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Toll样受体(TLR)作为一种重要的模式识别受体,在动物的天然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是机体抵抗感染的第1道屏障.该研究通过建立猪肺炎支原体感染模型,探讨猪感染肺炎支原体后肺组织TLR2、TLR4及促炎症因子TNF-α、IL-1βmRNA的表达及意义.选取80日龄无注射气喘病疫苗苏钟猪14头,随机分为攻毒组和对照组,攻毒组气管内注射猪肺炎支原体组织强毒,对照组气管内注射灭菌生理盐水.感染后观察临床症状,攻毒后18d时X射线透视猪肺部,记录体重;攻毒后28d时检测抗体,记录体重,扑杀剖检,采集肺脏.应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肺组织TLR2、TLR4及TNF-α、IL-1β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猪感染肺炎支原体后,生长缓慢,体重下降;X射线透视,肺部出现典型阴影;攻毒组猪出现典型的病理变化;TLR2、TLR4及TNF-α、IL-1β表达显著升高(P<0.05).表明:猪肺炎支原体感染后TLR2、TLR4及促炎症因子TNF-α、IL-1β表达量增加,导致肺部炎症;猪肺炎支原体感染与TLR2、TLR4的变化有密切联系,启示肺炎支原体可能通过TLR信号传导通道.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并验证猪支原体肺炎发生的品种敏感差异,筛选相关差异表达基因,探究猪支原体肺炎发生的分子遗传基础,为猪该病发生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以对肺炎支原体易感的梅山猪、耐受的长白猪及二者杂交选育的苏钟猪为材料,设立试验组(15头/品种)和对照组(5头/品种),试验组猪接种肺炎支原体 Js 强毒株,对照组猪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所有猪隔离、无抗生素饲养,监测临床表现;处理后18、28 d测定日增重、抗体水平及肺部病变,28d试验结束时集中屠宰,评定肺部损伤,检测病原,确定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选择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梅山、长白、苏钟猪各2头,未感染猪各2头,构成芯片杂交试验猪群,应用Agilent猪表达谱基因芯片及品种内、品种间双重比较法,筛选差异表达基因,结合Gene Ontology(http://www. geneontology.org)及KEGG (http://www.genome.jp/kegg/)分析差异基因涉及的信号通路及调控网络。【结果】肺炎支原体处理后1-18d,试验组猪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对照猪 (0.01<P<0.05),尤以梅山猪较为典型;19-28d,体重出现负增长,平均日增重极显著低于对照猪(P<0.01)。同时,病原处理后18d,长白猪和苏钟猪抗体水平变化不大,仍表现为阴性(s/p<0.3),而梅山猪抗体水平则迅速上升至阳性水平(s/p ≥ 0.4),并显著高于长白、苏钟猪(均为0.01≤P<0.05);处理后28d,梅山猪抗体水平高达(0.97±0.26),极显著高于长白(0.15±0.10)、苏钟猪(0.46±0.20)(均为P<0.01)。而试验组猪在病原接种后的18d,梅山猪有11头表现出明显的支原体肺炎临床症状,长白猪仅2头出现轻微咳嗽,苏钟猪则有5头出现咳嗽、精神萎靡等初期病状;处理后23d,试验组1头梅山猪死于肺炎支原体感染;处理后28d,试验组梅山猪全部表现出支原体肺炎症状,长白猪7头出现初期感染症状;苏钟猪5头症状典型,6头稍有咳嗽,其余无明显异常。