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联合施肥对复合污染农田水稻As、Cd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究不同施肥模式与土壤调理剂联合措施对As-Cd复合污染农田水稻生长及水稻不同部位吸收转运重金属的影响,为中轻度复合污染农田的安全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在As-Cd复合污染农田上,分别设置农民常规施肥(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碱性复合肥料、水稻专用肥3种施肥模式以及分别与硅钙土壤调理剂联合配施的试验处理,测定了不同处理对水稻长势及产量水平、不同器官(根、茎、叶、籽粒) As、Cd的累积量,以及土壤重金属有效态、pH和有机质,重点分析了硅钙调理剂对水稻籽粒As、Cd含量及转运的影响因子和作用效应。结果表明:在As-Cd复合污染农田上,与对应单一化肥相比,仅碱性肥料与硅钙调理剂的联合施用下水稻的茎粗、穗长、穗粒数、产量4项指标分别提高了18.4%、7.8%、24.9%、16.1%,且均达到了显著差异(P<0.05),而常规施肥和水稻专用肥模式下的联合施肥对水稻包括产量在内的各农艺指标起到了部分抑制或无显著影响的效果;3种施肥模式下,以碱性肥料与硅钙调理剂的联合措施对水稻各器官中As、Cd的吸收累积抑制效果最好,其中对籽粒、叶片、茎秆、根系中As的累积抑制率分别为32.1%、19.8%、21.8%、32.7%,对籽粒、根系Cd的累积抑制率分别为43.8%、10.3%,且均达到了显著性差异水平(P<0.05);碱性肥料+硅钙土壤调理剂联合措施在降低根系对土壤As、Cd吸收同时,对通过根系进入到茎秆的重金属As、Cd的再分配进行了调控,即促进了茎秆As、Cd向叶片转运,抑制了其向籽粒转运。3种联合施肥措施中,以碱性肥料+硅钙土壤调理剂对As-Cd复合污染农田安全利用的效果最佳,不仅降低了水稻(尤其是籽粒)对As、Cd的吸收转运,还提高了水稻的产量水平。  相似文献   

2.
调理剂及农艺措施对污染稻田中水稻吸收镉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究水分管理、调理剂措施和组合措施对污染稻田稻米降Cd效果,旨在探索出不显著降低水稻产量前提下,能更高效降低土壤Cd生物有效性和稻米中Cd含量的方法。【方法】在湖南省株洲市选择中度Cd污染稻田开展田间小区水稻试验。试验中水稻种植两季,早稻品种为中嘉早17,晚稻为泰优390。试验分为6组,分别为水分管理(T2)处理、施用硅肥(T3)处理、施用竹炭处理(T4)、施用硅肥结合水分管理(T5)处理、施用竹炭结合水分管理(T6)处理和1个试验对照(T1),重复3次。【结果】试验各处理对稻田土壤有效态Cd含量均有降低,竹炭结合水分管理(T6)处理对两季水稻土壤均有显著降低,硅肥结合水分管理(T5)处理对晚稻土壤有效态Cd降低幅度最大。试验各处理对水稻各部位Cd含量均有降低效果,在糙米Cd含量方面,5个试验处理中对糙米Cd含量降低幅度以组合措施修复技术效果最好,即硅肥结合水分管理(T5)和竹炭结合水分管理(T6)处理。在水分管理修复技术(T2)中降Cd效果最高为29.23%;在施用调理剂修复技术中,硅肥处理(T3)和竹炭处理(T4)对稻壳和糙米中Cd含量均有显著降低(P<0.05)作用,其中硅肥处理(T3)糙米最高降Cd幅度为49.23%,竹炭处理(T4)糙米最高降Cd幅度为47.69%;在组合措施中均能显著降低水稻糙米Cd含量,其中硅肥结合水分管理(T5)处理糙米降Cd幅度为60.34%—78.46%,竹炭结合水分管理(T6)糙米降Cd幅度为56.90%—67.69%。同时,本文对土壤有效态Cd含量与水稻各部位Cd含量相关性进行分析,发现水稻籽粒(稻壳与糙米)中Cd含量与土壤有效态Cd含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且两个水稻品种规律一致。各处理对水稻各部位富集系数亦有降低效果,以硅肥结合水分管理(T5)处理和竹炭结合水分管理(T6)效果最好。对于水稻各部位向籽粒转运系数降低效果各部位规律不一致,但茎鞘和叶片两个部位向籽粒(稻壳和糙米)转运系数均显著降低,水分管理(T2)处理除外。在水稻产量方面,仅水分管理(T2)处理对中嘉早17有显著降低,其他处理降低幅度不显著,各处理对泰优390处理没有显著影响。【结论】组合措施优于单一水分管理或单一调理剂处理,且在水稻产量没有显著降低情况下对稻米Cd污染稻田稻米降Cd幅度最高达到78.46%,可以进一步确保Cd污染农田安全利用。  相似文献   

