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改性淀粉胶黏剂的研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利用氧化、缩聚、交联等方法可提高淀粉胶黏剂的耐水性。以次氯酸钠、聚乙烯醇、丙烯酰胺、甲苯二异氰酸酯用量为变量,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的最佳制胶配方为:在100g玉米淀粉中添加次氯酸钠溶液30mL、聚乙烯醇4g、丙烯酰胺24g及主剂重10%的甲苯二异氰酸酯。测试结果表明,按此配方制得的淀粉胶黏剂的胶合性能指标、成本等与UF树脂胶相当,可替代UF类树脂,解决产品中甲醛气体的释放问题。  相似文献   

2.
对葛根[Puerarialobata(Willd.)Ohwi.]中的异黄酮和淀粉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以葛根素为对照品进行了葛根及其木质部、韧皮部、浸膏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以吸附树脂法进行了黄酮的分离,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葛根先以适当溶剂提取,总黄酮,残渣再提取淀粉,总黄酮回收率为75%~86%,淀粉得率为13%~20%;经大孔吸附树脂分离后的提取物中含75%以上的葛根素;木质部总黄酮含量较高,在提取总黄酮时应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淀粉植物资源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福建淀粉植物资源有164种。禾本科、壳斗科等种类丰富。淀粉多分布在植物果实、种子和变态根、茎中。福建各区淀粉植物丰富程度分析结果:南平最丰富,宁德最贫乏。相似性程度分析表明,南平与三明最接近,南平与莆田最疏远。通过聚类分析,福建淀粉资源分为二大区,即南平和三明为一大区,另外福州等7个地区为第二大区。建议合理开发利用福建有价值的野生淀粉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4.
毛板红品种板栗淀粉加工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毛板红品种板栗淀粉的加工特性包括淀粉颗粒形貌,粘度,溶解度与膨胀度,糊化温度,直链,支链淀粉的含量等,结果表明,毛板红品种板栗淀粉颗粒粒径范围为5-20μm,长轴平均粒径11μm,最高粘度为183.25cp,溶解度和膨胀度都随着温度的上或而增加,为典型的二段膨胀过程,属限制型膨胀淀粉,板栗淀粉的湖化温度为75.9℃,支链淀粉含量为90.4%。  相似文献   

5.
醋酸酯淀粉     
《技术与市场》2007,(6):19-19
本项目主要是应用化学方法,将精制马铃薯淀粉进行改性,从而生产出抗凝性、透明度及其它使用性能均好于原淀粉的醋酸酯淀粉。本生产工艺设计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产品的小试研究,产品的化工设备设计,车间平面布置设计,管路布置设计,给排水设计,辅助设施设计,化验室设计,工程概算。  相似文献   

6.
淀粉表面结合脂对板栗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不同板栗产区16个品种板栗为试材,研究淀粉表面结合脂对板栗淀粉糊化特性影响。结果表明:板栗淀粉RVA糊化黏度在升温过程中逐渐升高并达到峰值,随后黏度降低并在整个温度保持阶段持续降低并降到谷值;在冷却过程中,淀粉糊黏度再次缓慢升高直至整个糊化过程结束。板栗淀粉RVA糊化黏度特征曲线按形状可分为4种类型,脱脂处理虽不改变淀粉糊化黏度特征曲线的形状,但对板栗淀粉RVA糊化黏度特征值产生影响,使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和最终黏度升高,糊化温度降低,峰值时间影响不大,对稀懈值和回冷值有显著影响。当板栗淀粉表面结合脂含量为0.96%~4.50%时,峰值黏度、谷值黏度、最终黏度和稀懈值受到显著影响,从而影响淀粉的糊化特性。  相似文献   