猪肺炎支原体检测与上述结果大体一致。试验猪的肺部X-ray透射及病理剖检结果则表明:处理后18d,试验组15头梅山猪肺部均见云絮状阴影,其中6头为典型的肺炎感染影像特征;长白猪仅1头出现肺炎影像特征,4头现少量云絮状阴影;苏钟猪病变数量和程度介于长白、梅山猪之间。处理后28d,梅山猪全部表现为典型的肺炎感染影像特征,长白猪和苏钟猪则分别有7头、13头出现肺炎影像特征。肺部病理剖检评分显示,梅山猪极显著高于长白猪(P<0.01),显著高于苏钟猪( 0.01≤P<0.05)。表达谱芯片筛选结果表明,支原体肺炎患猪较健康对照猪表达上调基因49个,下调基因70个,涉及免疫反应、补体凝集、类固醇合成及代谢等18条信号调控通路。【结论】猪支原体肺炎的发生确实存在明显的品种间敏感差异,先天性免疫缺陷调控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及类固醇代谢通路在猪支原体肺炎感染炎症反应调控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猪肺炎支原体对免疫细胞因子IL-1β的影响,将8头60日龄的猪随机分为2组,每组4头,分别是空白对照组、攻毒组。攻毒前先进行血清抗原抗体凝集试验。攻毒组当天进行Mhp人工攻毒,剂量为5头份.头-1。分别于攻毒7d、14d、21d后采样处理,用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IL-1β)的含量。结果表明:攻毒组在三个时间点血清IL-1β含量都高于空白对照组。攻毒组在攻毒后14d血清IL-1β含量高于攻毒后7d血清IL-1β含量。攻毒组在攻毒14d后血清IL-1β含量高于攻毒后21d血清IL-1β含量。猪肺炎支原体使白细胞介素(IL-1β)的含量显著增强,可以通过检测IL-1β来判断是否患有猪肺炎支原体。  相似文献   

4.
猪支原体肺炎发病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选择含有猪肺炎支原体强毒株的猪病肺组织为攻毒材料,建立一种猪支原体肺炎的发病模型。首先,通过荧光定量PCR方法确定猪支原体肺炎冻干病变组织中病原的含量;其次,利用小鼠接种试验,确定该组织毒用做攻毒材料的安全性;再次,选择猪肺炎支原体阴性大白×二花脸杂交猪,按1:10,1:100,1:1 000,1:10 000稀释后组织强毒经气管内注射途径进行攻毒;最后,攻毒后28 d剖检感染猪,观察肺脏病变情况和临床症状,并通过攻毒剂量比较,确定了猪肺炎支原体感染剂量大于9.50×10~4拷贝时,能够引起猪发病,从而建立猪支原体肺炎人工发病模型,为猪肺炎支原体相关研究提供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通过滴鼻免疫新途径免疫猪支原体肺炎活疫苗168株,与肺内免疫组及对照组进行比较,来确定滴鼻免疫猪支原体肺炎活疫苗(168株)的免疫保护力。将20只猪随机分为肺内免疫组、滴鼻免疫组、健康对照组和攻毒对照组。定期观察和检测各组猪免疫后的临床症状。结果表明:滴鼻免疫组免疫后,猪群体温正常,无免疫引起的局部或全身不良反应,免疫途径安全可行;滴鼻免疫组和肺内免疫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SIgA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极显著(P0.01),但滴鼻免疫组与肺内免疫组相比,差异不显著。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CD4+数值未发生显著性变化。肺脏剖检评分显示滴鼻免疫组的肺脏的病变水平与攻毒对照组相比呈极显著降低(P0.01),保护率达到60%,相对低于肺内免疫组100%的保护率。猪支原体肺炎活疫苗(168株)通过滴鼻免疫方式,可以产生较好的免疫保护力。  相似文献   

6.
