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了探讨用牛粪养殖蚯蚓的适宜发酵程度,测定了赤子爱胜蚓属大平2号在未发酵牛粪(BD0)和发酵10 d牛粪(BD10)、20 d牛粪(BD20)、30 d牛粪(BD30)中的生长性能和繁殖性能。结果表明:BD0和BD30处理蚯蚓的试验末体重、蚓茧产生量和蚓茧孵化率都极显著或显著高于BD10和BD20(P<0.05),而BD0和BD30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未发酵及发酵30 d牛粪比发酵10,20 d牛粪更适宜蚯蚓的生长和繁殖;而用未发酵牛粪养殖蚯蚓在工艺上更简单,成本更低。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循环流水槽养殖草鱼与池塘精养草鱼营养品质的差异,选取相同饲料源的循环流水槽养殖草鱼[平均体重:(723.89±71.54)g,平均体长:(340.86±8.88)mm]和池塘精养草鱼[平均体重:(680.35±155.13)g,平均体长:(334.00±21.40)mm]各12尾,测定形态指标与肌肉剪切力、质构特性、色泽以及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和矿物元素含量。结果显示:1)循环流水槽养殖草鱼的硬度、黏性、咀嚼性、回复性和剪切力均显著高于池塘精养草鱼(P<0.05)。2)循环流水槽养殖草鱼的肌肉水分含量显著低于池塘精养草鱼(P<0.05),肌肉粗脂肪含量低于池塘精养草鱼,但差异不显著(P>0.05),肌肉粗蛋白质和粗灰分含量均高于池塘精养草鱼,但差异不显著(P>0.05)。3)循环流水槽养殖草鱼的肌肉氨基酸总量(TAA)、必需氨基酸总量(TEAA)和呈味氨基酸总量(TDAA)高于池塘精养草鱼,但差异不显著(P>0.05)。循环流水槽养殖草鱼和池塘精养草鱼肌肉中TAA分别为77.11%和76.61%,TEAA和TDAA分别占TAA的40.87%和40.43%、46.10%和46.06%。4)循环流水槽养殖草鱼肌肉中不饱和脂肪酸(UFA)占脂肪酸总量的百分比(69.68%)高于池塘精养草鱼(68.44%),但差异不显著(P>0.05)。循环流水槽养殖草鱼和池塘精养草鱼肌肉中饱和脂肪酸(SFA)占脂肪酸总量的百分比分别为21.78%和18.58%,两者差异显著(P<0.05)。循环流水槽养殖草鱼肌肉中未检测到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为0.44%;池塘精养草鱼肌肉中EPA含量为0.10%,DHA含量为0.55%。5)循环流水槽养殖草鱼肌肉中钾、镁、铁、铜含量显著高于池塘精养草鱼(P<0.05),钠、锌显著低于池塘精养草鱼(P<0.05)。由此得出,循环流水槽养殖草鱼的营养品质总体上优于池塘精养草鱼。  相似文献   

3.
研究旨在研究发酵中草药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及血清免疫、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断奶仔猪120头,随机分成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对照组仔猪饲喂基础日粮,试验A组(未发酵中草药组)仔猪饲喂基础日粮+1.0%未发酵中草药,试验B组(发酵中草药组)仔猪饲喂基础日粮+1.0%发酵中草药。预试期7 d,正式试验期28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B组仔猪平均日增重显著升高(P<0.05),试验A组仔猪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仔猪的料重比、腹泻率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仔猪血清免疫球蛋白A (IgA)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5);试验B组仔猪血清的免疫球蛋白M (IgM)、白细胞介素-6 (IL-6)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B组仔猪血清总蛋白(TP)、球蛋白(GLB)含量及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试验组仔猪血清尿素氮(BUN)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研究表明,日粮中添加发酵...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不同养殖模式对樱桃谷鸭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养殖效益的影响,试验分别采用立体笼养模式和地面平养模式对樱桃谷鸭进行饲养对比试验。结果显示:(1)立体笼养组樱桃谷鸭的料重比显著低于地面平养组(P<0.05);(2)立体笼养组樱桃谷鸭的腿肌率极显著低于地面平养组(P<0.01),胸肌率和腹脂率极显著高于地面平养组(P<0.01);(3)立体笼养组的饲养栏舍面积、土地投资成本、人力饲养成本、饲料总耗量、饲料投入成本极显著低于地面平养组(P<0.01),兽药成本显著低于地面平养组(P<0.05),耗能成本、栏舍折旧费、综合养殖成本极显著高于地面平养组(P<0.01);(4)立体笼养组的回收单价极显著低于地面平养组(P<0.01),总收入、净利润、平均利润和欧洲效益指数极显著高于地面平养组(P<0.01)。结果表明肉鸭生产性能和养殖效益立体笼养模式优于地面平养模式。  相似文献   

5.
