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索湿栽水芹(Oenanthe stolonifera D.C.)在春季生长适宜的最低土壤含水量,设置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为60%~70%、70%~80%、80%~90%和90%~100%等4个梯度,来比较湿栽水芹新品系D07和G0601在春季3~5月的产量和品质差异。结果表明:D07在土壤相对含水量为80%~90%时产量最高、其粗纤维含量为6.48 mg/g FW,G0601在土壤相对含水量90%以上时产量最高、粗纤维含量为6.64 mg/g FW。粗纤维含量均为各处理最低,且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均较高。因此,综合产量与主要品质指标得出:土壤相对含水量80%是适宜D07生长的土壤含水量下限,土壤相对含水量90%是适宜G0601生长的土壤含水量下限。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淹水栽培和土表充分湿润对蕹菜产量品质和设施土壤的影响,以蕹菜(Ipomoea aquatica Forsk.)为材料,设置淹水栽培、土表充分湿润、常规旱栽3个处理,以不种植蕹菜为空茬对照。比较分析了2种水作处理和常规旱栽蕹菜的产量和土壤N、P、K转移量,以及不同栽培方式下不同土层的前后土壤EC值、土壤速效养分。结果表明:淹水栽培、土表充分湿润、常规旱栽蕹菜的产量分别为335.25、245.65和121.15 t/hm2;折合N、P、K的转移量分别为4319.12、2475.45、1281.18 kg/hm2;折合N、P、K的转移量分别为4319.12、2475.45、1281.18 kg/hm2;耕作层土壤盐分分别下降49.87%、44.58%和14.52%,空茬对照则上升273.07%。说明夏季种植蕹菜能转移较多养分,以淹水栽培效果最好,土表充分湿润,夏季空茬易导致盐渍化。  相似文献   

3.
在晚春采用单层遮阳网覆盖栽培湿栽水芹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于初夏开展多层遮阳网覆盖栽培试验,比较了水芹产量、小叶总黄酮含量、叶柄粗纤维和总酚含量及DPPH自由基清除率等指标.结果表明,随覆盖层数增加,水芹产量显著下降,多项品质指标也有不同程度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明不同氮钾条件下水芹的生长及品质差异,为提高蔬菜产品器官营养成分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优质栽培技术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湿栽水芹G0601为试验材料,通过基础营养液栽培进行氮钾营养调控,比较不同氮钾水平[(营养液N浓度4.5mmol/L(N_(4.5))、9mmol/L(CK_1,N_9)和18mmol/L(N_(18)),K浓度3mmol/L(K_3)、6mmol/L(CK_2,K_6)和12mmol/L(K_(12))]湿栽水芹产品器官营养成分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差异。【结果】水芹产量随营养液N浓度增加而提高,随K浓度增加而降低;水芹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随N浓度增加而增加,随K浓度变化无明显差异;可溶性蛋白含量随N浓度增加而提高,随K浓度增加而降低;可溶性糖、甘露醇含量均以对照(N_9与K_6处理)最高;总酚与DPPH自由基清除率随N浓度增加而提高,随K浓度增加而降低。【结论】综合考虑产量及抗氧化活性因素,保持基础营养液中其他成分浓度不变,N、K浓度分别设置为18mmol/L和6mmol/L,可作为湿栽水芹的最优营养液配方。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湿栽水芹(Oenanthe stolonifera DC.)生长适宜的最低土壤含水量,设置了土壤相对含水量为90%-100%、80%-90%、70%-80%、60%-70%四个不同土壤含水量梯度,比较了其对冬春季湿栽水芹新品系D07和G0601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D07在土壤相对含水量为80%-90%时产量最高而G0601则在90%以上时最高,灌水量分别为669.30 m~3/hm~2和795.60 m~3/hm~2,产品粗纤维含量在田间持水量80%以上时均较低。由此认为,湿栽水芹可以进一步降低灌水量且品系间有差异。土壤相对含水量为80%是适宜品系D07生长的最低土壤含水量下限;土壤相对含水量为90%是适宜品系G0601生长的最低土壤含水量下限。  相似文献   

6.
