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目的检测hMLH1、ERCC1和Ki67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及正常食管黏膜鳞状上皮的表达情况,研究错配修复系统对食管鳞癌发生发展的影响,探讨其成为食管鳞癌个体化治疗及临床预后判定指标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20例食管鳞癌和20例正常食管鳞状上皮组织中hMLH1、ERCC1和Ki67的表达。结果 hMLH1和ERCC1在食管鳞癌组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低于正常食管黏膜组(P0.05);Ki67在食管鳞癌组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食管黏膜组(P0.05)。食管鳞癌组中hMLH1、ERCC1与Ki67表达显著负相关,hMLH1与ERCC1表达不相关(P0.05)。结论错配修复系统参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对评估食管鳞癌的进展情况并制定合理化疗方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aspin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简称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选取宫颈鳞癌根治性手术切除标本72例,应用免疫组化染色EliVisionTM plus两步法检测癌组织及癌旁组织maspin的表达,分析其与患者年龄、术前淋巴结转移、癌灶最大径、癌细胞间质浸润深度、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术后5年内复发转移的关系。结果癌组织maspin阳性率为37.5%(27/72),癌旁组织maspin阳性率为70.0%(2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spin阳性率在不同年龄及术前有无淋巴结转移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癌灶最大径、癌细胞间质浸润深度、分化程度、TNM分期、Ki-67表达指数5项临床病理指标分组,maspin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aspin阳性率在术后5年内有复发转移与无复发转移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aspin表达下调不仅有助于鉴别宫颈良恶性病变,而且提示宫颈鳞癌恶性程度高、进展速度快、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组织中nm23的表达及其与各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4例食管鳞癌标本及22例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nm23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各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①食管癌组织中nm23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组织(P<0.05);②nm23蛋白的表达与食管癌的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及浸润深度无关。结论 nm23的表达下降与食管癌的发生密切相关,nm23可作为评价食管癌预后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基因(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induced gene,TGFBI)和翻译调控肿瘤蛋白(translationally controlled tumor protein,TCTP)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联系及其与肿瘤耐药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90例食管鳞癌标本及33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TGFBI和TCTP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与食管癌耐药的关系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TGFBI和TCTP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正常组织(P0.05);分化程度越低,TGFBI和TCTP的阳性表达越明显,呈负相关性(P0.05);且TGFBI和TCTP的表达与肿瘤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等无关;食管鳞癌组织中TGFBI和TCTP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联合检测TGFBI和TCTP可为进一步研究食管鳞状细胞癌逆转耐药机制和判断患者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Claudin-6基因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及正常食管上皮组织中的表达,探讨claudin-6基因与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及进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原位杂交法检测claudin-6及其mRNA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及正常食管上皮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在正常食管上皮组织及食管鳞状细胞癌中,claudin-6及mRN...  相似文献   

6.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两步法检测胃癌组织61例及相应的癌旁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探讨胃癌中VEGF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及对胃癌患者生存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胃癌组织中VEGF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胃癌中VEGF的表达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病理分化程度及生存率呈显著相关(P0.05)。证明VEGF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VEGF的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及生存密切相关,VEGF的检测有助于判断胃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39例原发性NSCLC患者的癌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标本.