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津地区土壤中若干金属元素间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昭华  黄衍初 《土壤学报》1984,21(3):314-319
土壤中的元素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1],但在风化成土过程中,元素的迁移与富集能力各不相同。为了寻求土壤中元素间的内在联系,判断元素的含量和分布状况,元素间的相关分析法是良好的方法之一。例如,Ure等[6]测定了苏格兰不同母质的土壤中多种微量元素含量,并讨论了各元素间的相互关系。Pilotte等[5]用相关性分析法对河口地区沉积物中元素含量进行判断,浅见辉男等[4]用元素相关性描述了沉积物中元素分布,梁伟[5]用元素相关性对土壤背景值进行判断等。本文根据天津地区土壤表土中16个元素之间的相关系数,探讨元素的地球化学性质对元素间的相关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北京、南京地区土壤中若干元素的自然背景值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用原子吸收、中子活化、X射线荧光、极谱以及比色等方法,测定了北京、南京地区几种主要土壤中铜、铍、锌、镉、汞、钪、镧、铅、砷、硒、铬、钼、锰、钴和镍等元素的含量。得出了北京、南京地区土壤中各该元素的背景值。背景值用算术平均值及标准差来表示。讨论了土壤类型和成土母质类型对土壤中元素背景值的影响,结论是成土母质类型是影响这些元素背景值的重要因素。作者认为,即使在城市附近,获得这些元素在土壤中的背景值仍然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3.
杨学义 《土壤》1983,15(2):51-54,64
环境中砷及其化合物的毒性和危害常与汞、镉并列。作为杀虫剂、除草剂加入土壤中的砷以及肿盐在土壤中的存在状况已有不少报道[1-4]。从元素背景值考虑,土壤中存在的砷,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虽然在成土过程中土壤剖面内砷的浓度会发生一些变化,但成土母质对土壤中化学元素最初含量的影响仍是主要的。  相似文献   

4.
王维纲  马琳琦 《土壤学报》1987,24(3):291-294
土壤中许多重金属元素含量超过某一限定指标后,常对生物和人体构成潜在毒性,故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土壤环境背景值和重金属元素控制指标的研究[1,7,8]。本文对辽河平原土壤中铅、锌、铜、锡、镍、铬、汞、砷等8种金属元素含量与土壤成土条件的关系做了粗 浅的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5.
孙奥  段碧辉  王芳  项剑桥  夏伟  王天一 《土壤》2022,54(3):637-645
本研究以鄂西咸丰县土壤为研究对象,统计了区内表层土壤中30种元素指标的地球化学背景值,再结合因子分析方法,探讨了地球化学背景值的成因机制,分析了土壤元素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咸丰地区土壤B、Cd、Cr、F、Hg、Se元素的含量明显高于全国和湖北省背景值,I、Mo、Sr、Ca O、Na2O等元素较全国贫乏。因子分析结果表明成土母质、工矿活动、腐殖质过程、风化作用、地形因素以及人类的生产活动共同影响着研究区内表层土壤的背景值特征,其中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中化学元素的分布特征,但是工矿活动、地形特征和人类活动等过程重塑了区域元素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6.
陶澎  林春野  冯泉 《土壤学报》1995,32(2):126-131
根据我国北部草原系列土壤中10种微量元素的实测结果,用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方法研究了母质和土类因素对该地区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并以主成分得分的调整独立方差为依据,探讨了成土作用对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影响的方向,强度及地域分异特征。研究结果证实,不同母质和土类单元草原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有明显差异,其中母质单元间的差别尤为显著,影响草原土壤表层微量元素含量的主要成土因素包括两种类型:导致元素含量下降的淋  相似文献   

7.
贵州开阳地区土壤中硒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李娟  龙健  汪境仁 《土壤通报》2004,35(5):579-582
以贵州开阳地区典型土壤为对象,研究了开阳地区土壤中硒元素的含量、分布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开阳地区土壤中硒的背景值高,其含量远高于全国土壤背景值;硒在土壤剖面上的分布存在空间差异,总体趋势是硒在表土层聚集;土壤中硒含量受土壤成土母质的控制。同时,表生地球化学作用、生物作用以及人类活动也深刻影响它们在土壤中的重新分配。  相似文献   

