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简述了生物入侵的概念、牧草及草坪草引种所带来的杂草入侵现状,并通过分析入侵性牧草及草坪草的形成过程、危害现状与引种利用的关系,阐明了在牧草及草坪草引种利用的同时,既要考虑经济效益,又要重视入侵物种引起的生态风险,并提出了我国牧草及草坪草引种造成生物入侵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生物入侵的概念,简述了我国牧草引种及其引发的生物入侵的现状,列举了大量造成生物入侵的牧草品种,并提出了牧草引种造成杂草入侵的原因和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3.
牧草引种过程中生物入侵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生物入侵的概念,简述了我国牧草引种及其引发的生物入侵的现状,列举了大量造成生物入侵的牧草品种,并提出了牧草引种造成杂草入侵的原因和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4.
杂草对栽培牧草和农作物的生产造成不良的影响,尤其是在多年生牧草播种的当年,杂草大量入侵,会抑制牧草苗期的生长,甚至“全军覆没”.因此,应当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控制和防止杂草的危害.  相似文献   

5.
1年生人工混播草地杂草群落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秋娜  赵成章  龙瑞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4):11654-11655
研究了1年生人工混播草地杂草群落特性。结果表明,在燕麦、毛苕子和箭菩豌豆3组分按不同比例混播的草地中,杂草入侵强度变化很大。其中,燕麦60%+毛苕子10%+箭苦豌豆30%的混播草地中,杂草入侵最轻,杂草总盖度仅为牧草总盖度的37%,杂草总生物量仅为牧草总生物量的12%;燕麦50%+毛苕子25%+箭菩豌豆25%混播草地中,杂草入侵最为严重,杂草总盖度为牧草总盖度的76%,杂草总生物量为牧草总生物量的31%;燕麦33%+毛苕子33%+箭菩豌豆33%混播草地中,地上植物总生物量最大,达3.63kg/m^2,牧草鲜草产量也最高,为2.91kg/m^2,  相似文献   

6.
(一)选择优良草种,避免引进杂草 我们提倡种草,是指种植那些对环境适应性强、高营养、高产量的经过人工培育出的优质饲用牧草,而不是指在自然状态下自生自灭的野生杂草.野生杂草营养价值低,产量低,适口性差.因此,引种牧草,不仅要考虑其对环境的适应性,还要考虑其质量和丰产性.只有引进真正的优良牧草,才能达到引种的目的,取得良好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1 生物防除法 ①播前处理:在牧草播种前应对土地及时进行深耕、翻压,掩埋.可有效抑制前茬杂草的萌生,减少了杂草的发生数量。②播种季节的选择:春播时危害牧草的杂草主要是宿根性杂草和春季萌发的其他杂草,危害往往重于其他季节,如果条件许可的话,秋季播种最好,这时杂草长势较弱,并且此时土壤墒情及土壤温度皆利于牧草幼苗的生长,对杂草的竞争力也较强。③施肥管理:一般杂草对氮肥比较敏感,过多地施入氮肥会  相似文献   

8.
我国外来杂草入侵特点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简要综述了外来杂草带来的危害和造成的经济损失,并就主要外来杂草对农业生态系统和其他类型生态系统的危害现状和特点进行了阐述,初步总结了我国外来入侵杂草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这些分析和解释将有利于开发外来杂草控制的新技术和手段,最后从入侵种的角度提出了当采取行动防止和根除具有入侵性的外来杂草时的管理对策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广西农业生态系统外来入侵杂草发生与危害状况,为外来入侵杂草的风险评估与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文献资料与野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于2011年10月~2012年9月对广西境内14个地级市80个县区稻田、甘蔗地、木薯地、桑园、果园、蔬菜以及其他作物地外来入侵杂草进行系统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外来入侵杂草的种类、分布、生境及危害程度.[结果]查明广西农业生态系统有外来入侵杂草101种,隶属27科74属,其中以菊科最多,有25种,其次为禾本科17种、苋科8种、茄科7种、豆科6种、旋花科和大戟科各5种;从植物性状看,以草本植物为主,有88种,占87.13%;从分布特点看,以全区分布为主,有67种,占66.34%;从危害程度看,危害严重的外来杂草有15种,危害程度中等的有22种.[结论]广西农业生态系统外来杂草种类多、数量大、危害重,建立外来物种监测、风险评估及防控体系是防范外来杂草入侵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外来入侵杂草调查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来入侵杂草是指从国外输入或从国内其他地区传入本地并形成一定危害的杂草种类。北京是国际化大都市,随着北京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外来入侵杂草日趋增多,特别是一些恶性杂草已对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人畜健康产生了危害,并造成很大经济损失。20世纪80年代笔者曾组织开展北京市  相似文献   

