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EMS诱变对小麦品种贵协3号种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小麦突变体库的构建及化学诱变育种提供参考,以小麦品种贵协3号为试验材料,采用育苗盘发芽方法研究不同浓度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处理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EMS浓度增加,小麦种子出苗率逐渐下降,处理时间为12h,EMS浓度为0.4%时是小麦诱变适宜条件。  相似文献   

2.
阜阳恋思萝卜是安徽阜阳地方特色品种,近年来该品种退化严重,品质参差不齐,亟须改善。甲基磺酸乙酯(EMS)被广泛用于常见作物的诱发突变育种,本试验用不同浓度的EMS(0、0.2%、0.4%、0.6%、0.8%)对阜阳恋思萝卜进行浸种处理,处理时间分别为4、6和8 h,研究EMS对阜阳恋思萝卜种子发芽势、发芽率诱变效应。试验结果表明,随着EMS浓度(0.2%~0.8%)的增加,阜阳恋思萝卜种子发芽率呈下降趋势,抑制作用明显,在同一EMS浓度下,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阜阳恋思萝卜种子的发芽率呈降低趋势,且萌发时间延迟。本试验确定EMS处理阜阳恋思萝卜种子的适宜浓度为0.6%,处理时间为6 h。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处理菜心种子的最佳浓度和处理时间,为EMS诱变技术在菜心种质资源创新利用方面及丰富菜心种质资源选育提供支持。【方法】设4种不同浓度的EMS溶液(0.2%,0.4%,0.6%和0.8%)和3种不同处理时间(8、12和16 h)共12个组合,诱变处理2个菜心自交系(C40和小80天)的种子,并对诱变后代出苗率和结籽株比例进行分析,筛选EMS诱变菜心种子的最佳处理条件。【结果】随着EMS浓度的增加,菜心种子成苗率和结籽株比例逐渐降低。诱变处理8 h,EMS浓度为0.6%时,C40和小80天菜心的成苗率分别65%和70%,结籽株比例分别为13%和31%;EMS浓度升高至0.8%时,C40菜心的成苗率降至50%,2个菜心材料的结籽株比例均低于20%。随着EMS处理时间的延长,菜心种子成苗率和结籽株比例逐渐降低。EMS处理浓度为0.4%时,诱变12 h,2个菜心材料(C40和小80天)的成苗率均为75%,结籽株比例分别为30%和45%;诱变16 h,C40和小80天菜心的成苗率分别降至60%和55%,结籽株比例均低于20%。EMS诱变处理不仅抑制成苗率,还严重影响结实情况。根据成苗率和M1群体植株的结籽株比例,并保证最大诱变效率和突变体群体,确定菜心种子EMS诱变处理的最佳条件为0.4% EMS诱变处理12 h。不同基因型菜心材料对EMS的耐受性不同,生长势强的菜心材料EMS处理的时间或浓度可适当增大或降低。采用最佳诱变条件处理3000粒小80天菜心种子,在M1群体中出现黄化、白化、皱缩、矮化及嵌合等变异性状,M1群体包含500个突变株系。随机选取种子量大的M1群体中176个家系,构建包含2110个单株的M2群体,在M2群体中发现94个突变单株,总的突变频率为4.3%。其中,叶片叶色或形状突变的单株61株,株型变异的单株共31株,花色突变的单株2株。【结论】利用EMS诱变菜心种子有明显效果,构建的菜心EMS突变体库表型变异丰富,尤其是出现株型紧凑,叶色浓绿的有益突变,可用于菜心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和育种。  相似文献   

