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由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厅联合组织的阿尔金山综合考察,今年5月28日出发,于8月3日返回。经过两个多月的野外工作,对六万平方公里地区的地质、地貌、水文、土壤、植物、动物、沙漠、冰雪资源进行考察,取得了丰富的第一手科学资料,为制订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合理开发利用阿尔金山自然资源,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的土壤类型及分布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在新疆若羌县东南部,东为青海,南为西藏,约在北纬36°00′—37°49′,东经87°25′—91°20′,总面积4.5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高度4500米。由于海拔高而交通困难,人迹难至,五十年代末科学院综合考察队土壤组,也仅到保护区北部阿尔金山分水岭一带。这里是高寒荒漠土和高寒草原土为主的土壤分布区,在新疆土壤地理区划中  相似文献   

3.
根据2011年7月对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查的结果,结合该地区不同生境条件,对鞘翅目昆虫资源进行了分类、鉴定和分析。结果显示,保护区内鞘翅目昆虫资源合计10科31种,并对昆虫的构成成分、对于高寒、干旱、冰冻等环境的适应性进行了分析。在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地温带荒漠草原生境采集到的甲虫丰盛度为64.86%,亚高山寒温带草原生境丰盛度15.09%,高寒草原生境丰盛度19.1%,高寒荒漠昆虫不足总数的1%。拟步甲科、蜉金龟科、象甲科、步甲科最丰富。同时,对鞘翅目昆虫在阿尔金山恶劣环境的适应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阿尔金山和东昆仑山的垂直自然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根据作者对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及东昆仑山主脉一带的考查,就其垂直自然带的形成条件、特点进行了比较与分析。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作者的实地调查及有关资料,阐述了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着重库木库勒盆地)的自然环境和动物资源,论述了该区的生态环境分类及地域分异,以及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相似文献   

6.
东昆仑—阿尔金山地区啮齿动物区系与生态地理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啮齿动物是高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循环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其区系成分的了解和生态地理分布的探讨,将有助于全面了解高原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为改善和提高系统的生产力提供参考。关于东昆仑——阿尔金山啮齿动物的种类组成与分布,曾见钱燕文等(1965),郑昌琳等(1979),王思博等(1982),周嘉(?)等(1985),周永恒等(1985)做过某些报道。但  相似文献   

7.
新疆东昆仑——阿尔金山地区的有蹄类动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不少学者在对亚洲中部动物群的研究中均已注意到,有蹄类在兽类区系中占优势地位,为荒漠动物群组成的重要特征之一(Allen 1938,1940,Ellerman etc.1951,1954,1959,沈孝宙1963,张洁、王宗祎1963,1964,钱燕文等1965,张荣祖1979,郑昌琳1979,冯祚建等1986)。地处新疆东南隅的东昆仑—阿尔金山地区,为以高寒荒漠为主体的羌塘高原北部与蒙新戈壁荒漠的过渡地带,域内大多是人迹罕至的荒  相似文献   

8.
甘肃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的类型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的战略出发,分析了甘肃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的类型,探讨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的目的和内容,以层次分析的定量方法为主,结合定性分析对甘肃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科学的评价,分析了甘肃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的价值和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甘肃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喀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苔藓生态群落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喀纳斯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的多年野外调查,结合前人的研究,记录有50科105属242种(含变种)。喀纳斯自然保护区的苔藓植物群落可划分为4个生态类型,即水生苔藓群落类型(bryo-hydrophytia type)、土生苔藓群落类型(bryo-geophytia type)、石生苔藓群落类型(bryo-petrophytia type)、木生苔藓群落类型(bryo-ep ixylo-phytia type)。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真藓属植物的蒴齿结构和孢子形态特征的分类学价值,本文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采自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8种真藓属植物的成熟孢蒴。结果表明:(1)外齿层齿片的形态、齿片外侧表面的纹饰、内齿层齿条的穿孔大小、基膜高低和齿毛发育程度等蒴齿结构特征以及孢子纹饰在真藓属的部分类群间具有较稳定的差异,又是种内相对稳定的性状,在属下类群的划分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2)真藓属中发育较完全的蒴齿具相对较长的齿片、较高的基膜、较宽的齿条和带节瘤的齿毛,而较简单的蒴齿具较短的齿片、较低的基膜、较狭的齿条和退化的齿毛或无。(3)真藓属在阿尔金山较为丰富的物种多样性与该类群植物适于干燥环境中孢子散布和传播的蒴齿结构及孢子特征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昆仑山地区两栖爬行动物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马鸣  戴昆 《干旱区研究》1989,6(3):59-61
昆仑山脉横越新疆、西藏、青海等省区,是藏北羌塘高原的一部分。山脉拔地而起,东西绵延2500多公里。该地区的两栖爬行动物调查,除阿尔金山地区和西部阿里地区有人作过一些工作外,大部分地区是未考察过的处女地。1987-1988年,中国科学院组织了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地区综合科学考察,生物组对昆仑山由西向东考察了新疆的乌恰、阿图什、塔什库尔干、莎车、叶城、皮山、和田、策勒、且末、若羌等县的山地以及西藏阿里地  相似文献   

