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采用四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进行田间试验,建立N、P2O5、K2O、有机肥与川麦冬农艺性状和生物量的函数模型,研究N、P2O5、K2O与有机肥的施用量对川麦冬农艺性状、生物量和质量的影响,探索适合川麦冬的最佳施肥方案。通过模型解析,N、P2O5、K2O和有机肥对川麦冬农艺性状、生物量和质量具有显著影响。N对叶片数、叶长、分蘖数、块根数和水溶性浸出物含量贡献率最大;P2O5对叶宽贡献率最大;K2O对根长、须根数、须根鲜重、须根干重、茎叶干重、鲜产量和总皂苷含量贡献率最大;有机肥对茎叶鲜重和干产量贡献率最大。N-有机肥对茎叶干重达到显著影响;N-有机肥互作对鲜产量达到显著影响;K2O-有机肥互作对鲜产量和干产量达到极显著影响;N-K2O互作对川麦冬中总皂苷含量达到显著影响;N-K2O互作和N-有机肥互作对水溶性浸出物含量达到显著影响;P2O5-有机肥互作对水溶性浸出物含量达到极显著影响。通过频数分析法并进行交集优化之后得到了川麦冬高产优质的最佳施肥方案为N 676.75~819.16 kg/hm2,P2O5 183.07~206.30 kg/hm2,K2O331.07~437.53 kg/hm2或467.31~568.76 kg/hm2,商品有机肥2 191.20~2 732.40 kg/hm2。  相似文献   

2.
不同播期对紫云英生长及物质养分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设置了自2009年9月25日—11月6日共7个播种时期,研究不同播期对紫云英生长、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紫云英的密度、株高、单株复叶数、表观叶面积和单株重均随播期推迟而下降。鲜草产量随播期推迟显著降低,9月25日播种的鲜草产量最高,达31833 kg/hm2,种子产量则以10月2日播种的最高,为227 kg/hm2。地上部N、P、K、Cu含量均随播期推迟呈下降趋势,10月30日之后播种处理的Fe、Mn含量则显著增加,而不同播期对Ca、Mg、Zn含量无影响。各养分积累量均随播期推迟而下降。研究表明,播期显著影响紫云英生长及物质养分积累,本试验条件下宜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期间播种。  相似文献   

3.
对幼果期矮化富士苹果树体各器官及其皮层、木质部的生物量、钙含量和钙累积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株干重为10.21kg,皮层和木质部干重分别为2.14和7.07kg,骨干枝干重为各器官之首;各器官钙含量差异显著,根系平均钙含量高于地上部多数器官,中央干皮层钙含量最高;单株钙累积量为76.67g,皮层和木质部钙累积量分别为52.44和13.83g,直径1.0-5.0cm根的钙累积量最高。  相似文献   

4.
氮磷钾配比对木薯养分吸收动态及产量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木薯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优质的淀粉工业原材料,被认为是非粮生物质能源的最合适原料。氮、 磷、 钾含量水平显著影响木薯产量,但有关木薯养分阶段性累积特征及其对生物量和产量形成影响的相关研究仍较少。本文比较了不同肥料配比情况下,木薯生物量, 氮、 磷、 钾累积量变化趋势,探讨了不同生育期氮、 磷、 钾含量及累积量的重要性及施肥对其影响。【方法】以我国主栽木薯品种华南205为材料,2009年在广东省郁南县丘陵坡地开展田间施肥试验,共设CK、 NP、 NK、 PK、 NPK 5个施肥处理。于苗期、 块根形成期、 块根生长早期、 块根快速膨大期和成熟期调查生物量和氮、 磷、 钾含量,得出氮、 磷、 钾累积动态。