11.
外来植物入侵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来植物入侵是近年来生物安全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阐述了外来植物入侵产生的危害,重点论述了外来植物入侵的机制、生态风险评价体系的研究内容,总结了外来入侵植物防治技术,分析了外来植物入侵研究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困难,并提出一些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外来植物入侵群落理论假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外来物种成功入侵受体群落的几种相关假说,即天敌假说、入侵进化假说、空生态位假说、新型武器假说、干扰假说、物种丰富度假说和繁殖体压力假说,并对今后外来植物入侵机制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北部湾经济区外来植物入侵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风险评估理论,并结合北部湾经济区的地域特点和外来植物入侵的现状,提出了北部湾经济区外来植物入侵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由6个1级指标、32个2级指标构成。并对区内已确定的87种入侵植物的入侵风险进行评估,得出每种植物的入侵风险值。该结果可为入侵植物的引种管理与危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生物入侵已经对中国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国民经济产生严重的威胁。生态安全指标体系的构建:生物入侵危害研究的深入;以及众多其他领域指标体系研究框架的成果为生物入侵危害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了依据。在总结了近年来关于生物入侵造成危害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根据频度分析法。将众多文献中的危害指标进行筛选、整理,并根据客观形势的发展和需要提出一些新的指标。结合指标体系研究中一些比较成熟的框架,尝试构建了生物入侵指标体系。旨在为政府部门及科研机构更科学的评价生物入侵危害提供一个可行的框架。  相似文献   

15.
火炬树在退化生境的植被恢复、园林及公路两旁绿化方面具有优良的特性,但近年来林学界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者就其推广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观点,人们对火炬树的应用也经历了由初期的"普遍推崇"到现在的"逐渐质疑"。该文从火炬树的生物学特性、入侵的内涵、入侵过程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生物入侵对我国的经济、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人类健康和社会稳定所造成的危害及我国应对外来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进行了评述,并提出了应对外来生物入侵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生物入侵已成为世界性的生态、经济问题,是人类当前面临的巨大挑战.作为入侵生物中一个重要组分的外来入侵植物,其入侵不仅改变了入侵地地上植物群落的多样性,而且对入侵地的地下生态系统也产生了深刻影响.国内外的生态学家对于外来植物的入侵虽已提出多个机制假说,但真正机理还未明确.近年来兴起的外来入侵植物与入侵地土壤生态过程相互影响的研究为外来植物入侵机理的揭示提供了新思路.从两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对外来入侵植物与入侵地地下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的研究结果:(1)入侵植物与入侵地土壤微生物的相互影响:外来入侵植物可通过破坏土著植物与土壤微生物问的共生关系、分泌化感物质影响入侵地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逃避原产地土传天敌、改变入侵地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而间接改变土壤养分循环等途径实现入侵;(2)入侵植物与入侵地土壤养分的相互影响:主要是入侵植物与入侵地土壤氮、磷、钾等几种大量元素及其他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在综述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外来入侵植物入侵机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外来植物入侵的预防、控制与生境恢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什么样的生境更有利于外来植物入侵,一直是入侵生态学重点关注的问题。本研究以豚草为实验入侵植物,探讨生境与豚草入侵的关系。通过人工草地群落试验发现,豚草入侵物种多样性水平为1、4、9、16四个不同人工植物群落与入侵有土壤种子库的裸地生境相比,其生物量平均减少590 g·m-2、植株高度平均降低43.7 cm、成活率平均降低21.4%,其在群落中的优势度平均降低0.695。说明已有植物群落定居的生境对豚草的入侵有强烈的抵御作用。由此推断豚草入侵裸地时,生境中存在大量的空余生态位,豚草很容易成为单优势物种,而豚草入侵已有植物群落的生境时,现有植物物种已占据了大量的生态位空间,其入侵性明显降低。研究结果揭示,对外来入侵植物的管理和防控上应采取以预防为主的策略,营造多样化的本地植物群落,减少人为裸地存在时间,可阻挡或延缓外来植物的入侵。  相似文献   

19.
外来植物入侵对于区域生态环境会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到区域旅游产业.该文从物种结构、生态结构、景观结构、旅游结构4个方面出发,设计了外来物种入侵对生态旅游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肿柄菊(Tithonia rotundifolia)入侵对云南地区生态旅游的影响为具体案例开展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肿柄菊的入侵对于云南地区生态旅游存在有益的正向影响,尤其在对生态结构的影响方面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