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鳕鲈     
鳕鲈是澳洲个体最大的淡水鱼,一般情况下个体长度在55~65厘米,重量为2~5千克。鳕鲈外形美丽,肉质细嫩鲜美,被誉为澳洲淡水珍品,其价格相当昂贵。由于人工繁殖难度大,所以影响了鳕鲈养殖业的发展。近几年来,澳洲个别单位经过精心研究,突破人工繁育难关,成功地进行了工厂化生产  相似文献   

2.
鳕鲈是澳洲个体最大的淡水鱼,一般情况下个体长度在55~65厘米之间,重量为2~5公斤。鳕鲈外形美丽,肉质细嫩鲜美,被誉为澳洲淡水珍品,其价格相当昂贵。由于人工繁殖难度大,所以影响了鳕鲈养殖业的发展。近几年来,澳洲个别单位经过精心研究,突破人工繁育难关,成功地进行了工厂化生产养殖,获得很高的经济效益。鳕鲈在中下层水域生活,肉食性,自然界中以软体动物、甲壳动物、小鱼等为食。经驯化,可摄食人工配合饲料。鳕鲈的温度适应范围在4~40℃。最适生长温度23~32℃。在温度适宜条件下,养殖1周年个体重可达0.5~0.6公斤,此后生长速度逐渐加…  相似文献   

3.
鳕鲈是澳洲个体最大的淡水鱼,一般情况下个体长度在55 ̄65厘米,重量为2 ̄5公斤。鳕鲈外形美丽,肉质细嫩鲜美,被誉为澳洲淡水珍品,其价格相当昂贵。由于人工繁殖难度大,所以影响了鳕鲈养殖业的发展。近几年来,澳洲个别单位经过精心研究,突破了人工繁育难关,成功地进行了工厂化生产养殖,获得很高的经济效益。鳕鲈在中下层水域生活,肉食性,以水中的软体动物、甲壳动物、小鱼等为食。经驯化,可摄食配合饲料。鳕鲈适应的温度范围为4 ̄40℃,最适生长温度为23 ̄32℃。在温度适宜条件下,养殖1周年的个体重达0.5 ̄0.6公斤,此后生长速度逐渐加快(彩图…  相似文献   

4.
以体重(1.02±0.34)kg,体长(34.7±5.2)cm的虫纹鳕鲈(Macculochella peeli)为实验材料,采用常规方法测量其消化道指数并对3种主要消化酶的活性及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虫纹鳕鲈的比肠长、比肠重、比肝脏重和比内脏重分别为0.557±0.028、0.0047±0.0005、0.0157±0.008和0.058±0.005。胃蛋白酶在各消化器官的比活力顺序为胃肝胰脏肠;淀粉酶的比活力顺序为肝胰脏胃肠;脂肪酶比活力顺序为肝胰脏肠胃。研究结果表明,虫纹鳕鲈具有肉食性鱼类的消化道特征,胃为胃蛋白质的主要消化器官,肝胰脏为淀粉的主要消化器官,肝胰脏和肠为脂肪的主要消化器官。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育苗存活率,并获得较为稳定的育苗效果。[方法]选择1龄以上性成熟雄鱼、3龄以上性成熟雌鱼作为亲本,采用淡水催产孵化、3‰~4‰低盐度海水育苗的方式,开展澳洲银鲈室外规模化繁育试验。[结果]3批次受精卵孵化中,孵化率分别达92%、87%、90%,平均孵化率为90%;3批次人工育苗共获160万尾鱼苗,培育4~5 cm鱼苗成活率分别为58%、31%、28%,平均育苗成活率为37%。[结论]试验表明澳洲银鲈对盐度变化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低盐度海水培育澳洲银鲈苗种是切实可行的,且生长速度快、育苗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6.
澳洲宝石鲈又称宝石鱼、宝石斑,原产澳大利亚墨累河,20世纪未成为当地人工养殖的优良品种,是澳大利亚名贵的淡水鱼,2001年引入我国进行养殖。由于鱼体两侧生有大小不一数量不等的黑色斑块,宛如镶嵌黑色的宝石,故名。宝石鲈外形美观,性情温和,抗病力强,生长快速,群体产量高,可单  相似文献   

7.
淡水银鲈属鲈形目,鲈刺科,又名澳洲银鲈,原产于澳大利亚墨累河流域,是澳洲东部有名的淡水经济鱼类。鱼体稍呈纺锤形而侧扁,体背宽,头部相对较小,尾柄细长,身被细鳞,体色呈现银灰色,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强,为广温、广盐性鱼类。较耐低氧,生存水温2℃~37℃,最佳生长水温23℃~28℃,  相似文献   

8.
柳富荣 《湖南农业》2006,(11):20-20
淡水银鲈属鲈形目,鱼刺科,又名澳洲银鲈,原产于澳太利亚墨累河流域,是澳洲东部有名的淡水经济鱼类.鱼体稍呈纺锤形而侧扁,体背宽,头部相对较小,尾柄细长,身被细鳞,体色呈现银灰色。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强,为广温、广盐性鱼类。  相似文献   

9.
<正> 澳洲宝石鲈是澳大利亚久负盛名的淡水鱼,近年引进我国养殖。宝石鲈外形美观,性情温和,抗病力强,生长快速,群体产量高,可单养、混养、池塘养、网箱  相似文献   

