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选取中国知网(CNKI)为数据来源,就国内石油污染研究进行了文献计量探讨。结果表明:从1973~2016年的44年间,石油污染相关研究单年文献发表量随年份推移呈显著增加趋势,我国关于石油污染的研究文献最早发表在1973年,石油污染相关的文献从2000年以后开始逐渐增多;从发文机构和发文方向来看,中国海洋大学是主要的发文机构,石油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规律和石油污染微生物修复技术是两大主要研究方向;生物修复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率、低成本、无污染的治理技术,适应我国的基本国情,将继续成为未来研究趋势和热点。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全球生物炭的研究历程,确定发展态势,本研究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利用可视化软件,从研究国家和机构、高产作者和高被引文章、来源期刊、研究内容等方面对2000—2020年发表的生物炭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并进一步分析2020年的相关文献以确定热点话题。结果表明,生物炭的发文量逐渐增加,中国累计发文量远超其他国家;发文的主要机构中佛罗里达大学发文质量最高;主要发文期刊有Bioresource TechnologyChemosphere等;研究重点分为生物炭应用于污水处理、土壤改良、生物炭结构和功能探寻和生物炭的制备4个聚类;研究热点主要是生物炭材料的修饰改性及机理探寻等;关于改性生物炭的环境风险、生物炭的吸附能力与机制等相关话题近年来热度变高。  相似文献   

3.
乡村振兴作为政府和学者当前关注的重点和热点,文章通过文献计量法,分析了乡村振兴研究的发表年代、作者、主题、层次和研究机构,对乡村振兴研究有一定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有机农业生物多样性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与态势,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利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对1986—2019年有机农业生物多样性领域研究文献的发文量、研究力量的分布及合作、期刊分布、研究热点和主题等方面进行数据挖掘和可视化分析。研究表明:检索到的文献最早发表于1996年,2005年之前此领域处于初步发展期,2005年进入稳步增长期,文献数量总体呈逐年增多的趋势。研究主要集中在欧洲和北美发达国家,如德国、美国、英国和瑞典等;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法国国家农业研究所和瑞典农业科学大学;学者Tscharntke T发文量最多,近5年Batáry P发文量较多;刊文量最多的期刊是《Agriculture EcosystemsEnvironment》《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和《Sustainability》,刊文量前16的期刊中《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影响因子最高(6.533)。德国和英国与其他国家合作交流频繁,瑞典农业科学大学和慕尼黑工业大学是机构合作网络的两个中心,Tscharntke T和Bommarco R等较多学者表现出紧密合作的学术形式。通过关键词共现分析发现,国际研究热点从仅关注种植模式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基础性研究,逐步拓展到不同尺度或景观复杂性对有机农业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影响的应用型研究。我国研究起步较晚,发文量和篇均被引频次等与欧美国家还存在差距,但近5年发文量增长较快,具有良好的发展趋势。今后此领域仍将是全球有机农业研究和实践的热点方向,涉及多尺度、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基础性研究和地域性应用研究仍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基于CiteSpace重金属生物可给性的文献计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国内外有关重金属生物可给性研究领域的主题演进、研究现状、研究进展及发展态势,本文通过检索2006-2018年共13年CNKI与Web of ScienceTM核心合集数据库中有关重金属生物可给性的文献,利用CiteSpace软件绘制关于重金属生物可给性研究的知识图谱,并进行文献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近13年来本研究领域中英文发文数量呈波动式增长态势,且在2011年和2016年的发文数量出现小高峰。国际重金属生物可给性研究可分为3个发展阶段,各个阶段研究热点不同,当前研究热点为"土壤性质、大气灰尘、食物链、PM2.5";国内重金属生物可给性研究主题集聚成2个阶段及2条演化路径,其中2006-2014年为第一阶段,主要研究路径为"重金属-化学形态/体外消化法-生物有效性/生物可给性-健康风险评价";2015-2018年为第二阶段,主要研究路径为"农田土壤-钝化剂(羟基磷灰石、过磷酸钙、腐植酸钾等)-体外消化模型-健康风险评价",且第二阶段已受到广泛关注。健康风险研究由单一环境介质、单一风险受体、小尺度的评价演化为多种风险源、食物链、大尺度的综合评价。欧美国家奠定了重金属生物可给性的研究基础,中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相似文献   

6.