充分湿润与淹水栽培对设施土壤盐渍化的延缓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比较充分湿润栽培与淹水栽培对设施土壤盐渍化的延缓效果,在大棚内用封底塑料栽培桶,以连续旱栽为对照,充分湿润与淹水栽培处理后断水降渍,再接种2茬小白菜,比较各处理在小白菜茬口前后不同土层的土壤EC值、NO-3含量及酶活性。结果表明,两种水作处理的小白菜产量差异不显著。小白菜茬口前后土壤EC值、NO-3含量低于连续旱栽。小白菜茬口后与处理前相比,充分湿润与淹水栽培处理的土壤EC值在0-10 cm土层有所上升,增幅分别为83.66%,48.88%,而连续旱栽处理的0-10 cm土层土壤EC值增幅达105.76%;充分湿润与淹水栽培处理的0-10 cm土层,在小白菜茬口后土壤NO-3含量与处理前相比,上升幅度分别为27.70%,42.95%,而常规旱栽上升幅度达98.83%,说明两种水作处理对土壤盐渍化均有较好的延缓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培育出苗情一致、长势较强的水芹种子苗,采用不同的育苗基质和田园土以不同比例进行复配,选择适合水芹种子苗生长的育苗基质配方。以湿栽水芹(Oenanthe stolonifera D.C.)D07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育苗基质配方对湿栽水芹种子苗生长、根系活力、品质及功能性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蔬菜育苗基质与田园土配比为1∶1或者蚯蚓粪与田园土配比为3∶2时,培育出的水芹苗生长量高,秧苗长势较好,壮苗指数测定值均为0.13;光合色素含量高,根系发达,有利于幼苗生长。各地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使用合适的育苗基质配方。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大棚连作有机基质中轮作不同种类的叶菜,比较其对缓解或消除番茄连作障碍的效果。【方法】于大棚果菜冬闲季节,在连续栽培2茬番茄的有机基质中分别轮作蒜苗、小白菜和油麦菜,以基质冬闲为CK1,新配同配方基质为CK2,新配草炭基质为CK3,后茬再种植番茄,测定轮作叶菜的效果。【结果】除CK1的EC值变化较大外,其他处理基质栽培前后的EC、pH、体积质量、总孔隙度的变化幅度很小,均在适合番茄生长的范围内;轮作叶菜后基质中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在整个生长期,轮作蒜苗或小白菜处理的番茄生长及根系还原强度均比CK1有显著优势,与CK2和CK3接近且无显著差异;轮作蒜苗处理的番茄小区产量与CK3无显著差异,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轮作小白菜处理和CK2次之,CK1最低。轮作蒜苗处理番茄果实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番茄红素含量及糖酸比均较高,品质较好,与CK2和CK3差异不明显。【结论】连作2茬番茄的有机基质再种番茄后表现出了明显的连作障碍;对于连作基质,在大棚冬闲季节轮作叶菜可减轻或消除连作障碍,轮作蒜苗后再种植番茄,番茄生长、产量和品质均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适宜西北地区日光温室番茄高效优质栽培的营养供给模式,设置了4个处理,T1:N+P2O5+K2O=24.56 kg,T2:N+P2O5+K2O=35.97 kg,T3:N+P2O5+K2O=35 kg,T4:N+P2O5+K2O+Ca O=34 kg,研究番茄品质、产量、土壤养分和酶活性对不同营养液供给模式的响应。结果表明:在2个茬口的栽培中,T3处理能增加秋冬茬叶片光合色素含量,降低土壤碱性(p H值),增加盐分含量(EC值),提升有机质含量,增强磷酸酶、蔗糖酶及脲酶活性,改善番茄品质,显著降低硝酸盐含量,增加产量,促进植株全N含量的吸收;T2处理促进冬春茬叶片光合色素积累,增加土壤有效磷、全氮及有机质含量,促进果实可溶性蛋白和番红色素形成,硝酸盐含量降低19.46%~25.98%;T4处理利于土壤有效钾的累积,并增强冬春茬土壤蔗糖酶和脲酶活性。综合考虑认为,在一年不同茬口栽培中,T3处理利于秋冬茬番茄生长发育,而T2处理更利于冬春茬番茄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0.