8.
区域土壤Cd和Cr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慧  马鑫鹏  史晓磊  隋虹均  苏航  杨欢 《土壤》2018,50(5):989-998
以种粮大县肇源为研究区,对土壤表层Cd、Cr两种元素水平空间变异及分布特征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探讨。结果表明:(1)肇源县土壤表层重金属Cd和Cr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078、46.006 mg/kg,略高于松嫩平原土壤背景值。表层土壤Cd的块金效应为0.432,具有中等程度的空间自相关性;表层土壤Cr的块金效应为0.227,存在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Cd、Cr元素的空间自相关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各向异性,均在45°(东北-西南)和135°(东南-西北)方向上空间自相关最强烈。(2)表层土壤和成土母质中Cd和Cr元素含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相关系数分别为0.167、0.639,在P0.01水平上显著相关;不同成土母质类型区域表层土壤中Cd和Cr元素含量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方差齐性检验显著性分别为0.627和0.975,表明成土母质是表层土壤重金属元素Cd和Cr水平空间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3)研究区内表层土壤Cd和Cr元素的空间分布还受土壤类型、pH、土地利用及覆被类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赣南地区土壤pH值分布的影响因素及其强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赣南地区土壤pH值的影响因素和强度,为该区土壤酸化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8 167组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卡方检验、相关系数等统计学方法,对土壤pH值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区83.1%的土壤为强酸性(pH<5.0),中性及碱性土壤比例小于17%。土壤pH值主要受成土母质和地质背景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影响强度表现为:成土母质 > 地质背景 > 高程 > 用地类型 > 地貌。酸性土壤分布在古生代火成岩和地势较高的元素流失区;中生代沉积岩和地势低洼元素富集区中土壤呈现碱性化,同时人类活动对土壤酸化的贡献不容忽视。[结论] 赣南地区土壤pH值形成主要受成土母质和地质背景控制,人类活动促使土壤pH值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上出现一定程度的异化。  相似文献   