以各时期氮、 磷、 钾含量及累积量作为原始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判断各时期氮、 磷、 钾含量及累积量的重要性,并分析不同肥料配比对各时期氮、 磷、 钾含量及累积量的影响。【结果】华南205的生物量累积动态呈S型曲线, 生物量在苗期较小,进入块根形成期后快速提高,当进入成熟期后增长逐渐减缓。氮肥对生物量影响最大,其次是钾肥,磷肥的影响最小。木薯氮含量的变幅为3.99%~0.93%, 磷含量为0.82%~0.26%, 钾含量为1.39%~0.89%。氮、 磷、 钾含量均在苗期最高,且随着生育期的推进不断降低,尤以氮含量降幅最大。不同氮、 磷、 钾肥料配比显著影响木薯的氮、 磷、 钾含量。PK处理的氮含量较NPK处理降低了32.96%,NK处理的磷含量较NPK处理降低了16.21%,NP处理的钾含量较NPK处理降低了50.37%。氮、 磷、 钾累积量与产量显著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木薯整个生育期的营养状况与块根形成期的氮含量、 苗期的钾含量及块根生长阶段的磷含量相关性最大。氮、 磷、 钾的吸收累积量随着木薯生长不断提高,其中块根形成期、 块根生长早期、 块根快速膨大期的氮累积量较大,块根形成期、 块根快速膨大期的磷累积量较大,块根生长早期、 块根快速膨大期、 成熟期的钾累积量较大。主成分分析表明块根快速膨大期的氮、 磷、 钾累积量对整个生育期养分累积影响显著,同时,苗期及块根生长早期的氮、 钾累积量对养分累积总量影响也较大。【结论】木薯氮、 磷、 钾含量随着植株生长不断下降,而累积量却不断提高。不同氮、 磷、 钾肥料配比显著影响木薯的氮磷钾含量及累积量、 物质累积及产量形成,其中氮肥的影响最大,其次是钾肥,磷肥的影响最小。综合分析表明,苗期、 块根形成期、 块根生长早期为氮、 磷肥的最佳施用时期,块根形成期、 块根生长早期及块根快速膨大期为钾肥的补充阶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我国山药种质资源丰富,生态条件、栽培技术措施等各异,因此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的山药生长发育特性、养分累积及分配特性等均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分析比较了冀中平原3个主栽山药品种的生长发育以及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累积动态特征,以期为山药可持续生产中养分资源的高效管理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以研究区域主栽的棒药、紫药和小白嘴为供试品种,在农民常规管理的山药田随机设置采样小区,分别于山药播种后的80 d、110 d 、140 d和180 d取样,测定山药根茎、茎、叶的鲜干重及氮、磷、钾养分含量。【结果】茎叶生物量随生育进程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而根茎的生物量在收获期达到最高。棒药根茎鲜生物量显著高于紫药和小白嘴,但由于棒药栽培密度显著低于紫药和小白嘴,导致3个品种单位面积根茎的干物质积累量基本相当。对鲜干生物量累积动态特征的分析表明,与紫药和小白嘴相比,棒药鲜干生物量最大累积速率差异不大,但鲜干生物量快速累积持续期明显延长,最大累积速率出现的时间较晚。不同山药品种各养分的累积分配及养分利用效率不同,在整个生育期内,对氮磷钾养分的累积量3个品种均表现为K2O ≥ N > P2O5,根茎 > 叶 > 茎,其中棒药对氮磷钾的累积量均最高,氮磷钾养分生产效率也均为最高,紫药和小白嘴差异不显著。对养分的累积动态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棒药对氮素和钾素的快速累积持续期最长,且最大累积速率也最高,但3个品种对磷素的累积动态特征差异不明显。【结论】供试3个品种中,紫药和小白嘴的生长发育及养分吸收累积动态特征相似,但与棒药明显不同。棒药的生物量大,产量高,养分的生产效率也最高,形成单位产量的养分需求量显著低于紫药和小白嘴。  相似文献   

6.
