经》学有重大影响。江户前期的《诗》学独尊“朱传”,理论创新的源动力严重乏力。町人文化崛起之后,情势大变,新见迭出。以人情《诗》学为契机,不仅涌现出大量新《诗》著、新观点、新派别,而且促成了日本《诗》学自觉时代的全面到来,开辟出一个崭新的《诗》学时代。  相似文献   

10.
安大简《诗经》作为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诗经》文本,其中部分异文信息对解读《诗经》关键字词具有重要作用。将安大简《诗经》与《诗经·鄘风·鹑之奔奔》《召南·小星》相比较可以发现,以往学者对两首诗当中的"强""肃"二字的解释仍有欠缺。根据简文信息可以知道,"强"应当读为"竞",训为"逐";"肃"应当改读为"蹙",训为"急"。  相似文献   

11.
文章针对汪榕培、潘智丹的《英译〈诗经.国风〉》中《邶风.静女》第二章有关诗句的理解和翻译,从训诂学、文学文本、名物学等角度对其进行分析、论证,结论是《邶风.静女》中"彤管"不是指"乐器或笛子",而是一种"红色的管状茅草",因而该诗中的"彤管"不应译为"a flute all red",而应译为"a red grass"。所以原诗第二章"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宜译为"The maiden chaste,demure,gives me a red grass.The grass bright and pure,stirs love of my lass."因为从汪榕培先生提倡的"传神达意"的标准来看,修改后的译文无论从韵式、意境还是文化意象、内涵的翻译方面更贴切。  相似文献   

12.
译诗的“三美”——许渊冲诗歌翻译艺术欣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比、分析许渊冲格律诗的韵译与其他译者的翻译,讨论了许渊冲译诗的“三美”论。通过实例证明了诗词翻译除了“意美”之外,还应尽可能再现原诗的“音美”和“形美”。作者否定了把诗译成散文的做法。认为经过认真学习许渊冲的译诗理论,欣赏其诗歌翻译艺术,并付诸实践,诗不仅是可以译的,还可以在“三美”理论的指导下,译出同原作均等的效果,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能出现超越原作的最佳译作来。文章在名家理论的指导下,旨在为恢复以诗体译诗的传统,把翻译的艺术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13.
农家乐是休闲观光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浙江省嘉兴市建林村农家庭院改造为例,以“土”与“新”相交融的思想理念为指导,提出改造的目标和原则,采用土旧材料与新技术,进行旧庭院新景观改造实践,进而探讨了江南水乡农家乐庭院的改造模式。图6参3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不同时期"植被袋"中填充基质的理化性能测定分析,确定"植被袋"有较好的保水性、保温性及保肥性,能适应公路劣质边坡的恶劣环境,能达到生态防护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李姗珊 《安徽农业科学》2014,(34):12396-12398
孟子是战国时期杰出的儒家学派代表,其思想蕴含着大量的生态伦理观念.这些观念为现代社会生态环境良性化建设提供了有益的精神资源和理论支持.孟子提出“仁民爱物”的生态伦理思想,阐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顺时、节约、保护自然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契合;而热爱自然的生态审美思想更是与我国建设“美丽中国”不谋而合.这些生态伦理思想不仅有利于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护生态环境,而且对于培养生态忧患意识和构建现代生态文明社会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他者"是现代西方哲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女性主义的一个中心概念。从西方的"他者"概念出发来探讨传统儒家女性观中的"他者"意蕴,直面女性主义的挑战,是促进儒家女性观创造性转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山西“两区”农村经济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世纪以来,山西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两区"的开发工作,2006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晋西北、太行山革命老区开发的决定》。目前,贯彻落实《决定》已经4年多时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就目前"两区"农村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并针对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和薄弱环节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宋初白体诗首兴,白体诗人范围甚广,有“士大夫皆宗白乐天诗”之说.时至真宗朝,随着白体名家李防、李至、王禹偁等人的去世,新朝文士纷纷进入文坛,使得昆体代替白体渐次成为诗坛中心.但不少诗人尤其是真宗朝的翰林词臣们的应制唱和诗作,无论是内容体制上还是语言风格上仍然具有白体诗的特征,甚至不少“典型”昆体诗人也由白体“脱胎”而来.宋初诗风更替具有渐次性与复杂性,西昆体与白体有着不可割裂的内在的联系.总之,白体诗作在真宗朝没有消失,转入更深的层次的融合之中,并成为宋代诗歌的重要渊源之一.  相似文献   

19.
对方便油茶的配方、加工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在传统油茶的用料、加工工艺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创新,同时提出制作方便油茶的用料及加工工艺技术方案,为今后开展方便油荼的研究与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龙黑果蔗是龙岩龙津作物品种研究所、福建省农科院甘蔗研究所和苏坂农业技术推广站共同选育的甘蔗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强等特点,2014年3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该文介绍了龙黑果蔗的选育进程、选育结果、特征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