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7 毫秒
1.
【目的】研究秦岭火地塘林区硅藻植物的种类组成与生态特征。【方法】对采自秦岭火地塘林区8个样点的样品进行固定、酸处理后,在显微镜下对硅藻门植物进行观察、计数和拍照,研究林区硅藻的种类组成,并分析其生态类型及分布特点。【结果】共鉴定出硅藻门植物126个分类单位,包括91种29变种6变型,分别隶属于2纲6目10科29属,优势种包括Diatoma hiemale(Roth)Heib.、D.hiemale var.mesodon(Ehr.)Grun.、Cymbella ventricosa Agardh、Gomphonema lanceolatum Ag.、G.subclavatum(Grun.)Grun.、Cocconeis placentula Ehr.和C.placentulavar.euglypta(Ehr.)Grun.。火地塘林区大部分硅藻的生态类型为淡水性种类,并有较多的普生性种类及高山冷水性种类,其余种类较少。从硅藻的生活习性来看,49.2%的种类既可营浮游生活又可营附着生活,42.1%的种类为浮游硅藻种类;61.9%的硅藻为水生种类,31.0%的种类为水生或气生种类。【结论】探明了秦岭火地塘林区硅藻植物种类组成和生态特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微藻是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水生生物,不仅可用作为生产生物柴油的原料,同时也可用于生产高蛋白食物和动物饲料等。微藻生长不与陆生植物竞争土地资源,其整体应用对可持续农业发展的潜力巨大。高产量微藻养殖对微藻整体产业发展至关重要,以室外硅藻养殖为实例,探讨生长阶段光照和需水量等要素与产量的关系,为大规模养殖管理提供指导。【方法】利用深圳兆凯生物能源研究中心室外硅藻养殖平台,研究硅藻养殖的适宜设备和生长条件,收集开放式光反应器硅藻养殖系统生长阶段的每日产量数据;同时从深圳市气象局和深圳大学城北大气象观测站收集相应的温度、光照、湿度等气象资料。通过光合作用模型量化硅藻生长的光照需求,同时利用SIMMETEO模型结合温度、光照、湿度等气象要素模拟硅藻生长过程的日蒸散发量。最终通过统计分析建立光照、水分需求量和硅藻产量的关系模型,研究其对硅藻生长的影响。【结果】在年均温度较高的地区,相较于太阳辐射等气象因素,温度对硅藻日产量的影响相对较小,其线性拟合优度R²=0.464。太阳辐射对硅藻日产量影响显著,其线性拟合优度R2=0.656。同时,太阳辐射与蒸散发量有显著相关性,其sigmoidal曲线拟合优度达0.962。当每日太阳辐射值为9.67-12.67 MJ•m-2时,其对硅藻的蒸散发量影响最大;当每日太阳辐射值超过12.67 MJ•m-2时,硅藻的日蒸散发量不再随太阳辐射增大而增加,维持在4.63 mm左右,表明该生长系统的水分需求已达饱和。蒸散发量实际代表硅藻生长阶段的水需求量,硅藻日产量与日蒸散发量的线性拟合优度R2=0.637,表明蒸散发量对硅藻生长也有显著影响,硅藻生长需要适当的水分供给,当水分供给受限,不能满足生长需求,产量增长则受到限制;同时,硅藻生物量的增加也会导致水需求量的不断增大,以满足生理生化过程。【结论】太阳辐射和蒸散发对微藻生长有显著影响,是提高微藻产量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硅藻需水量相比光照需求,更易量化和控制,研究硅藻的蒸散发量可以明确硅藻实际生长过程中的水分需求,为有效地进行水分供给提供依据,可应用为微藻养殖供水管理方面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3.
浙江义乌市城镇化对溪流底栖硅藻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0年4月调查了浙江省义乌地区5个参照和9个城镇溪流样点的理化性状、底栖硅藻群落及所在流域土地利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表明,流域城镇化强度指标——不透水地表面积比与电导率、总氮和磷酸盐等理化因子呈显著正相关,也与喜富营养型硅藻与耐污型硅藻比例呈显著正相关。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与相似性检验(ANOSIM)分析表明,参照溪流与城镇溪流的底栖硅藻群落具有显著差异。参照溪流底栖硅藻平均密度(5.67×105cell.cm-2)低于城镇溪流(6.11×106cell.cm-2),并且参照溪流运动型、富营养型和耐污型硅藻比例也显著低于城镇溪流。城镇溪流优势种是Na-vicula minima(50.75%),参照溪流为Rhoicosphenia abbreviate(55.71%)。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森林面积比、底质组成、二氧化硅、电导率、钙离子和镁离子是影响研究样点底栖硅藻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研究结果证实,城镇化会显著改变城市溪流底栖硅藻群落结构,底栖硅藻可作为评价溪流生态质量的指示生物。  相似文献   

