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从新品种选育、种质资源研究、育种技术研究、杂种优势利用等方面综述了近15 a来我国茎瘤芥育种研究的主要进展,并对今后茎瘤芥育种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茎瘤芥的新品种选育和示范推广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辅助茎用芥菜育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茎用芥菜含笋子芥、抱子芥和茎瘤芥 (BrassciajunceaCoss. var. tumidaTsenetLee)3个变种,在浙江、四川等地广泛栽培〔1〕。茎瘤芥空心是茎用芥菜生产中的主要问题〔2~6〕,而低空心率品种的选育进展较缓慢,这主要是由于大株留种容易腐烂 ( >70 % ),切剖定向选择实心瘤状茎会牺牲母株,而无法选择目标单株。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笔者进行了用组织培养技术辅助茎瘤芥育种的研究,以期加快茎瘤芥新品种的选育进程。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 试验在浙江省种子公司农场和浙江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园艺系进行。以在杭州、绍兴、宁波等地搜集到…  相似文献   

3.
茎瘤芥(榨菜)数量性状的相关遗传力与选择指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3份茎瘤芥代表性品种资源为试材,利用相关遗传力研究了茎瘤芥数量性状的相关遗传关系,并计算分析瘤茎产量和与产量关系较密切的田间易选性状所组合的各种选择指数。结果表明:各性状与瘤茎产量的相关遗传力均低于瘤茎产量的遗传力,进一步分析表明茎瘤芥育种进行综合间接选择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但在营养生长期作间接选择的效率与对瘤茎产量作直接选择的效率相当,育种时加强营养生长期的选择并辅助考虑瘤茎横径或茎/叶,既可做到不破坏中选种株又能基本实现茎瘤芥丰产、优质和生态适应性较强的同步改良。  相似文献   

4.
茎瘤芥生育期与主要性状的关系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茎瘤芥 (Brassicajunceavar.tumidaTsenetLee)是榨菜的原料植物 ,其生育期长短是栽培和育种的一个重要性状。本试验对茎瘤芥生育期与瘤茎产量等性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以期为茎瘤芥栽培和育种提供参考。1 材料与方法试材为 12个茎瘤芥品种。试验在重庆市涪陵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地进行 ,肥力中等偏上 ,前茬为甘薯。随机区组设计 ,重复 2次 ,小区长 2 .33m ,宽1.6 6m。2 0 0 1年 9月 9日播种 ,10月 18日移栽 ,株行距 0 .33m见方 ,田间管理同大面积生产。试验过程中 ,调查各品种出苗期 (D1)、瘤茎膨大始期 (D2 )、现蕾期 (D3)。现蕾时剔除…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我国茎瘤芥的起源、进化,克隆、测序了30份茎瘤芥及其近缘种的Chs基因序列,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系统发育网络及网状支系结构。结果表明:系统发育树将茎瘤芥及其近缘种Chs基因序列分成3个亚支,9个支系。系统发育网络分析结果表明,茎瘤芥与其他芥菜变种之间不仅存在树状的进化关系,还大量存在非树状的进化史。网状支系分析结果表明,伊犁野生油菜可能是茎瘤芥A基因组的供体,黑芥可能是茎瘤芥B基因组的供体。茎瘤芥为芸薹属芥菜种的一个变种,与薹芥的亲缘关系较近,可能是由薹芥进化而来。单拷贝的Chs基因可作为一个理想的候选基因用于茎瘤芥及其近缘植物多倍体系统发育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不同茎瘤芥品种在直播栽培条件下的差异,以重庆市生产上常用茎瘤芥品种为材料,对直播栽培条件下不同茎瘤芥品种的产量、矿质元素、品质等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茎瘤芥品种小区产量、皮筋含量、菜形指数、瘤茎可溶性糖含量和瘤茎木质素含量等8个指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全P、全K、全S、可溶性蛋白、半纤维素和纤维素含量等...  相似文献   

