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发明专利(1)一种降低砖茶含氟量的加工制作方法,授权编号:CN02137323.X;(2)一种蒸青珠茶的加工工艺,授权编号:ZL200410066260;(3)一种茶氨酸的提取工艺,授权编号:ZL200310109053.9;(4)一种提高γ-氨基丁酸含量的茶叶加工方法,授权编号:ZL200310109054.3;(5)一种茶叶汁的提取方法,授权编号:ZL200310108149.3;  相似文献   

2.
《茶叶科学》2013,(5):428
1.发明专利(1)一种降低砖茶含氟量的加工制作方法,授权编号:CN02137323.X;(2)一种蒸青珠茶的加工工艺,授权编号:ZL200410066260;(3)一种茶氨酸的提取工艺,授权编号:ZL200310109053.9;(4)一种提高γ-氨基丁酸含量的茶叶加工方法,授权编号:ZL200310109054.3;(5)一种茶叶汁的提取方法,授权编号:ZL200310108149.3;(6)消减固定相的逆流色谱分离方法,授权编号:CN1506360;  相似文献   

3.
《茶叶科学》2013,(6):511
1.发明专利(1)一种降低砖茶含氟量的加工制作方法,授权编号:CN02137323.X;(2)一种蒸青珠茶的加工工艺,授权编号:ZL200410066260;(3)一种茶氨酸的提取工艺,授权编号:ZL200310109053.9;(4)一种提高γ-氨基丁酸含量的茶叶加工方法,授权编号:ZL200310109054.3;(5)一种茶叶汁的提取方法,授权编号:ZL200310108149.3;  相似文献   

4.
《茶叶科学》2019,39(1):80-80
1.发明专利(1)一种降低砖茶含氟量的加工制作方法,授权编号:CN02137323.X;(2)一种蒸青珠茶的加工工艺,授权编号:ZL200410066260;(3)一种茶氨酸的提取工艺,授权编号:ZL200310109053.9;(4)一种提高γ-氨基丁酸含量的茶叶加工方法,授权编号:ZL200310109054.3;(5)一种茶叶汁的提取方法,授权编号:ZL200310108149.3;(6)消减固定相的逆流色谱分离方法,授权编号:CN1506360;(7)一种提取葛根中多种有效成分的方法,授权编号:CN1210567;(8)一种制备四种茶黄素单体的方法,授权编号:ZL200610154852;(9)茶叶保鲜剂,授权编号:ZL200510062020.2;(10)一种制备四种茶黄素单体的方法,授权编号:ZL200610154852.1。  相似文献   

5.
《茶叶科学》2011,(3):236
<正>1.发明专利(1)一种降低砖茶含氟量的加工制作方法,授权编号:CN02137323.X;(2)一种蒸青珠茶的加工工艺,授权编号:ZL200410066260;(3)一种茶氨酸的提取工艺,授权编号:ZL200310109053.9;(4)一种提高γ-氨基丁酸含量的茶叶加工方法,授权编号:ZL200310109054.3;(5)一种茶叶汁的提取方法,授权编号:ZL200310108149.3;(6)消减固定相的逆流色谱分离方法,授权编号:CN1506360;(7)一种提取葛根中多种有效成分的方法,授权编号:CN1210567;  相似文献   

6.
<正>1.发明专利(1)一种降低砖茶含氟量的加工制作方法,授权编号:CN02137323.X;(2)一种蒸青珠茶的加工工艺,授权编号:ZL200410066260;(3)一种茶氨酸的提取工艺,授权编号:ZL200310109053.9;(4)一种提高γ-氨基丁酸含量的茶叶加工方法,授权编号:ZL200310109054.3;(5)一种茶叶汁的提取方法,授权编号:ZL200310108149.3;(6)消减固定相的逆流色谱分离方法,授权编号:CN1506360;  相似文献   

7.
<正>1.发明专利(1)一种降低砖茶含氟量的加工制作方法,授权编号:CN02137323.X;(2)一种蒸青珠茶的加工工艺,授权编号:ZL200410066260;(3)一种茶氨酸的提取工艺,授权编号:ZL200310109053.9;(4)一种提高γ-氨基丁酸含量的茶叶加工方法,授权编号:ZL200310109054.3;  相似文献   

8.
《茶叶科学》2012,(4):330
<正>1.发明专利(1)一种降低砖茶含氟量的加工制作方法,授权编号:CN02137323.X;(2)一种蒸青珠茶的加工工艺,授权编号:ZL200410066260;(3)一种茶氨酸的提取工艺,授权编号:ZL200310109053.9;(4)一种提高γ-氨基丁酸含量的茶叶加工方法,授权编号:ZL200310109054.3;  相似文献   

9.
正(1)一种扁形名优绿茶的加工方法,授权编号:ZL200910098769.0(2)一种滚筒式红茶自动发酵设备,授权编号:ZL201210127466.9(3)一种多层隧道式茶叶远红外提香机,授权编号:ZL201110088296.3(4)用于茶叶提香作业的微域环境湿度调控方法,授权编号:ZL201210049679.4(5)一种阶梯式茶叶连续发酵机,授权编号:ZL2012 10222475.2(6)一种红茶内热增氧发酵方法,授权编号:ZL201310289960.X  相似文献   

10.
《茶叶科学》2016,(3):249-249
正(1)一种扁形名优绿茶的加工方法,授权编号:ZL200910098769.0(2)一种滚筒式红茶自动发酵设备,授权编号:ZL201210127466.9(3)一种多层隧道式茶叶远红外提香机,授权编号:ZL201110088296.3(4)用于茶叶提香作业的微域环境湿度调控方法,授权编号:ZL201210049679.4(5)一种阶梯式茶叶连续发酵机,授权编号:ZL2012 10222475.2(6)一种红茶内热增氧发酵方法,授权编号:ZL201310289960.X  相似文献   