10.
澳洲宝石鲈(以下简称宝石鲈)又称澳洲宝石斑,学名高体革鯻。可耐低溶氧,食性杂,鱼肉无腥味,肉多刺少,肉质细嫩鲜美、油脂丰富,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宝石鲈属于温水性鱼类,最佳生长水温21~28℃,在17~18℃时摄食会受到影响,10~15℃时行动迟缓或静止于水池下层。目前在山东、浙江、杭州、广东、四川、云南等地都有养殖,一般以池塘、网箱和流水鱼池养殖。  相似文献   

11.
为验证鳜类系统分类位置的各种假说,对部分鳜类鱼类线粒体16SrDNA基因片段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利用其与GenBank中鳕科以及鲈形目其它科鱼类的同源序列,初步构建了鳜类与部分低等鲈形目鱼类的分子系统关系。结果表明,鳜类为单系类群,但未与绪科聚合成单系群体,与目前假设的暖鲈科、狼鲈科、锯盖鱼群、花鲈等亲缘关系相对较远。由于鳜类为淡水特化类群,系统演化上较晚发生,因而,支持将其独立为一科——鳜科。本研究结果可为理解低等鲈形目鱼类的系统进化关系提供分析资料。  相似文献   

12.
由16S rDNA序列初步推断鳜类与低等鲈形目鱼类的系统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验证鳜类系统分类位置的各种假说,对部分鳜类鱼类线粒体16SrDNA基因片段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利用其与GenBank中鳕科以及鲈形目其它科鱼类的同源序列,初步构建了鳜类与部分低等鲈形目鱼类的分子系统关系。结果表明,鳜类为单系类群,但未与绪科聚合成单系群体,与目前假设的暖鲈科、狼鲈科、锯盖鱼群、花鲈等亲缘关系相对较远。由于鳜类为淡水特化类群,系统演化上较晚发生,因而,支持将其独立为一科——鳜科。本研究结果可为理解低等鲈形目鱼类的系统进化关系提供分析资料。  相似文献   

13.
《现代农业》2004,(6):10
花鲈又称赛花鲈,是海水养殖的主要品种,通过人工驯化在淡水养殖生长快、病害少、效益高,肉质优于加州鲈。现介绍花鲈在池塘养殖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4.
花鲈鲤是抚仙湖特有土著肉食性鱼类,开展花鲈鲤人工驯养繁育试验,对维护抚仙湖鱼类多样性具有积极作用。2008年以来,收集抚仙湖捕捞所获花鲈鲤28尾,在池塘条件下开展花鲈鲤人工驯养试验,驯养成活12尾。通过多年驯养培育,目前驯养培育的花鲈鲤已达到性成熟,为下一步开展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澳洲宝石鲈又名宝石鱼、玉鲈,属鲈形目鱼类。头小,体表被覆栉鳞,体色银亮,外形美观,适宜生长水温10℃~38℃,pH值5.5~8.5,食性杂,耐低氧,是澳大利亚久负盛名的垂钓和食用鱼之一。我国于近年引进养殖,结果表明该鱼具有性情温和、抗病力强、生长快、群体产量高等特点,适宜于池塘  相似文献   

16.
郑亚平 《新农村》2006,(12):18-18
澳洲宝石鲈又名宝石鱼、玉鲈,属鲈形目鱼类。头小,体表被覆栉鳞,体色银亮,外形美观,适宜生长水温10℃~38%,pH值5.5—8.5,食性杂,耐低氧,是澳大利亚久负盛名的垂钓和食用鱼之一。我国于近年引进养殖,结果表明该鱼具有性情温和、抗病力强、生长快、群体产量高等特点,适宜于池塘、网箱养殖。  相似文献   

17.
澳洲宝石鲈又名宝石鱼、玉鲈,属鲈形目鱼类。其头小,头后背部稍隆起,体表被覆栉鳞,体色银亮,外形美观,适宜生长水温10℃~38℃,最佳生长水温21℃~25℃,pH值适应范围5.5~8.5,食性杂,耐低氧,是澳大利亚久负盛名的淡水鱼,被认为是最好的垂钓和食用鱼之一。我国于近年引进养殖,实  相似文献   

18.
后背鲈鲤人工驯养的相关研究较少,在华能澜沧江苗尾·功果桥水电站鱼类增殖站对后背鲈鲤人工驯养进行了研究,用水泥池驯养平均体长38.20 cm、平均体重435.20 g的后背鲈鲤(Percocypris pingi retrodorslis)22~24个月,平均体长达56.11 cm,增加17.91 cm,增长46.88%;平均体重达2 142.69 g,增加1 707.49 g,增重392.35%。研究表明,人工驯养后背鲈鲤较易,生长较快且发病较少。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业信息》2004,(10):32-32
花鲈就是鲈鱼,又称赛花鲈,是海水养殖的主要品种,通过人工驯化,淡水养殖生长快、病害少、效益高,肉质优于加州鲈,现介绍花鲈在池塘养殖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0.
淡水银鲈原产于澳大利亚墨累河流域,是澳洲东部有名的淡水经济鱼类。淡水银鲈体呈银灰色,细鳞,肉质好,无肌间刺,肌肉具弹性且略有香味,体内胶性脂肪充积,肥而不腻,营养丰富,是一种商品价值高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