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湖南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及对策的研究,可以为政府制定有关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法规提供依据,有利于加强城市土地的宏观、中观和微观管理。从经济、社会、生态3个层次建立综合评价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湖南省13个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2.
解决城市土地空置和低效利用根本途径是内部挖潜,提高土地集约利用。该文从福建省土地利用的现状分析入手,总结了城市土地利用的基本特征及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福建省九个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并利用ARCGIS实现集约水平的空间差异展布。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呈阶梯状分布,靠近沿海的南部城市厦门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最高,福州市次之,漳州市、三明市、龙岩市、莆田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处于中度利用水平,南平市、宁德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低。文章最后给出造成土地集约利用差异的原因,以期为实现城市规模有序扩张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3.
采用综合评判法和聚类分析法对永丰县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评价,通过研究将区域内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划分为3类:土地集约利用相对水平较高区域、一般区域、较低区域。研究结果表明永丰县整体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低,土地利用潜力巨大,有待进一步开展土地集约利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时空差异与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综合评价法、聚类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回归分析法分析2000-2009年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变化及驱动力.结果表明,2000-2009年全国城市土地整体集约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东、中、西部城市土地集约水平空间差异显著;城市化是影响全国城市土地整体集约水平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主要由城市化发展带动.  相似文献   

5.
罗新茂  何宏伟  柯新利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6):18114-18116
以湖北省钟祥市为例,从土地经济效益、土地利用程度、投入强度、可持续利用度4个层次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研究区域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的权重。以湖北省各指标的数值为标准值,对研究区域各指标值进行评分,结合层次分析法得到的指标权重,采用加权平均的方法对研究区域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钟祥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远低于湖北省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的平均水平,钟祥市城市土地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投入强度不够是钟祥市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应加强对钟祥市城市土地的投入;钟祥市城市土地利用程度较低,有待进一步提高;钟祥市城市土地利用产出水平较低,尤其是城市工业用地效益远低于湖北省平均水平;钟祥市城市土地利用持续性较高,但与湖北省平均水平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6.
为综合评价天山北坡经济带市县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在分析天山北坡经济带市县土地利用结构的基础上,选取了土地利用投入强度、利用程度、经济效益和土地利用持续状况四方面的14个与土地集约利用密切相关的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对天山北坡经济带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并用聚类分析对结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天山北坡经济带土地集约利用整体水平较低,划分出的三大类型区和五个等级土地集约利用区及各类型区土地利用举措,为研究土地集约利用提供了一个很好模式区域(带).  相似文献   

7.
广西贵港市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林伟丽  周兴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695-17698
以贵港市5个县域范围内的农村居民点整体为评价单元,从土地利用程度、土地投入程度、土地利用产出、社会经济4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利用加权函数法计算综合评价分值,然后根据综合评价分值的大小将贵港市农村居民点用地分为3大土地集约利用类型,即相对集约利用类型、一般集约利用类型和相对不集约利用类型,最后针对该地区实际情况提出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赵映慧  郭珍洁  齐艳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728-9729,9794
以哈尔滨市11个下辖县为研究单元,构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多因素综合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土地集约利用度进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分析各县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时空差异。结果表明,哈尔滨市11个下辖县土地集约利用整体水平不高;各县土地利用集约水平差距较大;各县土地利用集约程度的空间梯度差异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9.
兰州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入手,分析了兰州市城市土地利用的现状,建立了指标评价体系,综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与因子分析法对兰州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并将其与西部其他城市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兰州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还有待于提高,尚有较大的空间可以挖掘。据此提出了4点促进兰州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以银川市为研究区,从土地投入水平、土地利用程度和土地利用效率3个方面,构建城市土地集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信息熵修正技术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同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银川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依据最大隶属度原则,银川市土地利用集约程度为较集约水平.从各个准则层评价来看,土地投入水平、土地利用程度和土地利用效率均对较集约的隶属度高,其次为一般集约.(2)银川市当前社会发展时期,地均固定资产投资以及人均建设用地等指标对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程度较大,土地投入水平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湖南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湖南省14个市(州)市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城市土地集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研究区域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最后针对评价结果,提出提高湖南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以四川省成都及17个地级市为研究区域,结合四川省实际,从土地投入水平、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效率和土地利用可持续度四个方面,构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等对四川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空间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省城市土地集约度整体偏低,区域差异明显;集约利用水平在空间上由西南向东北呈现出低-高-低的特征;地形、城市地均GDP和生态环境建设等是影响城市土地集约度的重要原因。最后提出了提高四川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2016年的江西省国家级开发区的土地利用集约情况,为未来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方向提供建议。[方法]采用多因素分析法从土地利用状况、利用效益和管理绩效3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江西省20个国家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得到江西省20个国家级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分值,并进行排序。[结论]江西省国家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基本为集约度较高和集约度中等。  相似文献   