在麦草全量还田条件下,旋耕抛栽稻与常规耕翻抛栽稻相比,前期表现缓苗期延长,分蘖发根期推迟。后期表现生长旺盛,叶面积大,光合产物积累多、运输快,具有穗数略减、增粒、增重而增产的特点。比留茬30 cm免耕抛栽稻前期发苗早、死苗率低、僵苗少,中期高峰苗出现时间早而多,成熟时有效穗数略减,但每穗粒数多,粒重高,产量增。比留茬15 cm免耕抛栽稻的分蘖、发根、长叶等生育进程慢,产量相近。单位面积纯收入排序为:旋耕抛栽稻>留高茬免耕抛栽稻>不还草旋耕抛栽稻,留茬15~20 cm免耕抛栽稻>留茬30 cm免耕抛栽稻。全量还草旋耕抛栽技术具有生态环保、培肥土壤、减轻病虫草害、省工节本、操作简便、增产增效等多方面优点和大面积推广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淹水胁迫解除后,叶面喷施虾青素(astaxanthin,ASTA)对分蘖期受淹水稻的补救效应。[方法]以常规粳稻‘宁粳7号’为试验材料,盆栽种植,移栽10 d后进行没顶淹水5 d的处理,淹没结束后设5个处理:正常水分管理(用CT表示);淹水胁迫+解除淹水后喷施清水(CK);淹水胁迫+解除淹水后喷施0.4 mmol·L~(-1)虾青素(ASTA-0.4);淹水胁迫+解除淹水后喷施0.8 mmol·L~(-1)虾青素(ASTA-0.8);淹水胁迫+解除淹水后喷施1.6 mmol·L~(-1)虾青素(ASTA-1.6)。在叶面喷施后0(喷施当天)、1、2、3、5、7 d取样,测定水稻光合色素含量、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谷胱甘肽还原酶(GR)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H_2O_2)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等指标;在叶面喷施后0(喷施当天)、3、6、9 d取样测定植株干物质量、株高和可溶性总糖含量;在成熟期收获有代表性的3盆测定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没顶淹水5 d后,与CT相比,水稻茎蘖数和绿叶数显著减少,干物质积累量和叶绿素含量降低,氧化损伤严重,导致产量下降。淹水解除后,与CK相比,叶面喷施虾青素能提高受淹水稻叶片中抗氧化酶活性,增加可溶性总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H_2O_2和MDA含量,减轻氧化损伤,促进分蘖发生,加快干物质积累,减少产量损失。其中,叶面喷施后12 d,ASTA-0.8处理的茎蘖数、绿叶数以及干物质量、叶绿素a、可溶性总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明显增加,抗氧化酶活性提高,叶片中H_2O_2和MDA含量降低;喷施后7 d,ASTA-0.8处理叶片中MDA含量与CK相比显著降低20.7%,H_2O_2含量降低9.4%;ASTA-0.8处理最终产量为CT产量的98.7%。[结论]叶面喷施0.8 mmol·L~(-1)虾青素可最大程度补救水稻分蘖期淹水导致的伤害和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不同栽培方式对番茄产量与品质的影响,以粉太郎番茄为试材,采用槽式栽培(T1)与枕式栽培(T2)2种方式进行栽培,测定了单果质量、单株果质量、总产量及相关品质指标。结果表明:槽式栽培(T1)下的单果质量、单株果质量及总产量均显著高于枕式栽培(T2),且分别高出33.20%、39.12%和37.43%。枕式栽培(T2)处理下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有机酸含量及糖酸比均显著高于槽式栽培(T1)处理;槽式栽培下硝酸盐含量显著高于枕式栽培。由此可以看出,枕式栽培模式下番茄的营养品质优于槽式栽培,而槽式栽培模式下番茄的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3.