7.
葛根中异黄酮和淀粉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葛根中的异黄酮和淀粉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以葛根素为对照品进行了葛根及其木质部、韧皮部、浸膏中内酮的含量测定;以吸附树脂法进行了黄酮的分离。并用主效液相色谱法对其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葛根先以适当溶剂提取总黄酮,残渣再提取淀偻,总黄酮回收率淡75-86%,淀粉得率为13-20%;经大孔吸附树脂分离后的提取物中含75%以上的葛根素;木质部总黄酮含量较高,在提取总黄酮时应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8.
以亚硫酸氢钠和过硫酸铵组成的氧化还原引发剂,N,N`-亚甲基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使淀粉三元接枝丙烯酸和丙烯酰胺,在含有粘土的悬浮液中反应,制得淀粉复合型高吸水性树脂。在本实验条件下获得最优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为70℃,引发剂含量为单体0.3%、丙烯酰胺含量为丙烯酸40%、丙烯酸中和度为90%。发现树脂在一元醇中吸收能力小于多元醇,并且分子越大,吸收能力越低。而且在醇中的吸收能力明显低于在去离子水中的吸水能力。在中性范围内,树脂具有最大的吸水能力。而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树脂的吸水能力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9.
《技术与市场》2001,(6):1819
我们开发的阳离子淀粉生产新工艺具有反应效率高、生产成本低及设备投资少等优点,是对阳离子淀粉生产技术的突破。投资10万元即可建立一套外购醚化剂的千吨级阳离子淀粉生产线,特别适合造纸厂接产。我们还可供应使用方便、价格优惠的醚化剂。此项技术适用于造纸、油田、水处理及日用化工等行业。本工艺生产中无三废排放,无高温、高压等操作。 投资预算及生产条件 建一生产能力为1000T/年的工厂,需总投资:10万元,设备费:10万元,厂房:400m2。水电:自来水、电100KVA,人员:45人,原料均为国产。 所需设备为反应釜2台、锅炉1台、筛分包装1套。 经济效益分析按中性施胶用阳离子淀粉计: 综合成本:2700元/T,产品售价:4500元/T,利税:1800元/T,产值:450万元,年利税:180万元。 市场分析 我国纸和纸板产量已达3千万吨,国外纸张中变性淀粉添加量平均已达2.4%,在我国按1.5%的加人量,国内就需要45万吨变性淀粉。特别是国内造纸以草浆为主,草浆原料纤维短,强度差,更应添加变性淀粉。实践证明,草浆中加人变性淀粉,不仅能提高纸张强度,改进印刷性能,还能提高收率,减少环境污染,所以生产造纸用变性淀粉很有发展前...  相似文献   

10.
橡子是柞树(青杠)的果实,橡子淀粉是以橡子为原料经精细加工而成。橡子淀粉富含人体所必需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含支链淀粉61.8%,直链淀粉38.2%。橡子淀粉可消除胃、肠中的污垢、排除肺脏的烟尘、尼古丁、降温解毒,被誉为人体"清道夫"。橡子淀粉因其对人体独特的保健作用,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我国现时橡子淀粉年生产能力600-700吨,多出口国外,西南地区尚无橡子淀粉生产厂家。通江拥有丰富的柞树(青杠)资源,面积达50万亩,橡子年产贮量在3500吨以上(6-8吨橡子出1吨淀粉),加工设备及技术有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环己烷为连续相,Span 80/Tween 80为分散剂,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通过反相悬浮聚合技术,合成疏水缔合阳离子淀粉接枝共聚物。研究了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反应时间对接枝性能的影响及溶解性能。并用IR、X衍射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采用氧化还原引发剂可使聚合反应低温快速进行,在m(St)∶m(AM)∶m(DMDACC)∶m(OA)为4∶7.4∶1.5∶0.6时,引发剂用量3.1 mmol/L,30℃反应3 h,单体转化率92.6%,接枝率53.8%,粘均相对分子质量(MV)3.26×106。  相似文献   

12.
玉米淀粉改性UF树脂胶合高含水率单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时君友 《木材工业》2005,19(5):13-16
采用半酯化的玉米淀粉与脲醛树脂(UF)共聚改性,探讨加入量、脲醛树脂的量比、混合比、热压条件等对胶液的黏度、稳定性、固化时间及胶合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单板含水率提高到16%~18%时,用改性UF树脂生产的多层胶合板,其物理力学性能指标达到GB/T 9846.1~12-88中Ⅱ类胶合板的要求,并大幅度地降低了胶合板的制造成本.  相似文献   

13.
采用氢氧化钠/尿素混合水溶液对木薯淀粉进行预处理活化,研究了预处理对木薯和松香酶法合成松香淀粉酯的影响。通过SEM、FT-IR和XRD等表征方法研究了预处理对木薯淀粉颗粒形貌和结晶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薯淀粉经预处理后,淀粉粒仍保持一定圆形或椭圆形结构,但是其表面有破面和裂缝;预处理淀粉结晶结构遭到一定程度破坏,结晶度降低。对比分析木薯淀粉及预处理木薯淀粉的理化性质发现,预处理后的木薯淀粉在冷水中的溶解率由7.5%增加到45.7%,提高了38.2个百分点,透明度由86.6%增加到95.7%,增强了9.1个百分点,相对黏度降低。以松香为原料,固定化脂肪酶为催化剂,分别与木薯淀粉和预处理木薯淀粉进行酯化反应,考察预处理对酯化反应取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经预处理后的木薯淀粉与松香反应的取代度高达0.102,相比预处理前松香淀粉酯的取代度0.016明显提高。FT-IR分析表明,预处理后木薯淀粉酯化后的松香淀粉酯在1720 cm-1处产生明显的酯羰基CO伸缩振动吸收峰,其化学反应活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通过设置不同的恒温和变温条件,研究了紫椴种子萌发温度和天数对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紫椴种子发芽率在10℃恒温条件下可达80.5%,在10~15℃变温条件发芽率达到83.4%。在10~15℃变温条件下不同催芽天数可溶糖含量20.5~14.3mg·g~(-1),高于25℃恒温条件,可溶糖含量随着催芽天数增加而减少。淀粉含量也是随着催芽天数的增加出现下降的趋势,由催芽初期的6.8mg·g-1下降至第16天的3.4 mg·g~(-1)。  相似文献   