试验以植酸酶(A)和枯草芽孢杆菌(B)、黑曲霉(D)、酿酒酵母菌(E)为发酵菌种进行固态厌氧发酵。在相同条件下比较不同菌的菌酶协同发酵辣木茎秆粉对发酵品质、营养成分以及抗营养因子植酸的影响。结果显示:A+D+E组、A+B+E组、A+B+D+E组对提高乳酸、降低pH值和氨态氮含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A+B+E组与A+B+D+E组显著提高组蛋白(CP)含量(P<0.05),A+D+E组与A+B+D+E组能显著降低中性洗涤纤维(NDF)与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P<0.05)。A+B+D组、A+D+E组与A+B+D+E组显著降低植酸含量(P<0.05)。试验表明,混菌加酶发酵会比单菌加酶发酵具有更优的效果。选用枯草芽孢杆菌、黑曲霉、酿酒酵母与植酸酶混合发酵改善辣木茎秆粉的营养品质,降低抗营养因子植酸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盱眙地区不同养殖模式下克氏原螯虾肌肉品质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盱眙地区不同养殖模式下克氏原螯虾的肌肉品质差异,随机选取江苏省盱眙县稻虾共作、池塘主养、蟹塘混养、莲田套养和野生(洪泽湖)5种养殖模式下的健康鲜活克氏原螯(体重在30 g左右)各50尾,对其含肉率、失水率以及肌肉质构特性、常规营养成分含量、氨基酸组成和含量等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5种养殖模式克氏原螯虾的体长、体重以及体重/体长均无显著差异(P>0.05)。池塘主养虾的含肉率显著高于蟹塘混养和莲田套养虾(P<0.05),蟹塘混养和莲田套养虾的失水率显著高于其他3种养殖模式虾(P<0.05)。稻虾共作和莲田套养虾肌肉的硬度显著高于其他3种养殖模式虾(P<0.05),野生虾肌肉的内聚力显著高于稻虾共作和池塘主养虾(P<0.05),稻虾共作、莲田套养和野生虾肌肉的咀嚼性显著高于池塘主养虾(P<0.05),各养殖模式虾肌肉的弹性和回复性无显著差异(P>0.05)。蟹塘混养和莲田套养虾的肌肉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养殖模式虾(P<0.05),野生虾的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池塘主养和蟹塘混养虾(P<0.05),5种养殖模式虾肌肉中粗蛋白质及粗灰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5种养殖模式虾肌肉中均含有17种氨基酸,且各种氨基酸含量以及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等均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5种养殖模式下克氏原螯虾的肌肉常规营养成分含量相差不大,但蟹塘混养和莲田套养模式下克氏原螯虾的肌肉持水力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不同养殖模式对优质肉鸡"桂凤二号"养殖效益及肉质特性的影响,试验采用三种不同养殖模式(A组:发酵床立体多层笼养模式,B组:发酵床地面平养模式,C组:发酵床高架平养模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A组比B组、C组的平均末重和平均日增重分别高出6.56%、6.13%和5.30%、3.16%(P0.05);B组的饲料总耗量比A组、C组高6.92%和4.89%(P0.05)。