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以Tillandsia bergeri为试材,研究T. bergeri在花芽分化过程中体内激素及其平衡的动态变化过程。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乙烯利进行整株喷洒处理,以喷施清水为对照。测定叶片内ZRs、GAs、IAA和ABA的含量。结果表明:外源乙烯利对植株有明显的催花作用,且乙烯利处理后出花整齐,外源乙烯利处理初期使IAA和GAs含量下降,在花器官发育时,GAs含量上升。在花芽诱导时期,ABA和ZRs含量升高;在花器官发育时期,ABA和ZRs激素含量恢复到正常水平。低水平的IAA及GAs含量促进T. bergeri花芽的诱导,而相对高的IAA及GAs含量有利于花形态的形成。较高水平的IAA/GAs、ABA/GAs、ZRs/GAs和低水平IAA/ZRs有利于T. bergeri的花芽诱导和萌动;激素平衡在T. bergeri花芽诱导期起到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
15%石灰氮催芽后巨峰葡萄芽内激素以及有机物质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石灰氮对巨峰葡萄(Kyoho grapevine)进行催芽试验,对休眠解除过程中芽体内源激素和有机物质含量以及淀粉酶活性的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着ABA含量降低IAA含量升高,冬芽逐渐解除休眠而最终萌发;在药剂处理后淀粉酶活性加强,淀粉降解为可溶性糖供的速度加快,蛋白质含量则先下降后升高,最后诱导大部分的芽都能萌发。该试验进一步证明了GA3、ZRI、AA和ABA含量可能是引起巨峰葡萄休眠的关键原因,而ABA含量水平则应该是引起巨峰葡萄冬芽休眠的最关键因素。ABA含量低则有利于冬芽解除休眠。  相似文献   

3.
60Co γ辐射对毛竹种子萌发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不同剂量的60 Co γ射线辐射对毛竹种子萌发时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种子内源ABA、GA3、IAA、ZR的含量。结果显示,15 Gy和30 Gy辐射处理后,与对照相比提前12h萌发,加快了种子萌发进程,GA3/ABA、 IAA/ABA、ZR/ABA和(GA3+ZR)/ABA均高于对照,有利于种子打破休眠。辐射剂量为60 Gy、90 Gy和120 Gy时,GA3、IAA、ZR含量降低,ABA含量与对照相比显著增多,GA3/ABA、 IAA/ABA、 ZR/ABA和(GA3+ZR)/ABA值与对照相比较小,抑制萌发。  相似文献   