以自选的菊苣株系为研究对象,于2020年9月9日播种,播种后76~181 d每隔1周左右采收1次,测定根的糖分、可溶性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含量以及软化后芽球的形态指标,探讨不同采收期对根系营养成分及芽球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根和叶含水量均随气温下降而降低并在大寒节气前后达到最低点;在播种后76~153 d,根的总糖含量持续增加,而还原糖含量则为当最低气温低于0℃且持续时间较长时增加,153 d以后根的总糖含量逐渐下降而还原糖含量的变化规律也发生了改变;根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104~146 d明显下降,游离氨基酸含量在90~160 d上升,以后下降。相关性分析表明,播种后76~153 d采收的植株,其芽球直径和重量分别与根的干重、总糖、还原糖、游离氨基酸含量呈显著相关,芽球转化率仅与单位重量根中的还原糖含量呈显著相关,软化天数分别与根干重、总糖、还原糖、游离氨基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综合分析表明,所选菊苣株系在越冬期间未发生冻害,适当延期采收可使包括糖分和氨基酸在内的干物质充分积累,在南京地区1月初至2月上旬采收植株有利于保证芽球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高蛋白大豆新品种(系)在黄淮海区的适宜播期,本研究以黄淮海地区高蛋白大豆新品种(系)圣豆18、圣豆24、菏豆37、菏豆38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播期试验,研究不同播期对各大豆品种(系)生育期、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籽粒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推迟,出苗至始花期缩短幅度较大,大豆全生育期缩短;大豆株高、底荚高、主茎节数随播期推迟均逐渐降低;各大豆品种植株有效分枝、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百粒重、根干重、茎干重、豆荚干重、植株总干重、籽粒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以及产量均随着播期推迟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且随着播期推迟,豆荚干重变化幅度较大,根、茎干重所占比例均逐渐缩小,豆荚干重所占比例均逐渐增大;播期对籽粒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产量的影响均占主导地位;圣豆18、圣豆24、菏豆37、菏豆38均在6月15日播种时产量最高,分别为3 940.95、3 750.24、 3 252.37、3 905.54 kg·hm-2,且单株粒重与产量相关性最大。综上可知,只有适期播种,大豆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才能实现合理过渡,促使植株生长、干物质积累及分配等达到最佳状态,从而保证大豆优质高产,进而推动大豆及高蛋白大豆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氮磷钾配比对甘蓝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兰州市甘蓝生产中的氮磷钾三要素与产量、养分吸收的关系进行研究,为该地区甘蓝科学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该区域主栽春茬品种"中甘21"为供试材料,设CK,NP,NK,PK,NPK 5个施肥处理。在甘蓝各生育阶段测量其生物量、养分含量,分析不同肥料配比对甘蓝各时期养分吸收速率、养分累积量以及最终产量的影响。[结果]"中甘21"的生物累积动态呈现S形曲线,生物量在苗期增加较小,结球后生长加快,至成熟期后生长速度减缓。氮肥对生物量的形成影响最大,其对甘蓝生物量的限制在整个生育期都存在,其次是钾肥和磷肥。不同肥料配比显著影响了甘蓝植株养分吸收速率和累积量。甘蓝对养分的吸收速率变化趋势一致,均表现为:结球—成熟莲座—结球苗期—莲座移栽—苗期。同时氮、磷、钾的吸收累积量随着甘蓝生长不断提高,其中氮、磷素的累积在结球期后提高明显,钾素的累积在莲座期后开始提高。甘蓝氮、磷、钾含量随着植株的生长逐渐增加,同时累积量不断提高。[结论]不同氮磷钾肥料配比显著影响甘蓝的生物质量和产量以及养分利用率,其中氮肥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磷肥和钾肥。  相似文献   

9.
甜玉米在我国南方广东、广西、海南、福建等省有许多人种植。全年一般分春播和秋播两期,适宜播种期春播在3月上旬至4月上旬,秋播在8月上旬至9月下旬。也有部分地方种植3造。1品种选用品质优、产量高、抗性好、适应性广的品  相似文献   

10.
