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朱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7):9527-9529,9541
对M村不同类型家庭老年人的经济状况、生活照料、家庭关系和老人对养老现状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调查,发现不同类型的农村家庭在养老现状与老人需求满足方面存在着分化。这种分化源于老人与子代之间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这种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表现在经济实力、家庭权力、传统养老文化和家庭社会化4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7):225-228
几十年间,粗放的城镇化进程使我国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向城市,农村家庭结构产生了巨大变化,农村老人的生活也面临着诸多新的问题。新型城镇化目标强调农村的城市化,要求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在此背景下我们不得不对农村老年人的养老、医疗、照料等进行更多的思考。列举农村家庭结构变化的几点要因,客观描述了农村家庭结构变化给老人生活带来的困境,并从农村老年人社会保障工作视角提出了加快农村社区养老模式探索、完善农村养老和医疗服务体系、加快农村社会福利设施建设、全面优化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等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张红  李会 《现代农业》2008,(9):74-76
随着老年人口比重的上升,人口老龄化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养老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当务之急是解决老年人的需求问题,不同家庭结构在养老需求方面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只有需求得到满足,才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长丰县616名农村老人的养老情况进行调查,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有子女无老伴、有子女老伴健在、无子女三种不同家庭结构下的农村老年人的经济需求、生活照料需求和精神需求的现状进行深入对比分析,分别针对三种家庭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具体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4.
随着农村地区青壮年劳动力大规模的外流,农村空巢老人照料难的问题日益凸显,"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基于江苏省农村老人的问卷调查数据,在设置7组满意度解释变量的基础上对结果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以及相关性分析,从而总结出当前农村老年人对互助院的满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七组解释变量分别是:个性特征、家庭特征、经济状况、日常活动、医疗服务、人际关系以及精神状况。针对满意度现状进行了深刻反思,为进一步推动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3):199-202
运用问卷调查的数据,比较分析了城市和农村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方面的差异。整体上来说,农村老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程度更高,在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方面,农村老人的需求程度高于城市老人,在文化娱乐和法律援助方面,城市老人的需求程度高于农村老人。城乡老年人的文化程度和自理能力、子女数量和家庭结构、居家养老设施、居家养老政策,对老年人的居家养老需求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广西农村家庭养老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在空心化背景下,完善广西农村家庭养老模式有利于减轻国家和社会对农村社会保障的负担、有利于新时代农村家庭的和谐气氛、有利于老年人在精神与生活上的满足。针对广西农村家庭养老模式存在的经济来源得不到保障、家庭照料功能逐渐减弱以及精神慰藉功能受到影响等问题,需要鼓励外出务工青壮年回乡就业创业,发展农村经济、建立农村服务体系,招收志愿者协助农村家庭养老以及关爱老人精神需求,构建和谐代际关系等措施。  相似文献   

7.
赵聪 《甘肃农业》2016,(9):54-56
随着中国进入人口老龄化加速阶段,老年人人口规模增长加快,空巢老人、少子老人和丧偶老人占老年人人口比例不断上升,我国养老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本文通过对辽宁省部分村镇进行问卷和走访调查,发现辽宁省农村空巢老人家庭养老保障的脆弱性主要表现在经济状况入不敷出、精神生活匮乏、医疗负担较重等。并从少子化、城市化、代际关系转变和政府职能缺位等方面分析养老保障脆弱性的原因。由此得出结论辽宁省农村空巢老人家庭养老保障存在一定的脆弱性,社会养老保障对家庭养老保障的补充作用不足。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群体的健康问题和医疗服务利用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由于城乡发展差距,一方面,农村社会保障建设相对落后,医疗资源供给不足,对于农村老年人来说,家庭养老仍是主要养老来源;另一方面,大量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致使农村集聚了大量老年人,照料老人的人力资本减少。在此背景下,研究代际支持与农村老年人医疗服务利用问题就显得至关重要。以2016年CFPS微观数据为基础,利用两部分模型分析了子女代际支持对老年人医疗服务利用的影响,发现代际经济支持、代际情感支持对老年人医疗服务利用的影响显著为正,并根据研究结论提出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福祉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运用2015年的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对家庭结构中老年人的子女数和居住安排对家庭养老中代际支持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老年人的子女数和居住安排对其获得的经济支持、日常生活照料支持和情感支持都有着显著的影响。其中,农村老年人的儿子数与其获得的经济支持、日常生活照料支持和情感支持呈现显著正相关,女儿数与农村老年人获得的日常生活照料支持情况呈现显著的负相关,与获得的情感支持情况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城市老年人的儿子数和女儿数对其获得日常生活照料支持的影响都不显著,对于经济支持和情感支持则都是呈现显著正相关。与子女同住的老年人获得的经济支持相对较少,但获得了更多的日常生活照料支持和情感支持。因此,要通过鼓励生育和多代同住或就近居住来巩固和支持家庭养老,同时进一步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0.
浅议河北省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中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养老保障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河北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重要作用。分析了“二元经济”局限以及农村老年人的经济、医疗护理和精神慰藉方面的现状,以及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存在的种种缺陷,提出了几条相应对策:建立以经济保障体系、医疗和生活照料体系和精神生活体系为内容的,符合老年人的特殊需求以及农村相对落后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城乡一体的养老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湖北省孝感市、黄冈市和咸宁市农村留守老人进行调查,分析影响留守老人养老满意度的因素和养老方式的选择,研究发现:自我养老和子女养老仍是留守老人主要的养老方式;留守老人缺少代际照料,以自我照料为主;经济创造能力和健康状况是影响农村留守老人养老的重要内部因素,社区服务和养老保险是重要的外部因素.破除他们的养老困境,需要在居家养老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社区服务,鼓励农村发展多重养老方式,重视农村养老保险对留守老人的科学分档,提倡孝文化.  相似文献   

