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用不同浓度的多效唑液在不同育秧阶段处理杂交晚稻秧苗,探讨其对秧苗高度、发根、出叶数、秧苗叶片、分蘖、成穗及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后踏谷或出苗后一叶一心时用质量分数为0.03%的多效唑液处理秧苗,能明显矮化秧苗,增加秧苗叶片数和绿叶片数,增大主茎茎基宽,秧苗带2蘖及3蘖以上的比例高,抗逆性强;大田分蘖早、成穗率高,与对照间的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拌种处理与对照间的产量差异有5%水平上的显著性。  相似文献   

2.
DZC-1型电子种子处理机,是依据自然雷电击物理法研制成功的。在音频电流作用下,利用水分子激活种子,增强淀粉酶的活性,加快种子萌发,促进秧苗根系发育,分蘖增多,水稻生育进程提早,籽实成熟率高,增产增效。1999年经过68hm2的多点试验、示范,增产效果明显。1主要特点1.1标准苗率高在水稻种子芽率低时,应用电子机,可激活种子,提高发芽率,出芽齐,秧苗强健,颜色绿,叶厚而宽,根系发达,抗病能力强,标准秧苗率高。1.2生育进程加快该机处理后的种子培育的秧苗,移栽后返青快,分蘖多,根系发达,抽穗齐,穗…  相似文献   

3.
通过不同寄秧密度对杂交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以及对移栽本田后的生育效应分析,明确在本试 验设计条件下,较稀的寄秧密度,其秧苗单株带蘖多,干物重大,移栽后分蘖成穗率高,LAI大,干物质积累多, 每穗粒数多,从而为高产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4.
简要回顾了水稻壮秧剂的发展进程,分析了“牡丰”牌水稻壮秧剂(南方型)不同配方对秧苗素质及产量的效应,试验结果表明:该壮秧剂可使秧苗矮壮,秧龄弹性强,根系发达,叶龄进展快,分蘖力强,单株带蘖多,干物质积累多。秧苗栽后早生快发,单位面积有效穗多,具有一定的增产效果,增产幅度为5.2%-11.1%。  相似文献   

5.
水稻营养钵育苗抛秧移栽技术,自1992年引入我县以来,发展迅速,到1995年推广面积已达到50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71.4%.特别是在气象条件不利条件下,更加显示出其抗灾、抗病能力强,增产效果显著.但因个别稻农没有掌握该项栽培技术要点,出现了不增产或减产现象。为此.本人根据多年实践,就抛秧移栽产量提高的几个主要因素浅析如下:1提高秧苗素质“大地过水式”旱育苗,秧苗素质差,在抛栽后3天不建立水层的情况下,秧苗茎叶表现失水,最终出现大缓苗,甚至死苗(见表).而高台育苗素质好、秧苗体内的自由水含量低、于物质多,抛后…  相似文献   

6.
农乐作为一种多功能、多元素的新型高效动植物营养液,通过对移栽前不同熟期类型的水稻乳苗进行处理,4周后,进行秧苗素质考察。结果表明,农乐处理过的秧苗较对照素质好,主要表现在叶龄进程、充实度、叶片含氮量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晚稻育秧好安威干拌种剂试验效果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廖瑞靖  张键 《杂交水稻》2000,15(3):34-35
研究了35%好安威干拌种剂对晚稻秧苗素质的影响及秧田防治蓟马的效果。结果表明,它能矮化秧苗,促进根系发育,增加秧苗干重,提高秧苗素质;对蓟马的防治效果比普通药剂防治显著提高;能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8.
多效唑对水稻产量的调节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水稻秧苗使用多效唑后可使秧苗矮壮,分蘖增加,叶片挺直,根系粗短发达,从而提高秧苗素质,增加秧苗抗植伤能力,提高产量。机械插秧的秧苗,一般播种密度较大,机插时的植伤也大大高于手插,因而探索使用多效唑及不同剂量对秧苗素质与产量的调节效应,为大面积生产提供依据。1材料与方  相似文献   

9.
以常规中籼稻黄华占为材料,采用温室大棚旱育秧方式,研究不同育秧剂对陕南稻麦油两熟区机插秧秧苗素质与栽插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室大棚旱育秧方式下,秧苗适栽期为播种后31~38 d,大田栽插穴苗数为5苗/穴;秧苗综合品质比较,表现为育秧基质>旱育保姆>育秧伴侣>对照CK;大田栽插比较,育秧基质效果最佳,呈现返青快,单株分蘖高的特点;经济性状比较,表现出育秧基质>旱育保姆>育秧伴侣的总体效果。合理筛选育秧剂和栽插条件,能提高秧苗素质,改善群体发育动态,实现增穗增粒,提高产量,有效促进机械化稻作技术在本地区的推广。  相似文献   

10.
针对水稻育苗需用大量旱田表土,而导致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采用稻壳替代客土,进行水稻育苗研究。结果表明,用隔年稻壳经粉碎浸泡后,替代85%的客土培育水稻秧苗,可取得与常规客土育苗同样的效果,出苗率达97%以上,秧苗素质可与常规营养土育苗相媲美。  相似文献   

