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筛选适宜如皋市种植的优质水稻品种,比较了17个水稻品种的田间种植表现。结果表明:17个水稻品种的生育期在154~164d,以南粳3908、宁粳8号、常农粳10号、镇糯20号、南粳5055较长;株高在89~115cm,以常农粳10号、淮稻20和宁粳8号较高;有效穗数在307.95~406.8万/hm2,以华粳8号、南粳5055和淮粳1309较多;穗总粒数在101.5~148.1粒,以淮稻20、丰粳3227和镇糯20号较多;结实率在90.1%~97.2%,以盐粳13号、宁粳8号和淮稻18号较高;千粒重在24.6~29.5g,以宁粳8号、扬粳805和南粳3908较重;产量在9 320~11 280kg/hm2,以镇糯20号、宁粳7号和宁粳8号较高。综合比较表明,南粳5055、南粳3908、宁粳8号、宁粳7号和镇糯20号田间表现较好、产量高、品质优,适宜在如皋市及相应生态条件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科技动态     
《当代农业》2014,(1):19-19
水稻品种——南粳5055 南粳5055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于2005年育成,属早熟晚粳稻品种。该品种株型紧凑,长势较旺,分蘖力较强,叶色较深,群体整齐度较好,穗型中等,偏直立,着粒较密,抗倒性强。江苏省区试平均结果:每亩有效穗20.4万,每穗实粒数121粒,结实率91.4%,千粒重24.7克。  相似文献   

3.
科技动态     
《农家致富》2014,(1):19
水稻品种——南粳5055南粳5055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于2005年育成,属早熟晚粳稻品种。该品种株型紧凑,长势较旺,分蘖力较强,叶色较深,群体整齐度较好,穗型中等,偏直立,着粒较密,抗倒性强。江苏省区试平均结果:每亩有效穗20.4万,每穗实粒数121粒,结实率91.4%,千粒重24.7克,  相似文献   

4.
南粳56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优良食味粳稻中间品系宁7020为母本,粳稻中间材料连粳06-5为父本杂交,通过系谱法选育而成的优良食味早熟晚粳稻新品种,全生育期159.7 d,较对照武运粳23早1.4 d,株高99.4 cm,分蘖性较强,有效穗347.9万/hm2,穗型较大,每穗总粒数137.8粒,每穗实粒数121.5粒,结实率88.0%,千粒质量25.9 g.中感白叶枯病、稻瘟病和条纹叶枯病,抗纹枯病.稻米食味品质优,为优良食味粳稻品种.2020年通过江苏省审定(苏审稻20200025),适宜江苏沿江及苏南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大田试验,以南粳2728、南粳9108、南粳3908共3个水稻品种为供试材料,设置提前7 d收获、适期收获以及延迟7 d、14 d、21 d、28 d收获6个处理,研究了不同收获期对优良食味粳稻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产量以南粳3908为最高,主要原因是其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质量较南粳2728显著提高,单位面积穗数较南粳9108显著提高。稻米品质指标也以南粳3908最优。随着收获期的延迟,3个水稻品种稻米的整精米率、胶稠度、峰值黏度、热浆黏度、最终黏度、外观值、黏度、平衡度和食味值总体呈下降趋势,硬度、垩白度、垩白粒率、峰值时间和糊化温度总体呈上升趋势。收获期延迟总体使稻米品质变劣,但是收获期延迟7 d对南粳3908稻米品质无显著影响。因此,生产上建议水稻应适期收获,提前和延迟收获都会对稻米品质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促进优质食味水稻新品种在苏中沿江地区的推广应用,以南粳5055为对照,对引进的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南粳5055、宁粳8号和南粳3908综合表现较好,可作为2019年优质食味水稻示范推广品种,南粳46可作为特优质稻米种植品种。  相似文献   

7.
为促进优质食味水稻新品种在苏中沿江地区的推广应用,以“南粳5055”为对照,对引进的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南粳5055、宁粳8号和南粳3908综合表现好,可作为2019年优质食味水稻示范推广品种,南粳46可作为特优质稻米种植品种。  相似文献   

8.
2019年在丹阳市实施了南粳3908水稻稳定超高产(12 750 kg/hm~2)攻关试验和集成技术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在丹阳市超高产(12 750 kg/hm~2)穗粒结构指标为有效穗330万~360万穗/hm~2,穗粒数145~150粒,结实率93%~94%,千粒重28~29 g;超高产栽培的技术途径是稳定穗数、主攻大穗、扩库强源;通过软盘稀播育壮秧、扩行减苗、精确定量施肥、节水定量灌溉、综合防治病虫害及抗逆栽培等技术措施,塑造12 750 kg/hm~2超高产的库容量,实现稳定的超高产。  相似文献   