耕地质量状况关系耕地产能与粮食安全问题,耕地质量研究是土地学科研究的重点。利用CiteSpace对1998—2018年的996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探讨研究中心词及突现词信息、研究热点及演化趋势,得到当前国内耕地质量研究的知识图谱。结果表明,国内耕地质量研究可划分为4个时段,2007年以后发文量激增,"土地利用与耕地保护"是发文量最多的研究方向;耕地质量研究主题总体上围绕不同时期国家政策开展,当前研究热点是耕地质量"空间差异、补充耕地和时空格局";耕地质量研究趋势呈现出明显的连通性,耕地综合质量观逐渐被应用于当前研究中。建议今后加强耕地质量基础理论研究,识别出耕地质量关键要素,重视尺度对耕地质量管理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由于塑料及其衍生品的广泛使用,导致微塑料(粒径小于5 mm)在全球环境中的分布与污染,可能引起生态系统的一系列问题和功能损失。为了全面了解微塑料在土壤环境中的研究状况,本文利用VOSviewer可视化分析软件和HistCite引文图谱分析工具,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关于土壤微塑料研究领域的国内外文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1)微塑料在土壤环境中的发文数量和引用频次远低于在水文系统中,土壤微塑料研究领域处于萌芽发展阶段;(2)中国、德国、美国和荷兰等国家在该领域发文较多,荷兰瓦赫宁根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在该领域发文最多,且研究机构间合作密切;(3)土壤微塑料研究领域发文较多的期刊为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Environmental Pollution和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在典型土壤科学期刊如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和Geoderma等发文数量均远少于环境生态类期刊;(4)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资助该研究领域的重要基金项目;(5)微塑料在土壤环境中的来源、种类、分布、检测方法及对环境的污染和毒理性等是目前的研究热点;(6)微塑料在土壤环境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趋势是从微塑料的生态毒理学转向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地球系统的反馈。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国内外有关重金属生物可给性研究领域的主题演进、研究现状、研究进展及发展态势,本文通过检索2006—2018年共13年CNKI与Web of ScienceTM核心合集数据库中有关重金属生物可给性的文献,利用CiteSpace软件绘制关于重金属生物可给性研究的知识图谱,并进行文献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近13年来本研究领域中英文发文数量呈波动式增长态势,且在2011年和2016年的发文数量出现小高峰。国际重金属生物可给性研究可分为3个发展阶段,各个阶段研究热点不同,当前研究热点为"土壤性质、大气灰尘、食物链、PM2.5";国内重金属生物可给性研究主题集聚成2个阶段及2条演化路径,其中2006—2014年为第一阶段,主要研究路径为"重金属-化学形态/体外消化法-生物有效性/生物可给性-健康风险评价";2015—2018年为第二阶段,主要研究路径为"农田土壤-钝化剂(羟基磷灰石、过磷酸钙、腐植酸钾等)-体外消化模型-健康风险评价",且第二阶段已受到广泛关注。健康风险研究由单一环境介质、单一风险受体、小尺度的评价演化为多种风险源、食物链、大尺度的综合评价。欧美国家奠定了重金属生物可给性的研究基础,中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中国知网(CNKI)中1 183篇关于农业旅游相关研究的文献为原始数据,采用Cite Space可视化软件,绘制出相应的科学知识图谱。文章从发文机构、关键词半衰期、研究热点、研究前沿分析四个方面进行论述。从发文机构来看,老牌强校的研究持续性更久,科研单位以本科院校为主,并逐步扩散;文献半衰期的研究可以分为三个时间段:1994~1999年,2000~2009年与2010年~至今;从研究热点来看,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业旅游、观光农业、可持续发展等研究重点领域始终贯彻在农业旅游研究发展的全过程中;从研究前沿来看,可以将农业旅游的研究主题按时间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2003年前的旅游与农业的产业结合发展,2003~2008年的农业旅游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的探索,2009年~至今的"农业+"模式的产业融合探索;文章在综述基础上,结合研究内容,给予未来农业旅游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选取中国知网(CNKI)为数据来源,就国内石油污染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研究进行了文献计量探讨。结果表明:从1997~2010年的14年间,石油污染与土壤酶之间的相关研究单年发文量随年份推移呈现显著的直线增加趋势,2010年之后逐渐趋于平缓态势。我国关于石油污染与土壤酶之间的相关研究最早是发表在1997年的关于应用土壤酶活性来评价草原石油污染的文章;从学科角度来看,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学科方向;从发文机构和发文方向来看,中国石油大学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是主要的发文机构,主要从事的研究多集中在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等方面。随着经济发展带来的石油污染问题愈发严重,寻找绿色、生态的生物修复技术将继续成为将来的研究热点和趋势。  相似文献   

11.