4.
催花期施氮对观赏凤梨激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为了探讨催花期氮素对观赏凤梨成花效果的影响以及为凤梨花期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丹尼斯’凤梨为试材,研究了催花期施氮处理对其内源激素含量及比值的影响。【结果】催花期施氮处理不同程度地降低了植株叶片和生长点玉米素核苷(ZRs)和脱落酸(ABA)含量,提高了赤霉素(GAs)含量,但对叶片和生长点生长素(IAA)含量影响较小,从而引起叶片和生长点ABA/IAA、ABA/GAs、ZRs/GAs和ZRs/IAA比值的显著降低,同时植株成花率下降、花期推迟、成花质量降低。【结论】催花期施氮通过影响植株内源激素含量和比值的动态平衡从而降低植株催花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植物激素变化与百合休眠和花芽分化之间的关系,以‘木门’百合为试材,通过糖类物质变化和显微观测确定了休眠解除和花芽分化时期,并通过HPLC-MS技术进行了激素含量变化分析。结果表明‘木门’百合种球在3℃冷藏条件下56天左右休眠解除,70天左右开始花芽分化,其进程分为花芽分化初期、小花原基分化期和花器官分化期3个时期;休眠解除前GA3/ABA上升,IAA/ABA、ZR/ABA比值保持低水平,休眠解除后GA3/ABA保持升高,IAA/ABA、ZR/ABA比值升高;花芽分化初期ZR上升、GA3下降、ZR/GA3急剧上升,小花原基分化期ZR下降、GA3上升、ZR/GA3急剧下降,花器官分化期ZR和GA3均上升,ZR/GA3稳定不变。由此可见,低水平IAA/ABA、ZR/ABA促进休眠维持,持续上升的GA3/ABA促进休眠解除,ZR/GA3上升促进花芽分化起始,下降则促进小花原基形成。本研究结果将为‘木门’百合的采后储藏和开花调节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脱毒微型种薯打破休眠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激素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贮存在 3种温度下 ,4个不同处理的微型薯内源激素GA3、IAA和ABA含量的变化及对微型薯休眠的影响 ;微型薯经外源激素和化学药剂处理后 ,在不同贮存温度下 ,观察其萌芽状况。结果表明 :GA3,ABA和IAA的含量呈上下起伏的变化 :萌芽前 ,ABA含量下降 ,而GA3含量上升 ,二者的比值随着打破休眠而缩小 ;在外源激素和化学药剂处理试验中 ,1%硫脲浸泡微型薯 1h ,在 2 5℃条件下萌芽最早 ,且芽长而粗 ;10mg/LGA3和 10mg/LIAA 10mg/LGA3亦能提前打破休眠 ;温度对促进微型薯的萌芽及对外源激素和化学药剂的吸收和转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皇后帝王花(Protea magnifica)种子具有休眠习性,不经任何处理很难发芽,限制了其在中国的引种试验与推广。本研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变温层积(光照10 h温度20℃,黑暗14 h温度10℃)过程中皇后帝王花种子内源激素ABA、GA3、IAA、ZR的含量及其动态变化,来探索其与种子休眠解除的内在联系。在变温层积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增加,皇后帝王花种子内ABA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在层积第20天时降至低峰68.49 ng/g,比CK减少21.38 ng/g,20 d之后ABA含量变化不大;GA3含量在前15 d缓慢上升,第15天时达到峰值5.53 ng/g而后缓慢下降;IAA含量整体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第25天时陡然达到高峰44.25 ng/g,比CK增加了19.71 ng/g,随后开始下降;ZR含量随着层积时间的增加整体呈缓慢上升趋势,第25天时出现峰值7.63 ng/g,随后开始下降。在变温层积过程中,皇后帝王花种子的GA3/ABA、IAA/ABA、ZR/ABA、(GA3+IAA+ZR)/ABA值逐渐增大,层积第25天时比值最大。变温层积处理能够有效解除皇后帝王花种子的休眠...  相似文献   

8.
小麦胚休眠中ABA信号转导的蛋白质组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张海萍  常成  肖世和 《作物学报》2006,32(5):690-697
利用ABA处理休眠和不休眠小麦品种的胚,并通过双向电泳-质谱技术,比较其蛋白质表达情况。结果发现, 共有18个ABA反应型蛋白点的表达存在显著差异。经MALDI-TOF-MS检测及肽指纹图谱(PMF)分析,其中16个蛋白点在有关数据库中得到了归属鉴定。进一步对这16个蛋白及其特性进行综合分析,认为其涉及不同的反应途径,如胁迫反应(冷调蛋白、热激蛋白和醛脱氢酶)、信号交互反应(生长素反应蛋白、乙烯感应因子、钙依赖的蛋白激酶CP4和乙烯反应蛋白),以及种子的基本发育过程(LEA蛋白、Em蛋白、bZIP转录因子、锌指蛋白、myb家系转录因子、淀粉合成酶和纤维素酶等)。另外还有2个是功能未知的蛋白,其中之一在已测序的水稻中具有全长的cDNA;另一个经ESI-MS/MS检测,认为是ABA信号转导系统中的一个新组分。对上述2个蛋白分别从籽粒发育不同阶段、不同浓度ABA处理,以及休眠中和打破休眠后这2种状态下不同温育时间等方面来验证其表达与休眠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它们在籽粒发育中后期大量合成,与胚休眠性获得的时间是一致的。用同样浓度的ABA处理,这2个蛋白在休眠胚中更易于表达,而在打破休眠的胚中需要5倍的ABA浓度才能得到相同的表达效果;在用无菌水浸润期间,休眠胚中该蛋白表达水平下降的速率迟于后熟胚中,且随着休眠的打破,该蛋白也消失了。推测其表达可能与休眠性的获得与解除有关。对控制该蛋白表达的基因进行克隆与功能鉴定可能为小麦抗穗发芽育种提供候选位点。  相似文献   

