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采用4因子5水平旋转回归组合设计研究玉米新品种永科6号产量指标与密度及施肥量的关系,探讨高产栽培优化方案。结果表明:在土壤肥力中等的基础上,获得9000.0kg/hm^2以上目标产量的优化方案是,密度44863.5~46114.5株/hm^2,施纯N266.22~317.7kg/hm^2,施P20s103.12~118.35kg/hm^2,施K20208.1~256.1kg/hm^2;各因子对产量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N肥〉密度〉P肥〉K肥。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讨类似贵州肖毕节市生态环境下获得较高产量的最佳施肥配比,建立施犯指导数学模型[方法]通过菜用脱毒马铃薯宣薯3号“3414”测土配方施肥肥效试验,分析最佳施肥配比。[结果]中肥力试验施N肥210.3kg/hm^2、P肥36.3kg/hm^2、K肥413.1kg/hm^2,可获得马铃薯18 146.1kg/hm^2;低肥力试验施N肥117.15kg/hm^2、P肥79.8kg/hm^2、K肥191.55kg/hm^2,可获得马铃薯18 610.35kg/hm^2的较好产量;高肥力试验地块由于基础肥力较高,土壤中含N量也能满足马铃薯生长阶段对N元素的需求,故不需要再施用,其最佳施肥量为施P肥242.7kg/hm^2、K肥522.3kg/hm^2,可获得马铃薯18 648.15kg/hm^2的产量[结论]研究结果为大田生产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3.
播期、密度对菜用大豆鲜荚产量及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4  
杨加银  徐海风 《大豆科学》2006,25(2):185-187,191
播期和密度两因子对楚秀鲜荚产量及荚粒性状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①A3B3(播期6月25日、密度24×104株/hm2)是适宜的播期和种植密度处理,鲜荚产量达到9050.0kg/hm2;②播期对菜用大豆鲜荚产量影响大于密度;③随着播期的推迟,单株荚数先增后减,随着密度的增加,单株荚数由多到少,百荚鲜重与播期关系密切;④根据品种的特点探讨了楚秀的高产原因.  相似文献   

4.
菜用型蚕豆稀植优化栽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蚕豆品种“云豆324”为材料,探讨在云南昆明地区稀植情况下的蚕豆种植密度、单位面积尿素用量、硫酸钾肥用量与产量、植株生长状况的优化组合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土壤肥力水平较高的情况下,菜用型蚕豆最高产量的最佳密度为7.40万株/hm^2、最佳尿素施用量为61.20kg/hm^2、最佳钾肥施用量为121.10kg/hm^2,干籽粒产量最高可以达3640.0kg/hm^2。随着密度的增加单株产量减少、有效分枝数减少,呈规律性变化;单株的结荚数呈同样变化规律;单株籽粒数也同样减少;从百粒重分析,密度间的变化规律不明显,其他处理间有差异。  相似文献   

