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1984年至1985年春秋两季,我们对粤北山区的十多个市县进行了大型真菌资源调查。1985年秋季分别在两个县才发现了两种不常见而可食的大环柄菇。它们是高大环柄菇 Macrolepiota procera(Scop.ex Fr。)sing.(见图5—8)和粗鳞大环柄菇 Macrolepio—ta rhacodes(vitt.)Sing.(见图1—4),前者发生于南雄县油山区探地村,后者则在仁化县科委县内采到。这两种野生食用菌的菇体均比较高大粗壮,菌盖宽达25厘米,柄长  相似文献   

2.
误食毒菇引起中毒的症状很复杂。往往一种毒菇含有多种毒素,或一种毒素存在于多种毒菇中,而毒素的种类和含量,又因季节或地区有很大差异。另外,中毒的轻重又与吃的毒菇种类、数量、加工方法、人的体质、喝不喝汤、吃不吃酒等有关。例如白毒伞、鳞柄白毒伞等的毒素易溶于水,所以吃菇时喝汤多的中毒厉害;墨汁鬼伞的毒素与酒精有化学反应,与酒同吃就会轻度中毒。  相似文献   

3.
亢学平  王鑫  胡志强  桂明杰  张阳  周丽洁 《食用菌》2010,32(2):37-38,41
对12个毒菇菌株进行了培养基筛选试验,初步确立了12个毒菇菌株最适培养基配方,试验表明Ca不利于毒菇菌丝的生长;有机氮利于多数毒菇菌丝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正菌种生产许可证(苏)菌种生经许字(2016)第0002号秀珍188出菇温度6~30℃,早秋和晚春栽培,菌丝满袋15天后需要低温刺激。低于25℃自然出菇,柄长白色,菇盖灰至深灰色,丛生,出菇齐,菇盖厚实,抗病、不死菇,菇质优,产量高。秀珍818最新推出,出菇温度8~35℃,春、夏和早秋栽培,无需低温刺激,出菇期3月至11月下旬,柄长白色,菇盖浅灰至深灰色,夏季节抗高温,栽培袋菌丝不霉。出菇快,高产。秀珍705杂交品种,出菇温度6~36℃,春夏早秋栽培,出菇期3至11月中旬,无需低温刺激,柄长白色,菇盖浅灰至深灰色,肉质厚实,抗高温,抗病毒,出菇快,转潮快,总产较高。  相似文献   

5.
张绍俊 《食用菌》1996,18(5):5-6
我县属鄂西北山区,菇木资源分布在海拔300~1200m山区。由于海拔差距较大,自然气温差异也相当悬殊。80年代前期,段木栽培香菇使用菌种属单一的中低温型品种。在海拔800m以上的高寒山区,从12月至翌年2月前因受低温冰冻影响,30%~70%的幼菇被冻死,严重影响产量。而400m以下的低山区,除7、8月不出菇,其它月份都可照常出菇。虽然获得较理想的产量,但优质菇比例较低而影响经济收入。根据实  相似文献   

6.
方白玉  柯野  郑秋桦 《食用菌》2007,29(3):28-28
以粤北四种菌草为主要原料的培养基进行了麒麟菇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可利用粤北山区的菌草资源栽培麒麟菇的较佳配方:象草36%,芒萁5%,类芦20%,甘蔗渣15%,石灰2%,麸皮20%和石膏2%。该配方麒麟菇菌丝体生长速度最快,达4.75 mm/d;产量最高,单产152.83 g/袋。  相似文献   

7.
张继仁同志是菇乡龙泉的有名香菇生产能手,六十年代开始,他就从事香菇生产。在实践中积累了一套香菇高产经验,百斤菇木可产干菇1.3斤以上,高的可达2斤多。总结、推广张继仁同志的经验,对于充分利用山区资源,发展香菇生产具有现实意义。这里先介绍他利用枝丫废材种香菇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食用菌》2019,(3)
<正>菌种生产许可证(苏)菌种生经许字(2016)第0002号秀珍909出菇温度6~30℃,春、夏和秋季栽培,菌丝满袋养菌20天后再低温刺激,出菇整齐,丛生,菇头多,畸形菇极少,柄长白色,菇盖肥厚灰至深灰色,菇质好,产量高。秀珍188出菇温度6~30℃,早秋和晚春栽培,菌丝满袋20天后需要低温剌激。低于25℃自然出菇,柄长白色,菇盖灰至深灰色,丛生,出菇齐,菇盖厚实,抗病、不死菇,菇质优,产量高。  相似文献   

9.
全世界已知的毒菇种类有二千多种,中国有一百八十三种,四川已发现五十四种(其中峨嵋山十一种)、沈阳十二种、长白山十四种、西安地区六种、大别山七种、山东崂山六种、湖南莽山十六种、河北经鉴定的毒菇有九科十三属二十一种。据测试,其中能够引起人们食后中毒致死的约三十多种。已公认的极毒菇有:毒伞,白毒伞,鳞柄白毒伞,白鳞粗柄伞,豹斑毒伞,残托斑毒伞,毒粉褶菌,秋生盔孢伞,包脚黑褶伞,褐鳞小伞,肉褐鳞  相似文献   