通过田间试验,比较分析当归全膜双垄沟栽、全膜单垄垄栽和全膜平栽3种栽培方式与施0(CK)、600、750、900 kg/hm2复合肥4种不同施肥水平下不同生育期0~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和养分含量的变化及当归产量.结果 表明:除当归地上部分生长旺盛期0~20 cm土层土壤外,同时期同层土壤中全膜双垄沟栽+施肥750 ...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棚室内多种套作模式对番茄品质的影响,筛选出较好的套种模式。于2018年3—10月在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大棚内进行试验,试验设番茄单作、番茄与大蒜套作、番茄与分蘖洋葱套作、番茄与大葱套作、番茄与豌豆套作、番茄与豆角套作共6个处理,分别调查番茄的茎粗、株高、果实的单果质量、纵横径及产量,并对番茄果实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生素C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及番茄红素含量等指标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除套作大蒜以外,不同的套作模式番茄产量均有所提高。与分蘖洋葱套作和与大蒜套作后果实硬度显著高于番茄单作;与分蘖洋葱套作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高于番茄单作;与分蘖洋葱套作、与豌豆套作后果实维生素C含量显著高于番茄单作;与分蘖洋葱套作后可滴定酸含量显著低于番茄单作;与分蘖洋葱套作的番茄果实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单作;番茄与大蒜套作后果实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与分蘖洋葱套作、与豌豆套作、与豆角套作后的果实番茄红素含量显著高于番茄单作;番茄与大蒜套作、与分蘖洋葱套作后的果实的糖酸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综上,合理地间套作有利于提高番茄的品质和产量,其中与分蘖洋葱套作番茄栽培效果较好,可以在黑龙江省大庆地区棚室栽培中试用推广。  相似文献   

15.
特色叶菜品质比较及硝酸盐累积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种特色叶菜为材料,研究不同品种特色叶菜产量、营养品质的差异及生长期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及相关性,以期筛选出品质好、硝酸盐含量低的特色叶菜品种,并为硝酸盐含量的降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特色叶菜的产量、营养品质及硝酸盐累积存在显著差异。芝麻菜6个品种中,‘板叶芝麻菜1号’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VC和叶绿素含量最高,硝酸盐含量最低;苦苣4个品种中,‘北京花叶苦苣’的含水量、VC、总氨基酸含量最高;京水菜3个品种中,‘白梗千筋京水菜’的单株鲜质量、叶片数、含水量、可溶性蛋白和VC含量最高。在整个生长过程中,3种特色叶菜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及硝酸还原酶活性呈现不同变化规律;硝酸盐含量与硝酸还原酶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通过对3种特色叶菜及其品种间产量、品质比较,筛选出‘板叶芝麻菜1号’‘北京花叶苦苣’和‘白梗千筋京水菜’3个最优品种。  相似文献   

16.
为泸州及类似烟区优质烤烟的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以泸州烟区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夏茬作物(烤烟、玉米)和冬茬作物(冬闲、油菜)下土壤(黄壤、紫色土)各形态氮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夏茬玉米的土壤全氮含量较烤烟降低3.08%,土壤碱解氮、可溶性总氮、铵态氮、硝态氮、无机氮和可溶性有机氮含量夏茬玉米较烤烟分别提高4.52%、19.61%、25.04%、20.19%、22.58%和13.69%;冬闲土壤全氮、铵态氮和可溶性有机氮含量均低于冬茬油菜,分别降低10.17%、12.15%和 13.51%,冬闲土壤碱解氮、可溶性总氮、硝态氮和无机氮含量均高于冬茬油菜,分别提高2.86%、51.82%、212.08%、100.28%;冬闲黄壤碱解氮、可溶性总氮、硝态氮、无机氮含量较冬茬油菜分别提高10.09%、75.52%、307.15%和135.70%,全氮、铵态氮和可溶性有机氮的含量较冬茬油菜分别下降12.58%、6.98%和2.57%,冬闲紫色土可溶性总氮、硝态氮和无机氮含量较冬茬油菜分别提高29.86%、140.66%和68.46%,全氮、碱解氮、铵态氮和可溶性有机氮含量较冬茬油菜分别下降7.00%、4.95%、17.63%和24.09%;夏茬玉米黄壤全氮和可溶性有机氮含量较烤烟分别降低13.39%和7.32%,碱解氮、可溶性总氮、铵态氮、硝态氮和无机氮含量夏茬玉米较烤烟分别提高5.02%、13.28%、36.48%、15.79%和25.50%,夏茬玉米紫色土可溶性有机氮、可溶性总氮和碱解氮含量较烤烟分别提高73.71%、31.21%和7.60%。  相似文献   

17.