10.
三峡库区土壤营养元素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唐将  李勇  邓富银  付绍红 《土壤学报》2005,42(3):473-478
三峡移民工程中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利用需要建立在查清区域土壤营养元素背景及分布特征的基础之上,作者利用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方法,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大面积系统性采集土壤表层样品、测试分析、数理统计,探讨了三峡库区表层土壤中N、P、K、Ca、Mg、S、B、Fe、Mn、Mo、Cl等植物生长必需元素在不同土壤类型中的含量分布特征,以紫色土为例探讨了不同分布高度、不同坡度、不同植被条件对其元素含量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石灰土是营养元素最丰富的土壤,黄壤是营养元素最低的土壤。母岩对土壤元素分布影响明显,灰岩母岩区土壤营养元素最丰富,砂岩母质区土壤养分元素含量最低;同为碎屑岩类的泥岩、粉砂岩、杂砂岩、砂岩母岩区的土壤相比,泥岩类母岩区的土壤养分元素含量相对较高,粉砂岩母岩区土壤养分元素含量居于泥岩与砂岩母岩区土壤之间。随紫色土分布区地形坡度变化,紫色土Ca、Mg、K元素含量无规律性变化,但随地形坡度变缓,N、S、Mo含量明显增高,Fe、Mn、P含量有增高的趋势;随海拔高度降低,紫色土P、S含量增高,Mn、Mo含量有增高的趋势,而其他元素含量无规律性变化。紫色土在相同的母质、气候及相似的地貌条件下,植被覆盖类型不同,土壤中不同元素分异特征差异明显。总体来说,土壤类型是土壤元素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不同土壤类型的元素含量差异十分显著;不同母质来源的土壤元素差异性显著;紫色土的元素分布除受土壤类型控制外,还受地形坡度、高度、植被条件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但不同元素受影响的因素及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成土母质与土壤空间分布多样性的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成土母质作为土壤发育的主要形成因素,二者间的关系密切。选取河南省作为研究区,从多样性的角度运用经典的仙农熵测度方法分析成土母质和土壤要素的构成组分多样性、不同母质基础上各土壤分类级别的多样性特征,并运用改进的仙农熵公式研究5 km×5 km网格尺度下不同成土母质对土类空间分布离散程度的影响及不同成土母质和土壤的空间分布多样性特征和相关性。结果表明:(1)成土母质类型虽少,但其构成组分多样性高于土类,这与二者分类系统的分支率有关;(2)6类母质类型中,残积、坡积物母质面积最大且发育土壤类型最为复杂;15种土壤类型与6类母质之间的关系有一对多、一对一和多对一3种类型;(3)不同母质上发育的土类的空间分布离散性程度不同,残积、坡积物母质上分布的优势土类为粗骨土,河流冲积物和河湖相沉积物母质上的优势土类分别是潮土和砂姜黑土,洪积物和黄土与红土母质上发育较好的两种土类为黄褐土和褐土,风积物母质上仅发育了风砂土一种土类;(4)潮土和河流冲积物母质分别是是河南省面积最大、空间分布多样性值最高的土类类型和成土母质类型,且成土母质与土类空间分布多样性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综上,河南省的6大类成土母质与15种土类的构成组分多样性和空间分布离散性程度存在差异,且二者的空间分布多样性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京东板栗主产区土壤元素背景值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京东板栗主产区迁西县为研究区域,对土壤中20种植物必需和有益营养元素的背景值及影响元素背景值分布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迁西县土壤中Mg、Fe、Cu、Na、Co和Ni的含量相对富集,而Ca、S、B、Mo和Se的含量相对贫乏,P、K、Ca、Mo和Ni在全县水平范围内的变异性较大。进一步分析发现,成土母质类型是影响矿质元素背景值含量及分布的最基本和最主要的因素,土壤质地、土壤类型和有机质含量是影响背景值的重要因素,而海拔高度对其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3.
不同母质砖红壤的磷有效性差异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不同母质的砖红壤,其磷素含量有差异;磷的有效性受土壤营养体系其中元素的安树植株的磷营养受土壤有效磷含量和土壤营养体系中多种元素相互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深圳市土壤微量元素含量成因分析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深圳地区9种母质和6种土类构成的16个母质─土类单元共83个土壤样品中12种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行侧定。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微量元素含量分布的成因。研究结果表明,成土母质是影响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和分布的首要因素,相同母质上的不同类型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含量大多无明显差异。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共生组合关系表现出明显的母质继承性特征,由于微量元素主要以同晶替代方式分散在硅酸盐矿物中,其分布与离子半径关系密切。第四周期过渡元家具有相似的分布格局,而Pb、Zn、Cd等另成一类。  相似文献   

15.
土壤中的锆、铪来源于成土母质,其含量都比较低,锆的浓度一般在1000ppm以下,铪则在20ppm以下。由于锆和铪的共存关系以及它们在土壤中有高度的稳定性,因此可通过对土壤中锆和铪的研究来探讨土壤生成发育和成土母质的来源,以及监测环境污染[1,5,6]。  相似文献   

