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对杨树 虎纹蛙 罗非鱼("林 - 蛙 - 鱼")生态农业模式进行了3年的研究.结果表明,"林 - 蛙 - 鱼"立体种养生态农业模式经济效益明显,250 m2种养池当年可产生经济效益4 800元左右."林 - 蛙 - 鱼"立体种养生态农业模式也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表现在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带动农民发展生产、教育青少年等方面,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针对水稻秧田休闲期长、收益低的特点,通过优化夏季、开发冬春休闲期,形成了以秧田夏季3种立体种养为主体,冬春休闲期6种蔬菜(冬菜、大蒜、马铃薯、甘兰、西红柿、阳畦栽培食用菌)开发为突破,冬夏结合适应市场不同要求灵活多变的诸多秧田立体高效生态农业模式和配套技术。现生产上推广应用的3种主要模式每公顷收益均在15万元以上,使秧田土、肥、水、光、热资源得以充分挖掘,开创了秧田种养结合高效生态农业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为揭示陕北黄土丘陵区典型循环农业生产模式的功能和效益,研究以宜君县山地立体种养结合循环生产模式为例,分析了该循环生产模式的能量流动和经济效益特征。结果表明:山地立体种养结合模式的有机能/无机能比达到46.2,是传统种植模式的92倍;种养结合模式和传统模式的能流密度分别为19.7,7.0 MJ/(m2·a)。种养结合模式的系统内依存度为37.4%,远高于传统模式,显示出较强的系统自我维持能力和稳定性。种养结合模式的能量产投比为1.07,略小于传统模式的1.14,但其成本利润率、年均收益率和经济产投比分别达到137.6%、4.6%和2.4,均高于传统模式的81%、2.7%和1.8;种养结合模式和传统模式的投资回收期分别为4年和7年。综上,山地立体种养结合模式能够有效地利用系统废弃物,提高能量利用效率,表现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较强的抵抗经济风险的能力,在该丘陵区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积极寻找和探索有机茶园生态立体种养技术,在大面积生态茶园建设示范推广成功的基础上,近年来,加大了有机茶园生态立体种养技术推广力度,有机茶园生态立体种养取得得了初步成效,基于此,介绍有机茶园生态立体种养技术,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低洼田因地制宜创新农作制度,构建的藕-鱼种养结合模式是一种新型高效的生态农业模式,其中底栖动物是这个复合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研究藕-鱼种养结合模式对藕田底栖动物的影响,本试验设计了3种模式(莲藕-甲鱼模式、莲藕-彩鲤模式以及莲藕-泥鳅模式),以单养甲鱼模式作为对照,于种养结合前(2013年3月)、种养结合后作物生长旺盛期(2013年8月)以及鱼类捕捞后(2014年1月)3个时期对各试验田块底栖动物进行了取样,分析种养结合前后藕田底栖动物的种类构成、密度、生物量和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种养结合模式对底栖动物种类无显著影响,共采集到底栖动物6科12属13种。但藕田套养水产动物,由于水产动物活动对底泥的扰动,底栖动物多样性有所下降。种养结合模式田块水生昆虫密度、生物量以及底栖动物总密度、总生物量均较种养结合前大幅度增加。3种种养结合模式种养结合后水生昆虫密度、生物量以及底栖动物总密度、总生物量的平均增加幅度分别达到12倍、336倍、11倍和273倍。而单养甲鱼模式池塘放养甲鱼后底栖动物生物量较放养前有所减少。另外,与单养甲鱼模式相比,莲藕-甲鱼种养结合模式水生昆虫密度、生物量以及底栖动物总密度、总生物量均有所提高,而寡毛类密度、生物量则有所降低。此外,采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BI生物指数(Hilsenhoff生物指数)对3种种养结合模式藕田水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采用BI生物指数评价的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为吻合,3种种养结合模式中水质状况以莲藕-彩鲤模式最好,而莲藕-泥鳅模式水质最差。  相似文献   