流域非点源污染文献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点源污染成为制约中国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准确掌握流域非点源污染研究的全球状况和前沿动态,客观反映相关国家或地区在该领域的科学能力和科学影响,采用ISI Web of Knowledge的Web of Science引文数据库,选用基本检索方式,以流域非点源的相关术语作为主题检索词,对1900年-2012年之间该库收录的此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从发文量、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高被引文献分析可以看出,美国在此领域成绩卓越,领先于其他国家;在典型机理模型运用方面,SWAT的发文量最多,占模型运用相关文献发文量的52%;国际上该领域最主要的期刊有Journal of The American Water Resources Association、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Journal of Hydrology和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中国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和浙江大学的流域非点源污染领域发文量在中国位居前3位。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世界上锑储备量最高的国家,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大量的锑进入环境之中。锑作为一种致癌元素,其含量的超标严重危害着环境中生物及人类健康。但由于人们对锑污染关注程度不高,以及相关修复技术的不成熟(尤其是植物修复技术),我国所面临的锑污染形势不容乐观。本文对我国锑资源的分布、污染状况与特征以及相关锑富集植物进行综述,同时根据锑富集植物野外筛选工作的研究进展,对其进行应用评估,为今后应用植物修复降低土壤锑污染的环境风险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中国农业正处于绿色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理清农业碳排放的研究现状、热点及趋势,有利于拓展该研究领域的深度与广度,进而为促进中国农业碳减排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文章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以2008—2023年收录的297篇复合影响因子大于3.0的高水平期刊论文为基础数据,运用CiteSpace6.2.R4软件对文献进行发文量统计、共现分析、聚类分析、突现词分析、时间线图谱分析,以期发掘中国农业碳排放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及其演进趋势。【结果 】中国农业碳排放研究年发文量经历了快速增长、稳定发展、再次升温并保持较高热潮3个阶段;高产发文作者呈现“整体分散、局部聚集”的状态,发文机构整体上多独立开展研究;核心关键词是碳排放、低碳农业、中国、影响因素等;2013—2021年每年都有新的关键词首次突现。【结论 】当前研究热点可以归纳为农业碳排放研究、低碳农业、农地流转对碳排放的影响、农业碳排放回弹效应、农业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关系研究五大类;呈现研究热度梯度式上升、研究主题持续更新、研究方法逐渐增多等趋势;未来在固碳减排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农业碳排放全产业链研究、农业碳排放中小区域...  相似文献   

14.
本文借助文献计量法分析预测微生物学研究概况、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思路。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检索2006—2021年间以预测微生物学为主题的相关文献,基于文献计量法及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展示。预测微生物学文献数量显著增长,从2006年的57篇增至2021年的138篇;研究方向主要是食品科学技术、微生物学、传染病学、生物技术应用微生物学等领域;全球共有73个国家/地区开展预测微生物学的研究,发文量排名前15的国家共占总发文量的42.90%;中国发文量在全球排名第6,且与美国、欧洲等国家/地区跨区域合作密切;诊断、性能、死亡率、治疗、参数估计、乳酸菌、猪肉、指南、风险因素等关键词是被广泛关注的热点。预测微生物学以其快速、高效、准确等优点未来将在食品科学、生物学、医学等研究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全面了解我国盐碱地研究的演化脉络、现状及前沿热点,以中国知网为数据源,借助可视化软件CiteSpce,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992—2021年国内发表的22 606篇论文,从发文量和关键词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992—2021年盐碱地研究经历了稳定发展、快速增长和相对饱和3个时期,发文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研究主题围绕盐胁迫对植物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盐碱地基础理论研究以及改良修复措施、土壤水盐运移机理和水资源高效利用、土壤盐碱化监测管理和盐生植物开发利用等5个主题展开;3)演化脉络历经盐碱地基础研究、盐碱化动态监测和盐碱地生态修复这3个阶段。