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北五味子果实,不同年龄藤条和根的木质部和韧皮部,以及北五味子不同部位叶片中的木脂素进行测定,首次系统地对北五味子不同部位木脂素含量做出定量分析及比较。结果表明,北五味子4种木脂素以种子的含量最高,其中五味子醇甲含量最高,五味子乙素次之,五味子甲素含量最低;在藤条韧皮部,木脂素含量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升高,在藤条木质部,木脂素含量随年龄增加而逐年降低。  相似文献   

2.
为了阐明吡虫啉在金丝小枣树体内的传导机理,在树干滴注林果注干杀虫剂后,测定其不同方位叶片、枝条木质部及韧皮部中的吡虫啉含量。结果表明,经树干滴注杀虫剂后,吡虫啉在枣树叶片、枝条木质部及韧皮部组织中均具有良好的传导、分布性能,随着时间的延长,枣树叶片、枝条木质部及韧皮部中的吡虫啉含量均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注药后21 d、15 d、15 d枣树叶片、枝条木质部及韧皮部中的吡虫啉含量分别达到最高值0.90 mg/kg、1.03 mg/kg、0.83 mg/kg。然后逐渐降低,均于用药70 d后变化趋于平缓,而注药后85 d时,枣树叶片、枝条木质部及韧皮部中的吡虫啉含量分别为0.79 mg/kg、0.54 mg/kg、0.64 mg/kg,仍处于较高水平;枣树不同部位吡虫啉平均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叶片、枝条木质部、枝条韧皮部,叶片中的吡虫啉平均含量为0.70 mg/kg,比枝条木质部和韧皮部分别增加25.00%和45.83%,木质部平均含量为0.56 mg/kg,比韧皮部含量增加16.67%;树冠上层叶片、上层枝条木质部及上层枝条韧皮部中的吡虫啉平均含量分别达到0.78 mg/kg、0.58 mg/kg、0.49 mg/kg,均高于下层的含量,说明吡虫啉在树体内传输时纵向传导能力较强。枣树经树干滴注吡虫啉后,药效持续时间长,可有效防治枣树生长期内的主要害虫。  相似文献   