6.
江都市依靠科技进步,推广生态农业技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出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农业立体种养模式,促进了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稻虾共作绿色种养模式技术简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虾共作绿色种养模式是目前一种新型的农业种养模式,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与传统种养模式相比具有较多的应用优势。该种模式利用水稻下方的水田养殖小龙虾,通过相互利用的方式实现种养结合,在一水双用,一田双收,提高水田利用效率的同时,有效保护了种植地区周围的生态环境,进而达到促进我国农业向着绿色健康的方向发展。基于此,分析稻虾共作绿色种养模式的应用价值,介绍了稻虾共作绿色种养模式的技术。  相似文献   

8.
稻作区立体高效生态农业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改革低效单一稻麦轮作制和秧田优化夏季开发休闲期的研究成果,通过稻菜轮作、套养、种养结合、秧田休闲期五种,形成了稻作区六种主要的立体高效生态农业模式。使稻作区土、肥、水、光、热等自然条件与生物的立地生态环境更加协调一致。为稻区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拓出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9.
镇江市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实践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镇江市在开展生态循环农业实践中形成的以沼气为纽带的资源利用、立体种养结合、节约型绿色农产品生产、秸秆综合利用、生态观光农业及种养加结合、农工贸一体化等6种发展模式,分析了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对策和建议,为各地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垄栽稻萍鱼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着重阐明了潜育性稻田水稻起垄栽培,形成垄面种稻,水面养萍、水中养鱼的立体种养结构模式,对土壤理化性状,土壤微生物活动和水稻,红萍,鱼类生长的影响及其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不同种植模式和坡度对片麻岩山坡地氮素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室外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研究了在不同坡度(5°,15°,25°,35°)与不同欧李种植模式(1,2,3行)下对片麻岩山坡地土壤坡面氮素流失和产流的影响。结果表明:(1)产流时间随着坡度增大而提前,平均产流时间从种植模式3行到1行推迟了59.23%,2行到1行推迟了32.28%;不同种植模式下产流强度及波动幅度均为1行>2行>3行;(2)降雨过程中,不同种植模式下氮素流失量和流失浓度表现为1行>2行>3行,不同坡度下,氮素流失量和流失浓度为5°<15°<25°>35°,临界坡度为25°;(3)相同坡度,种植模式由2行到3行时硝态氮流失量减幅最大,5°,15°,25°,35°分别减少了16.78%,44.71%,41.33%,41.89%;(4)氮素流失过程中硝态氮流失量占比40.35%,铵态氮流失量占比10.13%,流失形式以硝态氮为主;(5)相同种植模式,2种氮素流失量和流失浓度与坡度存在二次函数关系,相同坡度,与种植模式存在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范围分别为0.531~0.999,0.102~0.999;(6)种植模式与硝态氮流失量和铵态氮流失量均呈线性负相关关系,是影响氮素流失的主要因子。在片麻岩山坡地,利用多行交错方式种植欧李可显著降低氮素流失。  相似文献   