(2)A组屠宰率和半净膛率比B组和C组分别高出1.36%、1.36%及2.42%、3.14%(P0.05);C组胸肌率和腿肌率分别比A组和B组高7.87%、5.62%及14.43%、8.81%(P0.05);全净膛率和腹脂率三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3)A组、B组、C组间胸肌和腿肌的a*、剪切力逐渐增高(P0.05)。(4)C组胸肌及腿肌粗蛋白含量分别比A组、B组高3.63%、2.91%及8.91%、7.15%(P0.05);A组、B组的胸肌粗脂肪含量较C组分别高6.82%、4.09%(P0.05);A组腿肌粗脂肪含量分别高于B组、C组16.48%、21.02%(P0.05);A组胸肌和腿肌干物质含量分别低于B组、C组2.86%、3.71%及4.87%、5.14%(P0.05)。(5)三组之间养殖效益差异显著(P0.05)。(6)B组的鸡肌肉氨基酸总含量最高为21.04%,A组次之,C组最低(P0.05)。研究表明:发酵床立体多层笼养模式的"桂凤二号"生长性能、屠宰性能最佳,养殖效益最高;发酵床高架平养模式肉品质较优,较符合消费者偏好。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黔东苦荬菜对平坝灰鹅生长性能、肉品质及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将180只45日龄雌性平坝灰鹅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10%(试验A组)、20%(试验B组)的黔东苦荬菜草粉,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期共45 d,试验期结束后测定鹅的生长性能、肉品质及血清免疫指标。结果表明:各组间的期末体重和平均日采食量均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A组的料重比显著低于试验B组和对照组(P<0.05);试验A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试验B组和对照组(P<0.05)。各组的胸肌肉色、腿肌肉色和腿肌剪切力均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B组的胸肌剪切力显著高于试验A组和对照组(P<0.05);试验A组的胸肌pH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B组的腿肌pH值显著高于试验A组和对照组(P<0.05)。试验A组和试验B组的IgG、IL-1及TNF-α质量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B组的IgA质量浓度显著高于试验A组和对照组(P<0.05);各组间IgM质量浓度差异显著(P<0....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在施用不同量牛粪后土壤-甜高粱体系中钾元素的利用和分布情况,试验分析了牛粪、甜高粱及土壤试验前后速效钾、全钾含量和甜高粱产量。结果表明:试验前在最浅层(0~≤5 cm)土壤中速效钾含量极显著低于>5~≤10 cm、>10~≤15 cm、>15~≤20 cm土层(P<0.01),4个土层土壤钾含量分别为27.73,43.27,42.97,40.40 mg/kg;试验后各土壤层全钾、速效钾含量与试验前相比均有增加;不同施肥处理对甜高粱速效钾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施化肥组甜高粱总产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钾元素在植株茎叶及根系中的富集作用表现为茎叶>根系。说明单施有机肥不是最佳施肥方式,需要有机肥、无机肥混合施入。  相似文献   

10.