华北越冬绿肥作物二月兰生长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二月兰是华北地区冬季覆盖作物,可作为冬季绿肥作物引入农田生产,与春玉米等作物形成粮肥复种体系.试验调查了二月兰返青到成熟的生长状况,研究了不同播期对二月兰生长的影响,对二月兰的生育期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4月上旬开始,二月兰的株高、鲜草重、干物重快速增长;鲜草重、干物重在4月中下旬的盛花期达到高峰;盛花期以后,干物重变化不大,但鲜草产量迅速降低.试验条件下,二月兰最佳播种期为9月中旬,最佳翻压期为4月23日~5月5日.将二月兰生育期划分为苗期、冬季休眠期、返青期、现蕾抽薹期、花期、结角成熟期等6个阶段,花期又可以区分为初花期、盛花期、终花期.本研究可以作为二月兰合理播种和利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夏播玉米根系分布与含氮量对氮肥类型与施氮量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连续两年施用不同氮肥和用量,考察了夏玉米(郑单958)根系在不同土层的分布与含氮量,分析其与产量、地上部氮素累积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施氮抑制夏玉米生育前期根系生长与下扎,抑制作用表现为:复合肥>包膜尿素>尿素;施氮使吐丝期0—25与50—80 cm土层根量增大,25—50 cm土层根量减少;总根量表现出:尿素>复合肥>包膜尿素,且差异显著。2)施氮显著提高夏玉米9叶展开期0—25 cm土层与吐丝期25—80 cm土层根系含氮量;氮肥类型影响根系含氮量,且差异显著。3)吐丝期25—80 cm土层根系含氮量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地上部氮素累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在25—50 cm,根系鲜重密度、体积密度和干重密度与产量及氮素累积量表现为负相关,在其他土层表现为正相关。其中,0—80 cm土层根系干重密度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0—25 cm土层根系鲜重密度与产量、0—80 cm土层根系鲜重密度与氮素累积量呈明显正相关(P<0.1)。可见,玉米根系分布与含氮量明显受到氮肥类型与施氮量的影响,施氮主要通过提高表土层根系鲜重、根系总鲜重与总干重及中下层根系含氮量实现夏玉米增产增效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远志 (Polygala tenuifolia Willd) 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药,是我国重要的大宗药材之一。研究远志的营养元素吸收规律及其与药效成分积累的关系,为远志人工栽培中科学施肥及专用肥料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以3年生远志为研究对象,2017年3月26日幼苗全部返青,从返青后40天 (5月4日) 开始,每隔20 天田间采集植株样一次,分别测定其根部和地上部干物质量,氮磷钾等8个营养元素含量以及根中3类药效成分 (总皂苷、总黄酮和总酚) 的含量。 【结果】 远志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在整个生育期内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根部干物质积累呈直线上升趋势。返青后40~140 天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大于根,返青后 160~195天生长中心转移到根,根的干物质积累量大于地上部。远志植株对氮素的最大吸收时期在返青后100~140天,吸收量为18.77 g/m2,对磷、钾的最大吸收时期在返青后140 天,吸收量分别为3.07 g/m2和3.36 g/m2。远志根中总皂苷、总黄酮、总酚累积量的趋势基本一致,均为先升高后降低,累积量均在返青后180天达到最大值。总皂苷积累量出现两次峰值,分别在返青后140天 (6.28 g/m2) 和180天 (6.43 g/m2),总酚累积量也出现两次峰值,分别在返青后80天 (2.37 g/m2) 和180天 (4.31 g/m2),总黄酮积累量只有一次峰值,出现在返青后180天 (2.35 g/m2)。根药效成分经济产量在返青后180天达到最高。总黄酮含量与根中锌元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P < 0.05);总酚含量与根中锌元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 P < 0.01)。 【结论】 返青后140~195天是远志根干物质积累最快的时期。远志氮营养最大效率期在返青后100~140天,磷、钾营养最大效率期在返青后140天。在远志专用肥料配制中应保证锌元素的供给,以满足远志生长发育的需求,从而有效提高药效成分的积累。远志根秋季采挖的最佳时间是返青后180天 (9月25日)。   相似文献   

13.
