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
邓定武 《杂交水稻》1999,14(3):26-27
针对两系杂交早稻香两优68产量较高、米质优良、高肥条件下易倒伏等特点,提出了进一步提高稻米品质、防止倒伏、确保产量的综合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早稻生产的现状,发展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分析了福建省早稻生产的现状 ,根据福建省早稻生产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发展早稻生产的总体思路是 :力保安全、调优品质、主攻效益、依靠科技、振兴产业 ,并对如何发展福建省的优质早稻生产提出了具体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优质两系杂交早稻新组合金两优289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选用性状互补的2个光温敏核不育系8-1S和香125S杂交,通过系谱选择与花药培养相结合的方法育成优质低温敏两用核不育系金山S-2。利用该不育系与早恢89配组育成两系杂交早稻新组合金两优289,该组合具有产量高、米质较优、综合性状好等特点。2003—2004年参加福建省优质早稻区试,2 a平均产量达7.14 t/hm2,比对照佳禾早占增产13.62%,达极显著水平。该组合于2005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4.
T78A系福建农林大学作物学院与福建省种子总站合作 ,用地谷B为优质供体 ,与龙特浦B、珍汕 97B复交 ,选株并通过与珍汕 97A杂交、回交育成的优质野败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于 2 0 0 0年 7月通过福建省科技厅鉴定。该不育系的保持系T78B明显比珍汕 97B、V2 0B等生产上主要的保持系在加工、外观、蒸煮等品质的主要指标上有明显改进。用T78A与早恢 89、福恢 0 16、明恢 82等恢复系配制成的T优 7889、T优 7816、T优 7882等组合 ,在福建省作早稻栽培 ,具有优质、高产特性。其中T优 7889于 1999年和 2 0 0 0年参加福建省早稻优质稻组…  相似文献   

5.
准两优1202是广西百色北农两系杂交水稻研发中心与南宁市沃德农作物研究所合作用准S与R1202配组育成的感温型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表现生育期适中,分蘖力强,结实率高,增产潜力大,稻米品质优。在2005—2006年桂南稻作区早稻迟熟组区试中,平均单产7.95t/hm^2,比对照特优63增产8.8%;稻米品质达部颁食用籼稻品种品质(NY/T 593-2002)2级标准。2007年5月通过广西区品种审定,适宜在桂南、桂中稻作区作早、晚稻种植和在桂北稻作区作晚稻种植。  相似文献   

6.
从净光合生产串、干物质生产、物质在各器官中的增减变化规律.来探索两系杂交早稻香两优139与常规稻湘早籼13号的异同.为制定栽培方案提供理论依据。试验表明.香两优139的生长优势主要表现在中期;净光合生产串及干物质生产能力大于常规稻;也同样存在“生长中心”自下而上的转移过程.以及后期生活力的下降阶段。认为“生长中心”的正常转移是实现两系杂交早稻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两系杂交早稻新组合株两优02制种技术初探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介绍了两系杂交早稻株两优02的亲本特征特性和高产制种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福龙两优29是用福龙S2与龙恢29配组育成的晚籼两系杂交稻新品种,于2014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具有高产稳产、熟期适中、抗逆性较强、适应性广等特点。介绍了2013年福龙两优29在上杭县参加福建省晚稻新品种生产试验的种植表现与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高产中熟两系杂交早稻新组合株两优90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株两优90是湖南省水稻研究所利用株1S为母本与自育的丰产性好的恢复系E3590配组选育而成的高产中熟两系杂交早稻新组合,适宜于湖南及周边地区作双季早稻种植。介绍了其选育经过、特征特性、栽培及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稻米的品质问题尤其是杂交早稻米质较差的问题日益突出。为解决杂交早稻优质与高产的矛盾,新罗区种子站2009年从福建农林大学作物学院引进其用自育核不育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