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优质弱筋小麦扬麦13原种繁育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弱筋小麦是近年来我国和江苏省重点发展的优质小麦之一,目前生产量、生产水平已取得了一定进展,江苏省已建成全国最大的弱筋小麦生产基地和全国重点的弱筋小麦企业集中采购点。然而弱筋小麦进一步扩大规模,种质来源是其重要限制条件之一,主要是由于近年来优质小麦的育种和生产又注重高蛋白、高面筋含量的高筋力小麦,忽视弱筋小麦的培育和生产,甚至将低蛋白、低面筋含量的低筋力小麦视为“劣质”小麦,全国未能建立较大规模原种生产基地而无法形成基地生产力,加上以往生产中对专用小麦认识的不充分,以致弱筋专用小麦生产明显落后,集中表现在产量不足、质量不高、营销不畅。近年来,江苏省有一批优质弱筋专用小麦品种育成应用于生产,但因弱筋小麦品质要求与以往生产中推广应用的中、强筋小麦品质差异较大,必须在适宜的优势生态区域、应用相配套的栽培调控技术,才能生产出品质符合加工企业要求的产品,而目前在生产中由于弱筋小麦种子大多为农民自收自留自用种,未能建立弱筋小麦原原种和原种繁育基地,给生产、销售、加工带来诸多困难,致使优质弱筋小麦品质潜力不能充分发挥。笔者在近几年承担相关的弱筋小麦课题、建立弱筋小麦原种生产基地过程中,对新近育成的弱筋小麦新品种扬麦13原种繁育体系构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已基本建成弱筋小麦扬麦13原种繁育体系并应用。  相似文献   

2.
江苏淮南地区弱筋小麦生产的现状、优势和发展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江苏淮南地区小麦生产情况和品质现状,并根据弱筋小麦的生产要求和市场需求,分析了该地区发展弱筋小麦具有独特的自然资源以及品种、栽培技术、区位交通、产业化开发等方面的优势条件,并初步探讨了弱筋小麦生产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3.
弱筋小麦是白酒酿造的主要原粮之一,四川是白酒生产大省,随着白酒产业发展,对酿酒专用弱筋小麦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四川省北部丘陵、平坝区域适合弱筋小麦生产,针对性配套集成弱筋小麦生产技术较为重要。介绍了品种选择、精细整地、精量播种、科学施肥、田间管理、收获与烘干等技术要点,助力实现四川北部酿酒专用弱筋小麦优质绿色、丰产高效的生产目标。  相似文献   

4.
试谈江苏省专用小麦发展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省小麦大量积压,其根本原因在于小麦品种品质结构不合理。面对我国加入WTO以后国外小麦对我国小麦的冲击以及我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在要求,急需发展切合我省实际的专用小麦生产。正确吸收借鉴国外优质专用小麦的生产经验,加快我省专用品种的引进选育步伐,以生产效益为中心组织专用小麦区域化生产,在大力发展强筋麦及中强筋麦的同时,重视弱筋小麦的生产开发。针对我省如何走出一条具有江苏特色的专用小麦发展之路,本文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促进驻马店市的优质专用小麦的快速发展和确保生产出来的专用小麦符合国家质量标准,选用强筋小麦郑麦9023、中筋小麦豫麦18、弱筋小麦豫麦50,按不同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划分不同生态区域,通过设计不同施肥量和施氮方式试验,分析驻马店市不同类型优质专用小麦的适宜种植区域。结果表明,区域Ⅰ是弱筋小麦的最适宜区,是中筋小麦的次适宜区;区域Ⅱ是中筋小麦适宜区,是强筋小麦和弱筋小麦的次适宜区;区域Ⅲ是强筋小麦和中筋小麦的适宜区。  相似文献   

6.
江苏弱筋小麦品种表现及存在问题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江苏作为全国最大的弱筋小麦优势产业区,发展弱筋小麦生产和培育新品种具有独特的优势。为寻求弱筋小麦品种的突破,分析了弱筋小麦品质随着品种和种植环境改变而变化显著,蛋白质与湿面筋含量偏高且年度间不稳定,优质与高产等江苏弱筋小麦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就弱筋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提出了选育弱筋品质标准高且指标较稳定的品种,迅速推广利用溶剂保持力(SRC)等方法。  相似文献   