16.
张立  雷风华  崔玉军  杨元江  王恩宝 《土壤》2021,53(4):850-857
基于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数据,采用地统计分析与GIS空间分析方法,对松嫩平原黑土核心区土壤As含量进行冷热点分析和空间变异特征分析,运用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研究区土壤As污染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As含量范围在2.1~107.7 mg/kg,平均含量9.09 mg/kg,略高于黑龙江省松嫩平原土壤As含量背景值;土壤As高值聚类区主要分布在呼兰河上游,低值聚类区主要分布在呼兰河下游和松花江流域;土壤As含量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以结构性变异为主,空间分布受成土母质、水系等因素影响显著;研究区98.52%的地区为无污染的状态,99.88%的地区为低潜在生态风险。建议通过改善农业耕作方式、调整种植结构、减少农药和化肥使用量等人为因素来减缓土壤中As含量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区域调查采样和统计分析,探讨了川西平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MBP)含量特征及其对气候、海拔、母质和土地利用等因素的响应,揭示了其关键影响因素,以期为川西平原地区土壤质量管理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不同土壤类型的MBC、MBN和MBP含量表现为冲积土显著高于水稻土、潮土和黄壤(P<0.05),潮土MBC/MBN显著高于水稻土。气候和海拔的影响为:MBC、MBN和MBP含量随着≥ 0℃积温、≥ 10℃积温、年均温和年均降水量的增加呈指数减少,而随干燥度和海拔增加呈线性增加。不同成土母质中,MBC、MBN和MBP含量均为灰色冲积物显著高于老冲积物。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三者含量为草地显著高于水田和旱地,水田、旱地和林地差异不显著。皮尔森相关分析和冗余分析表明,MBC和MBN均与≥ 0℃积温、年均温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海拔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MBP与母质呈现极显著负相关关系。逐步回归分析表明,MBC主要受年均温、干燥度、年均降水量和母质的影响;MBN主要受海拔、干燥度和年均降水量的综合影响;MBP主要受母质、年均温、≥ 10℃积温和年均降水量的调控。因此,川西平原土壤MBC、MBN、MBP能灵敏地反映不同采样点气候的变化,可为该区气候变化下土壤碳、氮、磷的响应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梁音  史德明  杨艳生  吕喜玺 《土壤》1993,25(4):201-204,518
本文对长江三峡区不同侵蚀土壤水分特征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主要侵蚀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最优方程,即W=aP-b,W=a-b log P和W=(a-bP0.5)2。研究表明:石灰岩黄棕壤的土壤水分含量高于花岗岩母质土壤,在无明显流失区土壤表层中,花岗岩母质土壤的有效水含量高于石灰岩黄棕壤。  相似文献   

19.
武陵秦巴山区不同母质植烟土壤抗酸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究武陵秦巴山区烟田土壤的抗酸化性能及其影响因素,分别采集区域典型母质发育黄棕壤和黄壤,比较不同母质发育土壤的酸缓冲容量差异,结合模拟酸化实验对不同土壤的潜在酸化风险进行了初步评估。结果表明,土壤初始pH和母质类型均显著影响土壤酸缓冲容量大小。除硅质岩发育黄棕壤外,酸性土壤的酸缓冲容量较相同母质发育的中性土壤低22%~81%。在中性土壤中,碳酸盐类母质发育黄棕壤和黄壤含有较多碳酸盐,酸缓冲容量分别较硅质岩类母质发育黄棕壤和黄壤高44%和16%。酸性黄棕壤和黄壤则呈相反趋势。模拟酸化结果表明,酸缓冲容量较高的土壤,在外源酸输入时,土壤pH下降较为缓慢,土壤溶液铝和交换性铝增幅相对较小,潜在酸化风险较低。12种供试土壤中,泥质岩发育的酸性黄棕壤酸缓冲容量最低,仅为11.79 mmol·pH-1·kg-1,对外源酸极度敏感,潜在酸化风险最高。在武陵秦巴山区不同母质发育土壤中,需重点关注泥质岩发育黄棕壤酸度的变化,并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其抗酸化性能,降低土壤酸化风险。  相似文献   

20.
为揭示造林20年后不同石漠化恢复模式对土壤结构和理化性质的影响,以滇中地区7种恢复模式下样地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石漠化恢复模式下土壤理化性质分布特征并进行多指标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除油杉林外,其他样地土壤养分等级均为中高级;土壤颗粒组成较为合理,分形程度较好,抵抗侵蚀的能力较强;不同恢复类型对石漠化土壤的改良存在明显不同,混交林明显优于纯林;由于受土壤母质、地形以及水文等因素的影响,相同恢复类型间存在差异,华山松林和油杉林总体较差;研究区土壤可蚀性因子K值与粉粒含量呈正向变化特征;对土壤理化性质进行Q型聚类可以将受试样地土壤分为4类,油杉林和华山松林被单独分出。研究结果可为地方政府制定科学合理的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防治措施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