3.
调理剂及农艺措施对污染稻田中水稻吸收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水分管理、调理剂措施和组合措施对污染稻田稻米降Cd效果,旨在探索出不显著降低水稻产量前提下,能更高效降低土壤Cd生物有效性和稻米中Cd含量的方法。【方法】在湖南省株洲市选择中度Cd污染稻田开展田间小区水稻试验。试验中水稻种植两季,早稻品种为中嘉早17,晚稻为泰优390。试验分为6组,分别为水分管理(T2)处理、施用硅肥(T3)处理、施用竹炭处理(T4)、施用硅肥结合水分管理(T5)处理、施用竹炭结合水分管理(T6)处理和1个试验对照(T1),重复3次。【结果】试验各处理对稻田土壤有效态Cd含量均有降低,竹炭结合水分管理(T6)处理对两季水稻土壤均有显著降低,硅肥结合水分管理(T5)处理对晚稻土壤有效态Cd降低幅度最大。试验各处理对水稻各部位Cd含量均有降低效果,在糙米Cd含量方面,5个试验处理中对糙米Cd含量降低幅度以组合措施修复技术效果最好,即硅肥结合水分管理(T5)和竹炭结合水分管理(T6)处理。在水分管理修复技术(T2)中降Cd效果最高为29.23%;在施用调理剂修复技术中,硅肥处理(T3)和竹炭处理(T4)对稻壳和糙米中Cd含量均有显著降低(P0.05)作用,其中硅肥处理(T3)糙米最高降Cd幅度为49.23%,竹炭处理(T4)糙米最高降Cd幅度为47.69%;在组合措施中均能显著降低水稻糙米Cd含量,其中硅肥结合水分管理(T5)处理糙米降Cd幅度为60.34%—78.46%,竹炭结合水分管理(T6)糙米降Cd幅度为56.90%—67.69%。同时,本文对土壤有效态Cd含量与水稻各部位Cd含量相关性进行分析,发现水稻籽粒(稻壳与糙米)中Cd含量与土壤有效态Cd含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且两个水稻品种规律一致。各处理对水稻各部位富集系数亦有降低效果,以硅肥结合水分管理(T5)处理和竹炭结合水分管理(T6)效果最好。对于水稻各部位向籽粒转运系数降低效果各部位规律不一致,但茎鞘和叶片两个部位向籽粒(稻壳和糙米)转运系数均显著降低,水分管理(T2)处理除外。在水稻产量方面,仅水分管理(T2)处理对中嘉早17有显著降低,其他处理降低幅度不显著,各处理对泰优390处理没有显著影响。【结论】组合措施优于单一水分管理或单一调理剂处理,且在水稻产量没有显著降低情况下对稻米Cd污染稻田稻米降Cd幅度最高达到78.46%,可以进一步确保Cd污染农田安全利用。  相似文献   

