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透明涂饰刺槐木材的色度学参数及其漆膜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开发刺槐木材涂饰工艺,分别采用聚氨酯漆、丙烯酸水性漆和合成大漆,对刺槐木材漆膜色度学参数和漆膜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这三种涂料对刺槐木材均表现出良好的涂饰效果,漆膜明度均存在下降趋势(其中合成大漆下降最明显),漆膜色饱和度均增加;总体色差变幅最大为合成大漆,聚氨酯漆最小;漆膜性能均达到GB/T4893《家具表面理化性能测定法》和GB/T 15036-2009《实木地板》一级或二级要求,聚氨酯漆耐磨性、硬度最高。  相似文献   

2.
将温敏变色粉应用到木质家具涂料中,分析温敏变色粉的加入对涂饰后家具表面的色差、漆膜附着力和漆膜光泽度的影响,可以进一步发展智能响应材料在木质家具中的应用,得到与传统涂饰方法不同的装饰效果。结果表明:室温条件下,温敏变色粉的加入,使得涂饰木材表面的材色发生变化,色差显著增加。升高温度至温敏变色粉响应温度后,添加3%~10%温敏红和3%温敏蓝的清漆涂饰木材表面材色发生消色现象,色差值降低,表面材色恢复至与未添加温变粉的涂饰木材表面材色相近的状态;扫描电镜下观察温敏蓝和温敏红两种类型的变色粉微囊外观形态良好,表面较为光滑,多为球形结构,温敏蓝微胶囊的平均粒径为3.94μm,温敏红微胶囊的平均粒径为3.27μm。而在清漆中添加温敏变色粉后,漆膜表面变得粗糙,随着温敏变色粉添加比例的上升,漆膜表面出现了颗粒的团聚。而在油性清漆中添加温敏变色粉时,涂饰漆膜表面的粗糙感并没有水性漆漆膜明显。添加3%比例的温敏变色粉对涂饰木材的漆膜附着力和光泽度并未产生显著性影响;涂饰木材的表面材色表现出良好的变色耐久性。  相似文献   

3.
水性透明涂料涂饰单板光变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涂饰与未涂饰的杨木和樟子松单板为试材,利用氙光衰减仪进行光辐射试验,分析其光变色规律及影响因子,并进行耐光性能评价.结果表明:涂饰与未涂饰的单板受光辐射易发生变色,主要表现为明度指数L*降低,色度指数a*和b*上升,其中涂饰与未涂饰的樟子松单板的色度指数b*变化明显;涂饰水性双组分聚氨酯清漆单板的总色差值明显大于涂饰水性丙烯酸清漆单板,涂饰樟子松单板的总色差值大于涂饰的杨木单板;涂料种类和单板树种对涂饰单板的光变色均有一定的影响,但涂料种类影响较明显;涂饰与未涂饰水性双组分聚氨酯清漆的单板总色差值差异不明显,涂饰水性丙烯酸清漆单板的总色差值小于未涂饰的单板.  相似文献   

4.
为验证聚氨酯漆(PU漆)仿古涂饰工艺的可行性,促进美式家具仿古涂饰工艺改进,采用PU漆对锉刀痕、虫蛀、明暗、苍蝇点效果样板进行仿古涂饰,测试其漆膜的理化性能并与硝基漆(NC漆)仿古涂饰样板漆膜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PU漆仿古涂饰漆膜理化性能达到国家标准,耐干热性、耐磨性和硬度均优于NC漆,光泽度与NC漆漆膜接近,仅锉刀痕样板漆膜附着力低于NC漆,其他做旧样板漆膜附着力与NC漆等级相同。  相似文献   

5.
木材用透明涂料耐光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木材涂饰用水性双组分聚氨酯和丙烯酸清漆制备的游离膜为试材,利用氙光衰减仪进行辐射试验,研究游离膜的材色变化规律,并进行耐光性能评价.结果表明:聚氨酯和丙烯酸漆膜受光辐射均会发生变色,并且聚氨酯漆膜的光变色度更甚,主要表现在聚氨酯漆膜的色品指数显著增大,说明聚氨酯漆膜易发生黄化.  相似文献   