5.
朱林 《作物研究》2019,(6):547-548,553
以黑农35号大豆为材料,在分枝期和初花期喷施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分枝期和初花期经5种药剂处理后,生根壮苗激活剂增产效果最佳,产量增加381.37 kg/hm^2,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喷施烯效唑产量分别增加189.29和222.63 kg/hm^2,达到显著差异水平。增产原因是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后,大豆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和百粒重均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6.
根据近几年来南安市甘薯、花生、马铃薯作物主产区田间肥料试验结果,认为施用氮、磷、钾肥能有效地增加马铃薯、花生植株高度和分枝数,提高了马铃薯茎叶重量和花生的总果数、饱果数和饱果率,降低了秕果数,提高单株重量。施肥对作物产量和效益的影响是:甘薯,施肥〉不施肥,钾肥〉氮肥〉磷肥;花生,施肥〉不施肥,钾肥〉氮肥、磷肥;马铃薯,施肥〉不施肥,氮肥〉钾肥〉磷肥。同时,通过建立甘薯、花生、马铃薯在各种土壤类型上的产量和施肥利润与N、P、K三要素施用量的三元二次数学模型,获得作物适宜施肥量。甘薯,空白产量大于21000kg/hm^2,施肥预期最高产量32000kg/hm^2~42000kg/hm^2的中高产土壤的适宜施肥量为154.3~173.6kg/hm^2N,44.4~75.3kg/hm^2P2O5,193.1~245.3kg/hm^2K2O,N:P2O5:K2O=1:0.26~0.43:1.24~1.41;最佳经济施肥量为140.0~162.0kg/hm^2N,40.8~67.0kg/hm^2P2O5,199.9~227.3kg/hm^2K2O,N:P2O5:K2O=1:0.25~0.41:1.23~1.64;花生,适宜施肥量组合为112.7-123.8kg/hm^2N,41.2~64.0kg/hm^2P2O5,186.3-197.6kg/hm^2K2O,N:P2O5:K2O=1:0.37~0.52:1.56~1.69;最佳经济施肥量为74.5~87.7kg/hm^2N,32.0~68.5kg/hm^2P2O5,138.9-163.8kg/hm^2K2O,N:P2O5:K2O=1:0.43~0.85:1.80~2.04;马铃薯,适宜施肥量组合范围为168.2-247.5kg/hm^2N,55.0~88.0kg/hm^2P2O5,255.0~316.7kg/hm^2K2O,N:P2O5:K2O=1:0.22~O.48:1.28~1.53;最佳经济施肥量为168.2~233.2kg/hm^2N,61.4~81.4kg/hm^2P2O5 257.2-286.4kg/hm^2K2O,N:P2O5:K2O=1:0.26~0.48:1.23~1.61。  相似文献   

7.
玉米单交种豫玉27号高产栽培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对豫玉27号(原名洛单94-1)进行密度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对密度具有广适性,适宜种植密切为45000-75000株/hm^2。采用N、P、K三因素旋转组合设计,通过计算机模拟寻优,建立了豫玉27号的产量-施肥量数学模型;分析了N(x1)、P(x2)、K(x3)的主效应及交互效应与产量的关系,它们对产量的影响大小依次为N、P、K。筛选出玉米产量大于等于108000kg/hm^2的最优方案为:N393.15-399.15kg/hm^2、P2O5171.90-175.05kg/hm^2、K2O167.25-174.60kg/hm^2,其比例为:2.3:1:1。  相似文献   

8.
试验采用L9(34)正交表设计,以中薯一号为试验材料,进行了N、P2O5、K2O不同用量及配比对马铃薯产量及商品率的影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对马铃薯产量和马铃薯单株产量影响最优的组合是A2B2C3即N量为120 kg.hm-2,P2O5量为60 kg.hm-2,K2O量为210 kg.hm-2,N:P2O5:K2O比例为2:1:3.5;对马铃薯商品率影响最优组合是A2B2C1,即N量为120 kg.hm-2,P2O5量为60 kg.hm-2,K2O量为150 kg.hm-2,N:P2O5:K2O比例为2:1:2.5。从各处理差异显著性结果看,对马铃薯产量及马铃薯单株产量和马铃薯商品率影响最优组合是A1B3C3即N量为100 kg.hm-2,P2O5量为70 kg.hm-2,K2O量为210 kg.hm-2,N:P2O5:K2O比例为1.4:1:3。  相似文献   

9.
在我市沿海丘陵旱地三种不同类型土壤通过“3417”田间肥料试验,并设置S、B、Zn中、微量肥效验证试验,分析施肥效果。建立甘薯产量和施肥利润与N、P、K施用量的数学模型,得出了甘薯合理施肥模式。结果表明,时薯施用NPK肥料均获得一定幅度的增产增值效果,施用S、B肥效果较Zn肥好。获得最高产量的施月巴量为154.3-173.6kg/hm^2N,44.4.75.3kg/hm^2P2O5,193.1-245.3kg/hmA^2K2O3,N2P2O5:K2O=l:O.26-0.43:1.24-1.41;最佳经济施肥量为140.0-162.0kg/hm^2N,40.8-67.0kg/hm^2P2O5,199.8-227.3kg/hm^2K2O,N:P2O5:K2O=l:0.25-O.41:1.23-1.64。低产田土壤适当增施N肥,P、K比例较低,中高产田土壤P、K比例要高些。  相似文献   

