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蓖麻高床覆膜栽培套种大豆技术的栽培要点,通过与传统单作蓖麻经济性状和经济效益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蓖麻高床覆膜栽培套种大豆技术,可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显著增加蓖麻种植者的收入,净收入比传统单作蓖麻多出6510元/hm^2,增长21.7倍。  相似文献   

2.
在 1999年进行莲藕地膜覆盖厢作技术试验的基础上 ,2 0 0 0年又开展 7个点的正规对比试验和大面积示范。结果表明 ,运用此技术后 ,莲藕的生物性状、经济性状均显著优于常规栽培 ,并表现出“前期增温、全程节水、改良土壤、早熟高效”等综合效应。归纳了关键技术要点 ,对其运用前景、技术问题、学术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莲藕属双子叶水生作物,在湖北省十堰市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其开发利用价值越来越大。长期以来,由于采取传统淹水露天栽培,莲藕的种植范围受到限制,产量品质受到影响。莲藕覆膜厢作节水增温高效栽培技术,就是根据莲藕喜温怕冻、喜水怕旱的特性,在传统栽培的基础上,重点突出“三改”:  相似文献   

4.
莲藕覆膜厢作增温节水高效栽培技术,是根据莲藕喜温怕冻、喜水怕旱的特性,人为营造一个有利于莲藕高产、优质、高效的生长环境。厢作节水调气、覆膜增温调肥、整合环境调优、创新效益调高,是地膜覆盖技术由旱作物到湿生作物,再到水生作物的创新技术。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环节:  相似文献   

5.
科研     
地膜藕节水高产技术获成功 一种地膜莲藕厢作节水增温高产栽培技术最近在湖北省十堰市获得成功。采用这项技术比常规露田灌水栽培技术亩(1亩=1/15公顷)增产31.5%,莲藕栽培通过地膜增温,比露地栽培排藕种时间提早20天,地膜藕比常规种植区海拔可提高300米,通过莲藕栽培全生育期所需水量试验,地膜栽培用水量仅为常规栽培的1/6;莲藕覆膜厢作有利于杀灭杂草;通过地膜增温可使藕苗地上部分早生快发,更有利于地下部分健壮生长,使莲藕提早25天成熟采挖;平均亩产2121公斤,比常规藕增产576公斤。甘肃研制成功新型纳米保鲜果蜡 甘肃省农…  相似文献   

6.
不同栽培模式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寻求超高产水稻的栽培模式,以覆膜厢畦式、厢畦式、常规三种栽培模式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模式水稻的根重及白根数、SPAD值、光合强度等生理指标和产量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这几项生理指标上,覆膜厢畦式栽培要显著高于厢畦式栽培,厢畦式栽培显著高于常规栽培。特别在完熟期,与厢畦式、常规栽培相比,覆膜厢畦式栽培总根量分别增加11.5%和33.3%;白根数是其3.1倍和17.0倍;SPAD值高7.7%和67.4%;光合速率增加45.6%和62.3%。在水稻超高产模式创建方面,覆膜厢畦式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7.
地膜莲藕节水增温高产栽培比常规露地栽培排藕时间提早20天,地膜莲藕的种植海拔可提高300米,用水量仅为常规种植藕的1/6.莲藕覆膜厢作有利于杀灭虫、草,比常规种植藕提早25天上市,平均亩产比常规种植藕增产580千克.  相似文献   

8.
<正> 地膜莲藕节水增温高产栽培实验和多项示范结果表明:比常规露地栽培排藕时间提早20天;地膜莲藕比常规种植区海拔可提高300m;用水量仅为常规藕的1/6。莲藕覆膜厢作有利于杀灭虫草,比常规藕提早25天上市,平均每667m~2产量为2 200kg,比常规栽培增产580kg。 1 整田施肥 1.1 选择田块:藕田要选择在土壤肥沃,土层深厚,结构疏松、保水、阳光、水源相对较好的水田。  相似文献   