3.
根据光肩星天牛的发生规律,通过对不同柳树品系木质部和韧皮部在生长期与休眠期单宁含量的变化规律的分析,研究了柳树中次生代谢物质单宁含量与青杨天牛危害的关系。利用香草醛比色法测定单宁,在柳树休眠期,光肩星天牛危害率与各部分单宁含量相关性不强,在柳树生长期,被害率与被害韧皮部、被害木质部显示较强的负相关性;无论是树木休眠期还是生长期,各柳树品系韧皮部单宁含量均明显大于木质部含量,危害后,除黄柳之外单宁含量有所增加;树木休眠期与生长期的韧皮部、木质部单宁含量差异显著;不同树种间韧皮部与木质部单宁含量差异均显著;健康木与被害木无论是韧皮部还是木质部差异均显著。说明单宁含量增高,抑制虫害能力增强,可视单宁为树种抗虫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4.
在落叶松引种和试验种源时,由于产地不同,苗木的寒害很不一样,苗木抗害性的发展可分成二或三个连续的驯化阶段,在此期间因苗木的生长、代谢、糖类、蛋白、氨基酸等等不断发生变化,抗寒性逐步提高。为探索落叶松苗木抗寒过程,我们仅从①高生长停止期即苗木封顶时;②直径生长停止期,以茎部形成层与木质部、韧皮部界限清晰时为准,并借显微化学试验了解;③茎部细胞中淀粉变化;④木质部细胞壁木质化进程等四个方面进行形态观察和解剖分析。兹将观察方法、结果及初步结论整理于后,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产脂量马尾松无性系嫩枝、未创伤与创伤树干木质部树脂道结构的差异,为高产脂量无性系的早期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6个不同产脂量马尾松无性系为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技术,研究和比较其嫩茎、树干木质部树脂道结构和创伤后树脂道结构的差异性,并分析嫩茎、创伤与未创伤树脂道结构的相关性。【结果】在当年生嫩茎中,高、低产脂量马尾松无性系之间单位面积内树脂道总面积、单个树脂道平均面积差异显著,高产脂量无性系单位面积内轴向树脂道总面积和单个轴向树脂道平均面积分别为63 433μm~2·mm~(-2)和4832μm~2,为低产脂量的2.69和3.03倍,同时高产脂量无性系单位面积内径向树脂道总面积和单个径向树脂道平均面积分别为42 105μm~2·mm~(-2)和3 858μm~2,为低产脂量的3.19和3.44倍,但高、低产脂量无性系单位面积树脂道数目差异不显著;未受创伤树干木质部中,高、低产脂量马尾松无性系之间的差异性与嫩茎中的相似,高产脂量无性系单位面积内轴向树脂道总面积和单个轴向树脂道平均面积分别为96 229μm~2·mm~(-2)和17 656μm~2,比低产脂量的高12.15%和14.54%,同时高、低产脂量无性系单位面积树脂道数目差异也不显著;受到创伤树干木质部中,高产脂量无性系的单位面积内树脂道总面积和单位面积内树脂道数目分别为118 635μm~2·mm~(-2)和7.8个,比低产脂量的分别高23.96%和27.87%,而创伤后高、低产脂量无性系之间单个树脂道平均面积差异不显著。未受到创伤时,树脂道主要集中于晚材或早晚材过渡区域中,高产脂量无性系晚材宽度平均值为312μm,比低产脂量的高15.56%。受创伤影响,早材中出现诱导型树脂道,使木质部中单位面积内树脂道总面积和数目均增加,但高产脂量无性系中增幅比低产脂量的高,使高产脂量无性系在受到损伤时能够分泌并输送较多的松脂。嫩茎的单位面积树脂道总面积与未创伤树干木质部、损伤后树干木质部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程度,相关系数分别为0.533和0.444。【结论】高、低产脂量马尾松无性系解剖结构中单位面积内树脂道总面积差异均显著,由嫩茎的解剖特征可以推测不同产脂量无性系树干木质部树脂道的差异性,使高产脂量马尾松无性系的早期选择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6.
将‘72杨’、杉木和毛竹的木质部进行对比试验,观察并测试‘72杨’韧皮部的解剖构造以及理化特性,为其高值化利用提供基础数据。使用场发射环境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等设备和NREL标准对‘72杨’韧皮部的微观结构、结晶度、化学成分等物化性质进行测定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72杨’韧皮部中韧皮薄壁细胞和筛管分子占细胞总面积的(81.9±1.8)%,结构相对简单。‘72杨’韧皮部气干密度为0.358 g/cm3,绝干密度为0.321 g/cm3;而木质部的相应密度较高,分别为0.497和0.482 g/cm3;‘72杨’韧皮部结晶度仅为19.4%,比木质部低8.7%。‘72杨’韧皮部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的含量分别为28.7%,11.1%,24.1%,均低于木质部中相应成分的含量,且木质化程度低,半纤维素以木糖为主。此外,由红外谱图发现‘72杨’韧皮部含有单宁、酚类、胼胝质等物质。‘72杨’韧皮部具有低密多孔、结构疏松、结晶度低、木质素含量低、抽提物含量高等特点。因此,‘72杨’韧皮部特别有利于机械(能耗低)或化学(抗降解屏障低)降解以及物化改性(多孔、可及性强),可提取酚类、单宁、胼胝质等物质用于工业应用,研究结果可为‘72杨’韧皮部的高值化利用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测定了不同直径核桃接穗、砧木的主要内含物质含量,并分析了砧、穗直径与内含物质间的关系,以便为核桃砧、穗质量与嫁接成活之间的关系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接穗中大部分内含物质含量与直径呈负相关关系,随着接穗直径的增长,木质部和韧皮部中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质、氨基酸含量都表现出下降趋势,其中韧皮部淀粉、可溶性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最为明显,与接穗直径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84、-0.822和-0.813,达极显著水平;接穗木质部和韧皮部中含水率总体表现为随直径增大而增加的趋势,但钾、钙、镁含量在木质部与韧皮部中表现不同,在木质部中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在韧皮部中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砧木主要内含物质含量与直径呈正相关关系,随着砧木直径的增加,木质部和韧皮部中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质、氨基酸含量也随之增加,其中砧木直径与韧皮部和木质部可溶性糖、氨基酸,以及木质部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18、0.858、0.868、0.972和0.767,达极显著水平;而氮、磷、钾、镁含量则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
6个南方型黑杨无性系苗期年生长节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南方型黑杨3个已知无性系、3个新无性系的2根1干苗和当年扦插苗每10d的苗高、地径生长量的定株监测,得以比较各无性系苗木旬生长曲线的差异;根据各无性系年生长节律变化,划分苗木生长时期,为苗圃的水肥管理提供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福建柏抗盐无性系初步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福建柏1年生无性苗木用100 mmol.L-1NaCl进行胁迫处理,在处理60 d后对苗木的叶绿素、脯氨酸、可溶性糖、丙二醛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参试的福建柏无性材料间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等指标存在明显差异,且受遗传力制约,这些指标可作为抗盐无性系选育的依据;盐胁迫下309、327、328、381-2无性系的叶绿素、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比总体平均值增加了6.8%~57.1%、11.7%~17.3%、0.7%~14.5%,丙二醛含量减少了17.8%~56.8%。说明这4个无性系有相对较高的抗盐性,初步筛选出309、327、328、381-2抗盐无性系。  相似文献   