1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9):213-215
赡养老人在我国自古以来被认为是家庭应有的职责,但随着城市化、现代化的推进,家庭结构逐渐改变,核心家庭大量出现,空巢家庭和老龄家庭也随之增加,因此,由家庭承担照料老人的全部职责已变得日益艰难。与城市相比,在农村尤其是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农村地区,老年人的生活和养老问题已越来越受到从国家到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关注,所以养老问题是我们当前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2015年东庄村建立起来的养老中心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这一对矛盾,得到了绝大多数村民的认可。通过分析该村养老院的建设状况,总结出了对帮助解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有益的管理制度和理念,可以对其它具有类似情况的村庄的养老路径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北京市郊区七个区县的农村问卷调查,实证分析了影响农村老年人养老状况满意度的多维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农村老年人整体养老满意度较高,但仍有近三成农村老年人对自身养老境况不满意。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反映个体客观特征的健康状况、反映家庭特征的有老伴、反映人际关系中提供支持和帮助的朋友数对农村老年人养老满意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反映经济状况的月支出、反映精神状况的孤独寂寞感对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满意度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因此,政府应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孝道文化,同时从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为农村老人提供养老支持。  相似文献   

1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7):179-182
农村社区养老是目前解决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的重要途径。而农村社区养老需要多主体、多方面的社会支持才能有效满足老年人的老年生活需求。目前我国农村社区养老在支持主体方面表现出政府支持不足、社区组织支持缺乏、家庭支持弱化等问题,以及在支持内容方面存在物质经济条件、日常生活照料、精神和心理慰藉相对匮乏的情况。因此有必要采取适当措施,诸如加强政府经济支持、社区组织生活照顾支持、家庭精神支持等,以此完善农村社区养老的社会支持体系,保障农村社区养老系统化制度化,真正解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  相似文献   

15.
凌文豪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793-22795,22840
人口老龄化浪潮下失能老人数量的逐年递增,对我国老年人生活照料福利体系提出了挑战,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农村家庭保障功能逐渐弱化、经济贫困与福利不足使得农村失能老人生活照料问题更加凸显。作者分析了农村失能老年人口的特点,剖析了当前农村失能老人的福利困境,提出完善农村失能老人生活照料福利体系若干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相当严重,由此衍生的养老问题将面临严峻的考验,特别是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将更加突出和严峻。基于2019年陕西省6个县区农村老年人的实地调查数据,利用描述性统计和二元Logit模型,分析农村社会养老服务需求意愿,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82.8%的农村老年人对社会养老服务有需求意愿,社会养老服务主要有居家养老服务、社区养老服务和机构养老服务3种方式,其中以居家养老服务为主,且区域差异较小;其需求内容意愿最为强烈的是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医疗保健。经济收入和政策法规完善程度对农村社会养老服务需求意愿有正向影响,而婚姻状况、子女数、家庭规模、代际关系、健康状况、政策重视和宣传力度、生活照料评价对农村社会养老服务需求意愿有负向影响。因此,需进一步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正确处理好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的关系,以农村老年人需求为导向,合理安排社会养老服务内容。  相似文献   

17.
杨倩  赵慧  崔翠 《安徽农业科学》2016,(32):229-233
根据对重庆市642位农村老年人的问卷调查数据,建立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分析了重庆农村老年人家庭养老水平分布及家庭养老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重庆农村老年人家庭养老保障水平总体不高,老年人获取代际支持较少,但其主观满意度评价较高,家庭养老仍是其认可的主要养老方式;老年人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对其养老满意度具有显著影响;子女数目、子女回家频次、受教育程度对于老年人家庭养老满意度具有正向影响,且子女代际支持呈现出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18.
屈勇  王谨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5943-5945
以河南省周口市董欢村为例,通过对农村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现状的调查,发现农村子代家庭为老年人提供的物质供养水平较低、对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料功能弱化,且精神慰藉支持普遍缺乏等。探讨了子代家庭对老年人日常生活支持减弱的原因,包括子代家庭自身经济状况较差、主要成员身体健康状况不良,子代家庭主要成员为了生存外出务工,子女间的相互攀比以及老人自身被动的养老心态等。  相似文献   

19.
农村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失能化形势严峻,加强农村失能老人养老服务建设尤为迫切。调查结果表明,轮流奉养下的家庭养老是农村失能老人的主要养老模式,但是农村失能老人家庭养老服务面临诸多挑战:居住环境不稳定、经济供养压力大、照料资源供给有限、精神慰藉被忽视等。社会工作是农村养老服务网络中重要的专业力量支持,可以从强化政府主导、完善社区照顾、提升家庭养老服务水平等方面完善农村失能老人家庭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年数据,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了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从样本分布来看,83%的农村留守老人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满意,17%感到不满意。研究结果发现,大部分农村留守老人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满意,农村留守老人已经接受和认同家庭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农村留守老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对其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大;家庭生活水平对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满意度影响显著;社区支持网络对提升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满意度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