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新疆麦田杂草种类、分布危害及其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系统调查表明,新疆麦田杂草约有107种,隶属于24个科,常见种46种,主要分布于6个科,以播娘蒿、灰黎、艹扁蓄、田旋花、野燕麦、稗草和狗尾草等为优势种群.麦田杂草群落演替呈现播娘蒿、田旋花等恶性杂草比重上升,传播和蔓延较快,发生呈明显加重趋势的特点.盆地、河谷区域和平原区麦田杂草总体上以双子叶杂草为主;高海拔山地麦区以单子叶杂草为主;山地与海拔相对低的绿洲平原之间的过渡麦区,单、双子叶杂草危害程度基本相同.一般春麦区杂草危害重于冬麦区.采取以化学除草为主,农业措施为辅的综合防除技术可有效控制麦田草害发生与危害.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沿黄稻区免耕套播麦田杂草综合防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免耕套播麦田杂草的特征识别、危害特点及其发生规律的认识,给出了具体防治免耕套播小麦田主要杂草的综合治理方法及主要问题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3.
系统调查表明,新疆麦田杂草约有107种,隶属于24个科,常见种46种,主要分布于6个科,以播娘蒿、灰黎、艹扁蓄、田旋花、野燕麦、稗草和狗尾草等为优势种群。麦田杂草群落演替呈现播娘蒿、田旋花等恶性杂草比重上升,传播和蔓延较快,发生呈明显加重趋势的特点。盆地、河谷区域和平原区麦田杂草总体上以双子叶杂草为主;高海拔山地麦区以单子叶杂草为主;山地与海拔相对低的绿洲平原之间的过渡麦区,单、双子叶杂草危害程度基本相同。一般春麦区杂草危害重于冬麦区。采取以化学除草为主,农业措施为辅的综合防除技术可有效控制麦田草害发生与危害。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小麦田杂草发生现状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明确河南省小麦田杂草发生情况,从而制定合理、有效的杂草防除策略,对河南省10地市15个县(市、区)小麦田杂草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河南省小麦田主要杂草有17种,其中禾本科杂草4种,阔叶杂草13种。阔叶杂草播娘蒿、猪殃殃、荠菜在河南省发生较为普遍,成为小麦田恶性阔叶杂草,而禾本科杂草节节麦近年来发生逐步加重,成为麦田杂草防治的难点。河南省不同地区草相有较大差异,杂草发生呈现区域分化特点。南阳地区杂草的种类最为丰富,达2.93种/m2;而信阳地区的杂草发生密度最大,达158.00株/m2,危害最严重。河南省杂草总体发生情况呈现由北向南逐渐加剧的态势。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麦田草害严重,特别是禾本科菵草、硬草和棒头草.本研究以稻茬免耕麦田杂草防除为目标,旨在开发安全、高效、广谱、新型的麦田除草剂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6.
通过1998和2003年对四川省稻茬免耕麦田播前杂草调查,比较5 a前后调查结果,同时连续5 a定点进行单用百草枯、单用草甘膦及2者轮换使用与杂草种群变化的典型试验,结果表明:2次调查的杂草发生种类没有变化,但种群演替明显;主要杂草看麦娘、水稻苗、棒头草、通泉草、碎米荠依然保持着优势,次要杂草大巢菜、白花水八角、半边莲等阔叶杂草的数量有所增加.分析认为除草剂单一品种的长期使用是播前杂草种群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水旱轮作免耕栽培制度是稻茬免耕麦田播前主要杂草依然保持优势种群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长江以北地区麦田杂草群落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 7级目测法调查江苏省长江以北地区 6 9个样点的 6 38块麦田共计约 5 4 5hm2 的草害情况 ,数据转化成综合值后 ,进行主成分分析 ,并赋予生态学意义上的解释。研究结果表明 ,决定江苏长江以北地区麦田杂草发生、分布和危害的主要因素是土壤水分、土壤性质 地带性气候因素 ;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 ,生境相似 ,杂草群落有趋同性 ;可将 6 9个样点划分为 3个聚类群 ,即沿海旱茬麦类群、内陆旱茬麦类群和稻茬麦类群 ,各聚类群均有相应的优势杂草 ,粘毛卷耳、波斯婆婆纳、刺儿菜、猪殃殃等为沿海旱茬麦田优势杂草 ,内陆旱茬麦田的主要杂草是播娘蒿和麦家公 ,稻茬麦田的杂草优势种为硬草、棒头草 ,并就该地区杂草发生的特点提出了综合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张绍明 《农家致富》2012,(19):34-35
近年来,由于冬季气候变暖、少免耕面积扩大等原因,小麦田杂草发生危害加重,对小麦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为此,对小麦田杂草的防除,必须坚持因地制宜,以农业措施为基础、化学防除为主导的综合防除措施,才能有效控制其危害。一、协调应用有效的农业措施1.合理安排茬口布局,大力推广轮作换茬实行麦油轮作、麦豆轮作、麦菜轮作等是减轻小麦田草害行之有效的措施。今年各地在安排茬口时,仍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大力推广麦菜、麦油等轮作,指导农民对上年  相似文献   