4.
矿区重金属稻田土壤治理对水稻粮食安全意义重大,为探索蚕沙与海泡石联合施用对矿区重金属Cd污染稻田土壤的生态修复效果,明确其对水稻根际土壤Cd生物有效性和植株不同部位Cd富集及稻米安全性的影响,进行稻田原位土壤修复试验,早稻设置蚕沙+海泡石(T1)、蚕沙+腐植酸钠+海泡石(T2)、蚕沙(T3)3种钝化处理及不添加改良剂为对照(CK)处理,晚稻进行老化效果跟踪试验。采用梯度扩散薄膜(DGT)技术研究稻田根际土壤Cd生物有效性,探讨水稻植株不同部位Cd富集、籽粒Cd累积与其相关性。结果表明,蚕沙单独施用及与其他钝化材料联合施用均可降低Cd污染稻田根际土壤Cd生物有效性,与CK相比,早稻T1、T2、T3处理Cd生物有效性显著下降,分别下降88.36%、82.00%、74.18%;晚稻T3处理下降29.71%。蚕沙与海泡石联合施用减少水稻对Cd的吸收。水稻根系、茎秆、叶片、谷壳和籽粒Cd含量下降31.71%~55.54%、17.01%~84.60%、18.21%~57.09%、44.94%~49.69%和47.62%~53.84%。蚕沙与海泡石联合施用改变土壤理化性质,土壤pH提升0.13~0.27,电导率提高16.45%~121.54%,土壤有机质提高15.51%~39.64%。在老化效果跟踪试验中,蚕沙与海泡石施用处理下水稻籽粒的Cd含量达到安全水平,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7)中的相关标准,对稻田Cd污染作用的持续影响效果最久。蚕沙与海泡石联合钝化有效阻控了土壤-水稻Cd之间的传递,可作为一种稻田Cd污染逆境生态调控的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5.
不同pH值下巯基活化硅对土壤和水稻镉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在pH值4.5、5.5、6.5条件下施用巯基活化硅对土壤Cd含量及水稻Cd累积的影响,以期为生产实践中施用巯基活化硅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结果表明,在不同pH值条件下,随着巯基活化硅施用量的增加,土壤有效态Cd、水稻不同部位Cd含量均呈先减后增的趋势。施用巯基活化硅后可抑制水稻根系对土壤中Cd的富集,促进Cd从水稻根系向茎叶迁移转运,减少糙米对茎叶中Cd的积累。在pH值4.5条件下,巯基活化硅225 kg/hm~2处理土壤有效态Cd含量最低,较不施巯基活化硅处理(对照)显著降低26.0%,水稻糙米、茎叶和根系Cd含量分别显著降低45.0%、43.8%和66.8%。在pH值5.5和6.5条件下,施用巯基活化硅150 kg/hm~2处理降Cd效果最佳,土壤有效态Cd含量降低28.9%和20.9%,水稻糙米Cd含量降低29.3%和34.9%,茎叶Cd含量降低29.3%和39.4%,根系Cd含量降低60.0%和44.4%。综上,施用巯基活化硅可以有效降低土壤中有效态Cd含量,抑制水稻体内Cd向籽粒中转运,从而降低稻米Cd累积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外源硅和有机质对铅锌尾矿区污染土壤中生长的小麦各部位砷(As)、铅(Pb)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不同部位砷、铅累积的规律为根系秸秆颖壳籽粒;与对照相比,单施硅可促进小麦生长,降低小麦根系、秸秆和颖壳中As浓度,幅度分别为19.7%,18.5%和14.3%,同时也降低了小麦地上部Pb浓度,幅度为27.6%~47.3%;添加有机质处理则抑制了小麦的生长且增加了小麦体内砷和铅的累积;同时施用硅和有机质的处理对小麦生长及其体内砷、铅的累积情况与单施硅处理没有显著差异。可见,单施硅可促进铅锌矿区农田土壤中小麦的生长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体内砷、铅的累积。  相似文献   

7.
不同混施钝化剂对水稻吸收累积Cd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石灰、赤泥和高岭土按不同比例混合(施用总量为4500kg hm-2)施加于Cd污染稻田土壤,根据混合比例不同设置CK(常规种植)、T1(1∶7∶4)、T2(3∶5∶4)、T3(4∶4∶4)和T4(6∶2∶4)共5个处理,探究不同混施钝化剂对水稻吸收累积Cd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混施处理能够显著降低土壤有效态Cd含量,较CK相比依次降低了28.0%、40.9%、43.4%和57.4%。4种混施处理能够不同程度地降低水稻各部位对Cd的吸收累积,籽粒的Cd含量依次降低47.1%、49.2%、55.5%和81.6%,T2、T3和T4处理水稻籽粒中Cd含量达到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 B27622017,Cd≤0.2mg kg-1)。土壤有效态Cd含量与水稻根、茎、叶和籽粒中Cd含量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826、0.709、0.778和0.532,均达到显著相关。不同处理根系富集系数依次为5.03、1.83、2.22、1.32和0.90,钝化处理显著降低了水稻根系对Cd的富集能力。各处理水稻产量以及籽粒K、Mg元素含量没有显著差异,T1到T4处理Ca元素含量依次增加。综合分析,T4处理对于降低土壤中有效态Cd含量以及水稻籽粒中Cd含量效果最佳,且没有降低水稻产量和与稻米品质密切相关的K、Mg和Ca元素含量。  相似文献   

8.
本文聚焦以重金属Cd污染耕地,应用优化施肥、品种替换、水分调控等技术措施开展水稻田间种植试验,探究轻中度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技术,强化耕地土壤分类管理的手段。结果表明:种植Cd低积累性水稻品种的条件下,使用优化施肥及水分调控措施对降低耕作层土壤Cd含量效果最好;施用生物炭基有机肥和叶面肥能有效降低水稻籽粒中的重金属Cd含量;水分调控对抑制重金属Cd从茎秆向籽粒转运具有较好效果。综合考量,选择优化施肥+品种替换+水分调控的技术组合效果最佳。但各项措施会导致管理成本增加,故安全利用技术的应用推广还需结合农户实际生产情况和需求来开展。  相似文献   

