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生防细菌C-4的特性鉴定及其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平板对峙法从香蕉根际土壤中共分离到74株细菌,其中菌株C-4对香蕉枯萎病菌1号小种和4号小种均有强抑制作用,相对抑制率分别为81.25%和83.75%。抑菌谱测定结果表明,菌株C-4具有较广的抑菌范围,对番茄枯萎病菌、玉米弯孢叶斑病菌、胶孢炭疽病菌、棉花枯萎病菌、棉花黄萎病菌、小麦赤霉病菌和西瓜枯萎病菌等均有抑制作用。根据Biolog系统鉴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将菌株C-4鉴定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其在YPGA或PDA培养基、32~35℃、pH 7.8~8.0、40~52h培养条件下生长和拮抗作用最为理想。室内盆栽试验结果显示,菌株C-4对香蕉枯萎病具有良好的防效,接种30天后病情指数明显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枸杞内生真菌对胶孢炭疽菌的抑制作用,通过室内抑菌试验和离体试验测定了内生真菌对胶孢炭疽菌的抑制作用及对枸杞炭疽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镰刀菌属Fusarium菌株NQ8GII4、NQ8GII7、NQ7GII4和篮状菌属Talaromyces菌株NQ6GIII11对胶孢炭疽菌有明显的拮抗作用。平板对峙试验显示,上述4株枸杞内生真菌具有较强的营养和空间竞争能力,菌株NQ8GII4对病原菌的抑制率高达93.43%。显微观察发现,枸杞内生真菌能缠绕并穿透胶孢炭疽菌菌丝,使胶孢炭疽菌菌丝膨胀崩解。菌株NQ7GII4的培养滤液在浓度为15%时对病原菌菌丝的抑制率达到70.75%,菌株NQ8GII7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对胶孢炭疽菌抑制率高达83.44%。离体生防试验结果表明,用拮抗性内生真菌预先占位接种枸杞嫩果及叶片,能有效抑制枸杞炭疽病菌的侵入和病斑的扩展,菌株NQ8GII4 10%培养滤液对枸杞炭疽病的防治效果最强,防效达到了92.54%和95.57%,说明枸杞内生真菌具有很好的生防潜力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链霉菌ZZSP-7的鉴定及其对草莓炭疽病的防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获得草莓炭疽病菌胶孢炭疽菌的优良拮抗菌,以草莓种植基地的土壤为拮抗菌来源,通过室内测定不同分离物对草莓炭疽病菌的抑菌活性,筛选抑菌率最高的菌株,在此基础上对所筛菌株进行分类鉴定,并评价其抑菌谱和防效。结果表明,从土壤中分离获得42株拮抗菌,筛选出5株对胶孢炭疽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的菌株。其中,菌株ZZSP-7的抑菌作用最强,5 d后的抑菌带宽达17.6 mm。经形态、生理生化及16S rDNA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确认菌株ZZSP-7为链霉菌Streptomyces sp.。菌株ZZSP-7抑菌谱广,对多种植物病原菌均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在盆栽中菌株ZZSP-7对“红颜”和“甜查理”两个品种草莓炭疽病菌的防效分别为78.64%和82.81%,具有进一步开发和利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获得对建兰炭疽病菌胶孢炭疽菌具有良好抑菌效果的放线菌,以野生山地兰花表层土壤为分离样本,从土壤样品中分离获得25株放线菌,初筛出6株对建兰炭疽病菌胶孢炭疽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的菌株,其中菌株SVFJ-07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率达83.64%。经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确认菌株SVFJ-07为酒红链霉菌。该菌对多种真菌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对建兰炭疽病的室内防效为70.06%,田间防效66.27%~68.54%。可见,酒红链霉菌SVFJ-07对建兰炭疽病菌胶孢炭疽菌具有较好的拮抗作用,生防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5.
生防菌Bs-916离子注入突变高效菌株筛选及抑菌防病效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枯草芽孢杆菌生防菌Bs-916是一种在水稻病害防治中发挥作用的生防因子,为进一步提高其拮抗性能,获得生防效果更好的高效菌种,利用不同剂量的N+对Bs-916进行离子注入处理,在1300个诱变处理的菌株中,经过初筛、复筛和定量筛选,筛选到11株拮抗性能比出发菌Bs-916提高10%以上的菌株,对筛选出的高效突变菌株进行室内抑菌和田间防病测定。结果表明,离子注入生防菌Bs-916的最适剂量为150~250×2.6×1013N+/cm2;突变菌株的抑菌拮抗带宽提高率比出发菌株Bs-916高4.3%~30.7%;防病效果比Bs-916高3.2%~19.1%。  相似文献   

