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当生长在石灰性土壤上的桑树新梢行将缺铁性黄化时,进行叶面追施6-苄基腺嘌呤(6-BA)和摘心处理。处理枝的早衰症状明显延缓,叶形增大,叶色转绿;各叶位的叶绿素、蛋白质及SOD、CAT、POX含量或活性水平不同程度地增加;膜脂过氧化作用产物MDA含量明显降低,起了延缓早衰的作用。延缓作用摘心比6-BA处理有效。  相似文献   

2.
用IBD-ELISA快速诊断盒对IBDV阳性法氏囊囊毒及IBD阳性出血清,IBDV阴性法氏囊及IBD阴性血清和IB,ILT,ESD-76,REO,ND,MD等6种鸡传染病的抗原及阳性血清检测,只有IBDV阳性法氏囊囊毒及阳性血清呈阳性反应,证明快速诊断盒对IBDV法氏囊囊毒抗原及其抗体的检测是特异的,与其它6种传染病的抗原和抗体无效叉反应。与AGP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检测IBDV阳性法氏囊囊毒时,快  相似文献   

3.
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单克隆抗体中和株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将纯化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组织毒免疫的BALB/c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用ELISA,病毒中和试验检测分泌抗体,获得了6株稳定分泌抗IBDV单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命名为NIB-1,NIB-2,NIB-3,NIB-4,NIB-5,NIB-6;6株MCAb均具ELISA特性和免疫沉淀特性,亚类鉴定表明,前4株属于IgG2a,后2株属于IgG1。杂交瘤细胞冻存6个月后复苏,均  相似文献   

4.
作者进行了双疗程法治疗肉鸡大肠杆菌病的试验,试验鸡共5000只,设9个治疗组,1个对照组,每组500只AA肉鸡。试验组鸡群于1~7天,22~28天,分别选用敏感抗菌素氟哌酸(FPA,50PPM),强力霉素(DOC。75PPM,),氯霉素(CMT,750PPM)进行双疗程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DOC-CMT、CMT-DOC、FPA-DOC、DOC-FPA、FPA-CMT、CMT-FPA、DOC-DOC、FPA-FPA、CMT-CMT各试验组的存活率分别为92.8%、87.6%、97.2%、96.4%、95.8%、89.6%、94.6%、96.2%、88.4%。对照组的存活率79.4%。  相似文献   

5.
江明锋  王杰 《中国养羊》1998,18(4):23-25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分析山谷型藏山羊、安哥拉山羊、F1乳中的LDH、as-CN、β-CN、β-Lg、SA等基因座。结果表明,乳LDH出现三条带(A)、两条带(B)、一条带(C)3种类型;as-CN有3种表型(AA、AB、BB),由A基因和B基因控制;在β-CN和β-lg中以AB型为主,其余类型很少;乳SA为单态,定为AA型。分析乳as-CN多态性与6个主要经济性状(体重、体直长、体高、胸围、管围、自然毛长)的关系发现,山谷型藏山羊as-CNAA、AB型体直长显著大于BB型体直长(P<005),F1as-CNAA型胸围显著大于AB型。  相似文献   

6.
用几种电泳方法分析牦牛肝片吸虫不同部位抗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代蓉  赵坚 《四川草原》1997,(2):48-51,64
应用SDS-PAGE、等电聚焦电泳(IEF)及双向电泳三种电泳方法分析牦牛肝片吸虫成虫四种抗原(头抗原-HA、体抗原-BA、体表抗原SA、分泌排泄抗原-ES)。SDS-PAGE结果表明,BA、HA、SA分子量在12~100kD之间,ES在12.3~26kD之间,蛋白质染色BA、HA、SA、ES分别显示25、24、18、9条带;IEF分析肝片吸虫分别得34、33、28、22条带,主要由酸性蛋白质组成,主要谱带在pI4.20~6.55内;双向电泳分析BA、ES多肽斑点为69、30个  相似文献   

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中和试验证明,B34腹水单克隆抗体中和IBDV CA株和中和效价高达1:420000。经10倍稀释后,能等量中和含毒量为10^6.625TCID50/ml的IBDV CA株细胞毒。利用B34腹水单克隆抗体建立了MAb-AC-ELISA,可用于测定IBDV CA株细胞的病毒含量,与TCID50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4。  相似文献   