6.
观光木是广西大力发展的珍稀树种之一,具有优良的材性和机械加工性能.本文以观光木木材用的涂饰聚氨酯清漆和水性木器漆为研究对象,研究漆膜理化性能、光泽度和色度学特征的变化规律,为观光木木材高附加值实木制品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信息.研究表明:①聚氨酯清漆的最佳涂饰工艺为:砂纸选用400#(表面粗糙度Ra为2.3),底漆涂布量为50 g/m2,面漆涂布量为70 g/m2,涂饰次数为3底3面;②水性木器漆涂料的最佳涂饰工艺为:砂纸选用320#(表面粗糙度Ra为2.9),底漆涂布量为100g/m2,面漆涂布量为120g/m2,涂饰次数为3底3面;③从漆膜理化性能、改善观光木表面光泽度和色度学特征以及节约原料看,聚氨酯清漆比水性木器漆有较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为获取红锥饰面板优化的生产工艺,促进红锥人工林木材的高值化利用,本文以桉木胶合板为基材,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施胶与热压工艺(施胶量、热压温度、热压时间和热压压力)对红锥饰面板含水率、浸渍剥离性能和表面胶合强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究了不同种类清漆(硝基清漆、水性清漆和聚氨酯清漆)涂饰工艺对红锥饰面板的色差参数和漆膜理化性能(抗冲击性、耐磨性、附着力、铅笔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红锥饰面板的含水率、浸渍剥离性能及表面胶合强度均符合国标要求;最佳的施胶量、热压温度、热压时间和热压压力分别为120 g/m2、180℃、60 s和0.4 MPa;经硝基清漆和聚氨酯清漆涂饰处理红锥饰面板的漆膜抗冲击、耐磨、附着力等性能均符合国标要求,水性清漆涂饰的漆膜耐磨性不符合国标要求,但其具有最佳的附着力和抗冲击性能。红锥木材作为高端饰面板的开发潜力大。  相似文献   

8.
围绕甲醛捕捉剂对漆膜的附着力、光泽度、耐磨性、硬度的影响展开研究,采用经过甲醛捕捉剂处理后的胶合板和没有经过处理的胶合板,涂饰相同量的油漆,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甲醛捕捉剂对硝基漆、醇酸清漆漆膜附着力没有影响;对水性聚氨酯漆的漆膜附着力有一定的影响,使漆膜附着力等级降低到1~2级之间。甲醛捕捉剂对漆膜光泽度、硬度、耐磨性没有影响。该方法成本低廉,甲醛降解效率在95%以上,过程可控,操作简单方便,能有效地提高人造板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测定分析了筒状非洲楝Entandrophragma cylindricum,古夷苏木Guibourtia tessmannii和水曲柳Fraxinus mandschurica木材醇酸清漆涂饰前后表面视觉性质的差异。结果表明,涂饰处理降低了3种木材表面的明度(L*)和红绿轴色品指数(a*)值,其中,古夷苏木的L*变化差异最大,明度降低明显;水曲柳的红绿轴色品指数差(Δa*)绝对值最大,相比处理前更偏向绿色;3种木材透明涂饰后的黄蓝轴色品指数(b*)均有所升高,黄蓝轴色品指数差(Δb*)绝对值由大到小分别为水曲柳古夷苏木筒状非洲楝,数值越大越趋于黄色;总体色差(ΔE*)变化差异不大,涂饰对3种木材的总体色差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研究木材干缩湿胀对实木地板不同油漆漆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普通紫外光固化漆(UV)涂饰的地板,表面漆膜因基材过度干缩产生皱缩,导致光泽度降低,过度湿胀导致漆膜开裂;采用柔韧性较好的弹性漆涂饰地板,基材干缩后漆膜表面光泽度仅小幅度降低,湿胀后漆膜不开裂。说明实木地板应选择具有一定柔韧性,可适应基材一定范围内尺寸变化的弹性油漆。  相似文献   