11.
《茶叶科学》2015,(4):346-346
<正>(1)一种扁形名优绿茶的加工方法,授权编号:ZL200910098769.0(2)一种滚筒式红茶自动发酵设备,授权编号:ZL201210127466.9(3)一种多层隧道式茶叶远红外提香机,授权编号:ZL201110088296.3(4)用于茶叶提香作业的微域环境湿度调控方法,授权编号:ZL201210049679.4(5)一种阶梯式茶叶连续发酵机,授权编号:ZL2012 10222475.2(6)一种红茶内热增氧发酵方法,授权编号:ZL201310289960.X(7)香茶全自动生产线及用该生产线制香茶的方法,授权编号:ZL201210467457.4  相似文献   

12.
《茶叶科学》2015,(6):612-612
<正>(1)一种扁形名优绿茶的加工方法,授权编号:ZL200910098769.0(2)一种滚筒式红茶自动发酵设备,授权编号:ZL201210127466.9(3)一种多层隧道式茶叶远红外提香机,授权编号:ZL201110088296.3(4)用于茶叶提香作业的微域环境湿度调控方法,授权编号:ZL201210049679.4(5)一种阶梯式茶叶连续发酵机,授权编号:ZL2012 10222475.2  相似文献   

13.
正(1)一种扁形名优绿茶的加工方法,授权编号:ZL200910098769.0(2)一种滚筒式红茶自动发酵设备,授权编号:ZL201210127466.9(3)一种多层隧道式茶叶远红外提香机,授权编号:ZL201110088296.3(4)用于茶叶提香作业的微域环境湿度调控方法,授权编号:ZL201210049679.4(5)一种阶梯式茶叶连续发酵机,授权编号:ZL2012 10222475.2  相似文献   

14.
《茶叶科学》2015,(2):120-120
<正>(1)一种扁形名优绿茶的加工方法,授权编号:ZL200910098769.0(2)一种滚筒式红茶自动发酵设备,授权编号:ZL201210127466.9(3)一种多层隧道式茶叶远红外提香机,授权编号:ZL201110088296.3(4)用于茶叶提香作业的微域环境湿度调控方法,授权编号:ZL201210049679.4  相似文献   

15.
1. 一种假眼小绿叶蝉饲养装置 授权编号:ZL 201520685795.4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假眼小绿叶蝉饲养装置,包括盆栽茶苗,所述盆栽茶苗的其中一枝接有假眼小绿叶蝉的茶梢上罩设有筒形罩壳;位于盆栽茶苗旁侧竖设有支撑杆,所述筒形罩壳可转动安装于所述支撑杆上并可沿支撑杆上下移动;筒形罩壳前端设置有筒形纱网,所述筒形纱网的前端开口外周部穿设有用以绑扎收紧开口的带绳.该假眼小绿叶蝉饲养装置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使用方便,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无需考虑更换茶梢,大大节省了时间和精力.  相似文献   

16.
宋振硕  周为  周黎 《中国茶叶》2009,31(12):8-10
综述了微波技术在茶叶加工中的应用,包括微波加热技术在茶叶初制加工中杀青、干燥工艺中的应用,微波萃取技术在茶叶深加工中提取茶多酚、咖啡碱、茶多糖、茶皂素、茶黄酮的应用,以及在茶饮料加工中浸提和杀菌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生物酶在茶叶提取加工技术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茶是一种广受欢迎的软饮料,其中滋味醇浓H.茶乳酪少的茶饮是最受青睐的.现代生物技术将外源生物酶应用于茶叶提取中,有利于茶叶细胞壁的浸渍、蛋白质的水解和茶乳酪的转溶,增加茶叶中茶多酚、茶黄素和氨基酸等的得率,改善茶叶色、香、味等品质.本文详细介绍了纤维素酶、果胶酶、单宁酶和蛋白酶等生物水解酶,并对这些酶在茶叶提取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同时对复合酶系在茶叶提取加工中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茶叶深加工与综合利用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一、茶叶深加工概念 1.茶叶深加工的含义 茶叶深加工是指用茶鲜叶、成品茶,或是茶叶和茶厂的废次品、下脚料为原料,利用相应的加工工艺生产出含茶制品的加工过程.茶制品可能以茶为主体,也可能是以其他物质为主体.  相似文献   

19.
编号 名 称 邮购价(元)编号 名 称 邮购价(元)编号 名 称 邮购价(元)1.中华茶叶五千年2.中国茶文化大辞典3.中国茶叶大辞典4.中国名茶志5.中国茶叶艺文丛书(5册,套)6.中国茶艺(山东科技)7.中国茶馆8.中国名茶品鉴9.中国茶菜茶点10.中国茶道(北京)11.中国茶情12.清心泡壶中国茶1  相似文献   

20.
乙醇预处理茶叶后,再通过水提可实现高茶多糖提取物的制备.以安溪铁观音为原料,以茶多糖、茶多酚、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浸出物得率为评价指标,考察乙醇预提取茶叶中乙醇浓度、料液比、温度、提取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正交试验分析发现,温度为醇提茶叶的最显著因素,乙醇浓度次之,而料液比和提取时间影响最小.乙醇预处理茶叶最优工艺参数组合为A1 B2 C2 D1,即乙醇浓度65%、料液比1:25、温度55℃、提取时间20 min,该工艺实施后可再通过水提制得更高含量的茶多糖,为其进一步应用开展及工业化制备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