10.
利用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检测还原糖,检测结果为无论是树木休眠期还是生长期,韧皮部还原糖含量均明显大于木质部含量。休眠期,不同柳树品系韧皮部的还原糖含量除黄柳被害后增加外,其余品种均有所减少,木质部还原糖含量被害前后变化无规律。不同品种间的还原糖含量差异显著,各品系韧皮部与木质部间差异显著,健康与被害树种之间差异不显著。生长期,除糖槭之外,各品系无论是韧皮部还是木质部,还原糖含量均有所增加。不同品种间的还原糖含量差异显著,各品系韧皮部与木质部间差异显著,健康与被害树种之间差异显著。无论是休眠期还是生长期,韧皮部以及木质部的还原糖含量与柳树被害率均无紧密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造林1 a~3 a巨桉幼树的器官生物量调查、器官组织中大量元素N、P、K、Ca、Mg和微量元素Fe、Zn的含量测定及其积累量的分析结果表明:大量元素总含量在各器官中的分布为干韧皮部、叶枝、根干木质部,微量元素主要富集于叶和根器官中;单株木器官中大量元素的累积量排序为叶枝干韧皮部根或干木质部干木质部或根,各养分元素积累量的规律不受林龄的影响,大量营养元素依次为CaNKMgP;微量元素累积量FeZn;林龄1 a~3 a巨桉平均单株木大量元素累积总量分别是12.45 g·株-1、136.19 g·株-1和420.23g·株-1;各养分元素的年净积累量以Ca为最大,N、K养分元素次之,Mg元素较少,P元素最小。  相似文献   

12.
对东北东部山区天然次生白桦林内白桦树干木质部、韧皮部中营养元素含量空间分布及动态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1)随树高增加,木质部、韧皮部中N、P、K、Mg含量呈增加趋势,而Ca则相反;(2)木质部、韧皮部中Mn、Fe变幅较大,Zn、N变幅较小,而Ca在木质部中变幅较大,在韧皮部中变幅较小;(3)木质部中各营养元素含量动态变化与叶、1年生枝中相应营养元素含量变化有相近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3.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提取6个杨树品系的酚酸类次生代谢产物及水杨甙,并分离提纯木质部和韧皮部的单宁,结果表明,不同杨树品系间次生代谢产物含量有一定的差异,韧皮部和木质部的丹宁含量在不同品系间差异不显著,而二者的单宁含量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共提取6种酚酸类次生物质,分析结果显示,绿原酸新疆杨含量最高,银中杨最低;对羟基苯甲酸3930最低,其他几个品系含量比较接近;丁香酸、香豆酸和阿魏酸含量6个品系间无明显差异;木质部水杨甙含量测定结果显示,3930含量最高,而其他5个品系间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14.
以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e)无性系组培苗为材料,选用4种育苗基质,采用单形重心混料试验设计,探究不同轻基质种类及配比对苗木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种类和配比方式对杉木无性系组培苗保存率和苗木生长有较大影响,基质中泥炭土所占的比例应控制在20%左右,并配合珍珠岩或蛭石一起使用,椰糠可不加或少加。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根冠比、平均根直径等根系形态参数是评价杉木无性系轻基质容器苗质量的重要指标。利用隶属函数值对不同配方的育苗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泥炭土20%+珍珠岩40%+蛭石40%的9号配方为最佳组合,移栽6个月后苗木保存率为91.70%,苗木高/径生长明显,根系发达,苗木综合质量明显优于黄心土容器苗。  相似文献   