4.
孔祥强  赵彦修  张慧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973-973,1155
[目的]为深入研究中华补血草的有关泌盐基因及其泌盐机理奠定基础。[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0、0.4%、0.5%、0.6%)的EMS溶液对中华补血草种子进行不同时间的处理,通过盆栽试验,研究获得中华补血草EMS突变体的最佳条件,并对突变体进行筛选。[结果]EMS诱变中华补血草种子的最佳条件为:0.5%EMS溶液处理种子10 h。此时中华补血草种子的萌发率为51%,符合作为突变体的半致死要求。[结论]利用该方法获得了37株表型突变体,说明采用EMS诱变生产中华补血草突变体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探讨优质粟米品种浙粟3号成熟种子EMS诱变处理时的最佳诱变条件,以期获得浙粟3号矮秆突变体进一步进行品种改良利用。选取浙粟3号成熟饱满种子为材料,提前经过预处理(清水浸种过夜、磷酸缓冲液浸种过夜或者不浸种),再用不同浓度 EMS( 0.4%、0.8%、1.0%、1.2%、1.5% )分别浸泡不同时长(2 h、4 h、6 h、8 h),统计各处理种子的发芽率。结果表明,预处理方式、EMS浓度、处理时长均对种子发芽率影响显著,在相同条件下,预处理方式中清水浸种的种子发芽率显著高于干种子和磷酸缓冲液浸种,而干种子和缓冲液浸种2种预处理方式间种子发芽率无显著差异;在相同条件下,种子发芽率分别随着EMS的浓度增加、处理时长增加而不断降低。以半致死量即种子发芽率50%为筛选标准,最终确定浙粟3号适宜的诱变条件是采用0.4%的EMS浸泡种子4 h。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EMS处理对橡胶草种子萌发的影响,确定EMS诱变橡胶草种子的最适宜条件。本研究以橡胶草品系CXCH为材料,EMS为诱变剂,采用4个EMS处理浓度(0.10%、0.20%、0.30%和0.40%),3个处理时间(4、8和12 h),分别对诱变后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成苗率和相对成苗率进行分析。研究发现,EMS诱变处理不能显著抑制橡胶草种子发芽率,却能显著降低橡胶草种子的发芽活力(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和成苗情况(成苗率和相对成苗率),且EMS处理浓度对橡胶草种子的影响要大于处理时间的影响,并最终确定EMS处理浓度为0.30%、诱导时间为12 h时为橡胶草种子最适宜诱变条件。  相似文献   

7.
《山西农业科学》2017,(12):1933-1936
以晋绿9号为试验材料,测定不同浓度叠氮化钠对绿豆诱变不同时间种子的发芽率、幼苗鲜质量、根长的改变情况,探究叠氮化钠对绿豆种子和幼苗生长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叠氮化钠的浓度16 mmol/L、诱变时长6 h为最佳诱变条件;在低浓度溶液诱变下,随着浓度的不断增加,诱变效应逐渐增强,诱变浓度为15 mmol/L或诱变时间小于6 h时,可提高其根长和幼苗鲜质量;叠氮化钠的浓度大于17 mmol/L或诱变时间超过6 h时,叠氮化钠诱变能够降低种子的萌发势,甚至致其死亡,幼苗及其根长也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8.
为高粱突变体库的构建及化学诱变育种提供参考,以红樱子高粱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育苗盘发芽方法研究甲基磺酸乙酯(EMS)不同浓度及诱变处理时间对红樱子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EMS浓度增加,红樱子高粱种子出苗率逐渐下降,处理时间为16小时,EMS浓度为0.4%时是红樱子高粱诱变适宜条件。  相似文献   

9.
盐芥EMS突变体创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秀华  孔祥强  赵彦修  张慧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0):5189-5190,5193
利用EMS诱变的策略,对盐芥EMS突变体的创制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盐芥种子的灭菌方法中,用浓度为0.6%的NaClO并添加浓度为0.1%的吐温灭菌10 min,即能节省灭菌时间,又能达到理想的灭菌效果;确定盐芥EMS诱变处理的浓度为0.4%,处理时间为24 h;采用Root-bending的方法,确定了幼苗期盐芥盐敏感突变体的筛选条件为200 mmol/L NaCl,并获得了208株可能的盐芥盐敏感突变体。另外,对突变体通过表型分析获得1株叶型明显改变的突变体。  相似文献   