11.
在相同环境条件下,对相同规格的稻草板表面砂光后,分别进行直接涂饰和贴面后涂饰聚氨酯(PU漆)两种工艺试验,测定漆膜附着力、表面光泽度、漆膜硬度等.结果表明:稻草刨花板表面直接涂饰PU漆,或者贴薄木、浸渍纸后再涂饰PU漆的工艺均可行,三底两面工艺为宜,涂饰PU白色漆的漆膜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2.
丙烯酸水性漆的涂饰工艺及其对漆膜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樟子松为基材,采用丙烯酸水性底漆和面漆对其进行涂饰,研究了木材粗糙度及底、面漆的涂布量对漆膜的附着力、硬度、耐热以及耐水性能的影响。研究认为,木材的表面粗糙度对漆膜附着力有较大的影响,而底面漆的涂布量对漆膜的附着力、漆膜硬度、耐热性及耐水性影响较小。综合各方面因素,得出了最佳涂饰工艺:底漆与底漆、面漆与底漆、面漆与面漆之间均用600目的砂纸进行打磨,采用两底两面的涂饰方法。此时,木材的表面粗糙度Ra为2.19μm,最终漆膜硬度为HB,附着力、耐热、耐水性均高达1级。  相似文献   

13.
以樟子松和欧洲赤松为基材,探究不同涂饰工艺和底漆漆水配比对水性漆漆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材与水性漆结合良好,漆膜厚度范围为65.91~75.98μm,硬度等级最高为H,最低为B,附着力为0级,光泽度有明显提升。影响漆膜性能因素的顺序为:涂饰工艺>基材>底漆漆水配比,在厚度、硬度、光泽度、耐冲击度及抗回粘性上表现得更为明显。涂饰水性漆后明度显著下降,红绿和黄蓝色指数无明显变化,基材对漆膜色度值的影响更大,400 r之前各因素对漆膜的耐磨性影响较小,400r时工艺Ⅱ漆膜质量损失更严重,经水性漆涂饰后木制品表面平衡接触角增加,润湿性降低。研究结论为水性漆在松木制品、家具以及装饰等领域的更好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利用纳米TiO2改性水性双组份聚氨脂清漆和丙烯酸清漆,将改性涂料直接涂饰染色单板并进行氙光辐射试验,探讨了纳米TiO2对染色单板光变色的抑制作用以及纳米TiO2加入量对光变色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聚氨酯和丙烯酸清漆中纳米TiO2加入量分别为3%和5%时对染色单板光变色的抑制效果最佳。光辐射前后,涂饰改性与未改性聚氨酯清漆杨木染色单板的色差ΔEa*b分别为18.75、22.98,丙烯酸清漆的分别为11.75和16.98。改性涂料涂饰染色单板的光变色度小于未改性涂料染色单板,主要在于改性涂料能显著抑制染色单板红绿色品指数a*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使用国内木器涂饰常见的3种清漆:硝基清漆、醇酸树脂清漆、聚氨酯清漆,系统测试3种桉树木材涂饰前后色度学参数的变化,以期揭示涂饰过程中3种桉树木材材色的变化规律,从而为涂饰工艺的确定及控制涂饰后的材色提供参考.试验表明:涂饰前后木材色度学特征的变化是渐变过程,与涂饰次数有关;使用不同清漆,不同树种色度学参数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以4种水性聚氨酯漆料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漆料和基材类型、涂饰工艺对水性漆表干、实干时间和漆膜硬度、附着力及耐磨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漆料的表实干时间及漆膜性能很大程度受成膜树脂本身性能影响;基材影响漆料表实干时间、漆膜硬度和附着力,对漆膜耐磨性影响不大,漆料涂饰在樱桃木和水曲柳上的干燥速率最快,在樱桃木、沙比利和水曲柳上的硬度最佳,达2 H,在樱桃木、沙比利和红橡上的附着力最佳,达0级;涂饰工艺对漆料的表干、实干时间以及漆膜硬度、附着力、耐磨性的影响都不明显,3种工艺涂饰后漆膜硬度和附着力分别为2 H和0级,漆膜耐磨性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17.
采用水性丙烯酸(T1)、自交联聚氨酯改性水性丙烯酸(T2)、水性聚氨酯丙烯酸(T3)对家具用竹集成材进行涂饰,探究不同的丙烯酸种类、涂饰方式及涂布量对漆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性丙烯酸种类对漆膜性能有一定影响,T3底漆和面漆的表干/实干时间较快,底漆为8 min/8.5 min、第一次面漆为7 min/7.5 min、第二次面漆为6 min/6.5 min, T2和T3的硬度略高于T1,均为B级,附着力均为0级。综合比较下,T3的性能较佳。涂饰方式对漆膜性能影响不明显,不同涂饰方式下底漆表干/实干时间为8 min/8.5 min,面漆表干/实干时间为6.5 min/7 min,其硬度和附着力均为B级和0级,一底一面涂饰下漆膜耐磨性较佳,为51.24 mg·100 r-1。涂布量对漆膜性能影响较大,漆膜表干/实干时间会随着涂布量的增加而增大,涂布量为80 g·m-2时漆膜的附着力、硬度及耐磨性最佳,分别为0级、B级和51.24 mg·100 r-1。  相似文献   