鲢、鳙鱼具有生长快、易养殖、成本小、市场需求大等优点,主养或配养均较适宜,深受广大养殖户欢迎。随着养殖技术的提高,目前逐步走向了主养鲢、鳙鱼的路线。现将池塘主养鲢、鳙鱼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挑选体重为(10.49±0.13)g健康的中华绒螯蟹180只,平均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分别饲喂含0、0.25×109、0.5×109、1×109、2×109、4×109 cfu/kg枯草芽孢杆菌的饲料,进行8周的生长试验,以探讨芽孢杆菌对中华绒螯蟹生长性能及体成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枯草芽孢杆菌添加量的增加,中华绒螯蟹的生长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饲料中添加1×109 cfu/kg时增重和特定生长率最大,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通过方差分析,各个组全蟹的水分、粗脂肪、粗蛋白、粗灰分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枯草芽孢杆菌试验组能降低肝体指数,1×109cfu/kg组的肝体指数最小,且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饲料中添加适宜的枯草芽孢杆菌可显著提高中华绒螯蟹的生长,且不会明显改变全蟹的营养成分组成,适宜添加量为1×109 cfu/kg。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探讨单株或双株益生菌补充剂对断奶仔兔饲料效率、生长性能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试验选择64只28 d断奶(公母各半)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10^6 cfu/g枯草芽孢杆菌(BS组)、1×10^7 cfu/g乳酸菌(LA组)及0.5×106枯草芽孢杆菌+0.5×10^7 cfu/g乳酸菌(BL组)。结果显示:LA组在42 d时体重显著增加(P<0.05),BL组较对照组显著提高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P<0.05)。LA组和BL组的干物质、有机质、粗蛋白质、中性洗涤纤维、总能量消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公兔回肠内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数量均显著高于雌兔(P<0.05)。与对照组相比,BS组家兔肠道各节段的芽孢杆菌数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LA和BL组仔兔肠道乳酸杆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日粮单独添加1×107 cfu/g乳杆菌或0.5×10^6 cfu/g枯草杆菌+0.5×10^7 cfu/g乳杆菌可以提高肠道有益菌群数量、营养物质消化率、盲肠发酵、饲料效率和生长性能。此外,仅添加乳杆菌的家兔肠道大肠菌群和粪便评分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或粪肠球菌对育成期水貂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代谢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取60日龄、健康、雄性水貂70只,平均体重为(957.37±93.96)g,随机分成7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Ⅱ、Ⅲ和Ⅳ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10~9、1×10~(10)和1×10~(11)CFU/kg枯草芽孢杆菌,Ⅴ、Ⅵ和Ⅶ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108、1×10~9和1×10~(10)CFU/kg粪肠球菌。预试期7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Ⅲ组的末重显著高于Ⅰ组(P0.05),Ⅳ组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低于Ⅰ组(P0.05),各组间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差异不显著(P0.05)。2)Ⅱ、Ⅲ和Ⅴ组的干物质消化率显著高于Ⅰ组(P0.05),Ⅴ组显著高于Ⅰ、Ⅳ、Ⅵ和Ⅶ组(P0.05);Ⅴ组的蛋白质消化率显著高于Ⅰ和Ⅶ组(P0.05);各组间脂肪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3)Ⅳ、Ⅴ和Ⅵ组的粪氮含量显著低于Ⅰ组(P0.05),Ⅴ和Ⅵ组的尿氮含量显著低于Ⅰ组(P0.05)。各试验组的氮沉积均高于Ⅰ组,但是差异不显著(P0.05)。Ⅲ和Ⅴ组的净蛋白质利用率显著高于Ⅰ组(P0.05),Ⅲ组的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显著高于Ⅰ组(P0.05)。由此可见,育成期水貂饲粮中添加1×10~(10)CFU/kg枯草芽孢杆菌或1×10~8CFU/kg粪肠球菌时,水貂的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氮沉积、净蛋白质利用率和蛋白质生物学价值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4.
王振伟  郑黎静 《中国饲料》2021,1(8):113-116
文章旨在评估枯草芽孢杆菌发酵稻谷副产物对其营养品质的影响,并探讨该原料对肉鸡生长性能、组织器官相对重量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将初始体重为(46.09±0.12)g的600只商品肉仔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稻谷副产物用1.5×108?CFU/kg枯草芽孢杆菌接种发酵48?h后,作为原料添加到肉鸡日粮中。对照组、T1~T3组肉鸡日粮分别添加0、60、120和180?g/kg微生物处理稻谷副产物。结果:稻谷副产物处理后粗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9.77%(P<0.05),粗纤维含量显著降低29.77%(P<0.05)。T3组肉鸡22~42?d及1~42?d平均日采食量分别较其他组显著降低19.01%、19.93%和28.78%(P<0.05),12.65%、14.89%和20.46%(P<0.05)。但T3组肉鸡22~42?d饲料报酬较其他组分别显著提高23.08%、24.67%和39.13%(P<0.05),1~42?d饲料报酬较其他组分别显著提高12.86%、14.49%和25.40%(P<0.05)。T3组肉鸡血清葡萄糖浓度较对照组和T1组分别显著提高11.67%和10.13%(P<0.05),而T3组血清尿酸含量较其他组分别显著降低16.17%、12.64%和13.08%(P<0.05)。结论:用1.5×108?CFU/kg枯草芽孢杆菌处理稻谷加工副产物可以提高其粗蛋白质含量,降低粗纤维水平。日粮中微生物处理稻谷副产物的添加水平达到18%时可以改善肉鸡饲料报酬。 [关键词]稻谷副产物|微生物处理|营养品质|肉鸡|生产  相似文献   

15.