12.
草地类自然保护区在我国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程,但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和统计标准,研究成果也寥寥无几。本文针对以上现状,在对我国的草地类自然保护区进行逐一统计和了解的基础上,初步提出草地类自然保护区的概念和应包括的主要类型,目的在于统一标准,便于研究。同时,通过分析草地类自然保护区在我国的发展历程,认为在今后的草地类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中应注意以下问题:加强内部管理与保护,走牧民参与型的发展模式;加强科学研究,挖掘保护区科研潜力,做好资料库的建设;探索与地方经济发展有效协调的新型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3.
采用典型样地法和线路调查法对保护区内大型真菌资源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和掌握五鹿山自然保护区野生大型真菌的组成及生态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五鹿山自然保护区内随机分布大型真菌94种,隶属于2亚门34科59属,以广布成分和北温带成分为主;在生态分布上,因海拔高度、植被类型等的差异,呈现较强的垂直地带性和水平地带性;在区系亲缘关系上,该自然保护区与陕西黄龙山自然保护区相似性系数最高,亲缘关系接近。  相似文献   

14.
敦煌西湖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特征及生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敦煌西湖自然保护区是我国西部地区保存比较完好的生态系统之一,自然资源丰富。文章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依据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针对敦煌西湖自然保护区资源的特点,研究其生物多样性的类型,并对其生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由此得出其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环境质量较好。因此,保护敦煌西湖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及其栖息地,合理开发自然资源,才能实现可持续利用,保证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渭北高原沟壑区主要立地类型水热变化及对刺槐生长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局部范围内,热量因子与刺槐生长没有明显一致性,热量因子不是划分渭北高原沟壑区立地类型的主导因子;水分与刺槐生长之间关系密切(r=0.8965),说明水分是影响刺槐生长的主要因素,地形和土壤则是划分渭北旱原立地类型的主要因子。主要立地类型刺槐生长结果表明:刺槐适生的立地类型为:沟底、原面、沟坡阳向的上部和下部、宽梁顶等黄土型和沟底石砾土型,其它类型不适宜刺槐生长。  相似文献   

16.
基于GIS的青南高原自然灾害综合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根据青南高原地形、地貌、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及2002年人口、经济等社会人文要素和1949-2000年自然灾害统计数据与相关文献,运用ARCGIS 9.0及ARCVIEW 3.2软件建立青南高原自然灾害综合区划空间数据库及属性数据库并生成区划基本单元,运用自下而上区域合并的方法得到青南高原自然灾害区划小区,结合自上而下区域划分的方法将青南高原自然灾害划为4个一级灾害区10个二级灾害区,得到青南高原自然灾害综合区划方案。  相似文献   

17.
兴隆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价值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甘肃兴隆山是第二批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占地面积大,区内生物多样性丰富,对于区域和国家都有重要的生态服务价值。本文评估了兴隆山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价值,包括生产有机物价值、涵养水源价值、保护土壤价值、固碳放氧价值及净化环境价值,评估结果表明兴隆山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价值主要体现在它的保持土壤价值、滞尘价值和生产有机物价值,其涵养水源价值对其区域和国家都很重要。  相似文献   

18.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利益相关者包括游客、当地居民、政府、保护区管理部门、景区经营者、景区工作人员、周边其他景区等,他们对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文中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指导,界定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健康度的概念,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包括横向组成结构、纵向发展阶段、现状动态特征和综合协调能力四个维度16个方向58个指标的评价体系。通过问卷调查让多主体参与到每个指标的评价,然后再综合各方评价意见,获得每个指标的评价结果,再由指标-方向-维度-总体逐级综合,获得最终总体评价结果。通过白石砬子、海棠山、医巫闾山三个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目前,白石砬子与医巫闾山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健康度为"亚健康",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海棠山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是"不健康",亟需改进。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文中构建的多维度多主体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健康度评价方法是一种有效的科学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9.
新疆荒漠草地自然保护区初步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定性角度评价认为:1.新疆荒漠草地自然保护区属天然草地生态系统和生物物种保护区类型具有资源管理保护区的性质。2;它是在全国和新疆草地资源大面积退化的形势下建立的,说明该保护区的建立具有迫切性和必要性.3.保护区的自然性受到较大损伤,属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兼备的自然保护区,具有很大的脆弱 性。4.对荒漠草地而言,生态景观,物种,群落和草地类型均具有一定的多样性,受法律保护的动植物和狭域分布的群落亦多  相似文献   

20.
中国自然保护区发展状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保护生态环境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建立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是开展自然保护工作的重要基地,对保护、恢复、发展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存自然历史产物,改善人类环境,以及促进生产、文化、教育、卫生等事业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根据相关统计数据从发展速度、区域分布、地区比较、归属权限、构成类型等多个方面分析了中国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发展状况。中国自然保护区建设速度较快,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文中有针对性地从规范管理体系、科学规划保护区规模以及完善法律法规体制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