15.
以白果淀粉为原料,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淀粉微球,研究淀粉乳浓度、油水体积比、交联剂用量、乳化剂浓度、引发剂用量等条件对白果淀粉微球吸附量的影响,确定最优制备条件。采用红外、扫描电镜、粒度测定仪、X射线衍射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和热重分析仪等对白果淀粉微球进行性能测定。结果表明,最优制备条件为淀粉乳浓度10%、油水体积比8∶1、交联剂用量25%、乳化剂浓度12%、引发剂用量20%、聚合温度为60℃、反应时间2 h。制备的白果淀粉微球表面布有大量的孔洞,微球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19.6μm,对亚甲基蓝的吸附量达到39.2 mg/g,与白果淀粉相比,白果淀粉微球的吸附性能和热稳定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
马来松香木薯淀粉酯的微波合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微波辐照下,通过木薯淀粉与马来松香酰氯(MPA-C l)的O-酰化反应合成了不同取代度的马来松香木薯淀粉酯(MRCSE),利用FT-IR、NMR、X射线衍射(XRD)和元素分析对MRCSE进行了表征。探讨了反应条件对MRCSE取代度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出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木薯淀粉0.5 g,MPA-C l 3.4 g,吡啶体积25 mL,淀粉活化时间1.5 h,反应温度110℃,功率700 W,反应时间1.5 h,物质的量比1∶1(马来松香酰氯-葡萄糖单元中羟基数)。并测试了DS为0.170的MRCSE的特性黏度和溶解性能。结果表明,与原料木薯淀粉相比,MRCSE的特性黏度降低、溶解性能变好,尤其可溶于冷水,即MRCSE是一种新型水溶性淀粉衍生物。  相似文献   

17.
采用盐酸为催化剂、过硫酸铵为氧化剂,制备酸解氧化淀粉乳液.淀粉在酸解的同时进行氧化,缩短了反应时间,提高了反应效率.经单因素分析试验,确定优化工艺条件:淀粉乳液质量百分数35%,反应时间1 h,盐酸浓度0.5mol·L-1,反应温度55℃,过硫酸铵用量为淀粉干基质量的2.25%.酸解氧化淀粉具有酸解淀粉与氧化淀粉的双重性质.产物具有黏度低、浓度高、抗凝沉性好特点,可用于木材胶黏剂的制造.  相似文献   

18.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马来酸酐(MAH)为酯化剂,通过干法合成马来酸酐酯化淀粉(ES)。FT-IR测试结果表明,玉米淀粉和MAH通过干法成功发生酯化反应。再将马来酸酐酯化淀粉和聚乳酸(PLA)通过熔融挤出法制备马来酸酐酯化淀粉/聚乳酸复合材料(ES/PLA)。采用紫外老化箱对复合材料进行加速老化处理,研究了干法酯化改性对复合材料老化性能的影响。FT-IR和SEM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老化时间延长,复合材料中C—O、C—H和CO的吸收峰强度逐渐降低,破坏程度逐渐增大;老化时间相同时,ES/PLA中基团吸收峰强度大于原淀粉/PLA(NS/PLA),破坏程度小于NS/PLA;XRD和DSC结果表明,老化处理后2θ=21°处的结晶峰消失,且16.5°处出现PLA的结晶峰,表明淀粉的水解速率大于PLA;复合材料中PLA的结晶度随老化时间延长先增大,再减小,表明PLA中非结晶区先发生水解。受结晶度的影响,复合材料的热分解温度随着老化时间延长先增大,后减小,且ES/PLA的热稳定性优于NS/PLA。老化时间相同时,ES/PLA的机械性能优于NS/PLA,随着老化时间延长,NS/PLA和ES/PLA的机械强度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9.
为充分利用农作物废弃物,研究环境友好材料,通过热压成型方法制备稻秸/淀粉胶全降解复合材料。研究了预处理、胶黏剂、增塑剂和阻湿剂含量对复合材料内结合强度(IB)、弯曲强度(FS)、弯曲弹性模量(MOE)、冲击韧性(IR)、拉伸强度(TS)、拉伸模量(MOR)、含水率及2h吸水厚度膨胀率的影响,并观察了复合材料细观表面。结果表明:水热处理复合材料力学性能除IB外均较高;含胶量为10%时力学性能除MOR外均较高;1%增塑剂提高了IB、FS及TS,2%增塑剂提高了IS,增塑剂对MOE和MOR有负面影响;阻湿剂降低了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增塑剂、阻湿剂均能不同程度的增大复合材料MC。复合材料2h吸水厚度膨胀率大,防水性能差。复合材料基体和增强体两相界面结合存在明显缝隙、空洞及分层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