10.
用叠氮化钠对苦荞麦种子进行诱变,确定叠氮化钠的最佳诱变剂量和时间,检测诱变后幼苗的生理指标。以晋荞2号种子为材料,用不同浓度梯度(0、0.2、0.4、0.6、0.8、1.0、1.5 mmol/L)的叠氮化钠分别处理4、8、12 h,探讨苦荞麦种子的发芽率和相对发芽率。同时,对幼苗的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叠氮化钠的浓度为0.8 mmol/L、诱变时间为8 h时,苦荞麦种子发芽率为49%,相对发芽率为51.04%,接近半致死浓度。叠氮化钠在低浓度时,苦荞麦叶片的SOD、POD活性均升高,高浓度时,活性则有所下降。当叠氮化钠浓度为0.6 mmol/L时,SOD活性达到最大值,当叠氮化钠浓度为0.8 mmol/L时,POD活性达到最大值。综合分析可知,叠氮化钠浓度为0.8 mmol/L、处理时间为8 h为最佳诱变组合。  相似文献   

11.
以酸枣为材料,开展了离体培养条件下不同盐浓度胁迫处理对酸枣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0~0.8%NaCI盐胁迫对离体培养酸枣种子萌发有显著影响,0.4%以上浓度处理推迟种子萌发时间,且萌发率和发芽势较对照分别显著降低65.63%,69.42%,77.12%和39.29%, 34.85%,44.59%。短期胁迫对离体培养酸枣幼苗生长无显著影响,胁迫16 d后幼苗株高表现为0.8%处理显著低于CK和0.2%处理,其他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以种子发芽率或幼苗存活率降低50%为标准,确定了离体培养酸枣种子萌发的耐盐阈值为0.4%,幼苗生长的耐盐阈值为0.6%,并于胁迫42 d后筛选出19株耐盐单株,胁迫30 d后6株盐敏感单株。  相似文献   

12.
化学诱变剂对花椒幼苗假植成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3个浓度梯度的4种化学诱变剂(EMS0.6%,0.8%,1.0%、Na N30.6%,0.8%,1.0%、PYM 0.2%,0.4%,0.6%、秋水仙素0.3%,0.5%,0.7%),处理萌发期的花椒种子,经育苗盘播种成苗后,12个处理和对照组随机选取1000苗进行假植。化学诱变剂在一段时间内仍然会对花椒幼苗产生生理影响,造成假植后出现死亡的现象。试验表明,成活率随诱变剂浓度增大逐渐降低,其中EMS降低幅度最大,NaN_3影响最小,PYM和秋水仙素水平相当。因此在花椒种子的化学诱变育种实验中选择0.4%PYM和0.5%秋水仙素作为合适的化学诱变剂。  相似文献   

13.
为了使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在糜子育种中发挥最佳效果,获得优质的诱变材料,对糜子新品种齐黍2号进行了4种EMS浓度、3种处理时间的诱导处理,并对当代的种子出苗及幼苗生长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低剂量EMS处理(0.3%,6 h)对糜子相对出苗、成苗率以及幼苗生长影响差异不显著,随着EMS浓度升高及处理时间延长,糜子出苗及幼苗生长逐渐受到抑制,1.2%EMS浓度14 h处理对糜子出苗及幼苗生长影响最严重,大大降低相对出苗率、相对成苗率,幼苗生长受到严重抑制。以相对成苗率达到半致死剂量为标准,0.9%EMS浸种10 h或0.6%EMS浸种14 h可作为EMS诱变糜子建立突变体库的适宜条件。  相似文献   

14.
以东北农业大学西甜瓜育种研究室自育的西瓜品系"W1-17"为材料,以EMS为诱变剂,采用5个EMS诱变浓度(0.2%、0.6%、1.0%、1.4%和1.8%),4个处理时间(3、6、9和12 h),分析诱变后种子发芽率、相对出苗率和相对成苗率情况,最终确定EMS处理浓度1.0%、诱导时间9 h为西瓜品系"W1-17"种子最佳诱变条件。  相似文献   

