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什么是奶牛隐性乳房炎奶牛隐性乳房炎是一种发病率高,没有临床症状,也就是奶水是白色乳状,乳房组织有肿胀和痛疼,但是乳汁的生物化学、乳汁成份则发生变化,肉眼看不到乳汁和乳房变化,所以叫做隐性乳房炎。隐性乳房炎有什么危害呢?最大的危害是隐性乳房炎能由于病情发展,变成显性乳房炎,乳汁出现絮状物(豆腐脑样子);乳房组织肿胀,痛疼,甚至病牛发烧,不出奶。其次是奶牛得了隐性乳房炎产奶量下降,一般要减少乳量10%左右。奶牛隐性乳房炎是怎样得的呢?隐性乳房炎由于现在检查方法有了,人们都开始重视这方面的问题,关于…  相似文献   

2.
我国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很高,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更高、危害性更大。根据国际奶牛联合会的统计,20世纪70年代,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是2%,隐性乳房炎患病率为50%。在我国,同期几个大城市隐性乳房炎的检出率为20%-70%。20世纪80年代,有60%以上的乳牛都感染有隐性乳房炎,有30%-50%的乳区感染有隐性乳房炎。近年来奶牛隐性乳房炎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3.
奶牛隐性乳房炎诊断新方法探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据美国、日本报道,隐性乳房炎阳性率高达50%。在我国,隐性乳房炎平均阳性率为73.9%,北京隐性乳房炎阳性率高达63%。  相似文献   

4.
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生规律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奶牛乳房炎作为奶牛疾病中发生率最高的疾病之一,一直困扰着奶牛业,成为影响其经济效益及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多数乳房炎在临床上不表现症状,必须借助生化检验或细菌检验方可查出异常,这一类乳房炎称为隐性乳房炎。隐性乳房炎发病率极高,据北京、上海、广州和哈尔滨等地的调查结果表明,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率为10%~40%,西欧部分经济发达国家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率也高达25%。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枣庄地区5个牛舍内的100头奶牛进行实地调查,进而研究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规律。结果表明,该牛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阳性率为33%;6岁以上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明显高于2~5岁奶牛;前区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最高;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随胎次的增加而上升;日泌乳量〈20kg的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日泌乳量〉20kg组。  相似文献   

6.
应用凝乳法对奶牛隐性乳房炎感染的调查沈维力张义海成拴之(五大连池市畜牧局164100)奶牛患乳房炎,有临床表现的占成母牛的20%,无临床表现即隐性乳房炎,约占一半左右。因此,长期以来,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奶牛乳房炎的研究工作。为了及时了解本地的隐性乳房...  相似文献   

7.
乳房炎是奶牛常见多发的一种疾病,轻者(隐性乳房炎)可使每头患牛一个泌乳期少产鲜奶380kg左右,间接经济损失700多元,隐性乳房炎占乳房炎总发病率的70%,由于其发生时乳房和乳汁均无肉眼可见明显变化,故常常被人们忽视。若隐性乳房炎患牛的自身因素、营养因素和环境因素进一步恶化,可使奶牛的机体抵抗力明显下降,则隐性乳房炎就转化为临床乳房炎,将给奶业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积极预防和科学治疗奶牛乳房炎已成为促进奶业发展实现奶农增收的关键,故特将近年来奶牛乳房炎防治实践的成功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奶牛隐性乳房炎综合监控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奶牛隐性乳房炎综合监控技术单志贵肖洪亮孙树友刘军易成林(黑龙江省虎林县八五○农场畜牧科·158422)奶牛隐性乳房炎是奶牛多发的常见病,对奶牛业的发展威胁很大,造成的经济损失极为严重。为有效地监控奶牛隐性乳房炎,我们制订了奶牛隐性乳房炎综合监控技术规...  相似文献   

9.
乳房炎是奶牛常见的一种多发性疾病,引起乳房炎的病原菌多达80余种。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临床型和隐性乳房炎。无症状的隐性乳房炎高于临床型乳房炎.往往不容易发现。本文介绍了乳房炎检测方法和乳房炎的发生条件与防治措施,积极探讨采取奶牛乳房炎预防与治疗有效措施,达到减少乳房炎发生,增加奶牛养殖户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1发病情况隐性乳房炎是奶牛乳房炎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乳房炎,据报道,西欧部分经济发达国家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率高达25%;美国平均因隐性乳房炎年经济损失达10亿万美元;德国乳牛业因隐性乳房炎年损失4.5亿马克。在我国乳房炎的发病率更高,一般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达到20%-40%以上,甚至高达50%。80%。近年来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1.
1奶牛乳房炎的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 乳房炎是奶牛的常见疾病,对奶牛业的发展影响很大。乳房炎的病原有细菌、霉形体、真菌、病毒等经乳腺管进入乳腺组织,而引发此病。奶牛乳房炎根据有无临床症状.将其分为临床型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两种,一般认为临床型占30%,隐性型占70%,我国奶牛养殖水平较高的上海、北京等地调查,隐性乳房炎发病率在60%左右。临床型乳房炎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相似文献   