15.
以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e)无性系组培苗为材料,选用4 种育苗基质,采用单形重心 混料试验设计,探究不同轻基质种类及配比对苗木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种类和配比方式对杉木 无性系组培苗保存率和苗木生长有较大影响,基质中泥炭土所占的比例应控制在20% 左右,并配合珍珠 岩或蛭石一起使用,椰糠可不加或少加。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根冠比、平均根直径等根系 形态参数是评价杉木无性系轻基质容器苗质量的重要指标。利用隶属函数值对不同配方的育苗效果进行 综合评价,筛选出泥炭土20%+ 珍珠岩40%+ 蛭石40% 的9 号配方为最佳组合,移栽6 个月后苗木保存 率为91.70%,苗木高/ 径生长明显,根系发达,苗木综合质量明显优于黄心土容器苗。  相似文献   

16.
以桉树4个无性系(GLU4、GLGU9、GLU16、DH32-29)为研究对象,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其茎部解剖结构、含水量、木质素含量和纤维素含量等多个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桉树4个无性系的茎部解剖结构基本相同,但结构参数之间存在显著差异。GLU16的第5节茎段表皮厚度和木质部厚度显著高于其他3个无性系,具有较强的保水和输导能力,更能适应苗木迅速的生长。DH32-29第5节茎段髓腔面积较其他3个桉树无性系大,可能其营养物质的贮藏能力更强。4个无性系含水量差异不大,纤维素、木质素含量差异相对显著。木质素含量和纤维素含量的比值与表皮厚度呈显著正相关,纤维素含量与木质部面积占茎横切面积的比值呈极显著负相关。GLU4木质素含量较高,可能其茎的机械强度与抗菌能力较强。GLU4纤维素含量较高,且木质素与纤维素比值较低,更适宜作为制浆原料和生物质能源。  相似文献   

17.
双条杉天牛 Semanotusbifasciatus Motschulsky主要以幼虫蛀食树干韧皮部、形成层和木质部危害 ,未蛀入木质部内的初龄幼虫期是防治的有利时机 ,根施呋喃丹杀虫效果可达 85 .1 9%。  相似文献   

18.
王玉连 《福建林业科技》2012,39(2):40-43,46
对受红腹柄天牛不同危害程度的罗浮栲韧皮部和木质部中可溶性糖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可溶性糖含量与红腹柄天牛危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天牛取食活动期,不同受害程度罗浮栲的韧皮部和木质部可溶性糖含量差异明显,尤其韧皮部的变化比木质部更加强烈;受害初期的植株,可溶性糖含量与未受害相比显著减少,冬季当幼虫和成虫进入休眠期后,不同受害程度罗浮栲韧皮部和木质部中可溶性糖的含量与未受害植株相比差异程度趋向缓和。表明可溶性糖含量可作为监测罗浮栲植株受红腹柄天牛为害程度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07年,从12个元宝枫优良无性系上采穗,在晋宁县嫁接苗木2 400株,设5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对其嫁接成活率及苗木的株高、基径、生长节数的年生长节律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引种的12个无性系苗木中,92号嫁接成活率最高,为94%,88号最低,为62.5%。嫁接成活率在无性系内部变异不大,在无性系间达到了极显著差异。嫁接苗木的高生长高峰期为5~6月,基径的生长高峰期集中在5~7月,7月后生长速度变慢;生长节数每间隔1个月增长1次,5月增长量最大,其后逐渐减少;利用苗高、基径、生长节数平均数进行Logistic方程拟合,拟合效果均达到了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0.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总黄酮醇苷、总内酯和总银杏酸为测定指标,对不同银杏杂交种苗木叶片的质量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不同银杏杂交种苗木叶片中3个指标成分的含量波动较大,总黄酮醇苷含量范围为10.369~13.997mg/g,总内酯含量范围为4.096~8.742mg/g,总银杏酸含量范围为11.035~17.988mg/g,3因素综合评价品质也有较大的差异.本研究为叶用银杏优良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