4.
中国水稻的光温资源与生产力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水稻是中国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水稻的增产对全国粮食增产有重大作用。水稻增产从本质上说是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问题。水稻的光能利用既与水稻的生理生态特性有关,亦与气候条件有关。本文运用气候生态系统的观点研究水稻光能利用与气候条件的生态关系,试图阐明我国水稻在气候条件制约下的光能利用潜力,阐明我国各地水稻近期的增产潜力与途径,以及今后进一步增产的潜力与途径。  相似文献   

5.
硅藻在海洋中分布广泛,适应于多种生长环境。本文对海洋硅藻应对低铁胁迫的策略进行综述,以期为研究海洋藻类在低铁环境下的生理代谢状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植物种植过程中,气候条件对植物的生长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应加强对植物对气候条件变化的反应的研究。植物对气候变化的生理生态响应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基于此,对具体的内容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为了用硅藻指数评价太子河的水生态健康状况,于2012年5月对太子河河岸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森林用地、森林耕作用地、耕地和城镇建设用地)下的38个采样点位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应用6项硅藻指数(硅藻生物指数IBD、硅藻属指数IDG、特定污染敏感指数IPS、欧盟硅藻指数CEE、硅藻营养化指数TDI和戴斯指数DESCY)对太子河的水生态环境进行健康评估。结果表明:MRPP结果显示,太子河流域4种土地利用类型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P0.05);太子河流域香农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物种丰富度的平均值分别为2.96、0.72和18,物种密度为7.83×106cells/cm2;根据相关分析显示,硅藻指数之间、硅藻指数与水环境因子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根据K-S检验,6项硅藻指数均符合正态分布;根据线性回归方程分析,D-IBI与IBD、IPS、IDG、CEE、TDI、DESCY均呈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P0.05),表明6项硅藻指数在太子河流域具有较好的适用性;用硅藻指数评价太子河流域的结果显示,太子河上游地区水生态健康状况较好,中游地区水生态健康状况一般,下游地区水生态健康状况较差。  相似文献   

8.
国际光合作用大会是由国际光合作用研究协会(ISPR)发起组织的光合作用研究领域学术水准最高、最具影响力的全球性学术盛会。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探讨光合作用相关研究在应对当前全球粮食、能源、气候等问题中的应用。涉及了植物生理、生态、农业科学、林业科学、分子生物学、藻类生理生态、水生生物学、海洋生态学、生物能源、仿生学等等十个研究领域。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国际性学术交流盛会。  相似文献   

9.
2009年首次在老挝万象雨季进行了杂交水稻的试种示范,在当地气候、土壤、病虫害等自然生态情况下,研究了杂交水稻的生长表现和经济、生理、生态特性;提出了杂交水稻在当地高产栽培的主要技术措施及其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0.
2009年首次在老挝万象雨季进行了杂交水稻的试种示范,在当地气候、土壤、病虫害等自然生态情况下,研究了杂交水稻的生长表现和经济、生理、生态特性;提出了杂交水稻在当地高产栽培的主要技术措施及其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1.
徐信  支崇远  陈玲  马健荣  詹金星 《安徽农业科学》2011,(9):5216-5217,5386
硅藻是水生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应用十分广泛。概述了硅藻在水质监测、评价及古环境重建中的研究概况,并提出了硅藻在我国未来水质监测方面的发展方向及在古环境重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姚磊 《安徽农业科学》2014,(16):5186-5188,5285
分析了东风西沙水源地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优势种分布、群落结构分布以及多样性等特征.结果表明,东风西沙水源地共监测出藻类6门共64种(属),分别为蓝藻、绿藻、硅藻、隐藻、裸藻、金藻,其中硅藻和绿藻共47种,为水源地的主要浮游植物种类;浮游植物优势种单一,主要为硅藻门的短小舟形、克洛脆杆藻,隐藻门的尖尾蓝隐藻,以及蓝藻门的铜绿微囊藻,且优势度值较小;监测期间浮游植物密度为8.20×10^5 ~8.40×10^6 cells/L,均值为3.71×10^6 cells/L;群落特征指数统计结果表明东风西沙目前水质较好,总体上处于轻或无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小车河底栖硅藻的多样性和空间分布特征,以及硅藻优势种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方法]2015年6月对贵阳市小车河(阿哈水库到南明河段)10个样点采集的30个水样进行底栖硅藻调查。[结果]鉴定小车河底栖硅藻为2纲6目9科22属131种(包括亚种和变种),从硅藻分布的规律来看,小车河底栖硅藻的绝对丰度在各个采样点都存在差异,且以小环藻属为优势种。通过回归分析,小车河硅藻细胞密度与水体总磷含量呈明显正相关,与水温无明显线性关系。[结论]调查结果为小车河水环境监测、河流的保护与利用,以及维护生态平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研究从2004年3月~2006年8月间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丹江口水库3个采样点水体进行了浮游植物数量种类和9项理化指标的检测,并对浮游植物的数量、种类的生长变化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简单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该水域共有浮游植物96种及变种,隶属于8门63属,其中种类最多的藻类植物,依次是硅藻、绿藻和蓝藻。每一门藻类只与少数环境因子有直接相关性,与部分因子具有间接的群体相关性。硅藻门、绿藻门都与氮浓度有直接相关性,蓝藻门与氮浓度具有间接相关性。磷浓度较低,每一门藻类都与磷浓度没有直接的相关性。典型相关分析表明,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具有显著相关性,浮游植物主要因素为硅藻门和蓝藻门,环境因子主要因素是总氮、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表现出的群体显著相关性将为水库的环境监测、分析、治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太湖水/沉积物界面固着藻类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6月至2005年4月分别选取太湖湖泊的草型、藻型及过渡型区域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类型湖泊水/沉积物界面中固着藻类的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在种群分布上,硅藻门(53.85%)和绿藻门(34.62%)最多,其次是蓝藻门(7.69%),而裸藻门(3.84%)相对较少,各采样点的优势种主要集中在硅藻门;在季节分布上,夏季和秋季种类和数量较多,冬季最少;在空间分布上,草型湖泊在全年(6月份除外)的藻种类和密度居多,过渡型湖泊次之,藻型湖泊最低(11、12月份除外)。另外,在藻型湖泊(站点3)中发现了越冬的微囊藻。根据各种藻类对水体生态环境的响应情况,在太湖中不同区域筛选出不同的生态敏感指示藻类。  相似文献   