6.
海洋放线菌A3202的分离鉴定及其对柑橘采后病害的防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获得用于防治柑橘采后病害的海洋放线菌,以柑橘青霉病菌Penicillium italicum、柑橘绿霉病菌P.digitatum和柑橘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为指示菌,对分离到的25株海洋放线菌进行筛选。通过平板对峙法测定拮抗菌株的抑菌谱,并测定其发酵产物粗提物对柑橘果实采后病害的防效,根据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自鳞笠藤壶Tetraclita squamosa的菌株A3202对3种指示菌均具有强抑菌活性,对供试13种植物病原菌的菌丝生长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尤其对柑橘青霉病菌和柑橘绿霉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抑菌带宽度分别可达2.33±0.05 cm和2.32±0.10 cm。该菌株800 mg/L粗提物溶液对接种后7 d的柑橘青霉病、柑橘绿霉病和柑橘炭疽病的相对防效均可达100%。初步鉴定该菌株为放线菌中的米修链霉菌Streptomyces misionensis。  相似文献   

7.
为了阐明芽胞杆菌0-9菌株的生防机制,通过敲除0-9菌株的多糖外运蛋白编码基因pseP构建基因敲除菌株0-9(ΔpseP)和基因敲除菌株的互补菌株0-9(ΔpseP∷pseP),并比较野生型0-9菌株及其衍生菌株形成生物薄膜的能力及其对小麦纹枯病的生防效果。结果显示,pseP基因敲除后,菌株生物薄膜形成能力和对小麦纹枯病的生防作用降低,生防效果较野生型0-9菌株降低43.6%。基因互补后,互补菌株生物薄膜的形成能力和对小麦纹枯病的生防作用得到恢复,生防效果较敲除菌株提高29.2%。研究表明蜡样芽胞杆菌0-9菌株的pseP基因参与了生防菌株0-9生物薄膜的形成和对小麦纹枯病的生物防治。  相似文献   

8.
 辣椒内生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BS-莉和BS-1,对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引起的辣椒苗和果炭疽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菌株培养液对苗炭疽病的防效分别为81.5%~93.3%和66.1%~79.2%;对果炭疽病的防效分别为80.0%~100%和60.0%~100%,喷施菌株培养液后间隔24h以上接种病原菌的防病效果比两者同时接种的高。菌株外分泌物对病菌菌丝生长、分生孢子产生和萌发及附着胞形成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菌株菌体及其胞外分泌物均有防病作用,菌体可能起主导作用。另外,2菌株培养液浸种,对辣椒还有明显的促生效果。BS-2菌株的防病和促生效果均比BS-1高。  相似文献   

9.
荧光假单胞工程菌株对甜瓜细菌性果斑病的生物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植物病理学研究室保存的30余株染色体整合2,4-二乙酰基间苯三酚合成基因簇的荧光假单胞(Pesudomonas flrorescens)工程菌株中,通过离体平板对峙培养法筛选出对甜瓜细菌性果斑病菌有颉颃作用较强的菌株18株.经过进一步复筛,从中选出颉颃性最强的2P24-4、P32-40、CPF10-2等3个菌株,并将这些菌株对甜瓜果斑病进行温室防病试验,进一步验证其生防作用.结果表明,这3株生防茵的防病能力都较强,生防效果在60%以上.其中菌株P32-40的防治效果最好,达到76.1%;菌株CPF10-2的防效为71.9%;菌株2P24-4的防效为64.1%.对这3株工程菌在甜瓜叶面进行了室内、外定殖试验.研究表明,这3个菌株都可以在甜瓜叶面上大量定殖,室内和室外定殖数量上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为有效防控由胶孢炭疽菌Colletorichum gloeosporioides引起的辣椒炭疽病,自辣椒上分离得到内生细菌,通过平板拮抗和辣椒离体生防试验筛选对胶孢炭疽菌有抑制作用的拮抗菌株,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鉴定,并于室内测定其对胶孢炭疽菌菌丝生长的影响、对辣椒炭疽病的防效及接种后辣椒内抗病活性物质含量以及防御酶活性。结果显示,从辣椒上共分离纯化获得46株细菌,其中菌株SQ-6对胶孢炭疽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为61.11%,显著高于其他45株。结合菌株SQ-6的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以及分子生物学特征,将该菌株鉴定为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SQ-6菌株的50%无细胞滤液可引起胶孢炭疽菌菌丝畸形、断裂等,对其抑制率为57.87%。SQ-6菌株的10%、50%发酵液和10%、50%无细胞滤液均能显著降低由胶孢炭疽菌引起的辣椒炭疽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其中50%无细胞滤液的防效最好。SQ-6菌株能够提高辣椒内Vc、酚类和黄酮类物质含量,诱导辣椒内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丙氨酸解氨酶(p...  相似文献   