9.
科技动态     
《农家致富》2011,(24):21
水稻品种——南粳5055南粳5055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于2005年育成,属早熟晚粳稻品种。该品种株型紧凑,长势较旺,分蘖力较强,叶色较深,群体整齐度较好,穗型中等,偏直立,着粒较密,抗倒性强。省区试平均结果:每亩有效穗20.4万,每穗实粒数121粒,  相似文献   

10.
南粳3818是以粳型超级稻南粳44与具有日本优质、抗条纹叶枯病血缘的粳稻中间材料JD6301杂交,通过混合系谱法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多抗迟熟中粳稻新品种。该品种株高95 cm左右,基部节间粗短,茎秆粗壮,抗倒性强;穗型较大,每穗粒数130粒左右;分蘖力较强,有效穗330万~345万/hm~2;生长势较旺,叶色淡绿,后期熟色好,灌浆速度快;结实率90%~95%,千粒质量27~28 g。米质理化指标达国标三级优质稻谷标准。中抗穗颈瘟和白叶枯病。2018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适宜在江苏省苏中及宁镇扬丘陵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1.
优良食味粳稻新品种南粳5055的选育及利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南粳5055是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日本优质粳稻关东194为父本,与江苏优质高产粳稻武粳13杂交,经数代条纹叶枯病抗性基因与半糯性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对外观与食味、品质筛选培育而成的优良食味粳稻新品种。全生育期160 d左右,比对照武运粳7号早熟2~4 d;株高96~100 cm,株型紧凑,叶色较深;穗型中等,偏直立型穗,着粒较密。分蘖力较强,茎秆粗壮,抗倒性好;一般亩产600 kg左右,每亩有效穗20万左右,每穗总粒130~140粒,结实率90%以上,千粒重24~25 g;抗条纹叶枯病和白叶枯病,感穗颈瘟和纹枯病。其突出优点是品质优良,直链淀粉含量低,属半糯性品种,米饭晶莹剔透,口感柔软滑润,富有弹性,冷而不硬,食味品质极佳,适于开发高档优质大米。2011年3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适宜在江苏省沿江和苏南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2.
优质食味粳稻南粳5055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粳5055(原名宁5055)是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日本优质粳稻关东194为父本,与江苏优质高产粳稻武粳13杂交,经数代条纹叶枯病抗性基因与半糯性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外观与食味品质筛选,于2005年培育而成的优质粳稻。全生育期160天左右,比对照武运粳7号早熟1~2天。株高100厘米左右,株型紧凑,叶色较深。穗型中等,偏直立型穗,着粒较密。分蘖力较强,茎秆粗壮,抗倒性好。一般亩产600公斤左  相似文献   

13.
南粳5055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粳5055是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于2005年培育而成的优质粳稻。该品种全生育期160天左右,比对照武运粳7号早熟1~2天。株高100厘米左右,株型紧凑,叶色较深。穗型中等,偏直立型穗,着粒较密。分  相似文献   

14.
在南京市高淳区青山生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水稻大区示范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中产量以武运粳29最高,为10 252.5 kg/hm~2,穗型以南粳46最大,平均穗总粒数达149.8粒,穗实粒数达123.6粒,有效穗数以南粳46最高,达339.2万穗/hm~2,全生育期以武运粳24为最短,为137 d,南粳46较长,为166 d,其他品种分别为159、143、141 d。  相似文献   