12.
中草药注射剂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房炎是影响乳业生产最为严重、花费代价最为高昂的奶牛疾病之一,按临床特点可分为临床型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在大多数国家,隐性乳房炎较临床型乳房炎更为流行.据报道,在乳房炎所致的经济损失中约有70%由隐性乳房炎所造成.因此,隐性乳房炎对乳业生产的影响较临床型乳房炎严重.试验采用自制中草药注射剂治疗隐性乳房炎获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关于缴纳会费和发展新会员的通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乳腺组织受到物理、化学、微生物等刺激所发生的一种乳房炎性变化,是严重影响奶牛养殖业发展的主要疾病之一。 1 奶牛乳房炎的分类 奶牛乳房炎在临床上分为急性型、慢性型和隐性乳房炎三类,即急性型、慢性型和隐性乳房炎。  相似文献   

14.
隐性乳房炎的检验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性乳房炎是奶牛常见的疾病之一,普遍存在于牛群中,北京、上海、广州、哈尔滨等地的调查结果表明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率为10%~40%。奶牛隐性乳房炎由于其缺乏明显的临床症状,除产奶量逐渐减少外,没有表现任何异常征兆,常常不引起人们的重视,如果能及早发现及早采取预防治疗措施,控制病情发展,将损失减少到最低,则是奶牛场管理的目标。本文目的就是介绍隐性乳房炎的检测与防治,减少该病的发生,改善奶牛健康状况,将损失减少到最少,提高奶牛场的经济效益。1隐性乳房炎的检验检验隐性乳房炎的方法很多,下面主要介绍上海乳…  相似文献   

15.
奶牛隐性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与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的常见性疾病,一般可分为临床型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两种类型。隐性乳房炎由于无明显临床症状,不易觉察,可在牛群中普遍流行,给奶牛业造成严重损失。因此,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防制,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隐性乳房炎致病菌的分析是防制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关键环节。1材料与方法1.1隐性乳房炎的检测从奶牛场选取无乳房炎临床症状的奶牛采集奶样,用SMT法(上海乳房炎检测法)检测奶牛隐性乳房炎。1.2样品收集对检测有隐性乳房炎的奶牛,常规挤奶消毒后,再用70%酒精棉球消毒乳头和挤奶人员手指。每乳头废弃头三把奶后,收集5ml奶于经…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隐性乳房炎的发病规律和降低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对桂南地区3个奶牛养殖场进行了隐性乳房炎调查,结果发现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率为39.7%,不同奶牛场发病率、不同胎次奶牛及不同季节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差异不显著,而各泌乳期奶牛的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7.
奶牛隐性乳房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发病情况 隐性乳房炎是奶牛乳房炎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乳房炎,据报道,西欧部分经济发达国家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率高达25%;美国平均因隐性乳房炎年经济损失达10亿万美元;德国乳牛业因隐性乳房炎年损失4.5亿马克.  相似文献   

18.
乳房炎是奶牛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临床型乳房炎造成的损失显而易见,而隐性乳房炎所造成的潜在性的经济损失难以估计。因而,研究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生规律、定期进行检测并及时治疗显得非常必要。抗生素由于存在药物残留将逐渐被限用或禁用。中药具有抗菌、消炎、不易产生耐药性、低毒、无残留或低残留等特点,兼有药物和营养剂的双重功效。试验研究了隐性乳房炎的发生规律及中药治疗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生与泌乳月的关系试验上海第一牧场(200062)杨建光奶牛隐性乳房炎是潜在的监床型乳房炎,发生率的多少,反映了牛群的素质和生产管理的水平,也影响到牛奶的数量和质量。因此,要生产高品质的牛奶,提高产奶水平,必须从隐性乳房炎抓起。1试验材...  相似文献   

20.
乳房炎是奶牛业生产中最为常见的疾病,其中以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较高,部分隐性乳房炎如果不及时诊断、治疗,大多可转变成临床型乳房炎,因此乳房炎的诊断非常重要。利用牛乳pH值的变化,不仅可以间接诊断出奶牛隐性乳房炎,还可以确定其发病的程度,检测隐性乳房炎,评价群体的健康状况。2014年3-4月对杜蒙县巴彦查干乡某奶牛场的280头泌乳牛用以下三种常见方法进行检测,并且对所得到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从而得到结果的重合率,讨论检测的难易程度。上海乳房炎检测法(SMT)、溴麝香草酚蓝指示剂法(BTB指示剂法)和改进体细胞检测方法有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