12.
Winter wheat grain yield is connected with radiation use efficiency (RUE). A suitable planting pattern and irrigation strategy are essential for optimizing RUE.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planting patterns and irrigation frequency on winter wheat RUE, a field study was conducted with two planting patterns and three irrigation frequencies. The two planting patterns were wide-precision (WP) and conventional-spacing (CS). The three irrigation frequencies were irrigated 120 mm at jointing stage, 60 mm each at jointing and heading stages, and 40 mm each at jointing, heading, and milk stages. The results showed leaf area index (LAI) was significantly (P < 0.05) higher in WP than in CS. In addition, the LAI in WP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in irrigation frequency. Under the same irrigation frequency, the photosynthetic active radiation (PAR) interception and dry matter were higher in WP than in CS. In WP, reduced irrigation frequency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PAR interception at 60 cm above the ground surface. The largest grain yield and highest RUE was found in WP when plants were irrigated twice. The results indicate WP in combination with irrigated 60 mm each at jointing and heading stages maximized the winter wheat grain yield and RUE.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江苏省沿江高沙土地区主要高效多熟制种植模式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指出高效多熟种植制度是实现该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并提出了建立高效多熟种植制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种植模式是影响农业碳排放的重要因素之一,分析通过改变种植模式实现碳减排的可行性,筛选并推荐适宜的低碳种植模式,对实现农业低碳高效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湖北省水稻种植为例,在识别区域主要种植模式的基础上,核算模式间的碳排放强度和生产成本,分析通过生产模式转换实现碳减排的可行性和潜力,并最终筛选出适宜的低碳排、高效益型种植模式。结果表明,湖北省3个主要水稻种植区20种种植模式间碳排放强度及生产成本差异明显,通过种植模式的调整可实现碳减排。鄂中水稻种植区适宜推广的种植模式为:中稻-油菜、间歇灌溉、适量施肥、秸秆不还田和机械耕作;江汉平原水稻种植区适宜推广的种植模式为:中稻-油菜、淹水-烤田-淹水-间歇灌溉、适量施肥、秸秆不还田和机械耕作;鄂东北水稻种植区适宜推广的低碳种植模式为:中稻-小麦、间歇灌溉、适量施肥、秸秆不还田和机械耕作。种植模式从基准模式向各个区域推荐模式转换过程,可以实现碳排放强度和生产成本的同时降低。研究结果可以为种植模式综合评估和低碳农业发展路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气候变化对青海省种植业的影响及适应对策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从青海省种植业存在结构单一、为畜牧业提供的饲草(料)有限、春播作物收获后的水热资源没有充分利用等现状出发,结合青海省未来气候暖干化的发展趋势,提出了青海省种植业结构调整对策:如实行农区兴林、旱区兴牧;利用春播作物收获后的余热资源提高复种指数;利用冬、春季增温明显的气候特点扩大冬小麦的种植面积等。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空气整根营养钵育秧,非空气整根营养钵育秧和普通营养钵育秧三种不同育秧方式及稀植条件下水稻的生长发育特征,生理特性及其对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空气整根营养钵培育的秧苗素质好于其他两种秧盘培育的秧苗。水稻合理稀植后,茎杆粗壮,分蘖力增强,分蘖高峰期推迟,成穗率提高,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17.
不同牧草对黄土丘陵区土壤培肥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黄土丘陵区具有代表性的禾本科笔草无芒雀麦及豆科牧草沙打旺,草木樨为材料,研究其对川台地土壤腐殖质含量和组成,有关营养元素及后茬作物产量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种植禾本科及豆科牧草均能提高土壤中腐殖质及氮素营养的水平,其中禾本科牧草效果较豆科牧草更为明显,它们对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影响因各自对营养元素的利用程度而异。三种牧草样地后茬作物的产量以草木樨为高,无芒雀麦不宜与禾本科作物轮作。  相似文献   

18.
不同种植方式对温室土壤微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申思雨  刘哲  吕贻忠 《土壤》2016,48(2):355-360
以河北曲周长期定位试验站的温室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常规种植、无公害种植、有机种植3种不同的种植方式对土壤微形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种植下,土壤结构疏松;土壤团聚体发育良好,大团聚体数量较多;有机质含量增加100%;土壤孔隙的面积百分比最大,表层孔隙度达到了32%,当量孔径0.1 mm孔隙比例最高,即有助于提高通气孔隙含量,增加土壤的通气性。因此,有机种植条件下土壤结构疏松、发育良好,易形成适合作物生长的良好土壤结构;常规种植条件下,土壤结构较为紧实,发育程度较低;无公害种植条件下,土壤结构发育程度居于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19.

Purpose  

The remediation of soil polluted by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is of great importance due to the persistence and carcinogenic properties of PAHs. Phytoremediation has been regarded as a promising alternative among suggested approache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highly effective remediation method and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remediation mechanisms by plants, the potentials of three plant species and their planting patterns on the remediation efficacy were studied by pot experiments.  相似文献   

20.
对位于贵州省喀斯特地区的龙里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区10个不同种植模式的径流小区进行了试验观测。研究表明,在相同的降雨条件下,灌木(如树莓)、天然草地和撂荒地等坡面径流产沙量较小,径流量分别为0.71,0.74和0.71m3,产沙量分别为20.3,20.3和20.16g,上述3种种植模式坡面水土保持功能较好。乔木种植模式则因未能形成灌木层、草本层及枯枝落叶层等,其坡面水土保持功能较差,3个乔木径流小区的径流量分别为1.18,0.98和0.95m3;产沙量分别为119.56,126.56和125.89g,均远大于其他几种种植模式。坡耕地因免耕、地表结皮等原因,其水土保持功能也好于乔木种植小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