8.
模拟发情期(0~6d)母牛外周血浆雌激素和孕酮变化水平,在添加相应水平17β雌二醇和孕酮的TCM-199液中,培养间情期牛输卵管上皮细胞(BOEC),5%SDS-PAGE分析BOEC分泌物,发现上皮细胞受类固醇激素作用分泌的2类蛋白质分子量与自然发情期(0~6d)分泌的特异蛋白相似。证明类固醇激素可以调节和启动间情期BOEC的分泌活动,当雌二醇浓度高达1mg/L时,即使不加孕酮,BOEC仍能分泌这  相似文献   

9.
00只蛋公雏被分为A、B、C、D4个组,每组50只。A处理生长前期为0周~3周,生长后期为4周~9周;B处理前期为0周~5周,后期为6周~9周;C处理前期为0周~7周,后期为8周~9周;D处理0周~9周均喂生长前期日粮。结果表明:以B处理日增重最快,体重最大,饲料报酬最高,经济效益最好;C处理和A处理次之,D处理最差。因此育肥蛋公雏的生长前期应为0周~5周,后期为6周~9周。  相似文献   

10.
采用腹腔的接种1次脾内注射禽呼肠孤病毒(ARV)蛋白免疫小鼠,经3次融合后,共筛选8株分泌抗禽呼肠孤病毒(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这8株McAb均可与ARVS1133株,FDO株发生反应,而与IBDV,MDV,EDS-76病毒不发生反应,经亚类鉴定,AE7,AF8,BD1,DH10,EE5为IgG1;AD6,CG4为IgC2a,AG7为IgG2b。腹水效价在10^3~10^5之间。  相似文献   

11.
苏国兴  姚韶明 《蚕业科学》1993,19(4):198-202
研究了生长在石灰性土壤上的桑树春季新梢不同叶位叶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X)、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及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含量和电导率的变化。发现:(1)失绿叶的膜脂过氧化产物MDA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叶,含量增加的百分率上位叶大于中位叶和下位叶。(2)细胞膜透性(电导率表示)与膜脂过氧化水平的增加及变化趋势相平行。(3)失绿叶的SOD、POX及CAT的活性有不同程度的下降,SOD活性下降较小,而POX、CAT的活性下降幅度较大。(4)膜脂过氧化水平、膜透性的增加和SOD、POX、CAT活性的降低与叶绿素含量的下降变化相一致。说明在桑树缺铁性失绿过程中,可能存在着活性氧毒害而损伤细胞膜的结构,破坏生理代谢的协调性,加速衰老。  相似文献   