为揭示薄壳山核桃细根、结果枝叶片、雄花序和果实各部分不同发育阶段Fe、Mn、Cu、Zn元素含量的周年动态变化及其相关性,以12年生薄壳山核桃马汉为试材,通过常规方法测定分析了土壤以及核桃不同器官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器官和元素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和移动性。开花授粉期间,土壤与细根Mn含量呈下降趋势,叶片Mn含量下降23.17%,雌花序Mn含量上升12.98%;叶片Cu、Zn含量下降,雄花序Cu、Zn含量上升。果实成熟期间,果壳Fe、Mn、Zn含量普遍高于种仁和外果皮,果壳Mn、Cu含量分别下降30.19%和53.29%,外果皮Mn、Cu含量分别上升10.40%和79.24%,种仁Mn、Cu含量分别上升28.28%和59.71%;果壳和外果皮Zn含量分别下降42.39%和60.78%,种仁Zn含量上升43.71%。不同器官间微量元素相关性不同,叶片Zn与雄花序Mn呈极显著正相关。种仁Zn含量与叶片Mn含量达到极显著正相关,与Fe达到显著相关。叶片营养诊断的适宜时期为6月下旬至9月下旬。栽培上建议施好2次关键肥,分别为4月上旬至5月上旬和8月上旬至9月上旬。本研究结果为薄壳山核桃生产合理施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栽培方式对菘蓝农艺性状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栽培方式对中药材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本研究为了探讨河西走廊绿洲灌溉区菘蓝的最佳栽培方式,通过田间试验,采用栽培模式(平作和垄作)和覆膜方式(不覆膜、覆白膜和覆黑膜)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6个处理。按照播种至收获每月一次定期采集菘蓝植株样品,测定了6种栽培方式下菘蓝根农艺性状指标、板蓝根产量及检测成分(R,S)-告依春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方式对菘蓝根长、根直径、单株根干重的累积动态、板蓝根产量和质量均具有显著影响。垄作覆黑膜栽培菘蓝根的快速生长持续期最长,根系最发达,根长、根直径和单株根干重均较高。板蓝根产量以垄作覆黑膜栽培最高(4 514.4 kg·hm~(-2)),垄作覆白膜产量最低(3 116 kg·hm~(-2));(R,S)-告依春含量以垄作覆白膜最高(2.61 g·kg~(-1)),垄作不覆膜最低(1.37 g·kg~(-1))。在不同栽培方式下,菘蓝主根长、根直径和单株根干重生长随生长时间均呈现"S"型生长趋势,符合Logistic生长模型。河西走廊绿洲灌区菘蓝收获板蓝根适宜栽培方式为垄作覆黑膜栽培。  相似文献   

15.
施肥对丹参产量及丹参根主要有效成份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苏北中药材种植基地常用有机肥及化肥对丹参产量和丹参根主要有效成份丹参酮ⅡA、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酚酸B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可以提高丹参根产量,影响三种丹参酮及丹酚酸B的含量。有机肥对丹参产量和丹参酮、丹酚酸B含量的影响优于化肥,三种有机肥常规施肥水平处理均优于相对应的两倍施用量处理;三种有机肥中猪粪较菜籽饼和鸡粪更有利于丹参酮和丹酚酸B的累积。根膨大期的丹参根中三种丹参酮、丹酚酸B的含量高于成熟期。为了提高丹参产量,稳定其有效成分含量,建议大田生产中合理施用有机肥,适度密植,适当提早采收期。  相似文献   

16.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依据水稻收获时间设置了8月20日、8月30日、9月9日、9月19日、9月29日5个紫云英播期,研究不同播期对紫云英新品种"信紫1号"生长状况、产草量、种子产量、养分积累及生态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紫云英苗期的生长状况影响比较明显,苗期时紫云英的株高、分枝数、地上部和地下部干重均随播期的推迟而降低,不同播期株高和地上部干重均差异显著。盛花期时不同播期紫云英株高和分枝数已无显著差异,地上部和地下部干重还有一定的差异。8月20日至9月9日播种有利于获得较高的地上部产草量,9月9日播种的紫云英地上部干重最高(4 354.22 kg/hm~2)。9月19日至29日播种能够获得较高种子产量,9月19日播种的种子产量最高(1 080 kg/hm2)。8月20日至9月9日播种有利于紫云英养分的积累,养分积累的主成分分析表明,9月9日播种是获得较高紫云英养分积累的最佳播期。紫云英地上部碳、氮、硫的最大积累量分别为1 952.05、197.48、26.61 kg/hm~2,固定碳、氮的能力较强,对大气中硫化物的净化也有一定的效果,适当早播有利于提高紫云英的生态效应。综上所述,本试验条件下紫云英新品种"信紫1号"8月20日至9月9日播种有利于获得较高的产草量、养分积累量及生态效应,9月19日至29日播种能够获得较高的种子产量。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春玉米产量、土壤水肥及根系分布的影响,通过连续两年设置耕作方式(旋耕、翻耕)与秸秆还田方式(秸秆还田、秸秆不还田)两因素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根系及土壤水肥分布的特性。结果表明:旋耕和翻耕处理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差异不显著,但前者显著增加了干旱年份(2015年)0—30cm土层的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和根干重密度,而后者显著降低了10—30cm土层的土壤容重和紧实度,降低了0—40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提高了干旱年份30—60cm和湿润年份(2016年)0—60cm土层的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和根干重密度;秸秆还田较秸秆不还田处理显著增加了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增加幅度分别为9.5%和7.3%,促进了干旱年份0—60cm土层的根长密度和湿润年份30—60cm土层的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和根干重密度的增加,还提高了0—60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硝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因此,实施旋耕秸秆还田和翻耕秸秆还田可以改善土壤水肥分布,促进深层根系发育,提高春玉米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8.
