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北京农业》2009,(7):40-41
<正>京冬24号(区试代号:京农04-134)审定编号京审麦2009001选育单位北京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品种来源京核951/原冬93(3)特征特性冬性,中熟,节水区试全生育期250天,与对照京冬8号相近。幼苗半匍匐,分蘖力较强,成穗率较高,株高80厘米左右。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节水区试平均667米2穗数42.71万、穗粒数27.2粒、千粒重39.4克。区试抗性表现为:抗寒性较好,2年抗寒鉴  相似文献   

2.
<正>京冬23号(区试代号:京农04-133)审定编号京审麦2008001选育单位北京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品种来源(原冬6/92R149)γ250-1-6-4-1特征特性冬性;节水区试全生育期247.8天,成熟期与对照京冬8号相近;幼苗匍匐,叶色浓绿,分蘖力中等,成穗率较高;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  相似文献   

3.
<正>京冬23号(区试代号:京农04-133)审定编号京审麦2008001选育单位北京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品种来源(原冬6/92R149)γ250-1-6-4-1特征特性冬性;节水区试全生育期247.8天,成熟期与对照京冬8号相近;幼苗匍匐,叶色浓绿,分蘖力中等,成穗率较高;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  相似文献   

4.
《北京农业》2012,(29):29-30
正小麦品种京审麦2012001中麦14审定编号京审麦2012001品种名称中麦14选育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品种来源中麦18/济宁13特征特性该品种冬性,成熟期比对照京冬8号晚1天左右。幼苗半匍匐,分蘖力及分蘖成穗率中等。区试平均株高76.2厘米。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平均667米2穗数32.89万穗、穗粒数28.6粒、千粒重36.8克。经延庆县抗寒性鉴定,抗寒级别  相似文献   

5.
为了全面分析和比较小麦新品种京冬23号的特征特性和生产利用价值,以北京节水区域试验结果为依据,采用与对照品种相比较的方法,分析了小麦品种京冬23号的特征特性和产量结构。结果表明,京冬23号小麦品种产量三因素协调,其平均产量在参试14个品种(10个点次试验)中位居前列,在北京节水区试和生产试验中,平均比对照京冬8号增产4.5%。京冬23号小麦品种具有较好的丰产、稳产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6.
京花11号     
<正>审定编号:国审麦2016030品种名称:京花11号申请者:北京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育种者:北京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品种来源:京冬17/长6452特征特性:冬性,全生育期254 d,比对照品种中麦175晚熟2 d。幼苗半匍匐,分蘖力中等,成穗率较高。株高74.5 cm,抗寒性中等。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每667 m~2穗数46.3万穗,穗粒数27.3粒、千  相似文献   

7.
在大田条件下试验研究了不同地点不同灌溉模式对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鲁东半岛地区的主要灌溉模式是1(底墒水+拔节水)和3(底墒水+拔节水+开花水)。6种灌溉模式在2个试验点的水肥高效综合模式试验结果均以节水灌溉处理的产量较高。烟台农科院试验点以灌溉模式1(底墒水+拔节水)籽粒产量最高,其产量三因素构成为667m2穗数42.7万、穗粒数38.9粒、千粒重40.1g。海阳试验点以模式3(底墒水+拔节水+开花水)籽粒产量最高,其产量三因素构成为667m2穗数41.4万、穗粒数40.5粒、千粒重40.1g。  相似文献   

8.
儒麦1号是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育成的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利用山东省小麦区试多点多年数据对该品种的产量和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儒麦1号年际间稳产性好,666.7m2穗数和穗粒数年际间变化小,说明其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小;千粒重年际间变化较大,但总能维持在较高水平;除最大蘖数外,其它性状(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生育期、成穗率)都与产量呈正相关,其中株高达到显著水平,穗粒数达到极显著水平。生育期稳定,说明其抽穗期和成熟期稳定,可以避开倒春寒,后期安全成熟。生产中应在高肥水地块种植,重施拔节肥、增加穗粒数是提高儒麦1号产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相关分析、协方差分析和偏回归方程分析的方法,分析了福建水稻高产区——龙溪地区1978、1979两年杂交水稻亩产1100斤以上的197块高产田的产量构成因素和群体动态结构,结果如下: 1、汕优2号、四优2号早、晚季都表现产量与总粒数、产量与结实率的偏相关达显著水准。总粒数与结实率、总粒数与千粒重之间成极显著的负偏相关。但总粒数与总实粒数成极显著的正相关,因此,增加总粒数,即使结实率和粒重有所下降仍然增产。 2、增加总粒数是在一定穗粒数的基础上,通过增加有效穗来达到。 3、汕优2号、四优2号的有效穗与总粒数成极显著正相关,基本苗数与有效穗数的关系也非常密切,即亩基本苗在1.5—12万范围内,基本苗愈多,有效穗愈多,总粒数愈多。 4、高产田群体的动态结构是按1:3:2的苗、株、穗比例,亩产1400斤的总粒数为2900万(汕优2号)与3100万(四优2号)。  相似文献   

