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用在黑暗中培养72h的油菜种子,研究其吸胀和发芽过程中依赖于抗坏血酸H2O2清除途径的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变化.实验表明,油菜干种子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很低,种子在吸胀过程中,活性缓慢增加,萌发后活性很快增加.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活性在种子萌发以后增加很快,而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除了在种子萌发后短时间内增加以外,活性变化不大.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在种子萌发以后明显增加.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在种子萌发前开始增加,萌发后增加较快.每粒种子的抗坏血酸含量萌发后增加明显,而单位鲜重的抗坏血酸含量变化不大.单位鲜重脱氢抗坏血酸含量减少  相似文献   

2.
以茄子品种‘特旺达’为试材,研究了高温胁迫对茄子果皮活性氧(ROS)代谢、花青素含量及其主要合成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胁迫增加了茄子果皮丙二醛(MDA)含量、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增强了茄子果皮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的活性,提高了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了果皮花青素含量以及查尔酮合成酶(CHS)、二氢黄酮醇还原酶(DFR)、花青素合成酶(ANS)和类黄酮3-葡糖基转移酶(3GT/UFGT)的活性,增强了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  相似文献   

3.
以茄子品种‘特旺达’为试材,研究了高温胁迫对茄子果皮活性氧(ROS)代谢、花青素含量及其主要合成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胁迫增加了茄子果皮丙二醛(MDA)含量、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增强了茄子果皮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的活性,提高了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了果皮花青素含量以及查尔酮合成酶(CHS)、二氢黄酮醇还原酶(DFR)、花青素合成酶(ANS)和类黄酮3-葡糖基转移酶(3GT/UFGT)的活性,增强了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  相似文献   

4.
以美味猕猴桃品种秦美的组培苗为试材,研究油菜素内酯对高温胁迫下猕猴桃苗耐热性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菜素内酯可抑制高温胁迫下猕猴桃叶细胞电解质渗透率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增加,增强高温胁迫下猕猴桃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抗化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和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同时也增加抗坏血酸(AsA)和谷胱甘肽(GSH)的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大小为0.3 mg.L-1处理>0.03 mg.L-1处理>CK处理,其中以0.3mg.L-1油菜素内酯处理效果最为显著(P<0.05)。  相似文献   

5.
高温胁迫对猕猴桃幼苗叶片某些生理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在45℃下对猕猴桃一年生盆栽苗进行2,4,6,8,10h的高温胁迫,测定高温胁迫下叶绿素含量、相对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剂含量及热激蛋白等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叶绿素含量下降,相对膜透性增大,MDA含量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还原酶(APX)活性均在胁迫初期呈上升趋势,随处理时间延长,活性下降;随胁迫时间延长,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先升后降,抗坏血酸(ASA)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谷胱甘肽还原酶(GR)和脯氨酸含量一直呈上升趋势;热激蛋白(HSP)在高温下被诱导。  相似文献   

6.
以美味猕猴桃品种秦美的组培苗为试验材料,研究茉莉酸甲酯对高温胁迫下猕猴桃组培苗膜脂过氧化及相关抗氧化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茉莉酸甲酯可抑制高温胁迫下猕猴桃叶细胞电解质渗透率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增加,增强高温胁迫下猕猴桃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活性。  相似文献   

7.
辣椒幼苗形态及生理特性对涝害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涝害胁迫下辣椒品种形态和生理变化,在土培条件下采用模拟涝害胁迫方法,研究5个辣椒(Capsicum annum L.)品种在涝害胁迫后的形态特征及胁迫期间和随后恢复过程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变化。通过分析形态特征,5个辣椒品种分属4个涝害等级,红丰耐涝性较强,长虹362、剑圣3耐涝性中等,川椒香辣妃不耐涝,新一代中华红极不耐涝。基于品种耐涝性差异进行生理分析结果表明,涝害胁迫下,耐涝性强的红丰除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增幅低于极不耐涝品种新一代中华红,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幅整体均高于新一代中华红,叶绿素含量降幅低于新一代中华红。恢复生长期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整体表现为耐涝性强的品种较耐涝性弱的品种易恢复到对照水平。  相似文献   

8.
夏季高温对大白菜不同发育期生化特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大白菜在夏季高温下不同发育期的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丙二醛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组合)大白菜脯氨酸含量在苗期大于其他时期,对高温较敏感;可溶性蛋白质和丙二醛含量以及CAT活性均出现"高-低-高"的变化趋势,并且CAT活性在耐热性品种(组合)与热敏性品种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SOD活性出现下降的趋势,而POD的活性则出现逐渐升高的趋势,且耐热组合与早熟5号差异显著.说明各物质含量及酶活性的变化可能与大白菜耐热性的生化机理有关.  相似文献   

