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红豆杉,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树种,常绿乔木,高30米,树皮灰褐色、红褐色、或暗褐色,裂成条片,1年生枝绿色或  相似文献   

2.
红沙柳,又名红柳、三春柳,学名柽柳(Tamarix Chinensis Lour),小乔木,或灌木,高可达7米、胸径30厘米,树皮红褐色。小枝细长下垂,红褐色或淡棕色,叶鳞形,长1~3毫米,先端渐尖。无腋芽的小枝冬季与鳞叶一齐脱落。深根性、生  相似文献   

3.
红豆杉红豆杉又称紫杉、赤柏松,是第四纪冰川遗留下来的古老树种,在地球上已有250万年的历史,被誉为"活化石"。由于红豆杉在自然条件下生长速度缓慢、再生能力差,天然红豆杉极其珍贵,联合国明令禁止采伐,1999年中国将其列为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红豆杉是一种常绿大乔木,树高可达30米,胸径达1米。树皮灰褐色、红褐色或褐色,裂成条片  相似文献   

4.
资源县中峰乡福景材大院子边有一株千年古树,最近,经考察验证,被鉴定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珍稀树种──红豆杉。红豆杉属材科,常绿乔木,明显特点是树的小枝一到秋季便变成黄绿色或淡红褐色,并因此而得名。其叶为二列式、稍微弯曲呈镰刀形,近看如球,远看象花,具有较强的观赏性。福景村的这株红豆杉克部胸围5.3米,树高19米,树冠纵横础米,友厚足有3厘米多。据当地胡姓族谱记载,此树已有105o年历史。因长在山河岸边,高岭山脚,能吸取充足的水分和养料,至今依旧是技粗叶茂,形态壮观,是全村历史最长、最受人喜爱的风景树,曾有客…  相似文献   

5.
徐晓红 《中国林业》2012,(14):53-53
一、生物学特性1.形态特性。红豆杉植物名称:红豆杉;别名:紫杉、胭脂柏。科属:红豆杉、红豆杉属。红豆杉以种子繁殖为主。常绿乔木,树形高大。树皮纵裂,红褐色,枝黄绿色。叶条形,通常弯曲,长1~2.5厘米,宽0.2~0.25厘米,螺旋状着生,基部扭转成排成二列。雌雄异株。种子偏卵圆形,生于红色肉质的杯状假种皮中,长约0.5厘米。花期5~6月,10~11月为种子成熟期。木材坚硬,为胭脂红色,多用于建筑和器具工艺。2.生态习性。本种喜湿、耐阴,不耐寒。适宜温暖湿润的气候、雨量充沛之地。常生长在山谷、溪沟两旁或密林中阴湿处,但  相似文献   

6.
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e Sieb.et Zucc)亦称紫杉、赤柏松,红豆杉科、红豆杉属,主产吉林省长白山区,黑龙江省东南山区有少量分布,为常绿乔木,高达20 m;树皮红褐色.叶排成不规则的2列,线形,平直或梢弯.雌雄异株;种子紫褐色,外覆有上部开口的假种皮;假种皮成熟时肉质,鲜红色.花期5~6月,种子在9~10月成熟.东北红豆杉耐阴,密林下也能生长.多散生,不易形成纯林.喜生于阴湿土质肥沃的林内,生长缓慢.东北红豆杉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树皮及针叶、树枝中含有的紫杉醇,被认为是当今世界公认的广谱、活性最强的抗癌药物,尤其是对子宫癌、卵巢癌、乳腺癌具有特殊的疗效.东北红豆杉还是优美的庭园观赏树和高级用材树科.  相似文献   

7.
<正>曼地亚红豆杉(Taxus media)为红豆杉科(Taxaceae)红豆杉属植物,是近年来我国从美国引进的一个红豆杉天然杂种。它具有紫杉醇含量高、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等特点,极具开发价值。1生物学特性曼地亚红豆杉为常绿针叶树种。树冠卵形,树皮暗红褐色并呈  相似文献   

8.
用 LI-COR 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系统研究南方红豆杉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①1-4年生南方红豆杉幼苗的光饱和点为1000~1999μmol /m2.s,光补偿点为87-44.81μmol /m2·S,最大净光合速率为1.32~3.00μmol/m2.sl,接近耐阴喜光性植物的光合特征.②不同苗龄南方红豆杉幼...  相似文献   

9.
南方红豆杉,红豆杉科红豆杉属,常绿乔木。小枝互生,叶螺旋状着生,排列成二列,条形,近镰状,长1.5~3厘米,宽2.5~3.5厘米,先端渐尖或微急尖。雌雄异株。种子倒卵圆形,种脐卵圆形。种子生于红色肉质的杯状假种皮中,内果皮淡棕黄色。南方红豆杉是第四纪冰川孑遗留下的古老树种之一,已濒临灭绝,为国家一级保护树种,种苗的繁育是加强对南方红豆杉资源的保存及开发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1雷公山区南方红豆杉自然分布南方红豆杉在贵州省雷山县雷公山区零星分布于海拔800-1300米,山的中下部及沟谷、河旁。在雷山地区有胸径达40-110厘米的南方红豆杉古…  相似文献   