9.
选用喷喷富、纳米硒、镉无忧、维谷康和兴万红五种叶面肥,在广东省清远市电子垃圾拆解区受重金属镉(Cd)污染农田开展田间控镉试验,探讨五种叶面肥对稻米产量及Cd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对Cd污染区水稻喷施5种叶面肥后,与对照处理相比, 除纳米硒外,施用其余4种叶面肥可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增产增收效果从高到低依次为兴万红>镉无忧>喷喷富>维谷康。施用5种叶面肥均可有效降低稻米Cd含量,与对照相比, 施用维谷康、镉无忧、纳米硒和喷喷富后稻米Cd含量均低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7)中糙米Cd 0.2 mg/kg的限量,降Cd率依次为66.6%、62.8%、61.4%和42.5%。S施用兴万红后降Cd率为9.5%,但仍未达标。综合看来,镉无忧在降Cd同时增产增收方面表现较优。  相似文献   

10.
以生物质电厂灰和硅肥为供试肥料,在常规施肥基础上研究了单施生物质电厂灰(BFA)、单施硅肥(Si)、生物质电厂灰与硅肥组配施用(A–Si)对水稻各部位镉(Cd)含量以及各部位对重金属Cd的生物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常规施肥,不施生物质电厂灰和硅肥)相比,A–Si处理的稻米Cd含量下降了59.5%;同时,A–Si处理下稻米和叶片对Cd的富集系数最低,根对Cd的富集系数最高;而且,该组配处理能有效降低Cd从茎秆向稻米的转运,从而有效减少Cd在稻米中的累积;而单独施用生物质电厂灰不利于稻米Cd的降低和稻草Cd的富集,对Cd的阻控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1.
12.
试验应用四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回归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施用氮、磷、钾、有机肥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有机肥的合理施用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有非常显著的影响。通过株高、干物重、产量等指标的分析得出,氮肥是影响水稻产量的主效因素。  相似文献   

13.
采用室内培养方法,研究了在植物叶面分别喷洒不同浓度Pb、As、Se、La4种溶液对植物根部吸收Zn、Cd、Pb、Cu、Mn以及Fe、Ca、Mg、P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叶面分别施以Pb、As、Se、La时,可促进根部吸收大多数元素,能抑制根部吸收Cd,但对Cu元素吸收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15.
为了配合遵义县辣椒产业建设,对氮、磷、钾三类要素不同施用量对辣椒产量的影响作了初步研究。结果:在试验设计的三要素内,各因素对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N〉K〉P。经综合模拟分析,随着N、P、K用量的增加,产量上升,而当P达到50kg/667m^2后,产量影响就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香蕉N、P、K养分需求规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香蕉生长的生物量和N、P、K元素在植株中的积累量,结果表明:香蕉的生物量范围为8.09~9.93kg,N、P、K元素在香蕉植株中的积累量的范围分别为105.08~134.69g、11.79~12.74g、311.60~364.58g,N、P、K三元素积累量的比例为1∶0.1∶2.8。  相似文献   

17.
通过紫花苜蓿在不同铅浓度的土壤中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铅浓度的土壤对紫花苜蓿的株高的影响差异不显著,随着铅浓度的增高,其叶绿素的生成受到抑制。当土壤中铅的浓度达到1 500 mg.kg-1时,紫花苜蓿体内氮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土壤铅浓度的增高,对紫花苜蓿吸收氮有促进作用,磷和钾的差异不显著。不同铅浓度对紫花苜蓿铅吸收量的影响差异显著,尤其在中浓度铅水平下,铅的迁移量达到最大。因此,紫花苜蓿可以用来改善中、低浓度铅污染地区土壤铅的含量。  相似文献   

18.
对债券市场价格与票息率、到期收益率以及到期期限等参数之间关系的研究通常采用实证方法.这种用个别推出一般的方法不甚严密。本文中采用数学分析的方法,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对以上各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严格的论证。通过对量化结果的讨论,提出了分析各参数对债券价格影响的有效方法,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铜镍铅砷对水稻复合污染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吉林省砂壤冲积型水稻土中Cu ,Ni,Pb,As复合污染对水稻生长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 :As对水稻的毒害作用最大。对产量而言 ,4种元素之间表现为协同作用 ,均使水稻减产 ,毒性顺序为 :As Cu >Pb >Ni。各元素在水稻各器官中的含量 ,Cu表现为 :根 茎≈糙米 ;Ni,As,Pb则表现为 :根 茎叶 >糙米。经过一个生长期 ,4种元素在水稻体内的迁移能力总体为 :As>Cu>Ni>Pb。  相似文献   

20.
以学术创新为关联点,对我国1989-2008年图书馆学、情报学、文献学和信息学学术"创新"论文进行分析和比较研究,从定量的角度,客观地反映学术创新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为学科资源共享及学科联合建设,增加综合竞争实力提供客观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