为了比较不同栽培模式下林地香菇的产量和品质,选用近年来的主栽香菇品种L18,开展立棒栽培模式和地栽模式的研究,测定2种栽培模式下的产量、子实体形态特征(菌盖大小、菌盖厚度、菌盖硬度、菌柄长度、菌柄直径、菌柄硬度)、子实体单菇干质量和湿质量,并检测其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地栽模式的香菇单袋产量为641.11 g,略低于立棒栽培模式(751.16 g),但地栽模式的商品性状优于立栽模式,综合效益高;2种栽培模式下铅、砷、汞、镉4种重金属含量均符合GB 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立栽模式还符合NY/T 749—2012《绿色食品食用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栽培基质对设施樱桃番茄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方法]以樱桃番茄粉贝贝为试验材料,研究4种不同栽培条件对樱桃番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3种基质配方条件下,樱桃番茄的长势及果实品质均优于土壤栽培。其中菌渣、兔粪及骨粉等混合发酵基质∶土壤=3∶1(处理(2))栽培效果最好;其次是菌渣、兔粪及骨粉等混合发酵基质∶土壤=4∶1(处理(3))栽培;再次是菌渣、兔粪及骨粉混合发酵基质∶土壤=1∶1(处理(1))栽培;土壤栽培(对照)效果最差。与对照相比,处理(2)栽培条件下,樱桃番茄的株高、茎粗、叶长和叶宽分别增加6.75%、12.38%、13.70%、11.73%;平均单果重、单株果数、产量分别增加15.00%、13.87%、30.98%;果实可溶性糖含量、V_C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增加12.78%、11.81%、14.84%,硝酸盐含量降低32.59%。[结论]该研究为新基质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水分对玄参地上部生长及叶片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揭示水分对玄参生长前期地上部分生长的影响,探讨玄参抗逆反应中各保护酶的作用,为玄参规范化栽培中的水分供应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严重干旱(土壤含水量为400~450 g/kg,SD)、中度干旱(土壤含水量为500~550 g/kg,MD)、适宜水分(土壤含水量为700~750 g/kg,CK)和过湿水分(土壤含水量为800~850g/kg,HW)处理条件下,对玄参株高、叶面积、叶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及4种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的活性进行测定,研究水分对玄参株高、叶面积、叶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4种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与适宜水分相比,严重干旱、中度干旱和过湿水分处理均明显抑制了玄参株高和叶面积的增长(P<0.05);处理第13~33天玄参叶片叶绿素含量偏低。各处理对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表现为13 d时促进可溶性蛋白的合成,其后则对可溶性蛋白的合成表现出抑制作用。SOD和APX活性在处理过程中变化比较复杂,而POD和CAT活性在处理前期较高,后期逐渐下降。【结论】不适宜的水分供应可抑制玄参株高和叶面积的增加;造成玄参叶片叶绿素含量在处理的第13~33 d间偏低;导致玄参叶片可溶性蛋白合成在13 d时增加,13天后则受到抑制。水分处理对SOD和APX活性影响较大,对POD和CAT活性的影响仅在发生在处理前期;严重干旱和中度干旱处理对玄参各保护酶活性具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以水果黄瓜心灵为试验材料,研究3种不同栽培基质对水果黄瓜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种基质配方栽培条件下,水果黄瓜心灵的长势及果实品质均优于土壤栽培。其中菌渣、兔粪及骨粉等混合发酵基质∶土壤=3∶1(体积比,处理2)时的栽培效果最好,菌渣、兔粪及骨粉混合发酵基质∶土壤=1∶1(体积比,处理1)时次之,土壤栽培(对照)效果最差。与对照处理相比,处理2栽培条件下,水果黄瓜的株高、叶长和叶宽分别提高了29.47%、15.42%和12.09%;单株平均产量、果实个数分别提高47.19%、29.79%;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增加20.99%、5.58%,而硝酸盐含量则降低了25.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