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马铃薯产量性状边际效应指数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马铃薯品种(系)边际效应指数入手,研究了马铃薯的产量边际效应指数与其它各主要农艺性状边际效应指数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边际效应指数可以作为选择耐密马铃薯品种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不同叶形大豆品种产量性状边际效应指数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高产大豆品种不仅要求单株产量高,而且又适宜密植的品种.以两种叶形的10个品种(系)为材料,从边际效应指数角度,研究了不同叶形大豆品种叶部性状与产量性状的边际效应指数及其相互关系,期望筛选出耐密型大豆品种.结果表明:长叶品种的叶长、叶宽、叶面积、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产量的边际效应指数均比圆叶品种的小,适于密植;单株产量边际效应指数与叶部性状的边际效应指数相关不显著,与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的边际效应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百粒重的边际效应指数呈显著负相关.长叶大豆品种绥农14的单株产量边际效应指数最小,属于耐密型品种.  相似文献   

3.
对玉米的耐密性及选育耐密品种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本文从育种角度探讨了玉米的耐密性及玉米的边际效应指数,并研究了产量边际效应指数与穗部各性状的边际效应指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认为,玉米的耐密性是重要的农艺性状,选育耐密品种已成为重要的育种目标之一.边际效应指数可以作为选择耐密品种的指标.穗长、穗粗、行粒数、百粒重、粒深、出籽率等性状的边际效应指数与产量边际效应指数呈显著正相关.穗行数的边际效应指数与产量边际效应指数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玉米的边际效应指数及其在选育耐密品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樊景胜 《玉米科学》1994,2(2):009-011
本文从育种角度探讨了玉米的边际效应指数.并研究了产量边际效应指数与穗部各性状的边际效应指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边际效应指数可以作为选择耐密品种的指标.穗长、穗粗、行粒数、百粒重、粒深、出籽率等性状的边际效应指数与产量边际效应指数呈显著正相关.穗行数的边际效应指数与产量边际效应指数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选用结荚习性不同的3个大豆品种(系),以大豆等行距单作和带状单作为对照,研究玉米-大豆带状套作下边际效应对大豆表型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大豆带状套作下边际效应对大豆苗期和成熟期植株主茎长、平均节间长产生正向效应,对节数、茎粗、地上部生物量(或茎干重)产生负向效应;受综合边际效应—边际劣势影响,带状套作大豆的有效分枝数、主茎荚数、分枝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单株产量等性状均发生负向效应。在玉米-大豆带状套作中,大豆植株平均节间长和主茎荚数的边际效应指数(绝对值)大,表型可塑性强;就品种类型而言,无限型大豆较亚有限型和有限型大豆的边际效应指数(绝对值)更大,表型可塑性更强。相关分析表明,单株产量的边际效应指数与苗期平均节间长的边际效应指数显著负相关,与苗期地上部生物量及有效分枝数、分枝荚数、单株粒数等的边际效应指数显著正相关。在玉米—大豆带状套作中,玉米收后大豆的边际优势难以弥补与玉米共生期间(苗期)的边际劣势,因此,选用边际效应敏感度低、表型可塑性弱的大豆品种有利于提高大豆产量。  相似文献   

6.
大豆品种边际效应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凤娟  杨庆凯 《大豆科学》1997,16(2):181-184
在31个不同结荚习性大豆品种(系)试验的4行区中间2行,分别取第1、2、3、4株,调查其产量构成性状并进行单株测产和考种,分析了不同性状的边际效应。结果表明不同性状的边际效应大小的排列为分枝数〉产量构成性状(单株荚数、粒数)、产量〉茎杆重〉百粒重〉粒茎比。亚有限结荚习性品种边际效应大于无限结荚习性品种。品种间边际效应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7.
为了筛选产量高、抗晚疫病性能好、适宜宁南山区大面积推广的优良品种,在适宜马铃薯种植和晚疫病流行的西吉县对23个马铃薯品种作田间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马铃薯品种‘青薯9号’、‘庄薯1号’、‘庄薯3号’、‘冀张薯8号’、‘陇薯3号’等品种高产、抗病性强,适宜大面积推广。产量在1 000 kg/667 m2以上且抗性较好的品种依次是:‘晋薯14号’、‘宁薯4号’、‘晋薯15号’、‘宁薯13号’、‘同薯23号’、‘克新17号’,适宜做轮换品种。经相关分析,不同马铃薯品种的病情指数和产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陇中温寒半湿润区马铃薯高产抗黑痣病品种的引进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马铃薯》2015,(4):199-201
为筛选出在甘肃陇中温寒半湿润区适宜种植的高产抗黑痣病马铃薯优良品种,对引进的19个马铃薯品种(系)进行了产量和抗黑痣病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陇薯7号’、‘庄薯3号’、‘青薯9号’、‘心里美’、‘丽薯6号’、‘丽薯7号’和‘陇薯8号’7个品种的马铃薯产量高,产量在37 500~62 100 kg/hm2之间;黑痣病病薯率在0~10.64%之间、病情指数在0~3.83之间,是适宜在陇中温寒半湿润区种植的马铃薯品种。  相似文献   