9.
太湖稻麦地区推广麦田免耕技术,随着化学除草技术的提高,面积迅速扩大。基于绿麦隆在使用中仍有不少技术问题,影响效果,作者在对新兴除草剂绿黄隆的研究基础上,1987~1988年着重探讨了绿黄隆防除免耕麦田杂草的效果及其应用技术。 一、对看麦娘及其他杂草的防除效果 免耕麦田杂草种类多、数量大,其中尤以看麦娘是主要害草。试验表明绿黄隆对多种杂草有较好的防除效果:看麦娘、日本看  相似文献   

10.
麦田杂草种群变化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麦田杂草是造成小麦减产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我市秸秆禁烧、少耕免耕技术的推广和小麦、玉米的多年连作,麦田草害呈加重趋势.  相似文献   

11.
东阳市地处浙江中部,小麦是其主要粮食作物,但草害一直是小麦生产中突出问题.80年代中期东阳市植保站曾对麦田杂草进行系统调查.10多年来,随耕作制度、除草剂的长期连续使用,农田杂草的发生种类、群落结构等均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为准确掌握本市麦田杂草发生与危害现状,有效控制草害,我们于2000年春季对全市麦田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2.
通过2006年、2010年近100块麦田普查,广德县誓节镇小麦田草害较为严重,以禾本科杂草为主,主要种类为日本看麦娘、菵草、看麦娘等,阔叶草上升趋势明显,主要为老鹳草等;杂草群落主要类型是由日本看麦娘、菵草组成的单优群落和双优群落。据此,提出了适合我镇当前草害化除对策。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淄博市麦田杂草呈现种群演替加快、草相复杂的特点,对小麦生产构成威胁。为摸清麦田杂草发生区划与群落演替规律,笔者开展了麦田杂草普查与发生危害调查监测工作,初步掌握了杂草发生概况,分析了杂草趋重发生的原因,为指导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马骥 《农技服务》2009,26(12):65-65,76
颍上县麦田杂草大部分地区以阔叶杂草为主,其中猪殃殃、播娘蒿、宝盖草为优势种,沿淮稻麦区以看麦娘等禾本科杂草为主,发生较重。麦田杂草可造成小麦产量损失10%~25%。温湿度是影响小麦田杂草密度的关键因子。种植结构的调整和单一选择性除草剂的使用,改变了麦田杂草群落结构。麦田除草可大力推广综合控制技术,同时,根据田间不同的草相推广使用不同的除草剂。  相似文献   

15.
麦极为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的15%炔草酸可湿性粉剂,近年来在江苏省小麦田草害防治上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陔药对看麦娘、野燕麦、日本看麦娘、草、硬草等禾本科杂草有良好防效,对麦苗安全性好,而且能在低温期使用,有利于治理近年来在麦田发生和危害较重的看麦娘、日本看麦娘、硬草、蔺草等恶性禾本科杂草。  相似文献   