文章旨在评估日粮添加不同水平的饲用枯草芽孢杆菌对9~24周龄育肥猪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及粪便特征的影响。将600头9周龄平均初始体重为(22.96±0.09)kg的商品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T1和T2组肥猪分别饲喂基础日粮+100和200?mg/kg枯草芽孢杆菌(3×108?CFU/kg),试验共进行15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2组15?w育肥猪体重显著提高4.37%(P<0.05),同时T1和T2组1~15?w育肥猪的平均日增重较对照组分别显著提高3.81%和5.35%(P<0.05),饲料报酬分别显著提高4.44%和4.44%(P<0.05)。T1和T2组育肥猪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分别较对照组显著提高8.75%和9.37%(P<0.05),同时T1组育肥猪有机物表观消化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了6.13%(P<0.05)。日粮添加100和200?mg/kg枯草芽孢杆菌可以显著降低6和15?w育肥猪粪便中氨气浓度和大肠杆菌数量(P<0.05),同时T1和T2组15?w育肥猪粪便中乳酸杆菌数量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日粮添加100~200?mg/kg饲用枯草芽孢杆菌(3×108?CFU/kg)可改善9~24周龄育肥猪的饲料报酬,改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降低粪中氨气浓度和大肠杆菌数量。 [关键词]育肥猪|枯草芽孢杆菌|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粪便特征  相似文献   

16.
试验在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芽孢杆菌制剂,研究其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免疫器官指数及胃肠道pH值的影响。选择35日龄断奶仔猪96头,按性别比例一致的原则,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仔猪,每个重复为1栏。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Ⅱ、Ⅲ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75%1、.5%、3%的芽孢杆菌制剂(即日粮中含有的活菌数为0.66×1010、1.32×1010、2.64×1010 cfu/kg),试验期35 d。结果显示:0.75%芽孢杆菌制剂组与对照组相比,平均日增重有提高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胸腺器官指数,以0.75%芽孢杆菌制剂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空肠和盲肠pH值以0.75%芽孢杆菌制剂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表明:在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芽孢杆菌制剂具有促进仔猪生长,降低胃肠道pH值,增强免疫器官指数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比较饲粮添加不同生物制剂对杜寒杂交肉羊生产性能、屠宰性能、组织器官发育及肉品质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取平均体重约为32 kg的杜寒杂交F1代肉羊16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对照组采用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添加21 mg/kg莫能菌素、4×109CFU/kg地衣芽孢杆菌、3.2×109CFU/kg酿酒酵母菌、1.1 g/kg复合生物制剂(地衣芽孢杆菌≥6×109CFU/g、酿酒酵母菌≥4×109CFU/g、碱性蛋白酶≥1 000 U/g)。预试期10 d,正试期56 d,每2 d记录1次采食量,每20 d进行1次称重,当复合生物制剂组羊只的平均体重达到约50 kg时,每组选取10只羊进行屠宰,测定其屠宰性能、组织器官重量和肉品质指标。结果表明:1)复合生物制剂组平均日增重、屠宰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地衣芽孢杆菌组和复合生物制剂组料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地衣芽孢杆菌组、酿酒酵母菌组、复合生物制剂组复胃重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复合生物制剂组复胃重量占宰前活重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莫能菌素组(P0.05);地衣芽孢杆菌组、酿酒酵母菌组、复合生物制剂组小肠重量及其占宰前活重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莫能菌素组(P0.05)。3)酿酒酵母菌组肾脏重量占宰前活重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内脏器官重量占宰前活重比例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4)各组肉品质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得出,从作为饲料添加剂对肉羊生产性能作用效果来看,地衣芽孢杆菌、酿酒酵母菌、复合生物制剂可以替代莫能菌素,地衣芽孢杆菌好于酿酒酵母菌,复合生物制剂最佳。