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研究综述国内外学者关于鲍对海藻摄食习性的报道,明确指出影响鲍摄食选择的因素主要为鲍本身的嗜好性、海区藻类的易得性和藻类的适口性3方面,比较鲍对不同海藻的消化利用效果,对鲍和海藻的养殖发展与鲍人工配合饲料的研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将中草药添加到杂色鲍幼鲍的人工配合饲料中,连续喂饲幼鲍,共分3批试验。饲养时间分别为37d、47d、68d,考察其增重率、增长率、特定生长率、生长速度等生长指标,评估促生长效果。结果表明,中草药3号对杂色鲍幼鲍有显著的促长效果,对发育不良的幼鲍也有一定的促长作用。  相似文献   

3.
鲍的营养生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鲍类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经济贝类,国内外已对其摄食生理,营养需要及疾病防治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主要综述外界环境温度对鲍摄食,耗氧,能量代谢及生长发育等方面的影响与鲍在不同生长阶段的摄食,消化生理差异,鲍对各种养分的需要量与人工配合饲料的配制。  相似文献   

4.
日本专家利用人工海底养殖鲍鱼和黑鲪获得成功。所谓人工海底,就是一个长宽各为20m、高2m的钢制焊接构造物。在里面安装的36个笼子内养殖约5000条鲍鱼、1000条黑鲪,喂以配合饲料。结果,鲍鱼生长情况良好,生存率达到97%,半年内体重增加近4倍;黑鲪也生长良好,体重增加2倍多。人工海底养殖鲍、黑鲪@江于  相似文献   

5.
海带渣的氨基酸组成及其用于鲍饵料的可能性福建农业大学测试中心甘纯玑鲍是一种重要的海产经济软体动物,是名贵的食用种类,自古以来就列为八珍之首。近年我国的养鲍业发展很快,采用人工配合饵料,已经成为缩短养殖期,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海带是鲍的主要食物来源,更...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分别采用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水蚤干粉、黄颡料和人工配合饲料饲养乌苏里拟鲿仔鱼60 d,研究不同饲料对乌苏里拟鲿仔鱼摄食、生长及饲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人工配合饲料饲喂的乌苏里拟鲿仔鱼的增重率显著高于水丝蚓组和水蚤干粉组(P0.05),与黄颡料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人工配合饲料的存活率为96.67%,明显高于其他试验组。饲喂人工配合饲料的乌苏里拟鲿仔鱼饲料系数显著低于水丝蚓组和水蚤干粉组(P0.05),但与黄颡料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采用人工配合饲料饲喂乌苏里拟鲿仔鱼,能获得最佳的生长速度和较好的饲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7.
大口黑鲈养殖技术的突破和提升及养殖模式的转变,促使其经济效益提高,养殖产业不断稳定发展。目前关于大口黑鲈营养生物学的研究相对缺乏,在我国专用人工配合饲料的研制和使用尚未普及。长期以来,养殖大口黑鲈都是用直接投喂冰鲜鱼的方式,严重制约养殖业的发展。攻克大口黑鲈人工配合饲料研难关,开发合适的大口黑鲈全程使用人工配合饲料,一直以来是水产营养研究与饲料企业生产的难题之一。试验主要就国内外有关大口黑鲈营养生物学与配合饲料的相关研究做简要综述,为高效人工配合饲料的研制和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采用人工配合饲料投喂斜带石斑鱼种苗,探讨人工配合饲料对斜带石斑鱼种苗生长、存活及饵料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小规格斜带石斑鱼经过1个月的饲料投喂,体增长率为132.94%,体重增长率为1,097.58%;经过1个月的饲料投喂,小规格苗种饵料系数为0.72,小规格苗种存活率为83.44%;试验结果表明,人工配合饲料满足了斜带石斑鱼小规格种苗生长、存活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提高水产养殖产品品质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克年 《广东饲料》2005,14(3):39-41
在高密度集约化人工养殖过程中,大量使用人工配合饲料.在配合饲料中蛋白质偏低,特别是动物性蛋白质缺少,能量偏高,营养不全面,天然饲料缺乏。鱼虾觅食,避害活动少,同时鱼虾养殖周期短.加之水质环境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洪湖和荆门的试验稻田中,进行"稻-虾"耦合养殖模式投喂人工配合饲料研究,洪湖试验点面积2 hm~2,平均产量1 980 kg/hm~2,饲料系数1.19,蛋白质效率50.25%,饲料报酬7.09;荆门试验点面积3.2 hm~2,平均产量1 920 kg/hm~2,饲料系数1.24,蛋白质效率52.17%,饲料报酬6.80。由此可见,基于"稻-虾"耦合养殖模式中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可提高克氏原螯虾的产量;人工配合饲料投喂报酬依稻田中天然饲料源的丰茂程度而定。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现代健康高效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渔业生产养殖过程中,人工配合全价饲料的运用不断被广泛使用,人工配合全价饲料的成本在整个养殖过程中一般达到70%左右,只有科学使用饲料才能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实践中不少养殖户由于没有掌握人工配合颗粒饲料喂鱼的技术要点,以致造成养殖产量较低,各种病害增多,养殖成本加大,经济效益不够理想,现将养鱼使用人工配合全价饲料降低饵料系数、提高经济效益的8个技术要点简述如下,供广大养殖生产者参考。1.投喂储存时间短的新鲜颗粒饲料。一般情况下饲料应保存在通风、阴凉干燥处,保存时间一般不超过90天。因为人工配合全价颗粒饲料在生产过程中含有水分10%~15%,所以储存时间越长,就越容易潮解、霉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如东县2019年组织全龄配合饲料(人工饲料)养蚕示范6批次,饲养蚕种35.0盒.开展家蚕人工饲料养蚕实践,可为探索饲料养蚕产业化、规模化生产技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在生产实践中,龟的常用饲料很多,一般可分为动物性饲料、植物性饲料和人工配合饲料3大类.  相似文献   