应用猪肺炎支原体弱毒株配合佐剂CpG鼻腔免疫仔猪,检测呼吸道(鼻黏膜、气管和肺)IgA和IgG分泌细胞的分布与面积变化。30头仔猪随机均分为5组,7日龄首免,鼻腔免疫组10日龄二免,首免后42 d宰杀,取鼻黏膜、气管和肺,利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IgA和IgG分泌细胞。结果表明:应用猪肺炎支原体弱毒株配合CpG鼻腔免疫后6周,鼻黏膜IgA和IgG分泌细胞的面积均极显著增加(P<0.01),气管IgA分泌细胞的面积也显著增加(P<0.01)。而单独应用猪肺炎支原体弱毒株鼻腔免疫或肌肉注射虽然也能显著增加鼻黏膜和气管IgA、IgG分泌细胞的面积(P<0.01),但仍显著低于配合佐剂鼻腔免疫的效果。在肺中并未检测到IgA和IgG分泌细胞。结果提示,猪肺炎支原体弱毒株配合CpG鼻腔免疫能够增强局部呼吸道体液免疫应答水平。  相似文献   

7.
拟考察桑杜口服液对猪蓝耳疫苗的免疫效果。选择100头健康仔猪,平均分为桑杜口服液高、中、低剂量组,免疫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33日龄首次免疫接种猪蓝耳疫苗,1个月后进行二免,每次免疫前3 d灌胃桑杜口服液,每天1次,连用7 d。分别于首免后7、14、21、28 d采血,测定血清中猪蓝耳病特异性抗体水平,以及首免后7、14、21 d血清IL-2、IFN-γ、IgG含量,并于30日龄和60日龄时称体质量,比较各组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桑杜口服液高、中剂量组在首免后大部分时间均能显著提高血清中猪蓝耳病特异性抗体水平与血清IL-2、IFN-γ、IgG含量,并且中剂量组具有显著的促生长作用。表明桑杜口服液高、中剂量口服给药可显著提高猪蓝耳病疫苗免疫效果,可开发为中药免疫增强剂。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中草药添加剂饲喂育肥猪(巴克夏×梅山猪)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48头体重40 kg健康巴梅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3个试验组。分别采集30、60和90 d血样,检测血清中总蛋白、白蛋白、免疫球蛋白Ig G、Ig M和补体C3水平。屠宰后对免疫器官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并进行组织切片观察。[结果]添加中草药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总蛋白水平上差异不显著;试验Ⅰ组白蛋白水平在第30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Ⅱ组血清中Ig G水平在第30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Ⅱ组血清中Ig M水平在第60天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90 d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C3补体试验组在第30天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屠宰组织器官观察和组织学切片观察均无明显差异。[结论]中草药饲料添加剂能够促进育肥猪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析肺炎支原体P1蛋白对动物支原体肺炎的预防效果。选择金黄地鼠40只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未行免疫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P1蛋白进行免疫治疗,运用支原体菌液分别感染两组,观察预防效果。结果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MP阳性率和肺组织病变率均较低,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同时,两组不同时间段sIgA变化比较差异显著(P<0.05)。试验结果表明,肺炎支原体P1蛋白可以有效预防动物支原体肺炎。  相似文献   

10.
为观察5种常售猪支原体肺炎预防药物(万特肺灵、冰蟾咳喘王、支原净、蟾酥咳喘灵、阿莫西林)对猪支原体肺炎的预防效果,为海南省养猪场(户)的临床保健用药提供参考,选用444头健康仔猪作为试验动物,随机分成A(72头)、B(74头)、C(72头)、D(76头)、E(76头)5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F组74头)。试验组分别于30、60、90、120、150日龄用药,每次按说明书剂量在饲料中拌药,每天1次,连用5 d。对照组不用药。每组随机抽取15头,分别于70、140日龄采血分离血清,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猪肺炎支原体抗体水平。并观测记录试验期间各组猪的呼吸道病发病数、饲料转化率、日增重、死亡数及屠宰后肺病变程度。结果显示,不同药物对猪支原体肺炎的预防效果存在差异。其中,支原净的预防效果及带来的经济效益最好,与对照组相比,支原净组猪的日增重较非用药组猪提高7.53%,饲料转化率提高9.09%,呼吸道病发病率降低13.44个百分点,肺部病变程度减轻81.43%,头均增收132.70元,建议使用;其次是蟾酥咳喘灵、冰蟾咳喘王;万特肺灵、阿莫西林预防猪支原体肺炎的效果较弱,且对猪的生长性能影响较大,建议与其他预防药物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11.