16.
曲青梅  邹宁 《安徽农业科学》2013,(33):13090-13093
底栖硅藻作为鲍鱼和海参的主要饵料,对鲍苗和海参的生长、变形和发育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从藻体中提取的活性成分具有独特的营养和药用价值,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综述了悬浮培养条件对海洋底栖硅藻的生长和营养成分的影响,旨在为大规模悬浮培养底栖硅藻及其活性物质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The 18S ribosomal DNA molecular phylogeny and lipid composition of over 120 marine diatoms showed that the capability to biosynthesize highly branched isoprenoid (HBI) alkenes is restricted to two specific phylogenetic clusters, which independently evolved in centric and pennate diatoms. The molecular record of C25 HBI chemical fossils in a large suite of well-dated marine sediments and petroleum revealed that the older cluster, composed of rhizosolenid diatoms, evolved 91.5 +/- 1.5 million years ago (Upper Turonian), enabling an accurate dating of the pace of diatom evolution that is unprecedented. The rapid rise of the rhizosolenid diatoms probably resulted from a major reorganization of the nutrient budget in the mid-Cretaceous oceans, triggered by plate tectonics.  相似文献   

18.
Some glacial sediment samples recovered from beneath the West Antarctic ice sheet at ice stream B contain Quaternary diatoms and up to 10(8) atoms of beryllium-10 per gram. Other samples contain no Quaternary diatoms and only background levels of beryllium-10 (less than 10(6) atoms per gram). The occurrence of young diatoms and high concentrations of beryllium-10 beneath grounded ice indicates that the Ross Embayment was an open marine environment after a late Pleistocene collapse of the marine ice sheet.  相似文献   

19.
梁叶  陈椽  晏妮  徐兴华  付维琪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0):6079-6082,6136
[目的]研究贵阳市花溪河流域水环境的现状以及藻类植物多样性组成。[方法]以3次常规监测数据为基础,应用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指数d和均匀度指数J,于2010年9月~2011年3月间对花溪河流域5个监测段面的藻类多样性和花溪河流域的水质现状进行了跟踪观测。[结果]共鉴定出浮游藻类282种,附着藻类286种,均以硅藻种类最多,其次是蓝藻和绿藻,甲藻和隐藻种类最少。各监测段面的H、d和J平均值分别为3.71~4.13、6.37~11.03、0.85~0.90,水体无污染;藻类植物平均细胞密度最大值出现在2011年3月花溪大坝段面的土壤上,达到了14.974×106cells/L;流域TN、TP含量超标,COD变化明显,pH值变化不明显,水体偏碱性。[结论]花溪河流域的生物多样性较好,群落结构较复杂,水质属于清洁型。  相似文献   

20.
辽河太子河水系的浮游植物种类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2009年5月和8月对辽河太子河水系的浮游植物进行了野外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辽河太子河水系的浮游植物主要由硅藻、绿藻和蓝藻组成,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95种,其中硅藻门种类最多,共鉴定出97种;绿藻门次之,共鉴定出55种;蓝藻门居第3位,共鉴定出25种;藻类的密度具有明显变化,从5月开始总藻类密度开始减少,而蓝藻门的藻类密度却明显上升,从占总藻类密度的7%上升到17%;从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分布上看,太子河水系不同区域浮游植物多样性的差异性显著,太子河水系上游地区浮游植物多样性小于下游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