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雄疫霉的研究现状及检疫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良华  郑小波 《植物检疫》1993,7(3):219-223
大豆疫病是我国重要的对外植物检疫对象,自1951年美国首次报道以来,其病原菌的命名比较混乱,作者在此对大雄疫霉的分类、常规研究技术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期望对我国大豆疫病的检疫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大豆疫霉根腐病是由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 sojae)侵染引起的、危害极其严重的最具毁灭性的大豆病害之一.病原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在条件适宜时导致下一年大豆发生根茎腐烂.病原菌卵孢子也可以存在于患病种皮内,但其在病害循环中的作用还不清楚.卵孢子是大豆疫霉的主要传播方式.本研究中对大豆疫霉卵孢子的致死条件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使用60℃湿热处理大豆疫霉卵孢子20min或80℃干热处理大豆疫霉卵孢子20min,其萌发率为0,且死亡率为100%.  相似文献   

3.
大豆疫霉根腐病在我国的发生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大豆疫霉根腐病菌Phytophthorasojae引起的大豆疫霉根腐和茎腐病1948年发现于美国印第安纳州,1951年俄亥俄州首次报道,此病目前已传播到世界各国大豆产区,是严重影响大豆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1]。鉴于大豆疫霉菌的破坏性和毁灭性,198...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大豆疫霉根腐病调查与病原分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96年对黑龙江省东部和中部大豆产区23个市、县的大豆苗期疫霉根腐病进行了调查、研究,应用PBNIC疫霉选择性培养基分离大豆疫霉根腐病病原菌,从牡丹江、穆棱、林口和佳木斯豆田具疫霉根腐症状的大豆植株上分离到大豆疫霉根腐病菌,并从根腐病株上单独或与大豆疫霉菌同时分离到终极腐霉菌,研究进一步证实我国黑龙江省有大豆疫霉根腐病。调查发现,大豆疫霉根腐病和终极腐霉根腐病主要发生在土质粘重、土壤含水量高或易积水的田块。  相似文献   

5.
苏彦纯  沈崇尧 《植物检疫》1993,7(4):281-282
大豆疫霉病菌是我国重要的对外检疫对象之一,而栽培大豆又起源干我国。依据植物病理学中寄主与病原菌在原产地长期共存共同进化的原理,在我国极有可能有大豆疫霉病菌的存在,只是因为分离检测技术以及生态等方面的原因,较长时间内一直未能在我国分离到此病原菌。1989~1990年我们从大豆病组织中分  相似文献   

6.
张金兰 《植物检疫》1991,5(4):290-293
前言大雄疫霉为藻菌纲、霜霉目、腐霉科、疫霉属真菌的一个种。在近代分类史上,真菌学家们虽根据其孢子形态和致病性等对此菌进行了多次分类与修订,在种内又区分出几种形态和致病性不同的类型,而大豆疫病菌仅是其中的一种。伴随着大雄疫霉菌的分类进展,致使大豆疫病菌的命名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由Phvtophthora megasperma 发展为 P.  相似文献   

7.
蒙城大豆疫霉菌的鉴定及其生理小种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在安徽省蒙城县对大豆疫霉根腐病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应用选择性培养基对类似大豆疫霉根腐病症状的病株进行病原菌分离,在春大豆蒙城早熟青豆病株上分离到2株疫霉菌PMC1、PMC2和一些Fusarium spp.,在夏大豆上分离到的主要病原菌为Pythium spp.和Fusarium spp.,未分离到疫霉菌。根据疫霉菌分离物PMC1和PMC2形态和生理学特征以及对大豆的专化致病性,2个分离物被鉴定为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 sojae Kaufmann&Gerdemann)。应用国际通用鉴别寄主进行生理小种鉴定,PMC1和PMC2的毒力公式分别为1b,1d,3a,3c,5,7和1b,1d,4,5,为新的小种类型,定名为中国6号小种、中国7号小种(CNR-6和CNR-7)。这是首次报道大豆疫霉菌在我国淮北地区存在。  相似文献   

8.
大豆疫霉和大豆疫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金火 《植物检疫》1998,12(3):177-182
大豆疫霉和大豆疫病彭金火谭红赵改萍(大连动植物检疫局大连116001)(国家动植物检疫局北京)由疫霉引起的大豆(GlycinemaxL.)根腐和茎腐病(大豆疫病)于1948年最先见于美国的印第安纳州,公开报道则在1955年。Kaufmann&Gerd...  相似文献   

9.
采用叶碟诱捕法从江苏口岸进境的大豆所携带的土壤中,共分离了疫霉12株,选取6个菌株,对病原菌进行了形态特征、致病性、寄主范围鉴定。结果表明,形态观察为疫霉属真菌,接种大豆后可出现典型的大豆疫病症状,且人工接种只侵染大豆、豇豆和菜豆等少数豆科植物。采用大豆疫霉的特异性引物检测表明,所有12个菌株均能扩增出分子量为330bp的特异性条带。结合形态和致病性测定,这些病原菌鉴定为大豆疫霉(Phytophthorasojae)。  相似文献   

10.
防治大豆疫霉根腐病的药剂筛选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离体条件下测定了 8种内吸性杀菌剂对大豆疫霉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甲霜灵、甲霜灵锰锌、安克锰锌、杀毒矾、霜脲锰锌、克露和加瑞农为有效杀菌剂 ,霜霉威不具有抑菌效果。甲霜灵的 EC50 值为0 .4 870 μg/ m L,抑菌效果最好 ,安克锰锌、甲霜灵锰锌的 EC50 值分别为 1.4 2 6 1μg/ m L和 1.76 97μg/ m L,效果次之。在活体条件下 ,甲霜灵和甲霜灵锰锌能完全抑制大豆疫霉菌对感病大豆品种的侵入 ,并具有较长的药效期 ,安克锰锌、杀毒矾和霜霉威虽然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但药效期很短。大豆疫霉菌菌株间对甲霜灵锰锌的敏感性存在差异 ,但这种差异与菌株来源没有相关性 ,EC50 平均值为 1.830 2μg/ m L ,没有发现耐药性菌株。在我国黑龙江省目前缺乏有效抗病品种的情况下 ,建议应用甲霜灵锰锌防治大豆疫霉根腐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