9.
边际效应指数在高粱育种中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际效应指数在高粱育种中应用初探张桂华,白乙拉图,李彤(内蒙古哲盟农业科学研究所028015)杂种优势的利用和栽培条件的改善,使高粱单产提高到一个较高水平。要想使高粱产量再上一个新台阶,就必须选育出单株生产力高而又耐密植的品种。目前,人们普遍认为矮秆...  相似文献   

10.
高产马铃薯种质资源核心样品的初步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国家种质克山马铃薯试管苗保存库保存的1 045份种质资源为研究基础,筛选出150份高产马铃薯种质资源,在28个表型性状聚类的基础上,按随机取样法,并依据遗传多样性指数加以调整。提出在生产上或育种中起过重要作用的品种(系)为必选材料。初步构建了高产马铃薯种质资源核心样品,确定高产马铃薯核心种质占全部种质的14%。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以晋薯2号品种的带毒及无毒种薯为材料,在萌芽期间进行高温(25~28℃)贮藏处理,以低温(4~7℃)处理作为对照,研究种薯在高温条件下萌芽对后代植株生长、生理及产量的影响,探讨种薯生理年龄的衡量指标以及萌芽高温和病毒在马铃薯退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不同生态条件下,土壤养分因子对马铃薯产量和商品薯率作用效果.结果表明,马铃薯产量在不同生态条件下,其参数有所不同,一般在干旱条件下,速效钾与产量关系密切,相对重要性大,决定程度也最高;在丰水条件下,速效氮与产量关系密切,相对重要性大,决定程度也最高.不论在干旱或丰水生态条件下,速效氮与商品薯率关系最密切作用最大.通过研究,提出了适应不同生态条件栽培马铃薯选地标准和施肥结构方案.  相似文献   

13.
冀西北旱地马铃薯肥料效应数学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采用正交旋转回归设计的方法,选取氮(x1)、磷(x2)、有机肥(x3)三个因素为决策变量,以马铃薯鲜薯产量为目标函数,通过田间试验获得的数据,建立了冀西北旱地马铃薯产量与参试因子间的数学模型。对模型进行解析的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对旱地马铃薯增产很重要,但施氮磷化肥也能增产;而且有机肥施用可以促进氮肥的增产效果,降低磷肥的增产效果。最后,通过计算机模拟寻优获得了1500kg/667m2以上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别在温室和田间条件下利用人工接种的方法研究了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PSTV)和PVY在克新4号及Kennebec两品种上的相互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室条件下PSTV和PVY的复合接种均能在二品种上不同程度地产生条型坏死症状,而在田间未出现明显症状.PSTV与PVY混合接种或PSTV接种一周后再接PVY会促进PVY增殖,植株内PVY的浓度显著高于单独接种PVY,但PVY侵染后再接PSTV对PVY的浓度无显著影响.PSTV和PVY的工作对PSTV的浓度无显著影响.PSTV与PVY复合侵染的三个接种类型都明显地降低平均单株产量和商品薯率,产量损失最大的处理为PSTV与PVY混合接种,可导致克新4号减产45.4%。  相似文献   

15.
NAA和2,4-D对脱毒马铃薯扦插苗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不同浓度NAA和2,4-D配合使用对马铃薯扦插苗的生根、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6种处理中,其中浓度为NAA5mg/l,2,4-Dlmg/l的处理扦插苗生根数多,成活率高,植株长势强,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6.
在马铃薯微型薯生产过程中,扦插时期不同,使马铃薯植株不同物候期所处的环境条件不同,严重影响植株生物学性状及微型薯产量。试管苗扦插生根主要受温度影响,光照通过影响温、湿度对生根起作用。密度不同,植株生长受到影响,微型薯数量与产量均不同。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高产施肥措施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试验采用 311改良饱和D设计方法 ,对青海省新育成的青薯 2号 (32 8)品种进行了氮、磷、钾三大要素的施肥水平研究。其结果表明 :三种化肥对产量影响的大小程度依次排序为N >K >P。经计算机模拟寻优 ,获得了施肥的高产数学模型和最佳农艺措施组合方案。 6 6 7m2 产量高于2 6 0 0kg的最优方案有 18套 ,最佳农艺措施是 :氮肥用量为 2 8 97~ 2 9 15kg ,钾肥用量为 16 5 4~17 11kg ,磷肥用量为 5 34~ 5 88kg。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对马铃薯施用PP_(333)后一些生理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PP_(333)能改善叶的光和性能和条件,表现出叶绿素含量增加,光合强度提高,气孔阻力增大,蒸腾强度降低和叶片含水量略高。PP_(333)还对GA_3起拮抗作用,抑制乙烯生物合成叶片衰老延缓,以及改变光合产物在植株各部位的分配,促进向块茎运转,使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19.
Summary The effect of green manuring and soil amendments in various combinations on common scab of potato have been investigated. Soybean green manuring in combination with partially decomposed wheat straw was most effective with a decrease of 56.9% and 54.8% respectively in scab index and scab incidence. There was also a 14.2% increase in potato yield. Soil microbial population was also studied and a considerable increase in bacterial population was observed with soybean green manuring. Maximum population was recorded at planting and at harvest, microbial population was drastically decrea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