9.
测定了两个耐藏性不同的蕃茄品种的果实(绿熟期采收),在贮藏过程中,果肉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氧化酶(AAO)的活性及抗坏血酸(AA)和过氧化氢(H_2O_2)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贮藏过程中,H_2O_2含量及POD、AAO活性都有一峰值出现,而SOD活性及AA含量则不断下降;除AAO外,其他几种酶活性及物质的变化均存在着差异,其中SOD活性及含量AA可以考虑作为对蕃茄品种耐藏性进行间接鉴定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夏季高温高湿环境下,践踏胁迫对匍匐翦股颖果岭草坪草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以3份匍匐剪股颖品种(系)为试验材料,测定并分析叶片相对含水量、质膜相对透性、过氧化物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脯氨酸含量及丙二醛含量这7个相关的生理指标。[结果]践踏胁迫下供试草种的叶片相对含水量、质膜相对透性、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保护酶活性等指标在践踏强度、草种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以粤选1号匍匐剪股颖各指标的变化幅度最小,表现出了较强的耐践踏性。[结论]供试草种耐践踏性依次为粤选1号新品系2号Penncross。  相似文献   

11.
基于数学模型的辣椒芽期耐高温多湿性综合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辣椒不同品种芽期耐高温多湿特性,筛选耐高温多湿指标,建立可靠的辣椒耐高温多湿数学评价模型,以10个辣椒材料为试验材料,对其在高温多湿胁迫等13个生理指标进行测定,以各单项指标的耐高温多湿系数和种子干重、种子浸出液电导率等指标作为衡量耐高温多湿性的依据,运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逐步回归等方法对其耐寒性进行综合评价。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5个单项指标转换为5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通过隶属函数法和聚类分析将10个辣椒材料按耐高温多湿性强弱划分为4类;通过逐步回归建立辣椒芽期耐高温多湿性评价数学模型,D=(-141.548-0.071X2+5.580X7+4.195X13-1.363X14-3.432X15)×10-3 (R2=0.999 36),估计精度大于97.39%,并筛选到5个耐高温多湿性芽期鉴定指标,分别是电解质外渗率、苗干重、平均发芽天数、发芽值和日平均发芽率,在相同逆境下可用这5个指标进行芽期辣椒材料快速鉴定和预测。该结果为辣椒种质资源大规模耐高温多湿性评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生理性病害--番茄、甜椒脐腐病与果实中缺钙有关.为了探明空气相对湿度(RH)、基质条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因子对无土栽培甜椒脐腐病发生率的影响,进行了一系列试验.共设置了12种试验处理,包括提高空气相对湿度到60%、对照;基质条冷却至17 ℃、对照;基质条湿度设定为50%、60%、由定时器控制.结果表明,提高RH可明显缓和温室内RH和气温的日变化;显著增加果实中维管束数量,果实顶端和基部其维管束数量分别比对照温室的高14.6%和11.4%;可显著提高果实中的钙含量,其中果实顶端和基部分别比对照温室高19.9%和16.6%,从而降低脐腐病的发病率.果实和叶片中钾含量未受RH高低的影响.基质条冷却可提高根基氧含量,这有利于提高根系活力.RH、基质条温度和湿度这3种环境因子对甜椒脐腐病的发生率的影响有累积效应.但处理间果实数量和产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朝天椒种质材料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对朝天椒18个性状(10个表型性状和8个数量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并介绍了贵州省辣椒研究所目前收集保育的156个朝天椒种质材料的地理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在朝天椒的质量性状中果形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为1.509 7,数量性状中株高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为2.169 9,对产量影响较大的单株结果数和单果重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779 3和1.842 6.现有朝天椒种质材料主要来源于黔北地区,占总材料数的63.46 %.  相似文献   

14.
PEG引发对老化大豆种子发芽及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晋豆19号、晋大53号和晋大74号3个大豆品种种子为试材,在高温((45±1)℃)、高湿(100%相对湿度)、密闭条件下,对大豆种子进行老化处理;再对老化种子用10%,20%和30%PEG进行引发处理;然后对各处理种子的发芽指标、种子活力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老化处理时间的延长,3个大豆品种种子测试的4项发芽指标都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种子活力先下降而后又逐渐上升。不同浓度PEG引发3个品种种子后,提高了种子活力,增强了种子抗性;但10%PEG引发效果不是很好;而用20%,30%PEG引发后,当老化程度不是很严重时,可显著提高大豆种子的多项发芽及活力指标,有效提高大豆种子的抗老化能力;同时20%PEG对晋大53号种子的引发效应较好,而30%PEG可能更有利于对晋豆19号和晋大74号种子的引发。  相似文献   