14.
郑敏  陈健飞 《广东农业科学》2010,37(3):262-266,289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02—2008年广东省21个城市的市区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了测度和评价,总结全省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的时空差异规律,提出影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因素。结果表明,各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从2002—2008年期间均有所提高,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对均值的差异程度十分显著,深圳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最高,而云浮、阳江和汕尾的集约化水平很低。最后对如何提高全省整体土地利用集约度和缩小市区土地利用集约度差异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广东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及其时空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模利与评价指标体系,对广东21个地级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运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协调度分析法、聚类及GIS分析法,对评价结果的时空变异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在1999-2008年广东大部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如东莞、河源等,而阳江、茂名等8个地区则出现下降趋势,江门和汕头下降最为显著.(2)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指数与协凋度相关性不强.进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时,应综合考虑综合指数与各要素层之间协调度的问题.(3)广东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规律,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指数高于粤北山区及东西两翼.  相似文献   

16.
叶刚  王利 《安徽农业科学》2013,(20):8716-8720
以辽宁省14个地级市城市建成区为研究对象,从土地投入强度、土地利用强度、土地利用效益和土地利用可持续性4个方面选取15个评价指标建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的突变评价模型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对辽宁省14个市2003~2011年的土地集约利用度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其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①研究期内辽宁省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整体上是上升的,但表现出明显的时空差异,表现为以沈阳、盘锦、大连为中轴线向东西两侧降低,且东部地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高于西部;②从经济区域规划来看,沿海经济带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最高已进入一般集约利用阶段,其次为沈阳经济区处于粗放利用水平,最差的为辽西北地区,一直处于高度粗放利用水平;③运用基尼系数判断辽宁省土地集约利用的空间差距变化,结果显示辽宁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区域差距整体上减小,但分布曲线呈"U"型,从2009年开始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7.
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能够反映城市土地承载的资源水平、经济规模、社会发展、环境压力等.从资源、经济、社会、环境等4个方面,构建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对广西全区及其14个市2005-2014年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进行评价,分析其时空特征及驱动因素,为提高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提供参考.结果表明,2005-2014年广西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整体呈上升趋势;2005-2014年广西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空间分布差异显著,柳州、桂林、南宁等市属于高承载区,北海、玉林、梧州等市属于较高承载区,其他市承载力随时间变化处于不同等级;经济发达程度是影响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的重要因素,但并不能直接代表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水平.  相似文献   

18.
该文运用层次分析法,分别从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生态因素3方面构建指标体系,确定江苏省13个城市的土地利用集约程度。运用GIS软件进行江苏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区域性差异评价,得出土地利用空间变化特征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江苏省土地集约利用呈现由江苏南部至江苏北部递减的状态,并且江苏省各个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9.
谈兵  龙兵  宋成舜  李聪秀  柯新利 《安徽农业科学》2012,(31):15453-15455,15458
以高原城市——西宁市为例,从社会、经济、生态和环境4个方面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定量分析西宁市1999~2008年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并进一步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驱动因子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999 ~2008年西宁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呈稳定上升的趋势,土地集约利用度由0.259 7增加到0.775 0,年平均增长率为12.90%,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经历了粗放利用、基本集约利用和较为集约利用3个阶段;社会发展是影响西宁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主要驱动因素.最后,对西宁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20.
荥阳市土地集约利用现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南省荥阳市各个乡镇的土地为评价单元,从土地产出率、土地投入强度、土地利用强度、土地利用可持续度4个方面构建了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对荥阳市土地集约利用现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荥阳市各乡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差异显著。进行了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梯度分析,并针对不同类型区域今后的土地利用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