11.
柿树炭疽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几种杀菌剂对其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十字交叉法和血球计数板法测定了柿树炭疽病菌Collel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的生物学特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7种常用杀菌剂对该病菌的抑制作用;选择5种市售杀菌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该病菌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0~30 ℃,最适产孢温度为25~30 ℃,最适生长的pH值为5~6;在7种常用杀菌剂中,多菌灵、苯醚甲环唑、戊唑醇和氟硅唑对柿树炭疽病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EC50值分别为0.118 8、0.138 0、0.159 9和1.297 2 μg/mL。田间试验结果显示,25%咪鲜胺乳油6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000倍液和25%戊唑醇水乳剂1 500倍液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9.60%、88.56%、87.82%。  相似文献   

12.
三氯异氰尿酸对香蕉叶鞘腐烂病的抑制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蕉叶鞘腐烂病是近几年的新发病害,目前生产上尚无高效药剂,2012-2013年进行了三氯异氰尿酸对香蕉叶鞘腐烂病的抑制效果评价。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42%三氯异氰尿酸可湿性粉剂是抑制香蕉叶鞘腐烂病的较好药剂,336倍液施药4次对香蕉叶鞘腐烂病防治效果达到63.16%、66.15%,显著优于对照药剂50%氯溴异氰尿酸可湿性粉剂348倍液施药4次后的防效,值得在香蕉产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枯草芽孢杆菌的生防效果,通过离子束诱变筛选出BS80-6菌株.利用生物测定方法研究BS80-6菌株及不同处理方法在不同贮藏温度下对采后苹果炭疽病的控制效果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BS80-6能显著提高对苹果炭疽菌的抑制作用.枯草芽孢杆菌BS80-6对苹果果实炭疽病的防治效果以活菌液效果最好,菌丝生长抑制率为80.14%,孢子萌发抑制率为98.65%,控病效果为60.34%;灭菌液和过滤液对苹果炭疽菌也有一定的抑制效果.贮藏温度明显影响BS80-6对苹果炭疽病的防治效果;接种方式对控病效果影响显著,先接拮抗菌再接病菌的防效好于先接病菌再接拮抗菌.  相似文献   

14.
水稻纹枯病菌拮抗细菌的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获得对水稻纹枯病有生防效果的拮抗细菌,从江苏南京、徐州和常州等地采集的土样中分离细菌分离物1914株,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获得70株对水稻纹枯病菌有较强抑菌活性的分离物,其中11株对5种水稻病害病原菌均有抑制作用;对11株拮抗菌进行田间防效和室内促生试验,测定菌株分泌的抑菌物质和促生物质,并进行种属鉴定.结果表明,拮抗菌对水稻纹枯病的盆栽和田间小区防效在48.41%和43.03%以上;均可产生蛋白酶与嗜铁素,而不产生几丁质酶,除XF-174外其余10个菌株均可产生纤维素酶;对水稻苗株高和鲜重具有促生作用,并均可产生赤霉素(GA3);除ZF-273和XF-174外的9个菌株可产生吲哚乙酸(IAA),且细菌发酵液中IAA和GA3含量与水稻株高和鲜重的增长率呈正相关.结合各菌株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与gyr-B序列分析结果,鉴定SF-181为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XF-174为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其余9个菌株为解淀粉芽胞杆菌B.amyloliquefaciens.  相似文献   

15.
对2019年采集自云南省3个滇黄精产区的炭疽病菌进行形态学及ITS序列分子鉴定,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40株黄精炭疽病菌对氟啶胺、咪鲜胺和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从滇黄精炭疽病病叶上分离得到的40株炭疽病菌可能分别属于炭疽菌属中的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果生炭疽菌C. fructicola、博宁炭疽菌C. boninense和尖孢炭疽菌C. acutatum,其中果生炭疽菌29株,占总分离菌株的72.5%,为优势病原菌。3种杀菌剂对 40 株供试菌株的菌丝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氟啶胺、咪鲜胺和苯醚甲环唑的EC50 值分别介于0.028~0.53 mg/L、0.018~2.69 mg/L 和 0.158~2.57 mg/L 之间,即供试菌株对氟啶胺的敏感性高于其对咪鲜胺和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目前,3个滇黄精产区的炭疽病菌尚未对氟啶胺、咪鲜胺和苯醚甲环唑产生抗药性。  相似文献   

16.
油菜菌核病生防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脂肽化合物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采用平板拮抗筛选,分别从西藏日喀则地区和拉萨地区杂草根围土壤中筛选到2个对油菜菌核病菌有显著拮抗活性的芽孢杆菌菌株RJGP16和YBWC43。通过生理生化鉴定、16S rDNA序列分析和BOX-PCR指纹图谱分析,鉴定菌株RJGP16为萎缩芽孢杆菌Bacillus atrophaeus, 菌株YBWC43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离体叶片试验结果显示,菌株RJGP16和YBWC43对油菜菌核病菌防治效果分别为50.24%和100.00%。脂肽化合物种类分析显示,菌株RJGP16产生脂肽化合物表面活性素和芬枯草菌素,菌株YBWC43产生杆菌霉素D和芬枯草菌素。表明菌株RJGP16和YBWC43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与其产生的脂肽化合物有关。  相似文献   