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标本中SIRT1和PPARγ的表达水平;并分析SIRT1和PPARγ与NSCLC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癌组织中SIRT1的阳性表达率为61.54%,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中的35.90%;癌组织中PPARγ的阳性表达率为53.85%,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25.64%(均P<0.05).SIRT1与PPARγ表达呈正相关(r=0.325,P<0.05).SIRT1表达水平与肿瘤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以及肿瘤大小有关(P<0.01或0.05),但与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组织类型及淋巴转移情况无关(均P>0.05).PPARγ阳性表达率与患者的临床分期、肿瘤直径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有相关性(P=0.01或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组织类型、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SIRT1及PPARγ表达阳性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都明显短于阴性表达组(均P<0.05).结论 SIRT1与PPARγ可能在NSCLC的发生、发展中起到协同作用,可作为预示NSCLC恶性程度和预后评价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nm23表达与皮肤鳞状细胞癌(鳞癌)发生、发展与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图像分析技术检测66例皮肤鳞癌、12例淋巴结转移灶、21例假上皮瘤样增生及20例正常皮肤中nm23表达情况。结果:皮肤鳞癌中nm23表达下调,但鳞癌中nm23表达与鳞癌的转移、TNM分期、病理分化程度及发病部位无关。结论:nm23基因表达下调是发生在鳞癌演进过程中的一个早期事件。nm23可能不具有抑制皮肤鳞癌转移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膜联蛋白A1(ANXA1)和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表达与肝外胆管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58例肝外胆管癌手术切除标本及30例癌旁胆管组织,应用EliVisionTM plus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二步法检测ANXA1和XIAP在癌组织及癌旁胆管组织中的表达,分析ANXA1和XIAP与肝外胆管癌患者性别、年龄、癌灶大小、分化等级、TNM分期、浸润转移及3年生存率7项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癌组织ANXA1和XIAP阳性率分别为84.5%(49/58)和81.0%(47/58),癌旁胆管组织分别为30.0%(9/30)和26.7%(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NXA1表达与性别、年龄、分化等级无关(均P>0.05),在癌灶>1.5 cm、TNM(Ⅲ+Ⅳ)期、有浸润转移和3年内死亡患者中,其阳性率显著高于癌灶≤1.5 cm、TNM(Ⅰ+Ⅱ)期、无浸润转移和3年内生存患者(均P<0.05);XIAP表达与性别、年龄无关(均P>0.05),在癌灶>1.5 cm、低分化、TNM(Ⅲ+Ⅳ)期、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皮肤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基底细胞癌(简称基癌)组织中FADD、caspase-3(简称casp-3)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应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和SABC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8例鳞癌、41例基癌中FADD、casp-3表达及细胞凋亡。结果:鳞癌中FADD、casp-3表达及凋亡指数(A I)均明显高于基癌(P<0.01),两种表皮肿瘤的FADD、casp-3表达与A I均呈正相关(r=0.521,P<0.05),FADD与casp-3之间的表达亦呈正相关(r=0.437,P<0.05)。低分化鳞癌中的casp-3表达和A I低于高分化者(P<0.05),鳞癌原发灶中的A I高于转移灶(P<0.01)。结论:Fas凋亡途径可能是鳞癌、基癌的主要凋亡途径,FADD、casp-3是鳞癌、基癌细胞凋亡中重要的促凋亡因子,并有相互协同促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性切除标本cyclin D1和SLeX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85例腹腔镜胃癌根治性手术切除标本及30例癌旁胃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liVisionTM plus二步法检测cyclin D1和SLeX在胃癌及癌旁胃组织中的表达,分析cyclin D1和SLeX与患者性别、癌灶大小、分化程度、临床分期、转移浸润及5年生存期6项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癌组织cyclin D1和SLeX阳性率分别为61.2%(52/85)和85.9%(73/85),癌旁胃组织cyclin D1和SLeX阳性率分别为0和6.7%(2/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yclin D1和SLeX表达与性别及癌灶大小无关(P>0.05),在低分化、进展期、有转移浸润和5年内死亡患者中,Cyclin D1和SLeX阳性率均显著高于(高+中)分化、早期、无转移浸润和5年内生存患者(P<0.05)。Cyclin D1和SLeX表达呈正相关(r=0.40)。结论 Cyclin D1和SLeX与胃癌发生发展显著相关,两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SLeX和Maspin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BIDC)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80例BIDC手术切除标本及30例距癌灶3 cm的癌旁乳腺组织,应用EliVisionTM plus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SLeX和Maspin在癌组织及癌旁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分析SLeX和Maspin与病人年龄、TNM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胃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P^73。蛋自的表达,探讨P^73蛋白的表达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胃癌组织中P^73。蛋白表达并与3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P^73。蛋白的表达进行比较。结果:癌旁正常组织中P^73。蛋白表达率为21%;高分化胃癌与低分化胃癌组织中P^73。蛋白的表达率分别为55.5%、68.8%,呈递增性高表达。经统计学分析得出癌旁正常组织与胃癌组织P^73。阳性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P^73。蛋白异常表达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可作为胃癌早期诊断,判断预后的新的分子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Oct4和Sox2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98例食管鳞癌标本及43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Oct4和Sox2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食管鳞癌组织Oct4和Sox2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正常组织(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癌组织中Oct4和Sox2的蛋白相对含量也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5)。