9.
甘薯覆膜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甘薯覆膜栽培具有增温、保墒、防旱、防涝、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促进甘薯早发快长,提高单产,改善品质的作用。通过采用“选地深耕、增施钾肥、选用脱毒高产壮苗、覆膜栽插、科学管理”等综合高产栽培技术,平均鲜薯产量可达77.32t/hm^2,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0.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一膜两年用免耕栽培与全膜双垄沟播新覆膜栽培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一膜两年用免耕栽培能显著减少冬春季土壤水分蒸发,有利于春播保全苗,虽较新覆膜栽培减产9.18%,产值降低746.8元/hm^2,但由于投入减少,纯收益增加243.2元/hm^2。  相似文献   

11.
增施硒肥对连作地块烤烟生长发育及内在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增施硒肥对连作地块烤烟生长状况及品质的影响,降低烤烟连作障碍.【方法】采用田间灌根及叶面喷施试验.试验设CK(不施硒肥),T1(硒肥375 mL/hm2),T2(硒肥750 mL/hm2),T3(硒肥1 500mL/hm2),T4(硒肥3 000mL/hm2)5个处理.【结果】连作地块适量增施硒肥可有效减少病害的发生,提高烟叶产量与质量,提高烤后烟叶的硒含量,改善内在品质.增施1 500、3 000mL/hm2硒肥时,团棵期的烟株株高显著高于对照,分别较对照增加了19.5%、42.5%;增施750、1 500mL/hm2硒肥时,产量较对照极显著增加了7.0%、8.3%,产值较对照极显著增加8.5%、9.2%,上等烟比例较对照极显著增加2.5%、3.2%;增施1 500mL/hm2硒肥时,烤后烟叶的硒含量达到最高,其内在品质表现最佳,进一步增加硒肥用量对烟叶硒含量没有显著的影响.【结论】当硒肥用量在1 500mL/hm2左右时,可有效促进连作地块烤烟的生长发育,改善内在品质.  相似文献   

12.
种植密度对黑芝麻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理密植是芝麻高产优质栽培的重要措施。以黑芝麻品种赣芝6号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12万株/hm2、14万株/hm2、16万株/hm2、18万株/hm2和20万株/hm2)对黑芝麻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黑芝麻植株生物学性状如株高、茎粗、单株叶面积、单株侧根数、根重,以及经济性状如单株蒴果数、每蒴粒数、结蒴部位、千粒重、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黑芝麻植株个体性状变化总趋势是逐渐变差,株高和最低结蒴部位提高,单位面积群体的叶面积、侧根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增加,产量也增加。但种植密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如再增加密度,则产量降低。种植密度对黑芝麻产量的影响极为显著,黑芝麻最适宜种植密度为18万株/hm2,该密度下产量最高为1 825.0 kg/hm2。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研究不同密度下的三岛柴胡干物质积累和柴胡皂苷含量动态变化。三岛柴胡个体干物质积累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减少,而群体密度在生长后期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增加。在结实期三岛柴胡单株根干物质分配比例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少。高密度1250062株/公顷柴胡皂苷含量较低,而在生长前期密度714285株/公顷柴胡皂苷含量较高,生长后期两个低密度处理柴胡皂苷含量较高。结实期时三岛柴胡根总皂苷产量以500000株/公顷最高。适宜的密度对三岛柴胡干物质积累与分配、根中柴胡皂苷含量及群体皂苷产量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密度对玉米新品种‘皖玉708’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旨在揭示优质玉米新品种‘皖玉708’适宜密度,为品种推广和高产创建提供依据。连续2年在宿州市农科院农试场,按差数7500株/hm~2作为一个密度阶梯,45000~90000株/hm~2共6个密度处理,分析其产量及相关性状。结果表明:‘皖玉708’单位面积产量与密度成抛物线关系,其最高产量在密度为67480株/hm~2时获得,到达最高点后继续增密产量减幅较小,呈平滑下降趋势,产量与穗粒数负相关,与千粒重关系不明显;‘皖玉708’最佳种植密度为67500株/hm~2,在增加种植密度的情况下追施穗肥,是获得高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张志红  张青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325-1326,1338
[目的]为优质超级杂交稻丰两优香一号的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的集成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在大田试验条件下,比较不同种植密度与施氮量条件下丰两优香一号的产量及经济性状。[结果]在低密度条件下,增施氮肥有利于丰两优香一号产量的提高;而在高密度条件下增施氮肥反而会导致产量下降。在株行距19.0 cm×20.0 cm、谷秧2粒/穴、施氮肥180 kg/hm2条件下,产量较高。[结论]不同密度和肥力条件对丰两优香一号产量及经济性状都有显著影响。在浙江衢州中等肥力田种植,以种植密度26.25万穴/hm2左右,每穴2粒谷秧,施纯氮180 kg/hm2左右为佳。  相似文献   