养殖光唇鱼生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浙江新昌县人工育成的光唇鱼为试养对象,研究了2010世代(4~15月龄)及2009世代(16~27月龄)光唇鱼的雌雄间生长差异、生长特性及体型变化等。结果表明:雌雄鱼在全长、体高、体宽及体重上存在极显著差异,2010世代及2009世代光唇鱼的生长速度均为雌鱼明显快于雄鱼。2010世代光唇鱼全长与体高、体宽及体重的相关关系分别为Lt=0.268+4.932Hb(r=0.9568)、Lt=0.236+9.014D(r=0.9941)、W=8×10-3Lt3.087(r=0.9921);2009世代光唇鱼全长与体高、体宽及体重的相关关系分别为Lt=1.255+4.726Hb(r=0.9613)、Lt=1.364+8.281D(r=0.9534)、W=7×10-3Lt3.179(r=0.9623);2010世代光唇鱼4-8月间生长速度较快,2009世代光唇鱼6-8月的繁殖季节生长速度较慢;雌雄鱼体型上存在差异,2010世代及2009世代光唇鱼的全长/体高、全长/体宽、体高/体宽、全长/头长、头高/体高及尾柄长/尾柄高6个指标各月间差异极显著,全长/头高各月间差异不显著。研究亮点:光唇鱼为浙江省土著溪流性鱼类,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目前相关其生长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通过对养殖光唇鱼周年生长的研究,发现光唇鱼雌鱼生长速度明显快于雄鱼,可能适合单雌养殖;并通过对不同养殖模式下光唇鱼生长的比较,发现网箱养殖方式可能更适合该鱼的规模化养殖。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为玄参叶的开发利用和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生药学常规方法对玄参叶进行形态解剖学研究,其中组织切片采用徒手切片和石蜡切片相结合的方法,叶表面制片采用撕取表皮的方法,叶表面扫描电镜观察采用脱水、干燥、喷金后常规扫描的方法,组织、叶表面、粉末图均采用显微拍摄。结果 找出了玄参叶的性状和显微鉴别特征。结论 此研究可作为鉴定玄参叶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玉米顶腐病生物防治和预测预报提供指导。【方法】研究了温度、pH、碳源、氮源和光照对玉米顶腐病病原菌串珠镰孢亚粘团变种(Fusarium moniliformevar.subglutinans)菌丝生长、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玉米顶腐病病原菌串珠镰孢亚粘团变种菌丝生长、孢子萌发、产生孢子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0~25,25~30和25℃。该病原菌在pH 4~13能够正常生长、产生孢子并萌发,菌丝生长的最适pH 5~12,孢子萌发的最适pH7~9,产生孢子的最适pH 6~8。该病原菌在以淀粉、甘露醇为碳源的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最快,与供试的其他8种碳源间差异极显著,10种碳源对产孢量的影响无显著差异;在甘油中孢子萌发率最高。在供试的8种氮源上,该病原菌菌丝均能生长、产孢,孢子均能萌发;在以硝酸铵为氮源的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最快,产孢量最大,与其他7种氮源相比有极显著差异;在以甘氨酸为氮源的培养液中孢子萌发率最高,与其他7种氮源相比有极显著差异。不同光照处理对串珠镰孢亚粘团变种菌丝生长的影响差异不显著;12 h光暗交替条件下产孢量极显著增大;连续光照条件下孢子萌发率100%,黑暗条件下孢子萌发率仅有10.8%,二者差异极显著。