随着分化程度的降低,Oct4和Sox2的表达明显升高,即二者与食管癌组织的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5),且Oct4和Sox2的表达与TNM分期、有无外膜浸润明显相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无关。食管鳞癌组织中Oct4和Sox2表达呈正相关(r=0.295,P=0.003)。结论 Oct4和Sox2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有望成为食管癌生物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miR-204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对SIRT1的靶向调控作用.方法 收集39例原发性NSCLC患者的癌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标本.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组织标本中miR-204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NSCLC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将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A549分别转染miR-204的模拟物或抑制物,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的增殖,westem blot检测其潜在靶点基因SIRT1的表达.结果 癌组织中miR-204的表达量为(2.12±1.17),明显低于癌旁组织中的(3.08±1.46),P<0.01.miR-204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临床分期以及肿瘤大小有关(均P<0.05),但与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分化程度、组织类型及淋巴转移情况无关(P>0.05).A549细胞转染miR-204的抑制物后,细胞的增殖明显增强,SIRT1的表达上调;而转染miR-204模拟物则呈反向变化.结论 miR-204在NSCLC组织中呈低表达,并与患者的临床分期以及肿瘤大小有相关,其可能是通过靶向调控SIRT1而在NSCLC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张家口地区食管癌、胃癌和大场癌组织中Bcl-2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张家口地区187例消化道癌中Bcl-2表达率。结果Bcl-2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阳性率为51.16%(22/43);胃癌中阳性率为44.12%(30/68);大肠癌中阳性率为75.00%(57/76)。Bcl-2在大肠癌中阳性率明显高于食管癌和胃癌(P<0.05)。Bcl-2的表达与消化道癌病理类型和分化程度相关性不明显(P>0.05)。癌细胞深肌层浸润外膜组及有淋巴结转移组Bcl-2阳性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在张家口地区,Bcl-2与消化道肿瘤的细胞凋亡有关,在癌细胞浸润、转移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可作为消化道癌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和细胞周期蛋白B1(cyclinB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0例乳腺癌组织标本中ER和cyclinB1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情况进行结果分析.结果ER和cyclinB1的阳性表达在浸润性导管癌和浸润性小叶癌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ER和cyclinB1的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病理学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数目有关(P<0.05),肿瘤愈大、病程愈晚期、淋巴结转移数目愈多则ER的阳性表达率愈低,而cyclinB1的阳性表达则相反.结论乳腺癌组织中cyclinB1的阳性表达提示预后不良,而ER的阳性表达是预后良好的标志,检测两者的表达对乳腺癌的预后判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FoxA1及RNF6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64例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PE组)及164例慢性宫颈炎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及保存良好的病理组织标本。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组患者病理组织FoxA1及RNF6蛋白、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PE组FoxA1及RNF6蛋白、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FoxA1及RNF6可能通过调节基因表达及蛋白酶作用增强肿瘤细胞增殖、分化,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生长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信号传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STAT3)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分别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和良性病变肝组织中STAT3 mRNA和蛋白的表达,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cl-xL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肝癌组织、癌旁组织中STAT3 mRNA的相对表达量和蛋白阳性率均高于良性病变肝组织(P均<0.01或0.05).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Bcl-xL蛋白表达率明显高于良性病变肝组织(P<0.05).肝癌组织中STAT3蛋白与Bcl-xL蛋白表达有密切关系(P<0.01).结论 STAT3高表达可能是肝癌发病机制中的早期事件;在癌旁肝组织中,那些STAT3蛋白阳性的肝细胞可能是潜在的癌前细胞.STAT3基因可能通过直接或间接促进Bcl-xL的表达,抑制细胞的凋亡,从而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生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黏蛋白(MUC)1、MUC2、MUC4、MUC5AC和MUC20在158例良、恶性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表明:1正常宫颈上皮高表达MUC1、MUC4和MUC5AC,部分表达MUC20,正常和良性宫颈组织不表达MUC2。2从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鳞癌,MUC1、MUC4和MUC20表达差异显著(P0.05)。与正常宫颈相比,宫颈腺癌中MUC2表达增加(P0.05),且MUC1和MUC5AC表达减少(P0.05)。3在宫颈鳞癌中,MUC1的表达与癌组织的浸润深度和临床分期有关(P0.05);MUC4和MUC20的表达与其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有关(MUC4,P0.05;MUC20,P0.01)。4 MUC1、MUC4和MUC20三者呈显著相关(P0.05)。黏蛋白可能参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其在宫颈良性病变和宫颈癌的表达不同,有利于宫颈不同组织类型的鉴别诊断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