7.
榨菜的原料作物为芥菜种茎瘤芥(Brassica juncea var. tumida Tsen et Lee)变种,俗称青菜头。2010 年,重庆涪陵茎瘤芥种植4.4 万hm2 (66.5 万亩),总产量145.5 万t,鲜销37 万t,加工成品榨菜38.5 万t,出口2.5 万t,是国内外最大榨菜种植生产加工基地。近年来茎瘤芥生产常受到根肿病的为害。该病几乎侵染所有的十字花科植物,其中以茎瘤芥(榨菜)、叶芥、抱子芥(儿菜)、大白菜、小白菜、萝卜感病最重,甘蓝、花椰菜发病略轻。笔者选用6 种药剂和肥料对涪陵茎瘤芥根肿病的控防效果进行试验,以期为茎瘤芥根肿病有效控防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不同生态类型的茎瘤芥(榨菜)品种与栽培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茎瘤芥(Brassica juncea var.tumida Tsen et Lee)是茎用芥菜的一种,其膨大的瘤状茎主要用于加工榨菜。发展榨菜生产不仅能够增加农民收入,而且通过加工可大大提高茎瘤芥的附加值。根据产区的生态条件特别是温度条件,茎瘤芥主要有两个栽培类型,一  相似文献   

9.
《中国瓜菜》2019,(10):68-71
为探明茎瘤芥特晚熟的特性,为特晚熟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在晚季栽培条件下对24份茎瘤芥种质资源的熟性、商品性、加工性与丰产性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表明‘,缩头榨菜’和‘北榨’是特晚熟特性突出的优良种质资源,‘永安小叶’、重庆‘水冬瓜’虽为中晚熟,但综合性状优良,均可作为特晚熟育种的优异亲本材料;分析提出茎瘤芥特晚熟育种可以‘缩头榨菜’ב北榨’‘、缩头榨菜’ב永安小叶’‘、缩头榨菜’ב水冬瓜’‘、北榨’ב永安小叶’4个杂交组合为重点,加强杂交后代选择,改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茎瘤芥(Brassica juncea var. tumida Tsen et Lee)又名青菜头、菜头,是十字花科芸薹属一种重要蔬菜,既可鲜食又可加工,其加工成品称为榨菜.重庆是中国榨菜生产的发祥地,也是国内规模最大、加工原料生产最集中的优势产区[1].目前,全市茎瘤芥(榨菜)种植面积10万hm2以上,产量超过300万t,综合产值95亿元[2];拥有榨菜精深加工企业100余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4件、"中国驰名商标"5件.近年来,茎瘤芥(榨菜)品种选育成效明显,先后选育推广一批丰产、抗病(逆)、耐抽薹、优质茎瘤芥(榨菜)优良品种,既丰富了茎瘤芥(榨菜)产品种类,又满足了不同层次消费需求.现将重庆茎瘤芥(榨菜)主要优良品种及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供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利用杂种优势选育出植株形态、果形、皮色、种片大小一致,抗病性强,产量高且稳定的籽用南瓜杂交优良品种梅亚雪城2号。该品种植株生长势强,叶色浓绿,分枝性较弱,第1朵雌花着生节位第9~10节。果实扁圆形,果皮银灰色;单瓜产籽量100~117g,单瓜籽数300粒,每hm2产量1400kg;种片横径12mm,纵径22mm,百粒重36.52g;蛋白质含量35.39%,较常规品种增加8.35%;籽粒长椭圆形,雪白,商品性好。全生育期105d。于2006年2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2.
匙叶翼首草不同海拔地区种子活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不同海拔地区匙叶翼首草种子在不同处理下的种子活力及最佳的发芽温度、光照等条件,为了大田生产的种子发芽和育苗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处理下,不同海拔地区的翼首草种子经过50℃水浴处理20 min,在暗培养箱25℃恒温下培养,都能极好地提高其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等指标;同时,在发芽与育苗试验中选用甘南碌曲双岔海拔较低地区的翼首草种子,种子的活力最高,引种驯化与人工栽培更易于成功。  相似文献   