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对团头鲂幼鱼生长性能、肝脏抗氧化指标、肠道菌群结构和抗病力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为(1.81±0.01)g的团头鲂幼鱼36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分别饲喂添加0(T0组,作为对照组)、2×10~7(T1组)、2×10~8(T2组)、2×10~9CFU/g枯草芽孢杆菌(T3组)的等氮等脂饲料。试验期为8周。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T1组和T2组团头鲂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升高(P0.05),且T1组的饲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2)与对照组相比,T1组团头鲂幼鱼的肝脏抗氧化酶(超氧化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同时该组肝脏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3)各组全鱼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4)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图谱显示摄食不同添加量枯草芽孢杆菌饲料的团头鲂幼鱼的肠道菌群结构发生了改变。5)采用嗜水气单胞菌对鱼体进行攻毒,各组96 h后的累积死亡率未产生显著差异(P0.05),但T1组和T2组的累积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和T3组。由此可见,饲料中添加2×10~7CFU/g的枯草芽孢杆菌能够提高团头鲂幼鱼的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并改变肠道菌群结构,但对其体成分和抗病力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益生菌对锦鲤幼鱼生长性能和相关免疫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初始体重为248.13±4.71 g的锦鲤幼鱼为研究对象,在小型循环水养殖池进行60 d的养殖试验。对照组投喂无益生菌添加的普通商品饲料,试验组投喂在普通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和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枯草芽孢杆菌/丁酸梭菌/粪肠球菌(1∶1∶5)配制成的4组试验饲料,试验饲料的益生菌最终浓度为109 CFU/mL。结果表明,单一菌种或复合菌种的益生菌对锦鲤幼鱼的生长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P<0.05),且对各组血液中酚氧化酶原(phenoloxidase activating system,proPO)、溶菌酶(lysozyme,LZM)和肝脏中抗菌肽(hepcidin)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上调(P<0.05),对各组肠道中GST相对表达量有所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复合益生菌效果最好,增重率最高为38.13%,特定生长率提高25.58%,血液中proPO和LZM相对表达量分别升高3倍和2倍之多(P<0.05),肠道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相对表达量升高了32.45%(P<0.05),肝脏中Hepc相对表达量升高了76.82%(P<0.05)。试验结果提示,在饲料中添加单一/复合益生菌,均可有效提高锦鲤幼鱼的生长性能,以复合益生菌使用效果更好,且proPO、LZM、GST和Hepc免疫基因相对表达量在不同程度上均高于对照组,可见枯草芽孢杆菌、丁酸梭菌和粪肠球菌可以作为益生菌应用于锦鲤养殖。  相似文献   

20.
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乳酸杆菌对黄河鲤和建鲤正反交F1生长性能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乳酸杆菌含量为0(A01、A02对照组)、2×108cfu/kg(A11、A12)、4×108cfu/kg(A21、A22)、6×108cfu/kg(A31、A32)、8×108cfu/kg(A41、A42),采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在水温为27.5~28.0℃的条件下,选取平均尾重(8.25±0.15)g黄河鲤和建鲤正反交F1各600尾,随机分为10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进行56 d的生长试验。结果表明:各乳酸杆菌组的末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水平在6×108cfu/kg时的终末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最大,且反交F1生长较快,饵料系数最低,添加水平再增加,终末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降低,饵料系数增加;以终末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饵料系数为指标,采用二次多项式分析表明,黄河鲤、建鲤正反交F1饲料中乳酸杆菌的适宜添加水平为(5.8~6.0)×108cfu/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