9.
茶树干旱胁迫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在茶树干旱胁迫时内源激素ABA、IAA积累的速度与干旱胁迫程度(干旱时间、土壤水势)的关系以及保护性酶SOD活性呈现出的“先升后降”的规律,而POD活性则呈现出“先快后慢”的趋势;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无机元素铁、锰、铜、锌含量随干旱胁迫而变化的研究结果。为抗旱性茶树品种的选育和提高茶树抗旱的栽培技术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烤烟根系激素水平、GS、PMT对氮素形态的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水培试验,探讨了不同氮素形态对烤烟苗期根系激素水平与氮代谢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外源铵态氮对烤烟根系及叶片的谷氨酰胺合成酶(GS)具有一定的诱导作用,饼肥浸提液对烤烟叶片GS有激活作用、对根系GS有抑制作用;外源铵态氮对根系烟碱合成关键酶N-甲基腐胺转移酶(PMT)活性有激活作用;不同氮素形态对根系激素的影响不同,纯铵态氮处理的IAA含量最高,纯硝态氮处理的ABA含量最高,铵态氮与硝态氮1∶1处理的ZR含量最高,浸提液对IAA,ABA,ZR,IAA/ABA,ZR/ABA有明显的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2016年-2017年以生态休眠状态下的‘夏黑’葡萄冬芽为试材,经单芽扦插处理、用转录组方法辅以生理指标测定,探讨了影响葡萄冬芽休眠解除的关键因子。单芽扦插7 d (EB1)和扦插14 d (EB2)后冬芽转录组测序均得到45 Mb以上的Clean Reads,经过滤、拼接、数据库比对均得到25 000以上转录本。从基因表达分析看EB2与EB1相比,1 051个基因上调表达,587个基因下调表达。差异表达基因(DEGs) GO富集分析发现葡萄冬芽自然休眠解除过程中DEGs主要富集在催化活性、结合、代谢过程和单有机体过程,进一步KEGG代谢途径分析发现植物信号转导途径是休眠解除的重要参与环节,尤其赤霉素(gibberellin,GA)和脱落酸(abscisic acid, ABA)代谢与休眠解除关系密切,芽子休眠解除过程中的内源激素变化和信号转导路径上相关基因qRT-PCR也验证了这一点。因此本研究认为内源激素和植物信号转导是调控葡萄冬芽自然休眠解除的重要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2.
运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nzyme Linked Immunity Absorb Assay, ELISA), 研究5个不同物候型茶树栽培品种在2003年3月至2006年3月生育周期及春季腋芽萌发前后茶梢叶片内源GA3(gibberellic acid)、ABA(abscisic acid)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在2003年3月至2006年3月期间, 各品种成熟叶片GA3的含量在各年度均随着茶树生长呈现“快速降低—略有上升—下降—快速升高”两度上升、两度下降的变化趋势, GA3含量第一次上升的时间呈早生种早、晚生种迟的趋势; ABA最低值出现的时间呈早生种早、晚生种迟的趋势。5个供试品种成熟叶片GA3的年平均含量总体为早生种高于中生种, 中生种高于晚生种。冬季茶树休眠期间, 成熟叶片GA3的含量处于整个生长周期的最低点, ABA的含量处于整个生长周期的最高点。11月至翌年1月, GA3的平均含量和GA3 /ABA值与其越冬芽的萌发期呈显著相关。春季茶树腋芽萌发进程中, 嫩梢GA3的含量总体高于成熟叶片, ABA的含量总体低于成熟叶片。  相似文献   

13.
The sensitivity of the embryo to abscisic acid (ABA) has been reported to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seed dormancy. Using ditelocentric lines of wheatcv. Chinese Spring (CS, nondormant and ABA insensitive), F2 seedsbetween monosomic lines of CS and a wheat line Kitakei-1354 (dormant,ABA sensitive) and deletion lines of CS chromosome 4A, germinability ofseeds and embryo-half seeds incubated in water and ABA were examin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long arm of chromosome 4A carried majorgene(s) for the embryo sensitivity to ABA and dormancy. Chromosome2D might be also involved in the sensitivity to ABA.  相似文献   