11.
无纺布育秧对秧苗素质及育种环境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玉革  姜勇 《垦殖与稻作》2002,(2):18-19,23
无纺布育秧棚内温、湿度变化平缓、为秧苗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保证秧苗均衡、健壮生长。秧苗矮壮,叶色浓绿,充实度高,发根力强,能达到培育壮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应用不同播种方式和灌溉方法研究了孔穴塑盘育秧实用技术,结果表明:1)土种分播每孔穴4~5粒芽谷,播后浸润沟灌,出苗穴率和成苗效率较高,土种混播或泥浆播种,虽较省工,但成苗率不如土种分播;播后淹灌或浇灌,易引起烂种烂芽,2)每盘播80g芽谷以下随播种量增中空穴减少,播种量超过每盘80g芽谷虽空穴减少,但秧苗素质下降,3)床土混土重0.5%的NPK营养剂有利于培育强壮秧苗,不添加NPK营养则秧苗较弱  相似文献   

13.
【目的】筛选出机插水稻基质育秧芸薹素内酯(BR)适宜的施用方法及最佳用量。【方法】以中早39为供试材料,采用稻草基质旱育秧方式,探究BR不同处理方式和浓度对机插早稻秧苗生理特性及栽后生长的影响。【结果】施用BR可以提高秧苗的抗氧化保护酶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总糖含量及C/N,秧苗根系活力提高了13.24%~48.31%,利于形成抗性强的健壮秧苗;喷施方式对提高秧苗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效果最佳,基施方式对降低秧苗丙二醛含量效果最好。施用适量BR也可促进秧苗机插后长出新叶、新根及返青,喷施方式效果最好;浸种、喷施方式还能增强秧苗机插后20~30d的单株分蘖力。【结论】播种前和出苗后进行两次适量的BR处理,有利形成壮苗和栽后活棵返青及分蘖,以播前0.15 mg/L浸种和秧苗1叶1心期0.10 mg/L喷施效果为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筛选出机插水稻基质育秧芸薹素内酯(BR)适宜的施用方法及最佳用量。【方法】以中早39为供试材料,采用稻草基质旱育秧方式,探究BR不同处理方式和浓度对机插早稻秧苗生理特性及栽后生长的影响。【结果】施用BR可以提高秧苗的抗氧化保护酶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总糖含量及C/N,秧苗根系活力提高了13.24%~48.31%,利于形成抗性强的健壮秧苗;喷施方式对提高秧苗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效果最佳,基施方式对降低秧苗丙二醛含量效果最好。施用适量BR也可促进秧苗机插后长出新叶、新根及返青,喷施方式效果最好;浸种、喷施方式还能增强秧苗机插后20~30 d的单株分蘖力。【结论】播种前和出苗后进行两次适量的BR处理,有利形成壮苗和栽后活棵返青及分蘖,以播前0.15 mg/L浸种和秧苗1叶1心期0.10 mg/L喷施效果为好。  相似文献   

15.
杂交稻秧苗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杂交稻秧苗性状之间的关系及其对产量、产量结构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秧苗性状中相互关系密切的有茎粗、秧苗地上部干重、根量和发根力等;发根力和根量对秧苗其它的性状影响最大;茎粗、秧苗干重、秧苗地上部干重、发根力和根量等与产量的关系较密切;秧苗干重、发根力和根量等对产量结构的影响较大。发根力、根量、茎粗、秧苗干重等是秧苗构成的主要性状,也是秧苗栽培的主攻目标  相似文献   

16.
“四化”水对水稻秧苗素质及产量影响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验证B8型水稻高产机生产的‘四化’水对水稻秧苗素质及对产量的影响效果,我们进行了用‘四化’水育秧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育秧期用‘四化’水浇苗可有效地提高秧苗素质,插秧后返青快、分蘖早、有效分蘖多,可提高水稻产量10.4%。  相似文献   

17.
杂交水稻种衣剂的示范结果表明,种子包衣后,能提高发芽率和秧苗素质,减轻苗期病虫危害,省工省种,增产增效。  相似文献   

18.
多效唑用于杂交稻制种秧苗(2叶1心)期能矮化秧苗,增加单株分蘖,提高秧苗素质;用于调节花 期,能有效控制幼穗发育;用于成熟期能降低穗头芽谷率.  相似文献   

19.
1989年对杂交组合汕优63的制种亲本进行了施用稀土试验。结果表明:秧苗期施用稀土后,秧苗分蘖早而多,素质好;本田期施用稀土后,表现穗大、颖花多、开花良好,抗逆性增强,结实率高,增产明显。以幼苗2~3叶期和幼穗分化始期喷施两次的效果最好,每次每亩用量50克,兑清水25公斤。其投资效益比达1:300左右。  相似文献   

20.
水稻用沼液浸种可提高产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正常发酵的水压箱中提取适量沼液,放在缸内浸种或用透气的编织等袋子将稻种装好系绳直接沉入水压箱中部浸种4—5d,然后将种子晾干、催芽.可提高秧苗素质。秧苗移栽后返青快、成活率高、生长旺盛,比清水浸种增产10.6%。用沼液浸种方法简单易行,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