15.
大豆EMS化学诱变处理条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使EMS(甲基磺酸乙酯)诱变效果最佳,获得高质量的诱变材料,其诱变时间和诱变浓度等基本条件分析是诱变处理的前提。[方法]采用化学诱变剂EMS处理大豆品种长豆18和黑豆品种长豆006,分析获得不同大豆品种的适宜诱变条件。试验设置2个品种、3个EMS浓度(0.2%、0.5%、0.8%)和3个诱导时间(4、8和12 h)共18个处理,以致死量达到50%为标准。[结果]大豆品种长豆18的适宜诱变条件以浸种4 h,处理浓度0.5%EMS,诱导时间8 h和浸种4 h,处理浓度0.5%EMS,诱导时间12 h处理最优;黑豆品种长豆006的适宜诱变条件为浸种4 h,处理浓度0.5%EMS,诱导时间8 h。[结论]大豆EMS化学诱变可适当提高致死剂量浓度作为大田处理浓度。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青藏高原小麦种子的产量及品质,探究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种子萌发的适宜条件。在恒温条件下,利用不同浓度(0.1、0.2、0.4 mol/L)NaCl、Na2CO3、HCl分别处理小麦种子后进行种子萌发试验,以探讨不同试剂对小麦种子萌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NaCl浸种12 h后对小麦种子萌发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小麦种子萌发率随NaCl浓度的升高先升高后下降。不同浓度Na2CO3浸种12 h后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与NaCl相同,小麦种子萌发率随Na2CO3浓度的升高先升高后下降。不同浓度HCl浸种12 h后对小麦种子萌发率的影响不同,HCl浓度为0.1 mol/L时,小麦种子在10 d内最高萌发率仅为23.1%;浓度为0.2 mol/L时,HCl对小麦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HCl浓度为0.4 mol/L时,小麦种子萌发受到较明显抑制。  相似文献   

17.
pH值对绿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pH值溶液及其不同浸泡时间对绿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为在南方地区通过科学育苗减少土壤酸胁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pH值6.0~8.0溶液分别浸泡绿豆种子6、12 h,观察绿豆种子萌芽及幼苗生长状况.[结果]当溶液pH值为7.5时,绿豆种子萌发速度最快、数量最多,2d后浸种6、12h的发芽率分别为87.5%和92.5%;浸种6、12h,播种4d后分别以pH值7.5和7.0处理的幼苗株高最高.浸种6、12h时,分别以pH值6.5、7.0处理的绿豆幼苗鲜重最高,而均以pH 8.0处理的幼苗干重最高.[结论]在广西贺州地区,适宜绿豆发芽及苗期生长的浸种溶液pH值为7.0~7.5,pH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绿豆的萌发和生长.  相似文献   

18.
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不同时间处理紫花地丁种子和幼苗,结果发现,种子处理中以0.8%浓度处理10 h效果最佳,诱变率达到46.7%.幼苗处理中以0.2%处理16 h和0.8%处理8 h效果最好,诱变率达到80%.诱变后产生的多倍体植株与二倍体植株相比,具有茎增粗、叶片加厚且叶色浓绿、染色体数目加倍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筛选耐旱纤维亚麻的诱变条件奠定基础.[方法]选用YOI303纤维亚麻品种种子经不同时间和浓度EMS诱变处理后,对处理的种芽盆栽后得到的幼苗进行控水试验,研究幼苗对干旱胁迫的理化响应.[结果]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YOI303纤维亚麻幼苗的株高有下降趋势,而根长、可溶性蛋白含量、丙二醛含量、POD活性呈总体上升趋势,但不同时间和浓度EMS处理组幼苗在多种理化指标差异较大.[结论]经0.05; EMS处理3h所得的幼苗耐旱性最好,其次是0.025; EMS处理9h组和0.1; EMS处理3h组.  相似文献   

20.
为了利用诱变育种技术快速地对红小豆种子进行遗传改良,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利用0.0%,0.3%,0.5%,0.7%,1.0%,1.5%的EMS对红小豆种子进行处理,处理时间为5,10,15,20 h,以探讨不同浓度和时间EMS对红小豆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国;同时,还对其SOD,POD的活性变化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EMS诱变的最佳组合为浓度0.7%、处理时间20 h;EMS对种子及幼苗的SOD活性表现为明显增强,而POD的活性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