10.
<正> 豫麦18原名矮早781,系偃师县二里头村科研站用郑州761与偃师4号杂交选育而成,经1988—1990年河南省小麦区试和黄淮南片小麦春水组区试,1990年秋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据河南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对1989~1990年度黄淮南片水地小麦区试品种丰产性、稳产性综合评价:该品种主效应大、丰产性好,适宜高水肥地种植。现就该品种在黄淮南片和省区试亩产400公斤以上的产量结果,将亩穗数(x_1)、穗粒数(x_2)、干粒重(x_3)与产量(y)  相似文献   

11.
晚播早熟节水小麦新品种沃麦608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沃麦608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选育的早熟、节水、高产小麦新品种。其主要特点是耐晚播、早熟、节水,适宜在山西省南部小麦玉米一年两作区种植。2014—2017年山西省南部水地中熟冬麦区区试平均产量8 329.5 kg/hm~2,比对照增产5.8%。沃麦608生育期233 d,千粒质量40.9 g,穗粒数35.5粒,公顷穗数658.5万穗,株高82.7 cm。2018年12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晋审麦20180002。  相似文献   

12.
1997年度江苏省杂交中粳稻区试结果表明:(1)参试的杂交中粳稻,其杂种优势主要体现在穗、粒等穗型指标上,而穗数等群体指标和结实率明显低于武育粳3号;(2)各产量因素对环境变化的反应不一,其平均变异系数大小顺序为;穗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每穗总粒数>千粒重;(3)综合丰产性和稳产性分析,泗优418不仅产量高,而且稳产性好。  相似文献   

13.
为了缓解节水灌溉方式下水稻土氮肥流失严重现状,提高氮肥利用效率,本研究将斜发沸石作为土壤改良剂引入到水稻节水灌溉中,以水稻品种"千重浪2号"为试材,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沸石量为主区、灌溉方式为副区,对不同灌溉方式与沸石量下水稻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淹灌(W0)相比,能量调控灌溉(W1)、干湿交替灌溉(W2)处理下叶面积指数均有所降低;施沸石处理(Z1)叶面积指数均高于未施沸石处理(Z0),且W1处理下增加较显著。W1与W0处理地上部干重差异不大,均高于W2处理;Z1处理地上部干重高于Z0,W1Z1处理地上部干重最高。与W0处理相比,W1处理显著提高产量,增产10.73%;W2处理显著降低产量,减产16.18%;Z1处理产量显著高于Z0处理,产量提高5.32%,且灌溉方式与沸石量对产量存在显著交互作用,W2Z0处理产量最低,W1Z1处理产量最高。W1、W2处理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比W0处理高29.65%和9.30%,Z1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比Z0处理高9.14%,灌溉方式与沸石量对水分利用效率交互作用不显著,W1Z1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最高。灌溉方式极显著影响有效穗数与每穗粒数,显著影响千粒重;沸石量极显著影响有效穗数,显著影响每穗粒数,且相关分析表明,有效穗数、每穗粒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W1Z1处理下水稻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均较高,可作为水稻节水高效管理的一种参考。  相似文献   

14.
郝秀娟  薛双 《北京农业》2005,(11):40-40
京9843是我国著名小麦育种家李彰明教授用系统法选育而成的高产小麦新品种.其亲本组合为京411×冀87-5108×Q6,品种特征为长芒、红粒,株高85厘米,穗粒数28粒,千粒重48克,适宜667米2穗数40万.2000-2002年经过北部冬麦区区试,平均667米2产450千克,最高667米2产达560千克,比对照京冬8平均增产20%以上.被国家农业部和北京市政府确定为"十五"重点种子工程项目.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酒用糯高粱新品种红粱丰1号的适宜播期和种植密度,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播期和种植密度对红粱丰1号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种植密度增加,其产量、株高、穗长、穗粒数、千粒重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播期对产量、穗粒数、千粒重有极显著(P0.01)影响,对株高和穗长的影响不显著;种植密度对产量、穗长、穗粒数、千粒重有极显著(P0.01)影响,对株高有显著(P0.05)影响。产量与株高、穗长、穗粒数、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种植红粱丰1号时以播期4月5日、种植密度11万株/hm~2交互作用的效果最好,株高达229.34cm、穗长35.48cm、穗粒数4 987.66粒、千粒重23.88g、产量6 102.82kg/hm~2。  相似文献   