7.
西藏发展弱筋小麦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梅 《作物杂志》2005,21(3):10-12
介绍了西藏小麦生产情况和品质现状,并根据弱筋小麦的生产需求,分析了西藏发展弱筋小麦具有独特的自然资源以及品种,并初步探讨了弱筋小麦生产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8.
优质弱筋小麦新品种太空5号的选育及其特征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太空5号(SP2027)是河南省农科院小麦所丰优育种室利用航天诱变育种技术选育而成的优质弱筋抗病丰产小麦新品种,两年省区试产量平均较对照增产3.81%,并有1年增产显著;省生产试验也较对照增产达5%以上.且该品系属制作优质饼干、糕点类型,达到国家优质弱筋小麦标准,2002年9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并于2002年12月获国家"十五"品种后补助二等奖,是我国采用航天诱变育种技术选育成功并审定通过的第1个优质丰产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我国小麦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实现优质专用小麦国产化,提高我国小麦品质的整体水平,国家农业部制定出一系列发展我国优质专用小麦生产的长期规划和近期部署.其一是明确我国主产麦区优质专用小麦生产的优势区域,合理调整优质小麦生产的布局和品种结构,加快优质专用小麦基地建设,逐步实现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其二是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的投入,加大对发展小麦生产的支持和保护力度,降低小麦生产成本,提高优质小麦种植收益.只有这样,我国才能在全球优质小麦及其产品的贸易上占据有利地位,实现我国由小麦进口贸易大国向出口贸易强国的转变.为了实现这一宏伟战略目标,应把握好如下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弱筋小麦优质稳产,解决当前弱筋小麦存在品质稳定性差的问题。本试验以弱筋小麦‘宁麦13’为试材,结合方差分析等方法研究增密减氮对弱筋小麦的产量、群体质量指标以及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40 kg/hm2施氮水平条件下,随着密度的增加,小麦LAI、干物质积累量均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密度超过240×104/hm2会导致LAI、干物质积累量、产量下降。在240×104/hm2密度条件下,施氮量超过240 kg/hm2会导致小麦叶面积指数、SPAD值、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下降。适当的增密减氮有利于提高弱筋小麦的优质稳产,而过量增密减氮则会导致小麦产量下降,品质不稳定。为实现产量和品质的最优化,生产上推荐采用种植密度为240×104/hm2,施氮量为180 kg/hm2,氮肥运筹为7:1:2:0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1.
《作物育种信息》2006,(1):21-21,F0004
我国将重点建设黄淮海、长江下游和大兴安岭沿麓等3个专用小麦带。到2007年,我国专用小麦面积将占小麦总面积的40%左右,比2001年提高20个百分点左右,其中3个专用小麦带发展的优质强筋和弱筋小麦面积占全国专用小麦面积的比例达到409/6以上,比2001年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实现基本满足国内需求,力争向东亚国家或地区出口的目标。这是农业部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中为专用小麦确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沿江高沙土地区弱筋小麦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国内市场上弱筋小麦紧缺 ,主要依靠进口 ,尽管进口小麦在产麦国的售价并不高 ,但由于运费及关税等多种因素 ,到达我国面粉厂的价格仍很高 ,一般比国产小麦高 4 0 %以上。因此 ,推广优质弱筋专用小麦已成为我国小麦生产的迫切需要。我市地处沿江 ,属通南高沙土地区 ,土壤结构差 ,沙性强 ,保肥供肥能力差 ,肥力水平较低 ,土壤有机质含量在0 .7%~ 1.0 %左右 ,全氮 0 .0 5 9%,速效磷、钾含量分别为 4~ 5mg/kg及 5 0~ 6 0mg/kg ,且小麦生育后期多雨寡照 ,昼夜温差小 ,不利于小麦子粒蛋白质的积累和强力面筋的形成 ,弱筋优势明显。针对土壤…  相似文献   