10.
皖豆20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试验,明确了皖豆20的适宜播期为麦收后至6月15日,最迟不能晚于7月10日。皖豆20分枝潜力大,自我调节能力强,适宜密度为15-30万株/hm^2,最佳为22.5-30万株/hm^2,产量 26.3万株/hm62。适宜播量为75-105kg/hm^2,最佳播量75kg/hm^2。百克士中含P2O52mg以上时,可不施P肥,富K的黄泛淤土无需施用K肥,上茬小麦每公倾产量在6000kg以上的田块,N以不增产。水分是影响该品种产量的重要因素,要特别注意防旱排涝。  相似文献   

11.
花生品种抗黄1号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播期(A)、穴粒数(B)、穴距(C)、纯氮量(D)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研究抗黄1号的高产配套栽培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的产量效应排序为C>A>B>D,穴距和播期是影响抗黄1号产量的关键因子,其次是穴粒数,影响最小的是纯氮量。最优处理组合为A3B3C1D1,同时,还就各因素对产量结构、植株性状、生育进程等生理特性的影响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红壤旱地密植秋芝麻的节氮高产栽培技术,以品种金黄麻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2016和2017年在江西省进贤县研究氮肥用量[即N_1(105kg/hm^2)和N_2(75kg/hm^2)]和基追肥比例[即Z_1(7∶3)、Z_2(6∶4)、Z_3(5∶5)、Z_4(4∶6)、Z_5(3∶7)]对芝麻产量和冠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_1条件下,2016年Z_3的单株蒴果数较Z_2显著增加25.36%,Z_4的每蒴粒数和Z_2的千粒重较Z_1的分别显著增加19.96%和13.62%;不同的是,2017年Z_2的每蒴粒数较Z_3显著增加22.84%,对单株蒴果数和千粒重无显著影响。在N_2条件下,2016年Z_3的千粒重较Z_4显著增加6.42%,其它处理间的单株蒴果数、每蒴粒数、千粒重都无显著差异;N_2的平均产量(879.0kg/hm^2)较N_1显著增加22.3%;但是2017年N_1的平均产量(1 080.7kg/hm^2)较N_2增加8.1%。相同的是,两年的结果都表现为Z_2处理平均产量最高。芝麻产量表现为随着基肥的比例减少而先增后减。不同时期N_1的光能截获率和叶面积指数都显著高于N_2,且随生长发育进程而先增后减。不同位置的芝麻冠层光能截获率和叶面积指数都有显著差异,且随着测定位置的不断升高而降低。因此,氮肥用量为75kg/hm^2和基追肥比例为6∶4,有利于协调密植秋芝麻的群体冠层结构,保持秋芝麻的高产。  相似文献   

13.
氮磷钾配施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两点进行"3414"肥料试验,通过肥料效应函数拟合,研究了氮磷钾肥不同比例配施对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肥配施能够显著提高大豆产量,单株粒数受磷施用量影响较大,百粒重受氮磷施用量影响较大。推荐的高产施肥量为:N75~85kg/hm2、P2O565~70kg/hm2、K2O45~55kg/hm2,比例为:N:P2O5:K2O=1.60:1.35:1;经济施肥量为:N65~75kg/hm2、P2O545~50kg/hm2、K2O30~40kg/hm2,比例为:N:P2O5:K2O=2:1.36:1。  相似文献   