15.
针对杭州地区的自然气候特征引入辣椒品种6个,在大棚内对品种的生长特性、产量、品质、抗病性等方面与本地主栽品种进行比较,并对果实的综合品质进行灰色关联与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品种"长香"表现为早熟、丰产、抗病、果实果肉厚、营养成分高,为综合性状表现较优的辣椒品种;其次为"ISU228"、韩国红尖、日本天长等.而紫牛角、亚瑟3号等果实综合品质相对较差.相关性分析表明:果实营养成分受果长影响小,而与果重、果实大小有显著或极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16.
设7个试验点,以遵椒2号作对照,对8个引进的辣椒品种开展了区域田间试验,并对参试品种的性状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有7个品种比对照种增产3.57%~49.35%,其中增幅达极显著差异水平的品种有6个,增幅达显著差异水平的品种有1个;有1个品种比对照种减产3.23%,减幅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不同木薯品种对朱砂叶螨的抗性,为推广综合性状好、产量高、抗螨性强的木薯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6个木薯品种(新选048、华南205、华南8号、桂热4号、D346和F50)为试验材料,于朱砂叶螨第1次危害高峰期调查不同木薯品种受朱砂叶螨危害程度,并对其抗螨性进行鉴定;测定不同木薯品种的叶片营养成分及叶片形态特征,分析不同指标与朱砂叶螨危害程度的关系,探讨木薯对朱砂叶螨的抗性机制;在木薯收获期对6个木薯品种的产量及相关性状进行比较分析,推选综合性状好、产量高、抗螨性强的品种.[结果]新选048、D346和F50为MR级别,螨害指数为56.11%~61.41%;华南8号、华南205和桂热4号为S级别,螨害指数为74.26%~84.07%.木薯的螨害指数与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和水含率、叶片厚度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游离氨基酸总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SPAD值、叶片蜡质含量、最大裂叶长和最大裂叶宽间相关性不显著(P>0.05,下同).木薯品种的螨害指数与块根产量及相关性状间均呈负相关,但相关性均不显著.[结论]新选048对朱砂叶螨的抗性最强、产量相关性状较好、产量最高,可在朱砂叶螨高发区推广种植.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游离氨基酸含量、水含率和叶片厚度等可作为木薯朱砂叶螨抗性的重要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18.
以12个甜椒品种为材料,对低温胁迫下甜椒叶片的相对电解质渗出率、MDA含量、脯氨酸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结合相关性分析,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各甜椒的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甜椒叶片的相对电解质渗出率、MDA含量、脯氨酸含量均有不同幅度的升高,不同品种间的升高幅度有所差异。根据隶属函数法的综合评价结果,‘中椒4号’、‘多福’、‘中椒8号’‘中椒105号’为高抗寒品种,‘金华星’和‘冠军椒王’为低抗寒性品种,其他6个品种为中抗寒品种。  相似文献   

19.
基于RSAP和SSR的辣椒优良自交系间遗传距离的估计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物F1代的杂种优势表现与亲本间的遗传距离直接相关,对自交系间遗传距离的估计可被用来预测杂种优势。针对我国鲜食尖椒的育种目标,利用RSAP和SSR标记系统,对来自国内外的10份尖椒优良自交系间的遗传距离进行估计,并比较了2种标记的结果和效力。结果显示,RSAP标记具有较高的位点和多态性检测能力,平均每次可检测51个位点和13个多态性条带,分别是SSR的17倍和6.5倍;基于RSAP的遗传距离和基于SSR的遗传距离相关性较高(r=0.542 9);2种标记系统的聚类结果基本一致,均将10份尖椒分为3大类,这种分类结果不但反映了果实形状在辣椒分类上的重要地位,而且与辣椒杂种优势育种实践相一致。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早熟辣椒(Capsicum annuum L.)新品种美椒299的进一步大面积推广及今后育种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介绍美椒299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熟性、丰产性及品质。[结果]美椒299是安徽徽大农业有限公司以h06-951为母本、h07-980为父本选育而成的特早熟辣椒一代杂种。它的优点是特早熟,适应性强,特别耐低温、弱光,稳产、高产,果实大且膨大速度快,果皮稍厚,耐储运性提高了很多。自2011年至今,在全国各地示范推广,均表现出良好的优势。[结论]美椒299综合性状优良,具有进一步大面积推广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