16.
常州市金坛区小麦田杂草发生危害情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揭示常州市金坛区稻茬小麦田杂草组成、发生危害特点,于2014年5月调查不同区域、不同管理措施的90块小麦田。结果显示:金坛地区小麦田有16科25属28种杂草,其中外来入侵杂草6种;优势杂草种为日本看麦娘(Alopecurus japonicus)、菵草(Beckmannia syzigachne)、看麦娘(A.aequalis)、猪殃殃(Galium aparine var.tenerum)、大巢菜(Vicia sativa)和泥胡菜(Hemistepta lyrata)。经查考资料,太湖稻—麦轮作区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小麦田杂草日本看麦娘、菵草发生危害程度和对除草剂的抗性逐步上升,并成为发生数量最大、危害最重的杂草。  相似文献   

17.
除草剂对稻茬免耕麦田杂草群落演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1998和2003年对四川省稻茬免耕麦田播前杂草调查,比较5a前后调查结果,同时连续5a定点进行单用百草枯、单用草甘膦及2者轮换使用与杂草种群变化的典型试验,结果表明:2次调查的杂草发生种类没有变化,但种群演替明显;主要杂草看麦娘、水稻苗、棒头草、通泉草、碎米荠依然保持着优势,次要杂草大巢菜、白花水八角、半边莲等阔叶杂草的数量有所增加。分析认为除草剂单一品种的长期使用是播前杂草种群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水旱轮作免耕栽培制度是稻茬免耕麦田播前主要杂草依然保持优势种群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果麦间作麦田主要杂草种类及群落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明确当前新疆南疆地区麦田、核桃-小麦间作麦田和红枣-小麦间作麦田主要杂草种类及群落结构特征.[方法]采用棋盘法9点取样,对核桃-小麦间作麦田、红枣-小麦间作麦田及单作麦田杂草进行系统的调查.[结果]南疆喀什、和田等地麦田主要杂草有37种,隶属于12科、31属.优势杂草播娘蒿、藜、萹蓄和硬草在不同间作模式下危害程度基本一致;离蕊芥、田旋花、大蓟和雀麦等区域性优势杂草在核桃-小麦间作麦田和红枣-小麦间作麦田的危害重于小麦单作田;常见杂草和一般性杂草的危害程度差异较小.杂草群落结构多样性指数表现为核桃-小麦间作麦田>红枣-小麦间作麦田>小麦单作田.[结论]新疆南疆地区核桃-小麦间作麦田和红枣-小麦间作麦田主要杂草有37种,隶属于12科31属.核桃-小麦间作麦田和红枣-小麦间作麦田杂草群落的多样性明显增加.与单作麦田比较,两种间作模式下单一杂草的危害降低,优势杂革、常见杂草与一般性杂草的发生危害程度差异较少,但区域性优势杂草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9.
通过实地调查分析了长宁镇、桦林乡和斜沟乡3个地区麦田发生较严重的草害种类与防治方法.结果表明:危害大通地区春小麦的田间杂草种类有13种,分别是野燕麦、车前、藜(灰条)、播娘蒿、猪殃殃、繁缕、小蓟(剌儿菜)、扁蓄、田旋花、苣英菜、芦苇、泽漆和宝盖草.其中,发生较为严重的麦田杂草有野燕麦、猪殃殃、繁缕、田旋花和芦苇5种.其...  相似文献   

20.
我市麦田杂草群落主要由21科46种组成,发生频率在25%以上的有日本看麦娘、罔草、稻槎菜、牛繁缕、大巢菜、野老鹳草、猪殃殃等7种杂草,罔草、稻槎菜已由原来的次要草种演变成主要优势种,且原来旱地作物杂草一年蓬、山苦荬等,亦已蔓延至麦田中,麦田杂草结构进一步复杂化、多样化.为控制麦田草害,我们在2001年秋播进行了53.32%特草净WP(锡南农药厂)防除麦田杂草的应用技术研究,明确了最佳使用剂量、用药适期及小麦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