14.
以重穗型杂交稻德优4727和轻穗型常规稻五山丝苗为材料,设置4个施氮量(0、120、165、210 kg/hm~2,分别记为N0、N120、N165、N210)和3种移栽密度(25.0、19.1、12.5丛/m~2,分别记为D1、D2、D3),于2016年在四川德阳进行大田试验,研究施氮量和移栽密度对重穗型杂交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参试水稻品种的适宜移栽密度均为25.0丛/m~2,在此移栽密度下,重穗型杂交稻德优4727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以N165处理产量最高(10.90 t/hm~2),轻穗型常规稻五山丝苗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升高趋势,以N210处理产量最高(10.21 t/hm~2);相同移栽密度下,参试水稻品种氮肥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随移栽密度的增加,参试水稻品种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呈增加趋势。可见,提高移栽密度,减少施氮量可兼顾水稻高产和氮肥高效利用,其最佳肥密组合为施氮量165 kg/hm~2、移栽密度25丛/m~2,即低氮密植可作为重穗型杂交稻高产高效栽培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5.
密度和氮肥用量对油菜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机械化种植油菜,研究不同施氮水平下密度对直播油菜生长发育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以甘蓝型油菜品种中双11号为材料,在低密(15万株/hm2)和高密(45万株/hm2)两种密度下,设施氮0、90、180和270kg/hm2处理,分析施氮量与密度对油菜农学性状、产量、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并对比分析了密度与油菜需氮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增密后油菜的株高、分枝数、单株角果数和每角粒数显著降低,分枝高度和千粒重显著增加。高密油菜群体株型结构整齐均一,更能满足机械化收获需要。高密处理油菜籽粒产量高于低密处理。施氮0~180kg/hm2时,两个密度下的籽粒产量均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提高,但在270kg/hm2时两密度下油菜产量均有所下降。油菜氮肥表观利用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下降,但是又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说明增加密度能促进氮素向油菜籽粒转移,降低每生产100kg籽粒油菜需氮量,提高氮肥表观利用率。在相同的目标产量(低密下的经济产量、湖北省油菜平均单产和全国油菜平均单产)下,油菜增密后可以节约氮肥用量22.9%~30.6%,增密减氮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对桂糖30号进行3个种植期、5种不同种植密度和3种不同施肥水平的配套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桂糖30号新植蔗早春植(2月份种)和中春植(3月份种)产量都比晚春植(4月份种)极显著增产,而宿根蔗早春植和中春植都比晚春植产量减产。种植密度在90 000~135 000芽/hm2的各处理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低密度(75 000芽/hm2)的产量。在中肥水平(N525-P900-K450)下产量最高,施肥偏高或偏低产量都有下降的趋势。总的来说,桂糖30号于2月中旬到3月中旬种植,种植密度在90 000~120 000芽/hm2,新植蔗公顷适宜施肥量为速效N:450~550 kg,P2O5:700~900 kg,K2O:350~450 kg;宿根蔗公顷适宜施肥量为速效N:550~650 kg,P2O5:900~1 200 kg,K2O:450~600 kg,其蔗茎产量、蔗糖糖分及蔗糖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7.
不同施肥种类与数量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氮磷钾配合施用条件下,大豆产量大幅度增加,大豆产量可达3260kg/hm^2;磷钾配合施用条件下,产量可达3160kg/hm^2。施用氮肥、磷肥的增产效果显著、肥效高。  相似文献   

18.
高密度直播油菜氮磷钾肥推荐用量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我国目前油菜生产上施肥过量与不足并存,肥料利用率低的问题,运用“3414”试验方案进行一年多点田间试验,研究了高密度(375 000株/hm2)直播油菜氮磷钾肥的适宜用量。结果表明,氮磷钾肥不同用量显著影响油菜籽粒产量,通过建立施肥与产量间的效应函数方程,得出供试条件下油菜氮磷钾肥推荐施用量,桂林试验点油菜产量2 416.3kg/hm2,施用量为N 118.5 kg/hm2、P2O5 36.5kg/hm2、K2O 60.6 kg/hm2;枝江试验点油菜产量3 095.1kg/hm2,施用量为N 176.3 kg/hm2、P2O5 73.0kg/hm2、K2O 100.6 kg/hm2;玉龙试验点油菜产量4 474.3kg/hm2,施用量为N 256.7 kg/hm2、P2O5 88.1kg/hm2、K2O 137.7 kg/hm2。结论认为不同地理区域和不同油菜品种在该区域生长发育的生态学特征,以及肥料的边际利润率、肥料和产品价格是油菜推荐施肥的重要依据,不能简单依据供试土壤基础肥力进行油菜推荐施肥。 [  相似文献   