18.
通过添加微胶囊对水性漆进行改性实验,研究了微胶囊不同添加量以及在不同涂覆工艺中微胶囊的添加次序对漆膜光泽度、色差和韧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微胶囊添加量的增加,水性漆漆膜的光泽度逐渐降低;漆膜的色差先上升后降低,且在添加量为8.0%时,色差最大;漆膜的柔韧性也是先上升后下降,当微胶囊添加量在10.0%时,对漆膜的韧性增强最显著。在水性漆中添加含量为10.0%的微胶囊,相同工艺条件下,在底漆中添加微胶囊的漆膜光泽度比较高,且涂覆工艺为三底两面时,漆膜光泽度最高;微胶囊在不同涂覆工艺中对漆膜色差的影响不大;当涂覆工艺为三底三面,面漆中添加微胶囊时的漆膜韧性最好。  相似文献   

19.
在相同条件下,对相同规格、砂光处理后的稻草刨花板,分别进行仿贝母、仿大理石饰、闪光、仿木纹、裂纹等特种涂饰工艺试验,测定漆膜的光泽度、硬度、附着力、耐黄变性和手感等性能。结果表明:稻草刨花板表面5种漆膜的性能略有差异,但基本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可根据漆膜的特性和装饰效果,进行稻草刨花板家具的涂饰设计。  相似文献   

20.
选取两种商用的水性木器涂料面漆进行性能评价,其主要成膜物质分别为水性聚氨酯丙烯酸树脂和聚丙烯酸酯。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测试分析这两种面漆的官能团,在此基础上进行漆膜的干燥速率、铅笔硬度、耐磨性、漆膜光泽度和漆膜24 h吸水率测试,分析这两种水性木器涂料面漆性能的差异,为家具企业在应用水性木器涂料时提供选择依据,并且为这两种水性树脂在木器涂料应用中的改良提供一定实验依据。结果表明: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树脂的水性木器面漆在漆膜硬度、耐磨性、光泽度和耐冷液性能方面都要好于水性丙烯酸酯的水性木器面漆,但水性丙烯酸酯木器涂料的干燥速度更快,24 h漆膜吸水率只有8.2%,低于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漆膜的29.6%。通过研究可发现交联程度高的水性聚氨酯丙烯酸树脂在漆膜耐磨性、表面光泽度和硬度等方面有更好的表现,但漆膜表面过快形成交联网络也会降低漆膜的干燥速率,提高企业的应用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