16.
种植密度对旱地烤烟生长发育及产量、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索旱地烤烟的适宜种植密度,为指导其大田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湖南省安仁县为例,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15 0001、6 5001、8 0001、9 500株/hm2)对烟株的生育期和生长、烟叶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种植密度对烟株生育期的影响不大。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叶面积系数和株高增加,烟株茎围变小,节距变长。不同种植密度对烟叶产量和质量有显著影响。当种植密度为18 000株/hm2时,烟株留叶数和烟叶产量均最高,分别为348 660叶/hm22、397.3 kg/hm2。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上等烟比例、中上等烟比例及均价均逐渐减少。烟叶产值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以18 000株/hm2时最高(达26 801.85元/hm2)。[结论]在安仁县特定的气候、土壤条件下,旱地植烟的最佳种植密度为18 000株/hm2。  相似文献   

17.
洞庭湖区莲藕重金属污染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洞庭湖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引发了关于湿地产品中重金属可能超标的广泛担忧。本研究以洞庭湖区的湿地产品——莲藕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主要种植区域莲藕中重金属含量的野外调查,结合国家食品污染物限量标准,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阐明莲藕中重金属镉(Cd)、铅(Pb)、铜(Cu)、锌(Zn)、锰(Mn)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洞庭湖区的莲藕重金属污染严重,以Cd、Pb超标明显,单项污染指数分别为5.70和8.35。根据莲藕中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的高低,产于岳阳楼区和沅江市的莲藕属于中度污染,而产于君山区、华容县、南县、大通湖区的莲藕属于重度污染。对莲藕重金属含量和各种植区的主成分分析表明,洞庭湖莲藕中度和重度污染区域呈现出明显的集群分布。莲藕种植区域的水土重金属污染和藕池破碎化是导致莲藕中重金属超标的两个主要原因,建议地方政府开展莲藕种植区域生境恢复,降低水土重金属污染,促进莲藕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曹雄 《农学学报》2015,5(9):12-16
[目的]为了探讨不同种植密度对高粱成穗数、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确定酿造高粱品种在旱地的合理种植密度,[方法]本试验以酿造高粱‘晋杂23号’为试验材料,在山西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试验田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6.00万株/hm2、8..25 万株/hm2、10.50 万株/hm2、12.75 万株/hm2、15.00 万株/hm2)对高粱生长、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成穗数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高粱株高、茎粗、穗长、最大叶面积、穗粒重、千粒重呈下降趋势,但差异不显著。在6.00万株/hm2~10.50万株/hm2的密度范围内,籽粒产量随密度增加呈大幅度增加;当密度超过10.50万株/hm2时,籽粒产量趋于平稳。回归分析表明,高粱种植密度与成穗数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回归方程为y=26866.222+0.555x。[结论]综合分析,酿造高粱‘晋杂23号’的种植密度以10.50万株/hm2为宜。该研究为酿造高粱在该地区种植获得高产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不同植烟密度对烤烟"高温逼熟"现象的影响,设计五种不同植烟密度:13 500株/hm~2、15 000株/hm~2、16 500株/hm~2、17 250株/hm~2和18 000株/hm~2,研究不同植烟密度对烟株田间微气候、"高温逼熟"发生率、抗氧化酶活性、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5 000株/hm~2种植密度下"高温逼熟"发生率最低,该处理下田间微气候因子与"高温逼熟"发生率没有显著相关性,说明该处理下的"高温逼熟"发生率与种植密度无关。烟叶中的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均为15 000株/hm~2处理下活性较大,说明15 000株/hm~2处理诱导POD、PPO、SOD和CAT活性提高,增强烟株抗逆性。15 000株/hm~2种植密度下,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较为适宜,经济性状较好。因此,相对于其他处理,15 000株/hm~2植烟密度有利于提高与抗性有关的酶活性,降低"高温逼熟"发生率,提高烟叶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莲藕一泥鳅高产混养技术。包括品种选择、藕池准备、植藕、放鳅、日常管理及适时收获等内容,以期为广大种植户从事藕鳅种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