15.
邗江区在公道镇河东村开展粳稻新品种展示,以求筛选适应性好、产量潜力大、综合性状优的新品种。结果表明:11个优质粳稻品种中,南粳晶谷产量最高,达11670.0 kg/hm2,其次是南粳3908、中江113、丰粳1606,均达到10200.0 kg/hm2以上;每穗粒数最高的品种是金香玉1号,达191.4粒,南粳3908与中江113分别排第二、第三;南粳晶谷与扬粳5118的结实率最高,为94.8%,丰粳1606排第三,为93.9%;千粒重最高为南粳晶谷,达28.87 g,扬粳5118与南粳9108分别排第二、第三,分别为27.90 g与27.67 g。综合比较,南粳晶谷、南粳3908、中江113、丰粳1606综合性状较好,产量较高,可以进一步示范种植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正>镇稻99是江苏农科所用镇稻88作母本,武育粳3号作父本杂交配组,经连续多代定向选育而成的粳稻新品种。经多年试验试种,均表现成熟早、品质优良、增产潜力大、适应性广、稳产性好、容易脱粒等优点,2001年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该品种稻米整精米粒高,米粒晶莹,米饭软润,食味佳,富有光泽,食味清香,冷热适口。成熟期早,属中熟中粳稻,全生育期145天左右。穗粒结构协调,综合丰产性好,作单季稻栽培,一般每亩23~25万穗,每穗110~120粒,结实率90%以上,千粒重28克以上,作后季稻栽培,一般每亩25~26万穗,每穗90粒左右,结实率仍达90%以上,千粒重28克以上。株型集  相似文献   

17.
分别以5种籼稻品种、5种粳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安徽省全椒县进行水稻适应性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粳稻品种生育期普遍高于籼稻,粳稻品种中Ⅲ优98生育期最短,为148 d,籼稻中苏秀867生育期最短,为131 d,镇稻15生育期最长,可能影响到下茬作物播种和生长;甬优1109株高最高,为134 cm,武运粳32株高最低,为93 cm;南粳5055有效穗数最高,达到了360.0万穗/hm2;荣两优华占每穗粒数最多,为276.1个;开两优17千粒重最高,为29.0 g;粳稻品种镇稻15产量最高,为8 311.5 kg/hm2,籼稻品种开优17产量最高,为7 900.5 kg/hm2。粳稻品种武运粳32、南粳5055和籼稻品种C两优华占、开两优17整体表现较好,是适合全椒县种植的品种,建议加大推广面积。  相似文献   

18.
南粳44超高产形成规律与关键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专题试验与示范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南粳44超高产形成规律和关键栽培技术,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南粳44是一个具有超高产潜力的品种,超高产群体的穗数、每穗粒数发展变化空间较大,每穗粒数对产量构成因素有较大的限制作用,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直接贡献大小的顺序依次为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增穗增产效果最好.在满足适宜穗数的基础上,应着力提高每穗粒数和千粒重.本试验条件下,11 250 kg/hm2以上产量及其构成因素95%的置信区间为:穗数1 hm2 2.675×106~2.875×106,每穗粒数150.2~166.2粒,结实率89.8%~91.6%,千粒重28.9~29.6 g,理论产量为11 425.5~11 728.5 kg/hm2.(2)旱育稀植条件下,南粳44的基本苗控制在1 hm2 7.2×105~8.1×105,施氮量315 kg/hm2左右时,易获得超高产;全量麦秸机械还田塑盘抛秧条件下,南粳44的施氮量285~315 kg/hm2,基本苗为1 hm2 9.75×105,密度和施氮量较为协调,易获得超高产.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优良食味粳稻的光合特性,进一步挖掘南粳系列水稻光合潜力,对优良食味粳稻南粳5055及其母本武粳13和父本日本优质粳稻关东194的叶绿素荧光参数、类囊体膜蛋白组分与含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南粳5055在生殖生长期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净光合速率、量子产额、光合性能指数高于关东194,略低于武粳13;南粳5055在完熟期的结实率与千粒质量接近武粳13,高于关东194;温和蓝绿胶电泳结果表明,南粳5055在孕穗期和灌浆期光系统I复合物含量较高;蛋白质免疫印迹显示南粳5055具有较高的Lhca1和Lhca2蛋白含量,而光系统II中心复合物和捕光色素II复合物等其他复合物含量均低于武粳13。说明南粳5055的光合特性在一定程度上与母本武粳13较为接近,南粳5055在孕穗期和乳熟期保持相对较高的光系统I复合物含量,且在生育后期具有高效的热耗散能力可以避免光抑制的发生,推测这可能是该品种能保持高效光合特性的物质和代谢基础。  相似文献   

20.
科技动态     
《农家致富》2012,(13):19
水稻品种——武运粳29号武运粳29号由江苏水稻研究所、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于2007年育成,属早熟晚粳稻品种。该品种株型紧凑,长势较旺,穗型大,分蘖中等,叶色绿,群体整齐度好,熟相较好,落粒性中等,抗倒性较强。省区试平均结果:每亩有效穗22.0万,每穗实粒数122.6粒,结实率89.3%,千粒重26.1克。株高101.5厘米左右,全生育期161.6天,较对照相当。接种鉴定:中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