17.
8种杀菌剂对核桃炭疽病病原菌胶孢炭疽菌的室内毒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由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引起的核桃炭疽病是目前危害山东省核桃生产的主要病害。为筛选防治该病害的高效药剂,在确定了最适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温度的基础上,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8种常用杀菌剂对胶孢炭疽菌的毒力,评估了温度对咪鲜胺和戊唑醇毒力的影响,检测了17个胶孢炭疽菌菌株对咪鲜胺和戊唑醇的敏感性,同时评价了这2种杀菌剂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结果显示:在胶孢炭疽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28℃下,供试8种杀菌剂中,咪鲜胺、戊唑醇和三唑酮对供试菌株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平均EC50值分别为0.07、1.45和3.04 mg/L;异菌脲、代森锰锌和咪鲜胺对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最强,平均EC50值分别为21.07、25.14和25.18 mg/L。咪鲜胺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受温度影响较小,而戊唑醇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随温度降低而增强;供试17个菌株对咪鲜胺和戊唑醇均有较高敏感性,平均EC50值分别为0.08 和 1.03 mg/L。建议在核桃炭疽病发病的不同时期,轮换使用咪鲜胺、戊唑醇、三唑酮、异菌脲和代森锰锌等杀菌剂,以有效控制该病害。  相似文献   

18.
防治杨树溃疡病内生菌的分离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为筛选到对杨树溃疡病有良好生防效果的拮抗菌,采用平板对峙法初筛、发酵液“三明治”法和改良琼脂扩散法复筛,以及离体组织试验对杨树不同部位组织的内生菌进行了分离筛选,并对目的菌株进行了防治效果测定;采用形态学观察和ITS序列及其系统发育树分析对其进行初步鉴定。结果表明从115株杨树内生菌中筛选出有拮抗效果的菌株24株,并复筛出拮抗效果良好的菌株5株,最终从杨树内生菌中筛选出1株杨树溃疡病拮抗真菌,编号为YGF9,其对杨树离体组织溃疡病防治效果可达76.47%,初步鉴定该菌株为黄绿木霉Trichoderma aureoviride。表明菌株YGF9可有效抑制杨树溃疡病病原菌的生长,是防治杨树溃疡病的潜在生防菌株。  相似文献   

19.
为开发研制新型植物源柑橘保鲜剂,以抑菌圈直径为指标,利用牛津杯法筛选出对柑橘采后意大利青霉有良好抑制作用的21种中草药的醇提物,并对白薇醇提物防治脐橙青霉病的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白薇、零陵香、鸦胆子、藏青果、白药子5种中草药乙醇提取物对意大利青霉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抑制圈直径达26 mm以上,其中白薇醇提物抑菌活性最佳,抑制圈直径可达38.39 mm,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分别为3.13 mg/m L和6.25 mg/m L,且抑菌效果与对照药剂1 000倍咪鲜胺无显著差异。25 mg/m L白薇醇提物处理脐橙7 d后,对脐橙青霉病的防治效果达35.93%,与1 000倍咪鲜胺的防治效果相当(36.37%);白薇醇提物处理后可抑制意大利青霉菌菌丝生长,导致菌丝肿胀、膨大、畸形、细胞膜透性增加、细胞内含物外渗;还可诱导脐橙体内过氧化物酶活性下降,而苯丙氨酸解氨酶和几丁质酶活性上升。表明白薇醇提物对脐橙采后青霉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进一步开发为植物源柑橘保鲜剂。  相似文献   

20.
自青海北山林场桦树根围分离筛选到芽胞杆菌菌株166株,根据菌落特征分为6个类群,选择其中31株菌株纯化保存并进行BOX—PCR及ERIC—PCR指纹图谱分析、16SrDNA及gyrB基因序列分析,鉴定出球形赖氨酸芽胞杆菌Lysinibacillussphaericus12株、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amyloliq-uefaciens 5株、韦氏芽胞杆菌Bacillusweihenstephanensis7株、芽胞杆菌Bacillussp.5株、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2株。通过平板对峙试验筛选得到11株对油菜菌核病原真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具有显著拮抗活性的菌株。以MALDI.TOF.MS质谱分析拮抗菌株QBll的活性成分,可产生脂肽化合物表面活性素和泛革素,表明其拮抗活性与脂肽化合物的合成和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