10.
2012年4月~12月,采用全境踏查的方法对牛背梁保护区红豆杉资源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保护区内红豆杉资源十分稀少,仅发现红豆杉12株(幼苗1株),散生。垂直分布范围为1230~1 480m,主要集中在大甘沟和西沟峡等地。针对红豆杉资源现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管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1—3年生红豆杉施用不同种类、不同用量的肥料试验,采用方差分析、T测验、对比法综合分析,筛选出红豆杉不同年龄阶段最佳用肥种类和用量,为红豆杉原料林基地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该文分析了利用ABT-1号生根粉的不同处理方式(速蘸或浸泡)对来自不同龄母树的东北红豆杉插穗扦插成活率的影响。处理方式为ABT-1号生根粉1 000 mg/L溶液速蘸和ABT-1号生根粉100 mg/L溶液浸泡30 min 2种,对照处理为清水浸泡;插穗分别选择来自3年生和30年生东北红豆杉母树的当年生嫩枝。试验结果表明:ABT-1号生根粉处理东北红豆杉当年生嫩枝插穗,可明显提高扦插成活率;在0.05显著性水平下,ABT-1号生根粉不同处理方式对扦插成活率影响差异显著,不同龄母树对扦插成活率影响差异未达到显著性水平。综合结果,认为用ABT-1号生根粉1 000 mg/L溶液速蘸3年生东北红豆杉幼树当年生嫩枝为较佳扦插方式,扦插成活率可逾95%。  相似文献   

13.
紫杉(Taxus cuspidata)亦称东北红豆杉、赤柏松、朱树。属红豆杉科常绿乔木,为我国持有树种,原产长白山林区,是世界保护树种之一。 紫杉的木材呈红褐色或红色被称“朱树”,其木纹细材质光亮,可雕刻加工成精美的装饰品及上等家俱。其枝、叶、皮可提取  相似文献   

14.
极有开发价值的东北红豆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红豆杉 Taxus cuspidata,又名紫杉,属红豆杉科,我国东北仅此一种,主产老爷岭、张广才岭及长白山海拨500~1000米山地,混生于针阔混交林内,很难成为林分的主要组成树种,分布数量较少。 东北红豆杉为常绿乔木,高可达20米,胸径可达1米,树皮红褐色,有浅裂纹,内皮薄,通  相似文献   

15.
2015年在福建省宁化国有林场,采用1年生南方红豆杉营养袋苗开展杉木人工林林下不同坡位、坡向、杉木保留株数套种南方红豆杉试验,对套种3 a后的南方红豆杉生长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经多次间伐后的杉木人工林林下套种红豆杉,红豆杉幼林生长良好,其中以阴坡、下坡地块或小班生长较好,不同坡位、坡向间树高生长差异显著,树高生长阴坡比阳坡增加17.1%,下坡比上坡增加了16.6%~19.4%;30年生杉木保留密度在900株·hm-2内比较适合南方红豆杉生长。说明杉木人工林林下套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樟子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绿大乔木,树高30m,胸径1m,1年生小枝淡黄褐色,无毛;2-3年生枝灰褐色;冬芽淡黄褐色至赤褐色,卵状椭圆形,有树脂。针叶2针一束,粗硬,微扭曲,长5~8cm,树脂道6~11个,边生。    相似文献   

17.
西藏大规模人工培植红豆杉获成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植物活化石”之称的红豆杉在西藏大规模人工培植获得成功。西藏察隅县林业局从2 0 0 1年起,已经用种子繁育和扦插培育的方法,成功培育出5万余株红豆杉幼苗。红豆杉已在地球上生存了2 5 0万年,为国家一级保护树种。红豆杉属常绿乔木,树径可达1m、高2 0m ,一般生长在海拔2 5  相似文献   

18.
赤松人工栽培繁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松(Pinus densiflora)松科松属。乔木,高可达30m,胸径达1.5m;树皮桔红色,裂成不规则的鳞片状块片脱落,树干上部树皮红褐色;叶2针1束,长5~12cm,径约1mm,先端微尖;雄果淡红黄色,圆筒形,长5~12mm,聚生于新枝下部呈短穗状,长4-7cm;雌果淡红紫色,单生或2~3个聚生。1年生小球果的种鳞先端有短刺;球果成熟时暗黄褐色或淡褐黄色;种子倒卵状椭圆形.  相似文献   

19.
从2002年起对四川引进的曼地亚红豆杉进行了5年的引种试验,结果表明:曼地亚红豆杉(扦插苗)在云南昆明地区比云南红豆杉(扦插苗)具有良好的适应性、生长势和较高的紫杉醇含量。4年生植株平均高度为143 cm,单株生物量平均重1 122 g,紫杉醇含量达0.022%。因此昆明地区引种曼地亚红豆杉是可行的,并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20.
南方红豆杉嫩枝扦插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南方红豆杉树冠中、上部选取当年或1年生的嫩枝作插穗,按不同时间、不同浓度生长激素处理和不同基质三方面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南方红豆杉可以进行嫩枝扦插,且成活率较高,最高可达87%以上;扦插时间以4月上、中旬最佳;激素处理有利于南方红豆杉扦插生根,但浓度不宜过大,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ABT-1号生根粉3h为宜;在基质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