16.
在黑龙江庆安水利试验站,以水稻(Oryza sativa L.)龙庆稻3号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法,以负压式土壤湿度计监测土壤水势,研究镁水耦合对寒地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节水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结果表明,龙庆稻3号的镁肥与水分处理间在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和产量上均存在互作关系;镁肥施用后,龙庆稻3号的穗数增加、穗粒数增加、结实率降低、千粒重降低、理论产量增加;以-15~-20 k Pa为控水下限的水分管理,龙庆稻3号的穗数减少、穗粒数增加、结实率降低、千粒重降低、理论产量增加;以-15~-20 k Pa为控水下限同时施用镁肥的处理,龙庆稻3号的理论产量最高。返青期至成熟期进行-15~-20 k Pa的间歇控水处理,节水率为28.5%。  相似文献   

17.
正洛旱6号该品种株型半紧凑,穗层整齐,穗长方型,亩穗数34万左右,穗粒数35粒左右,千粒重46克左右。抗旱性好:洛旱6号的抗旱指数0.9143~1.0974,抗旱级别3级,抗寒性好。综合抗病性好:抗冻、抗倒、抗倒春寒及干热风、高抗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杆锈病等主要病害。洛旱7号该品种株型较为松散,穗容量大,每667平方米成穗35万~40万,穗子较大,结实性好,每穗粒数可达35~38粒,千粒重48~50克左右。抗旱级别2~3级,抗旱性与国家区试对照种普  相似文献   

18.
不同栽培密度对头季稻及再生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充分利用一季中稻地区的光温资源,提高复种指数,增产增收,以超级稻中浙优1号为供试材料,开展不同栽培密度对头季稻及再生稻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栽培密度24万蔸/hm2、27万蔸/hm2、30万蔸/hm2头季稻及再生稻产量较高,尤其以密度27万蔸/hm2头季稻及再生稻产量最高,头季有效穗数295.5万穗/hm2,每穗总粒数171.2粒,每穗实粒数132.4粒、结实率77.3%,产量9466.97kg/hm2;再生稻有效穗数377.6万穗/hm2,每穗总粒数66.5粒,每穗实粒数50.2粒、结实率75.5%,产量3350.17kg/hm2等性状均最高,可在一季中稻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小麦新品种镇麦10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镇麦10号是2013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小麦新品种。为了更全面地了解该品种的生产特性,以2010—2012年2年度江苏省淮南麦区小麦区域试验资料为基础,对镇麦10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镇麦10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好,其籽粒产量水平主要分布于6 000~7 000 kg/hm2,穗数为431.25万/hm2,穗粒数为37.98粒,千粒质量为44.03 g。相关系数分析结果表明,穗数、千粒质量均与籽粒产量呈正相关,穗粒数与产量呈负相关;穗数×穗粒数、穗数×千粒质量、穗粒数×千粒质量也与产量呈正相关。通径系数分析结果表明,穗数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其次是千粒质量,穗粒数的作用最小;产量三要素互作效果从大到小依次为穗粒数与千粒质量穗数与穗粒数穗数与千粒质量。  相似文献   

20.
新疆与国内冬小麦主栽品种(系)产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鉴定引进国内冬小麦主栽品种和新品系的产量潜力与适应性,比较新疆冬小麦主栽品种与引进国内冬小麦主栽品种和新品系的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差异,明确新疆冬小麦品种产量进一步提高的主攻方向.[方法]选用引进国内冬小麦品种33份、新疆冬小麦主栽品种7份,采用间比法试验设计,进行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间差异的分析.[结果](1)参试品种较对照(新冬18号和新冬22号)增产的有35个,其中增产25;以上的引进品种有5个,分别是Yl19、邯5316、观35、衡5229和济麦22号;河北品种平均产量最高,产量为528.04 kg/667 m2,穗数为37.50×104穗/667 m2,穗粒数为35.10粒,千粒重为43.90 g;山东品种平均产量居第二,产量为513.11 kg/667 m2,穗数为40.49×104穗/667 m2,穗粒数为33.90粒,千粒重为43.73 g;新疆品种平均产量较低,产量为458.37 kg/667 m2,穗数为40.81×104穗/667 m2,穗粒数为33.20粒,千粒重为42.69 g.(2)引进品种中,穗粒数产生正向影响(0.4497),而穗数(-0.0811)和千粒重(0.214)起负作用;新疆品种中,穗数(0.9238)对产量直接作用最大,穗粒数(0.9031)对产量的间接作用最大.[结论]新疆现有主栽品种产量低的主要原因是穗粒数较少,与国内主要麦区冬小麦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比较,提高穗粒数育种可能是未来提高新疆小麦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