13.
关于发展四川弱筋小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启华  余敖  魏灵 《小麦研究》2006,27(2):9-13
本文根据四川小麦品质现状和品种基础,分析了发展四川弱筋小麦的可行性、产业化发展情况及前景,提出了发展四川弱筋小麦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不同土壤水分对强、弱筋小麦烘焙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强筋小麦济麦20和弱筋小麦宁麦9为材料,在防雨池栽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对强、弱筋小麦烘焙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水分减少,强、弱筋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及沉降值与小麦烘焙品质指标均呈显著相关,可以作为衡量小麦烘焙品质的参考指标。2个供试品种中,强筋小麦(济麦20)烘焙品质受土壤水分影响较大,在土壤相对含水量55%~60%条件下烘焙品质最好;而弱筋小麦(宁麦9)烘焙品质受土壤水分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主产区小麦在品质区域间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2003—2007年我国4个麦区174个品种2 571份小麦样品,对14个品质性状在各麦区的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年度之间,小麦品质性状在各麦区内具有明显差异,变化无规律。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形成时间、稳定时间、面包体积和面包评分的年度平均值麦区差异达1%或5%显著水平,由北到南呈华北北部强筋麦区(I)>黄淮北部强筋中筋麦区(II)>黄淮南部中筋麦区(III)>长江中下游中筋弱筋麦区(IV);北部麦区(I、II)的降落数值、出粉率、沉淀值、吸水率、拉伸面积、延伸性和最大抗延阻力的5年平均值显著大于南部麦区(III、IV)。达到优质强筋小麦标准的样品主要集中在I、II区,达到优质弱筋小麦标准的样品主要集中在IV区,III区以中筋小麦为主,形成了由北到南由不同小麦品质类型构成的品质区域布局。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小麦品种的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30  
利用1999年河南省40个小麦品种的品质测定结果,对河南省小麦品种的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河南省目前推广和新育成的小麦品种品质性状差异较大,其中变异较大的是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弱化度,其次是沉降值、面粉质量评价值、面包体积和面包评分。这些小麦品种中中筋粉品种占75%以上;强筋粉品种约占20%;弱筋粉品种不足5%。②强筋小麦品种豫麦34,47,14号,宛798,豫麦49号和弱筋品种豫麦50,60号等品种基本解决了高产与优质的矛盾,而且稳产性好、适应性广,适宜黄淮南片麦区广泛种植。③郑州9023、小偃54、漯育麦、陕优225、高优503等一年初步测定达强筋粉品种标准,洛旱2号达弱筋粉品种标准。④小麦品种的品质性状易受环境条件影响,特别是蛋白质含量、沉降值、面团的物理特性如形成时间、稳定时间、评价值等受  相似文献   

17.
在缺磷土壤(速效磷含量低于6.37 mg/kg)上研究不同磷肥种类对弱筋小麦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不同种类磷肥均能提高籽粒产量;不同磷肥品种间以复合肥增产效果最高,过磷酸钙最低;不同磷肥处理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均符合国家标准(GB/T17893-1999).不同磷肥对弱筋小麦的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以施用复合肥对弱筋小麦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主产区小麦在品质区域间的差异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选取2003—2007年我国4个麦区174个品种2 571份小麦样品,对14个品质性状在各麦区的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年度之间,小麦品质性状在各麦区内具有明显差异,变化无规律。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形成时间、稳定时间、面包体积和面包评分的年度平均值麦区差异达1%或5%显著水平,由北到南呈华北北部强筋麦区(I)>黄淮北部强筋中筋麦区(II)>黄淮南部中筋麦区(III)>长江中下游中筋弱筋麦区(IV);北部麦区(I、II)的降落数值、出粉率、沉淀值、吸水率、拉伸面积、延伸性和最大抗延阻力的5年平均值显著大于南部麦区(III、IV)。达到优质强筋小麦标准的样品主要集中在I、II区,达到优质弱筋小麦标准的样品主要集中在IV区,III区以中筋小麦为主,形成了由北到南由不同小麦品质类型构成的品质区域布局。  相似文献   

19.
陕西优质专用强筋小麦配套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陕西关中和渭北麦区被国家选定为优质专用小麦专业化区,重点发展强筋和中筋小麦。强筋小麦比一般小麦蛋白质含量高出2~5个百分点,蛋白质含量与栽培技术密切相关。为此,本文从我国强筋小麦品质指标要求及陕西发展强筋小麦的优势入手,在分析影响强筋小麦品质主要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优质强筋小麦配套栽培技术。对提高强筋小麦产量和质量,增加蛋白质的社会总量,改善人民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北方冬麦区主要小麦亲本品质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小麦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品质改良已成为小麦育种的重要目标。我国北方冬麦区小麦种植面积占全国小麦面积的一半以上,其气候适宜优质小麦生产,应当成为我国优质小麦的主要生产基地。了解现有亲本品质状况,选择优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