【结论】该病原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和产生孢子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0~25,25~30和25℃;最适pH值分别为5~12,7~9和6~8;在以淀粉、甘露醇为碳源和以硝酸铵为氮源的培养基上,该病原菌菌丝生长最快;光照处理对菌丝生长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拟黑多刺蚁发育生活史及成虫不同品级形态与分工进行详细观察描述,并对幼虫龄期划分进行研究。【方法】在自然光照、温度(26±3)℃、相对湿度45%~55%的条件下,观察拟黑多刺蚁发育生活史及成虫不同品级形态与分工;根据幼虫体长、头宽、体质量、消化道长,以及幼虫形态特征等数据,并结合戴氏定律,对幼虫龄期进行划分。【结果】在试验条件下,拟黑多刺蚁卵发育期为(24.5±3.5)d、幼虫发育期为(25.0±5.5)d、蛹发育期为(20.5±5.5)d。拟黑多刺蚁幼虫期可分为4个龄期,其中1龄幼虫发育时间为(4.5±1.5)d,2龄幼虫为(5.5±1.5)d,3龄幼虫为(7.0±1.0)d,4龄幼虫为(8.0±1.5)d。【结论】描述了拟黑多刺蚁不同时期的品级分工和形态,明确了拟黑多刺蚁幼虫时期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借助Rro/Toolkit开发包在Pro/Engineer软件平台上开发一基于特征技术的轴类零件CAD系统,该系统界面友好,设计方便,高效,产品模型信息完备,为CAD/CAPP/CAM/CAE的集成提供了信息源,本文对本系统的实际应用进行了特征定义,分类,并建立了特征库,且对PDM技术和设计智能化进行了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估测坡垒叶绿素含量的高光谱模型,探讨融合光谱反射率与时频特征估测叶绿素含量的可行性,为坡垒叶绿素含量的快速无损检测提供参考。【方法】以2年生坡垒为研究对象,设置N0(0 kg/hm2)、N1(35 kg/hm2)、N2(70 kg/hm2)3个氮肥水平,测定不同氮肥水平下坡垒冠层叶绿素含量和光谱曲线,采用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和短时傅里叶变换(STFT)方法提取光谱时频特征,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算法,构建基于光谱反射率、时频特征及其二者融合特征的不同氮水平的分区模型以及全氮肥水平下的综合模型,估测不同氮肥水平下坡垒叶绿素含量,并以决定系数(R2)、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相对均方根误差(RRMSE)作为评价指标比较各模型精度,确定最优估测模型。【结果】(1)不同叶绿素含量下坡垒冠层光谱反射特征的整体变化趋势相似,在可见光波段(380~750 nm)内,光谱反射率随着叶绿素含量的增加而降低。(2)在构建的分区模型中,基于光谱反射率和时频特征构建的模型均能较好地估测坡垒叶绿素含量,检验R2分别为0.626~0.816,0.662~0.797,检验MAPE分别为4.966%~9.269%,6.029%~8.181%,检验RRMSE分别为6.827%~11.593%,8.247%~9.792%;基于融合光谱反射率与时频特征(融合特征)构建的分区模型检验R2为0.913~0.951,检验MAPE和RRMSE均低于10%。(3)在构建的综合模型中,当引入哑变量时,基于融合光谱反射率与时频特征(融合特征)构建模型的检验R2为0.814,MAPE和RRMSE分别为7.212%和8.578%,二者较基于光谱反射率构建的模型分别降低了37%和36%,较基于时频特征构建的模型分别降低了47%和45%。【结论】基于融合光谱反射率和时频特征(融合特征)构建的模型能够提高坡垒叶绿素含量估测的精度,对于不同氮肥水平下坡垒叶绿素含量有较好的估测效果,可作为估测坡垒叶绿素含量的优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补充不同营养对梨小食心虫成虫寿命和生殖的影响,为梨小食心虫的人工饲养及其种群动态的准确预测预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温度为(26±0.5)℃、湿度(RH)为(70±10)%、光照LD15∶9的人工气候箱条件下,以6种不同营养物和蒸馏水作为补充营养,对梨小食心虫进行饲养,每天观察并记录成虫的产卵、存活及卵的孵化情况。