12.
为分析大叶山蚂蝗对缺磷胁迫的响应,在水培条件下对其进行正常供磷(+P)和缺磷(-P)处理,并检测干重、磷含量及叶片脂质的变化。结果发现,-P处理10 d后,大叶山蚂蝗的地上部干重和磷含量显著降低。随后,对叶片的脂质组分析共鉴定到240个脂质,其中-P与+P处理间的差异脂质82个(上调43个,下调39个)。-P处理上调的脂质均不含磷,包括38个糖脂、3个甘油脂和2个固醇脂。而-P处理下调的脂质均为磷脂,包括14个磷脂酰乙醇胺、8个磷脂酰甘油,6个磷脂酰肌醇,5个磷脂酸,3个磷脂酰丝氨酸,1个磷脂酰胆碱,1个溶血磷脂酰胆碱,1个磷脂酰乙醇。本研究结果揭示了以不含磷的脂质替代磷脂是大叶山蚂蝗叶片适应缺磷胁迫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在践踏和非践踏条件下,研究了滞绿剂对马尼拉结缕草秋冬枯黄的调控效应。结果显示:滞绿剂处理能显著延缓马尼拉结缕草的枯黄进程,保绿效果随着滞绿剂剂量的增加而增大;与对照相比,滞绿剂处理显著增加了草坪密度、单茎绿叶数、单茎鲜重和叶绿素含量,降低了枯叶率和叶片电导率;对照区践踏显著降低了草坪高度、密度和单茎绿叶数,加速了草坪的枯黄进程;1000和200 g/hm2滞绿剂处理可以逆转践踏的负面作用,草坪密度、单茎绿叶数和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非践踏处理,而枯叶率和叶片电导率则显著低于非践踏处理,表明高、中剂量的滞绿剂处理增加了结缕草的耐践踏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不同硼肥对纽荷尔脐橙叶片硼效应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于2007年与2008年连续两年施用常规硼肥(B)和缓释硼肥(UB),后停施,并于2008-2011连续四年监测脐橙叶片硼含量的动态变化。试验结果为:施用两种硼肥均可显著提高脐橙叶片硼含量;施肥期间B处理叶片硼含量显著高于UB处理;施B连续两年,老叶出现硼过量积累现象,而UB未出现;停施硼肥后两处理叶片硼含量均下降,老叶中硼含量均低于新叶,UB处理下降幅度小于施B处理;两种不同硼肥均有一定的后效,均可维持停施硼肥后第二年春梢叶硼含量处于正常范围,但UB可维持停施硼肥第二年后新抽秋梢叶硼含量处于正常水平,而施B新抽秋梢叶硼含量接近缺硼临界值。因而,施用硼肥能够明显改善纽荷尔脐橙叶片硼营养状况,且不同种类的硼肥其营养效应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假地豆(Desmodium heterocarpon)对缺磷胁迫的生理和代谢响应,本研究通过水培试验,分析了正常供磷(+P处理)和缺磷(-P处理)对假地豆生长及代谢物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缺磷胁迫降低了假地豆地上部干重和磷含量,但促进了根系生长。随后,代谢组共检测到假地豆叶片和根系的267个代谢物,可被分为12类。其中,叶片和根系的缺磷胁迫差异累积代谢物(DAMs)均为79个。缺磷处理导致假地豆叶片和根系的原花青素、槲皮素及其衍生物的积累显著增加,而2'-脱氧腺苷5'-单磷酸(dAMP)的积累显著减少。此外,缺磷处理使根系的8个有机酸和4个糖及醇类的积累显著增加。综上,假地豆通过促进根系生长和调整代谢物积累来提高对缺磷胁迫的适应性。本研究将为进一步解析假地豆适应缺磷胁迫的机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铅胁迫对金丝草生长及生理生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土培方法,探究不同梯度铅胁迫(0、1000、2000和3000 mg·kg-1)对金丝草生长形态、体内抗氧化系统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1000 mg·kg-1)处理会诱导金丝草叶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可溶性蛋白(SP)含量和根系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活力(ASAFR)、可溶性糖(SS)及脯氨酸(Pro)含量增加,使得金丝草植株总抗氧化能力(T-AOC)处于较高水平,促进了金丝草株高、叶长和生物量的增加。随胁迫浓度增加,高浓度(2000~3000 mg·kg-1)处理下,金丝草叶片和根系丙二醛(MDA)含量迅速增加,株高、叶长、叶面积和生物量下降,生长受到抑制。但金丝草通过增强叶片和根系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来抵御过氧化作用,提高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维持细胞正常运作,增加根系生物量占比来加强根系发育,一定程度适应了高浓度铅胁迫。综上表明,金丝草主要通过叶片和根系不同抗氧化酶差异化响应、提高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提升金丝草植株总抗氧化能力等途径来提高Pb耐性,对Pb污染矿区植物修复有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17.
以“夏黑”葡萄为试材,通过花前两段摘心中第1段穗上不同留叶数处理,研究其对结果枝蔓、叶片、花穗、果实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前两段摘心中以第1段穗上2叶重摘心最佳,处理时间4月1日-4月6日,结果枝叶片总数保留17片,顶端留1根二次副梢4叶重摘心,其后顶端副梢1叶反复轻摘心,至8月中旬后,顶端不留副梢技术模式。既降低结果枝的生长势,又保持结果枝足够总叶面积和花对叶大小,从而达到果实品质提升,增大花穗和花梗长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苇状羊茅盐胁迫下生理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51,自引:0,他引:51  
应用砂培试验对苇状羊茅盐胁迫下的生理效应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苇状羊茅盐胁迫下的相对鲜重,相对干重,根冠比,脯氨酸含量,叶绿素含量及根系活力进行测定,表明,低浓度的盐处理下,苇状羊茅生长未表现出受不利因素影响,但此时羊茅已对外界高渗溶液做出生理反应,叶片中脯氨酸含量成倍增加;随着盐胭控浓度的增大,羊茅相对鲜重,相对干重,根系活力均降低2,生长和生理上都表现出盐害效应同时叶片中脯氨酸和叶绿素含量增加,反  相似文献   

19.
植物衰老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叶片早衰是影响牧草和其他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深刻揭示植物衰老的分子机制,对于牧草等作物生产中采用适宜的延缓衰老技术,进而提高牧草作物的光合生产力和改善其品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研究表明,植物衰老的起始、伴随衰老发生的生化代谢和生理过程变化,以及随植物衰老进程发生的外部形态特征改变,均是由一群衰老相关基因的特异性有序表达及其协同作用的结果。本研究对近年来有关植物衰老相关基因的克隆、基因功能分类、表达调控和延缓植物衰老基因工程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概述,旨在为今后从延缓植物衰老角度改善牧草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