13.
以鄂丝瓜1号的父、母本为试材,以父本当天上午开放的雄花为花粉来源,研究了授粉时间、花粉供给量和单株留瓜数对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母本雌花开放的当天上午和开花前1 d上午均可作为鄂丝瓜1号制种的适宜授粉时间;以1朵雄花为3朵雌花进行授粉为鄂丝瓜1号制种的首选花粉供给量;鄂丝瓜1号制种中,1株母本可以留5~6个种瓜。  相似文献   

14.
抱子甘蓝组织培养及人工种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沈颖  徐程  张铭 《中国蔬菜》2005,1(7):12-14
以抱子甘蓝下胚轴为外植体诱导再生植株,并制作人工种子。结果表明:苗龄为8d的无菌苗,其下胚轴诱导不定芽频率最高,平均诱导不定芽数达11.3个。6-BA、ZT对下胚轴诱导不定芽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6-BA2mg·L-1作用最显著,繁殖系数达11.2。不定芽在不含激素的1/2MS培养基上诱导生根,驯化移栽后成活。将不定芽用海藻酸钠包埋成人工种子,生根率为24%,移栽成活并开花。  相似文献   

15.
甘蓝显性雄性不育系的选育及其利用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4  
方智远  孙培田 《园艺学报》1997,24(3):249-254
从甘蓝原始材料79-399的自然群体中获得雄性不育突变株79-399-3。研究结果表明,该突变株的雄性不育受一显性不育基因CDMs399-3控制。该基因在不同的遗传背景下表现为环境敏感和环境稳定两种类型,且温度是影响不育稳定性的主要因素。环境敏感的显性雄性不育植株通过自交可以得到显性纯合的雄性不育植株。显性纯合不育植株与普通自交系或相应的姊妹系杂交获得了不育株率达到100%、不育度达到或接近100%的不育群体。根据CDMs399-3基因的这一遗传特点,建立了利用显性雄性不育基因配制甘蓝杂交种的新方法:利用组织培养技术保存和繁殖显性纯合雄性不育材料,然后与遗传差异较小的普通自交系或姊妹系杂交得到不育系。选择园艺性状优良、不育性稳定的不育群体作不育系,与配合力优良的自交系杂交,配制出了优良的杂交组合。试验采种结果表明,携带CDMs399-3基因的甘蓝雄性不育系结实性状优良  相似文献   

16.
硬叶兜兰的无菌播种和试管成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硬叶兜兰的种子为试材,研究种子成熟度、种子预处理以及培养基成分对种子萌发、原球茎分化以及试管成苗的影响。结果表明:果龄110~210 d的种子经处理后均能够萌发,其中150 d的萌发率最高,达40%。10%的84消毒液预处理对种子萌发有显著促进作用,在5~20 min范围内,以11 min处理获得最佳萌发效果;处理时间20 min时萌发率最低,为11%。1/5MS基本培养基较花宝培养基有更高的萌发率,添加AgNO31 mg/L利于原球茎分化及试管苗的发育。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豆薯各生长时期进行50%的遮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全生育期遮光,不能形成块根和种子产量;幼苗期遮光苗素质下降;开花结荚期遮光,不能形成荚果;鼓粒期遮光,种子减产75.98%。因此,无论是豆薯块根或是种子生产均应选择光照充裕的适宜地区种植,特别是在山区应尽量选择山阳地块种植。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在鲁黄瓜三号杂交制种过程中,有机肥和复合肥作为基肥及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液与否对单株坐瓜数、单瓜种粒数、千粒质量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鲁黄瓜三号杂交制种过程中,施用有机肥作为基肥,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液能提高制种产量,667m2制种田产量达30.34kg。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超甜玉米泸玉甜6号的选育过程、区试产量、品质鉴评、品质分析情况、抗性鉴定情况、品种及亲本的特征特性、栽培技术要点、制种技术要点。超甜玉米泸玉甜6号风味独特,品质优良,口感好,甜度较高,皮薄化渣,适应性较广。  相似文献   

20.
概述了我国西瓜种子生产加工技术发展面临的国际挑战、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我国西瓜种子加工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认为提高西瓜种子生产和加工水平,实现其精细加工,才能提高我国西瓜种子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促进西瓜种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