【结果】取食5%蜂蜜水处理成虫的产卵前期最短,显著短于取食5%白糖水处理外的其他处理;以取食糖醋酒液处理成虫的产卵期最长,显著长于取食蒸馏水和2.5%蜂蜜+2.5%红糖混合液的处理;单雌产卵量和卵孵化率以取食5%蜂蜜水的成虫最高,分别为71.20粒和95.56%,而以取食蒸馏水的成虫最低;取食蒸馏水的雌雄虫寿命最长,取食5%红糖水的雌雄虫寿命最短。取食5%蜂蜜水、糖醋酒液和5%白糖水处理的产卵高峰出现最早,均发生于雌虫羽化后的第6天。【结论】供试6种补充营养对梨小食心虫的繁殖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根据2017年6—8月于伊朗阿曼湾海域渔业资源探捕期间采集的带鱼矢耳石样本,选取20个形态参数作为该矢耳石的形态指标,分析矢耳石形态特征,并进行主成分和矢耳石生长模式分析。结果显示,伊朗带鱼矢耳石整体呈弯曲长梭形,主间沟深且明显;有较明显的基叶和翼叶,基叶向前延伸,明显超过翼叶长度。矢耳石的总长(L_1)、矢耳石的高度(L_2)、矢耳石中心到前端的长度(L_6)、矢耳石基叶到矩口的长度(L_(17))、矢耳石基叶的长度(L_(19))以及矢耳石翼叶到矩口的长度(L_(20))可代表20项形态参数来描述伊朗带鱼矢耳石的形态特征。在整个生长过程中矢耳石各部分生长模式表现为异速生长,矢耳石长、短轴均随着时间异速增长,基叶、翼叶也随时间增加愈加明显,翼叶生长速度大于基叶。矢耳石形态特征参数L_1、L_2与鱼体肛长呈对数函数关系,L_6与鱼体肛长间呈幂函数关系;L_2与体质量呈对数函数关系,L_1、L_6与体质量间呈幂函数关系。研究结果可为带鱼种群判别及年龄鉴定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高光谱成像技术实现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多糖含量的快速无损检测。【方法】利用高光谱图像采集系统获取350~1 021 nm波长范围内的杏鲍菇高光谱图像,同时利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对应样本的多糖含量。通过波段运算和阈值分割构建掩膜图像,使样本与背景相分离。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处理原始高光谱图像,获得代表原始图像99%信息的2个主成分图像(PC1、PC2),然后利用连续投影算法(SPA)选出554.4、772.8、811.4、819.1、855.6、986.3和1 019.5 nm 7个特征波长及对应的光谱特征,分别提取7个特征波长图像和2个主成分图像的纹理与颜色特征,最后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建立杏鲍菇样本基于不同图像特征与多糖含量之间的关系模型。【结果】从校正集决定系数(Rc2)来看,基于特征光谱+特征波长图像特征+主成分图像特征的模型效果最好,Rc2=0.954,RMSEc=0.341;从预测集决定系数Rp2来看,基于特征光谱+特征波长图像特征的模型效果最好,Rp2=0.868,RMSEP=0.539。【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杏鲍菇多糖含量的快速、无损检测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草地贪夜蛾是一种严重破坏农作物的重大洲际害虫,对我国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尽管一系列防治措施已经展开,但如何有效辨别草地贪夜蛾仍然是防控工作中的一大难题.为了建立一个有效的识别算法,课题组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主要贡献在于:①采集了不同地域、不同生长区间的草地贪夜蛾及相似物种图片,建立了一个草地贪夜蛾识别数据库;②利用基于特征融合的深度学习算法,建立了一个三通道T型深度卷积神经网络(T-CNN),在现有数据集上平均识别率达到97%,为草地贪夜蛾的智能识别与防控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