19.
在轻简化施肥背景下,为减少渍害损失,解决长江流域冬油菜产区生产面临的重要问题,开展氮肥施用 对油菜渍害的缓解作用研究。设置三因素田间试验,分别为不同氮肥用量(0、60、120、180、240和300 kg N/hm2)、氮 肥类型(油菜专用控释尿素和普通尿素)和水分处理(苗期渍水和正常排水),测定各处理产量和氮肥农学利用率, 明确苗期渍水对不同氮素供应水平油菜的影响,并比较油菜专用控释尿素一次性施用和普通尿素分次施用下油菜 对苗期渍水的响应。结果表明,直播冬油菜产量随氮肥施用量增加而提高,至240 kg N/hm2时不再增加。油菜专用 控释尿素一次性施用,在氮肥用量为60~180 kg N/hm2时产量高于普通尿素分次施用;在氮肥用量为240~300 kg N/hm2时,两种氮肥类型产量基本相当。氮肥施用通过增加收获密度、单株角果数和每角粒数提高产量。苗期渍水 导致直播冬油菜产量损失1.1%~41.9%,随氮肥用量增加,渍水引起的产量损失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0~60 kg N/hm2处理时,渍水使收获密度显著降低(降幅达29.4%~45.0%),单株角果数增加;施氮量为120~180 kg N/hm2时, 渍水导致收获密度和单株角果数分别降低19.5%~33.7%和1.4%~17.7%;施氮高于180 kg N/hm2时,收获密度和单 株角果数降幅减小(降幅分别为5%~30.9%和3.6%~9.5%)。普通尿素分次施用和油菜专用控释尿素一次性施用, 分别在施氮量为120和180 kg N/hm2时产量损失率最高,分别达29.8%和41.9%。相同氮肥用量下油菜专用控释尿 素一次性施用的产量损失率大于普通尿素分次施用。渍水显著降低氮肥农学利用率,降幅为8.4%~51.9%,施氮充 足(240~300 kg N/hm2)时氮肥农学利用率降幅低于氮素用量较低处理(120~180 kg N/hm2),油菜专用控释尿素一 次施用处理的农学利用率平均降幅(36.5%)高于普通尿素分次施用(17.3%)。综上可知,苗期渍水时,油菜专用控 释尿素一次施用,会加重油菜受渍影响;土壤氮素供应能力较低时,渍害逆境解除后,适量追施速效氮肥可有效缓 解产量损失,实现油菜稳产。  相似文献   

20.
为积极推进棉花减氮增效,实现农业提质增效和保护农田环境。以鲁棉1131、鲁棉37、鲁棉319、聊棉19为试验材料,设置氮磷钾配比肥施用量为0、225、300和375 kg/hm 2共4个处理,研究施肥用量对棉花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株高随着施肥量的减少而降低;单株结铃数随着施肥量的减少而减少,而单铃重相反;同一品种衣分各处理间无明显差异;各品种随着施肥量的减少籽棉产量先升高后降低,各个品种均在施肥量225 kg/hm 2下达到最大值;霜前花率和籽棉收益也在施肥量225 kg/hm 2下达到最大值;净收益最高的是不施肥处理。综合认为,在鲁西南地区高肥力蒜套棉地块无需对棉花进行追肥,可为鲁西南地区蒜套棉减肥增效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