14.
青石斑鱼(Epinephelus awoara)为暖水性鱼类,肉质鲜美爽口、品质上乘享誉国内外市场,产于我国南海和东海南部,近年来在福建、广州、浙江等南部沿海城市养殖较多,普遍采用网箱养殖.自然海区的青石斑鱼以摄食小虾蟹、鱼类、头足类为主,人工养殖的石斑鱼则以投喂配合饲料为主,国内对石斑鱼的营养需求已经进行过研究,如胡家财等(1995)的研究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52.55%时青石斑鱼的相对增重率、蛋白质效率和饲料系数均为最佳,青石斑鱼人工配合饲料中蛋白质最适含量为50.91%~54.78%.周立红等(1995)报道了青石斑鱼人工配合饲料中脂肪适宜含量为9.87%,市场上已有石斑鱼人工配合饲料在进行销售.然而,石斑鱼在北方沿海城市养殖较少,关于其摄食人工配合饲料的效果还未见报道.本试验于2007年11~12月在烟台市福山区山东升索渔用饲料中心喂饲实验室,利用北方自然水温条件养殖青石斑,投喂两种不同脂类水平的市售商品饲料,并对两组鱼类的体成分对比,分析脂类对青石斑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开发中草药甲鱼饲料添加剂系列配方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中草药甲鱼饲料添加剂系列配方机理的研究江阴市沪澄特种养殖研究所张兆华随着全国各地养鳖业的迅猛发展,甲鱼从野生自然环境转为人工繁殖饲养,生态环境突变,养殖者追求高效益,一般人工饲养都采取工厂化高密度快速养殖新技术,使用人工配合饲料,配合饲料中,除添...  相似文献   

16.
甲鱼配合饲料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一、引言甲鱼的人工养殖,在我国八十年代初已兴起。因其饲料问题一直没有很好地解决,致使养殖业长期停留在粗养水平,商品生产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日本到1986年甲鱼人工配合饲料已投入生产应用,取代了过去用鳗鱼饲料饲养甲鱼。而我国此项研究尚属空白。我们在研究甲鱼营养需要的基础上,进行了甲鱼配合饲料的研究,旨在研制具有我国特点的经济、高效、适用的甲鱼配合饲料,为甲鱼的大规模商品生产奠定基  相似文献   

17.
鱼类营养性疾病的研究发展吉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刘艳辉,祖岫杰近年来,集约化高密度的水产业发展迅猛,因而需要大量的人工配合饲料。人工饲料的配制,需要营养全面,才能使鱼类健康、快速地生长。最适合的鱼类配合饲料应含有蛋白质、糖、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  相似文献   

18.
用带鱼、大头鱼(鳙鱼)、小杂鱼以及人工配合饲料投喂斜带石斑鱼,研究斜带石斑鱼鱼种对不同种类饵料摄食量的差异,并通过测定相对增重率、成活率以及肝体比来评价几种饲料的效果。结果表明,几种天然饵料中,斜带石斑鱼鱼种对带鱼的摄食量最大,而对大头鱼的摄食量相对较少。以相对增重率、成活率以及肝体比等指标来评价饲料的效果,人工饲料和带鱼组及小杂鱼组之间相比无显著差异,证明在石斑鱼养殖过程中投喂人工饲料是可行的,为开发石斑鱼人工配合饲料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1鳗鱼配合饲料在养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鳗鱼饲料有两种:一种是天然的动物性饲料,另一种是人工配合饲料。最初在人工饲养时,常投喂鲜鱼、冷冻鱼,用铁丝将鱼串在一起,放在热水中浸3分钟(使鱼皮柔软,便于鳗鱼采食),即可放入鳗池任其自由采食。后来,按照鳗鱼的营养需要和摄食特性研制出专用的配合饲料,能满足鳗鱼各个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具有促进生长,减少鳗鱼病害,减少饲料系数,提高经济效益等特点。一般将鳗鱼分为4个生长阶段,制成鳗鱼系列配合饲料:白仔鳗饲料、黑仔鳗饲料、幼鳗饲料和成鳗饲料。这种划分阶段是有其生物…  相似文献   

20.
酶荆剂在鳖用配合饲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鳖配合饲料中添加酶制剂的作用与意义鳖无论摄食天然饵料还是人工配合饲料,其中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脂肪、糖等,必须在消化酶的作用下,才能分解成能够被机体吸收利用的小分子。若消化酶不足就会影响消化。饲料消化分解酶,主要来源于鳖体消化系统产生的各种酶,称为内源酶。另外还有饲料本身所含有的各种酶。在天然条件下,这两种酶基本上能满足其代谢需求。但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大多投喂人工配合饲料。饲料成分复杂,投饵量大,再加上饲料原料如鱼粉、豆粕等多为熟制品,其中所含的各种酶在加工过程中几乎被破坏殆尽。因此,内源酶的供应,在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