四翅滨藜引种驯化造林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翅滨藜为准常绿灌木,具有耐干旱、寒冷、盐碱的特点,营养成分丰富,是极具价值的优良饲料灌木。四翅滨藜适生范围广,能在生态环境恶劣的干旱荒漠、黄土高原、盐碱荒滩和沙地上生长。通过四翅滨藜造林试验,作为引种树种与乡土树种相比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表现出较高的造林成活率及较大的苗木生长量;据测定:当年苗木的根、枝、叶生物量分别为56.24 g、251.86 g、97.46 g,单株的生物量最大可达857.3 g;苗木当年生长节律变化表明,4月12日造林后到6月上旬,苗木处于缓苗期,苗高生长量极为缓慢,从6月上旬开始苗木进入速生期,苗高生长量加快,8月下旬开始苗木生长速度减慢。  相似文献   

19.
为评价垄作双深耕作栽培模式对土壤部分理化指标和水稻产量及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在3个试验地点,对垄作双深耕作栽培(简称垄作)和常规平作耕作栽培(简称平作)的产量、干物质生产、根部性状、肥料利用率及土壤容重、团聚体和温度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技术模式,土壤容重下降,土壤温度和团聚体升高是普遍现象。垄作0—5 cm和5—10 cm土层的容重分别下降10.40%,10.26%,0—10 cm和10—20 cm土层团聚体分别增加27.85%,14.18%,6月上旬—9月上旬距地表5,10,15 cm位置旬平均温度分别升高2.35,0.58,1.12℃。垄作齐穗期干物重和叶面积指数、灌浆期干物重和叶面积指数、各时期根干重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垄作平均增产7.85%,增产幅度为7.92%~9.86%,穗数或穗粒数增加是其增产的主要原因。垄作氮肥贡献率、土壤氮素依存率、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分别较平作提高13.85%,15.46%,20.86%,6.97%。因此,垄作双深耕作栽培模式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促进根系生长发育,从而使水稻地上部分表现出生长优势,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和产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施钾方式(一次性施入和钾肥后移)对高产春玉米根系特性的影响,为高产春玉米钾素养分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金山27玉米为供试品种,2个施钾水平(K2O 150和300kg/hm2)及施钾后移处理下,测定不同生育时期各土层根系干物质重、根系活力及其酶活性,成熟期测定根条数、根幅。[结果]300kg/hm2施钾水平与150kg/hm2施钾水平相比,各土层根系干重增加,尤以吐丝前0—20cm土层为根干重增加幅度最大,20—60cm土层根干重占总干重比例减小,尤以乳熟期为甚;各土层根条数、最大根幅增加,最大根幅下移;各生育时期各土层根系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施钾量增加而增加,丙二醛(MDA)含量下降。相同施钾水平下,施钾后移各生育时期0—60cm各土层根系干重减小;0—20cm土层根干重占总干重比例增加;最大根幅、根条数及最大根幅深度均减少,且随土层深度增加差异增大;各土层根系活力、SOD酶活性和POD酶活性降低,MAD含量增加。[结论]300kg/hm2施钾量较150kg/hm2施钾量促进玉米根系生长,且延缓根系衰老,尤其可促进深层根系的生长;同一施钾水平下,施钾后移则促进作用不明显,甚至降低了根系的干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