综上,当前我国土壤盐碱化问题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基于生态修复对新方法、新材料和新技术的探索与利用方面,未来盐碱地应加强基因技术、植物根际促生菌以及机器学习算法等前沿热点在盐碱地治理中的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为深入了解全生物降解地膜研究的发展现状、研究热点和趋势,整理并筛选了1990—2022-08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收录的全生物降解地膜的论文,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结合Citespace对该领域发文量、主要发文机构和试验省份、试验作物和高引文献等进行了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该领域发文量呈上升趋势,2011年后发文量迅速增长;从发文机构来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和石河子大学为主要的研究机构,在该领域发文量最高;主要试验省份集中在西北地区,涉及试验作物包括马铃薯、棉花和花生等;研究趋势主要集中在全生物降解地膜本身降解性能和对作物产量、土壤水分、水分利用率影响及其应用效果等方面。鉴于全生物降解地膜在不同地区的使用效果不同,不同配方的全生物降解地膜对作物产量影响不同,未来研究热点应是全生物降解地膜替代普通地膜进行农田应用以及不同颜色、厚度和成分的全生物降解地膜对增温保墒除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国内外茶树干旱研究热点动态、明晰茶树干旱研究历史的发展和展望未来茶树干旱研究发展前景,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利用CiteSpace 5.7.R5软件,以1990—2021年发表在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的茶树干旱相关研究文献为研究对象,分析国内和国外茶树干旱研究的发文量、期刊来源、合作作者情况和文章被引情况等。结果表明:在茶树干旱研究领域,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两大数据库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发文数量居前列的作者大部分来自中国;主要的研究机构也是来自中国的科研院所和高校;当前对茶树干旱胁迫分子层面的研究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领域;茶树基因组测序已经完成,随着茶树基因组注释信息的不断完善,对茶树抗旱分子机理的研究仍会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热点。同时,本研究为茶树干旱研究领域的工作者提供了未来工作的重点之一:加强对茶树干旱发生时双因子乃至多因子胁迫耦合作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吕凯  张彩丽 《农学学报》2017,7(5):56-59
以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检索对象,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年度载文量与期刊分布、主要产出机构与核心作者群、基金项目、下载量与被引频次、研究热点、高发文量期刊等方面对2005年至2014年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05年至2014年10年间发表的相关文献数量及发文刊数逐年增加,而下载量整个10年间呈先升后降趋势,被引频次呈先降后升再降趋势。发文数量最多的两种期刊是生态环境学报和环境科学与技术,发文数量均为6篇。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研究目前的热点是土壤重金属污染危害及污染修复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为全面了解溶解性有机质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以Web of Science和CNKI数据库中发表的溶解性有机质文献为对象,利用CiteSpace对年发文量、研究学科、发文作者、发文机构、发文国家、关键词共现和突现、文献共被引、作者共被引和期刊共被引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1)Web of Science和CNKI数据库发文量呈增加趋势,研究学科分别分布在环境科学、工程与环境,以及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农业基础科学等领域。(2)Web of Science和CNKI数据库发文量最高的作者分别为Dittmar Thorsten和薛爽。中国和美国发文量远超其他国家,法国、德国和美国发文影响力位列前三。(3)采用平行因子分析和荧光光谱法对胡敏酸、溶解性有机碳/氮和海洋细菌源DOM等进行研究,是外文文献的研究热点。针对三峡库区、太湖流域进行DOM的三维荧光光谱分析、光降解和吸附行为等研究,是中文文献的研究热点。(4)二维相关光谱、FT-ICR-MS解析DOM分子组成及其介导的活性氧物种,以及细菌/微生物群落对DOM的响应等是外文文献的研究前沿。生物炭/剩余污泥源DOM的三维荧光分析以及厌氧发酵形...  相似文献   

20.
【目的】作为重要的自然环境与社会发展要素,农业水资源是人类进行农业生产活动的重要基础,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对农业水资源监测领域研究态势进行定量分析,为未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利用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检索,应用VOSviewer、CiteSpace和Derwent Data Analyzer等软件构建文献数据的关系和可视化,分析1999—2018年农业水资源监测领域发文量趋势、主要研究力量和研究热点。【结果】(1)全球发文量呈上升趋势,2008年后发展速度明显提升,中国的发文量趋势与全球发展基本保持一致,整体处于上升趋势。(2)欧盟、美国、中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为全球在农业水资源监测技术领域的主要研究国家/地区,中国的发文量持续攀升但篇均被引较低。在前5名科研机构中,中国科学院发文量最高,美国地质调查局的篇均被引位居第1。(3)在研究热点方面,水质(water quality)是农业水资源持续监测的热点,近10年,气候变化(climate-change)成为关注的热点。【结论】目前,美国和欧盟在该领域具有较高发展水平,中国虽然在发文量上具有较快发展,但研究的竞争力有待提高。未来的农业水资源监测需从系统性和整体性等多角度开展研究,综合集成多源数据、多技术研发、大数据平台,实现农业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