14.
胞质雄性不育和核雄性不育辣椒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和比较分析了CMS和GMS辣椒不育系(株)和相应保持系(可育株)花蕾和叶片中的内源IAA,Z ZR,GA3,ABA含量及比值的变化。结果表明,CMS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花蕾中IAA,Z ZR,GA3和ABA含量的变化趋势与GMS不育株和可育株间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即不育系(株)IAA,Z ZR,GA3和ABA含量低于保持系(可育株);叶片中Z ZR,GA3和ABA含量变化趋势GMS和CMS也基本一致,即不育系(株)中的含量高于保持系(可育株);花蕾中IAA/ABA,(Z ZR)/ABA,GA3/ABA激素比例的变化GMS与CMS也相同,即不育系(株)比值小于保持系(可育株)。说明虽然GMS和CMS辣椒控制雄性不育的基因不同,但在调节雄性不育时激素的变化规律大多相同,辣椒雄性不育在生理生化机理上可能存在一些相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A sunflower (Helianthus annuus L.) mutant was observed in the progeny of a cross between the sunflower cultivar ‘HA 89’ and an amphiploid of a Helianthus divaricatus L. × P21 cross that exhibited loss of dormancy induction in the developing embryo. Seeds of this mutant frequently germinate on the head about 40 days after pollination. The cotyledons of this mutant remain green, whereas some other non‐dormant mutants exhibit loss of pigmentation. The objectives of this investigation were to compare levels and activities of abscisic acid (ABA), a plant hormone that induces dormancy in developing embryos, in the non‐dormant green mutant (NDG) and ‘HA 89’ from which NDG was derived. Immunoassays showed that abscisic acid was present in NDG and the level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HA 89’. Exposure of excised NDG mutant embryos to 40 μm abscisic acid failed to prevent germination, suggesting that non‐dormancy could result from impairment in ABA receptors or from a defect in other proteins participating in the subsequent signalling pathway that normally induces dormancy.  相似文献   

16.
内源CTK和IAA平衡对水稻分蘖芽休眠与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水稻抽穗期分蘖休眠与萌发转换过程中CTK和IAA含量及CTK/IAA值的变化,探讨内源激素平衡对水稻分蘖的调控作用。采用外施6-BA打破分蘖芽休眠和去穗后外施IAA抑制分蘖芽萌发两种处理,创建分蘖芽休眠与萌发转换的材料,测定伸长节和伸长节分蘖芽中CTK和IAA的含量。6-BA处理打破了分蘖芽的休眠,显著提高了倒二节和倒二芽中CTK含量,降低了倒二节中IAA含量,对倒二芽中IAA含量影响不大,显著提高了节、芽中CTK/IAA值。去穗后外施IAA逆转了去穗对节、芽CTK含量提高效果,CTK含量维持在较低值,显著提高了倒二节中IAA含量,对倒二芽中IAA含量无显著影响,显著降低了节、芽中CTK/IAA值。CTK和IAA共同调控分蘖发生,较高的CTK/IAA值利于分蘖芽萌发,较低的CTK/IAA值使其休眠,节中CTK/IAA值在2.6~2.8,芽中CTK/IAA值在4.8~5.0,可作为分蘖芽休眠与萌发转换的临界指标。  相似文献   

17.
种子休眠性是花生重要的农艺性状,外源乙烯利能诱导花生种子休眠的解除,为了阐明乙烯利作用下花生种子休眠解除的分子机制,设置吸胀的休眠种子为对照,100 mg L–1乙烯利处理吸胀休眠种子后不同时间的样品(AE1、AE2、AE3)进行转录组分析,比较了花生种子休眠解除过程中ABA、GA、ETH、auxin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15个与GA、40个与ABA、60个与ETH、56个与auxin相关的unigenes在花生种子休眠解除过程中表现显著差异表达。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ABA合成关键基因Ah NCED2和代谢关键基因Ah CYP707A1在种子休眠解除过程中均受外源乙烯利诱导,表达差异显著;在休眠和无休眠种子吸胀萌发过程中,Ah NCED2和Ah CYP707A1的表达趋势不同,Ah NCED2对于种子休眠的维持发挥积极作用,而Ah CYP707A1对于种子休眠解除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