10.
对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菌资源进行调查统计,共鉴别出野生菌标本119种,其中食药用菌101种、毒菇18种。简要列出它们的中文名、拉丁学名及其生境、用途。最后简述了对保护区内野生菌资源调查研究、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的一些建议,为保护区的发展提供科学资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针对鄂西武陵山区烟草种植后冬闲田面积大、秸秆资源丰富等特点,充分利用大球盖菇适应性强、栽培简单的优势,选择水源充足、利水通风且没有污染的场地开展大球盖菇—烟草轮作关键技术研究与试验示范。从茬口衔接到大球盖菇栽培技术,总结出了一套较成熟的大球盖菇—烟草轮作栽培模式,并开展了效益分析,期望为鄂西武陵山区的产业发展提供参考,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2.
通过现场调查和室内鉴定.确定了成宁市夏季主要存在稀褶黑菇(Russula nigricans)、黑紫红菇(Russula atropurpurea)、绿菇(Russula virescens)、梨菇(Russula cyanoxantha)、正红菇(Russula vinosa)、毒红菇(Russula emetica)、红菇(Russula lepida)和鸡油菌(Cantharellus cibarius)等8种野生蘑菇.其中引起误食中毒的毒蘑菇为毒红菇、稀褶黑菇2种。作者分析了导致蘑菇误食中毒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介绍草菇栽培过程中子实体生长阶段常见的生理性病害及防治方法,包括菇蕾枯萎、死菇、群菇丛生、早开伞、子实体长白毛、脐状菇等生理性病害。  相似文献   

14.
《食用菌》2018,(1)
正秀珍818最新推出,出菇温度8~35℃,春、夏和早秋栽培,无需低温刺激,出菇期3月至11月下旬,柄长白色,菇盖浅灰至深灰色,夏季节抗高温,栽培袋菌丝不霉。出菇快,高产。秀珍705杂交品种,出菇温度6~36℃,适合春夏早秋栽培,出菇期3至11月中旬,柄长白色,菇盖浅灰至深灰色,肉质厚实,抗高温,抗病毒,出菇快,转潮快,总产高于同类品种。秀珍815出菇温度6~35℃,春夏早秋栽培,出菇期3至11月中旬结束,柄长白色,菇盖浅灰至深灰色,肉质厚实,抗高温,夏季栽培菌袋不霉,抗病毒,菌丝满袋一周大量现蕾出菇。灰平260出菇温度10~35℃,出菇期3-11月,菇体灰至深灰色,转潮较快,抗高温,抗杂抗病毒,菌袋无菌皮,抗霉菌,各地已作为高温秀珍菇主要当家品种。  相似文献   

15.
高山反季节栽培珍稀菇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杏鲍菇、真姬菇、鸡腿菇3个珍稀菇均属中低温型菌类,市场前景看好。通过高山反季节栽培珍稀菇试验得出,利用高海拔地区的自然条件,可选择3种菇的最佳栽培时间及烂菇、病虫害发生等的气象调控管理办法,为山区建立珍稀菇无公害生产基地,提供了科学的气象依据和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6.
在防空洞种平菇老菇场最容易感染青霉菌。过去防空洞未种平菇时,挂的路标(木板牌子)虽然会腐烂,但上面没有什么颜色,自从种平菇后,发现木板上生长白一片、绿一片的杂菌菌丝。我们曾用硫磺熏蒸菇场,造成一块死角(SO_2没有放掉,聚集在菇场),导致30块菌砖因酸性太高严重地感染青霉菌,过了一段时间,整个通道的路标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内蒙古赤峰地区常见有毒乳菇种类,准确、快速地识别有毒乳菇,将采集的4个乳菇属Lactarius真菌标本采用传统形态学分类方法进行鉴定,同时提取子实体DNA,使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进行PCR扩增,用Blast对扩增产物纯化测序所得的序列进行比对,采用MEGA5.1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确定属和种。结果表明,2种方法鉴定结果一致,标本CFSZ10167为毛头乳菇[Lactarius torminosus(Schaeff.)Pers.],标本CFSZ10216为绒边乳菇[Lactarius pubescens(Fr. ex Kronbh.)Fr.],标本CFSZ13021为灰褐乳菇[Lactarius pyrogalus(Bull.)Fr.],3种均为胃肠炎型毒菌,CFSZ10044为皱乳菇(Lactarius ruginosus Romagn),为中国新记录种,主要特点是菌盖棕褐色、浅褐色,有绒质感,盖缘呈齿状,孢子球形具小刺,食毒不明。对4个种的形态学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附有生境图片和显微图像,研究结果为乳菇属物种鉴定和资源分布提供了重要补充,并为常见毒菌识别提供了理论依...  相似文献   

18.
通过长白山区刺楸种质资源调查实际在了解刺楸生态、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针对原保护区现状,结合项目实施,提出刺楸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几点建议,以期为刺楸繁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正菌种生产许可证(苏)菌种生经许字(2016)第0002号秀珍909出菇温度6~30℃,春、夏和秋季栽培,菌丝满袋养菌20天后再低温刺激,出菇整齐,丛生,菇头多,畸形菇极少,柄长白色,菇盖肥厚灰至深灰色,菇质好,产量高。  相似文献   

20.
色季拉山位于藏东南,系念青唐古拉山延伸的余脉,由于受印度洋暖湿气流的作用,这里气候比较湿润,森林生长茂密,真菌资源丰富,依据在色季拉山区采集的标本和查阅的相关文献,整理出红菇科(Russulaceae)23种,其中红菇属(Russula)15种、乳菇属(Lactarius)8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